回覆列表
  • 1 # sunjin6278

    大凡成事難,毀功易。春秋的首霸齊桓公後來是如何一步步毀掉自己的江山的呢?

    我們知道,齊桓公也是在諸公子爭位中取得勝利,繼位為齊國國君的。他繼位以後,表現出了他的賢明大度,在鮑叔牙的一力推薦下,他大膽任用了以前與自己為仇的管仲為相國,管仲是歷史上的名相啊,很有治國才能。管仲做了相國後,在齊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齊國綜合實力大增,在春秋諸侯國中,大提尊王攘夷,討伐不臣侍周天子的諸侯國,規範春秋各國秩序,在周天子的支援下,成了各諸侯國的盟主,齊桓公也成了歷史上有名的春秋五霸的首霸。然而齊桓公四十一年,管仲因病去世,沒過兩年,齊國就陷入了五公子爭位的鬥爭中,齊國迅速衰敗下去。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首先,齊桓公九合諸侯,稱霸天下,已經不再是剛繼位的歷精圖治的齊桓公了。他居功自傲,獨斷專行,已聽不進與自己不同的意見。管仲臨死,曾告誡齊桓公,豎刁、易牙、開方三人不近人情,不可重用,但齊桓公不聽。其次,管仲沒有向齊桓公舉薦一個可以繼承自己相位的人。管仲臨死前,齊桓公曾徵求管仲的意見,問誰可接替他的相國位置。齊桓公提出鮑叔牙等人,問詢管仲可否,管仲都列舉了各人的短處,認為不可接替,結果直到管仲死,也沒確定一個合適的人來接替他。其三,齊桓公另立太子。齊桓公最早確立了公子昭為太子人選,但後來因寵幸萇衛姬,就改立了萇衛姬之子公子無詭為太子。本來板上釘釘的事,卻說改就改,這讓其他公子也有了覬覦太子位之心。其四,重用豎刁、易牙、開方三個奸臣。豎刁為了能做到常陪齊桓公身邊,就將自己廢身宮刑;在一次夜裡,齊桓公醒了感到肚中飢餓難忍,因身邊沒現成肉食,作為齊桓公廚師的易牙就回到家中將自己幼子殺掉取肉烹煮,和調五味進奉齊桓公食用;開方本是衛國公子,因得到齊桓公喜愛,就不顧本國父母苦苦相求,毅然與父母決裂,來侍奉齊桓公。三人的這些“忠君”之事,很是感動齊桓公。管仲在日,齊桓公要重用他們,被管仲勸阻,說明他們三人的做法太不近人情,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不可用,就驅逐了豎刁、易牙。但等管仲一死,齊桓公就馬上招回豎刁、易牙,將三人委以重任。三人得權,在朝中玩弄權術,搬弄是非,興風作浪,一下子就搞亂了朝政。他們為了獨霸朝綱,還利用齊桓公年老病重,不能上朝之機,將齊桓公囚於後宮,任何人不準進見,限制齊桓公吃飯喝水,活活把個齊桓公囚死。三人的弄權,直接導致了五公子爭位。其五,五公子爭位。齊桓公改立公子無詭,生前又將公子昭託付給宋襄公,齊桓公死後,在豎刁、易牙、開方三人的搬弄下,五公子相互攻打,使齊國陷入混亂。甚至齊桓公去世兩個多月,屍體腐爛,停屍房爬滿了屍蟲,竟無一人過問,出來安排喪葬後事。後來,易牙和豎刁進宮殺了許多大夫,並擁立了無詭為君,太子昭逃到宋國,無詭即位後才安葬了齊桓公。無詭死,公子昭在宋國護送下又繼位為君。以後這五子依靠各自勢力,依次為君,如此在動盪中一直延續了四十餘年,使得齊國大傷元氣。王室不和,君位不穩,國力衰弱,使各自輔佐的權臣得勢,相互爭權奪利,君弱臣強,最終導致“田氏代齊”,齊國田姓代替姜姓做了國君。

    因此,想治理好一個國家,那是很不容易的,但要想毀壞一個國家,那是分分鐘的事。齊桓公在管仲輔佐下,歷精圖治四十餘年,才讓齊國國強民富,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但就因為沒有選好接班人,重用了奸邪,最終導致齊國一敗塗地,以後再也沒能稱霸諸侯。相反,晉國在晉文公之後,因不間斷有忠直能臣輔佐,使晉國在此後春秋爭霸中,一直保持了百餘年的霸主地位。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在以後歷朝歷代中,接班人的選取確定,都直接關乎王朝的存亡繼絕,盛衰成敗,確實值得讓我們今人深思啊!

  • 2 # 杺杺不息

    春秋一代霸主齊桓公,任用名相管仲,君臣同心,勵精圖治,對內整頓朝政、例行改革,對外尊王攘夷,存亡斷續。但是如此繁榮強盛的齊國,如此深厚的底蘊,一代江山是怎麼被齊桓公親手毀掉的呢?

    在說齊國衰敗之前我們就不得不說一下齊國當時是如何由混亂走向強盛的。 混亂的齊國。齊桓公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子孫,名小白。齊襄公在位時,齊國內部政治風雲變幻莫測,極其混亂。公孫無知乘勢殺了齊襄公,自立為君。在黑暗的背景下,鮑叔牙保護小白逃到莒國,而當時管仲則作為小白的敵人保護公子糾逃到了魯國。但是第二年,雍林人又殺了公孫無知,國不能一日無君,所以他們討論立新君。

    在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啟程回國時,公子糾起殺心,派管仲去除掉公子小白。但是其中卻發生了戲劇性的一面,公子小白被射中帶鉤,裝死迷惑住了管仲。管仲回魯國報捷,於是公子糾慢慢的回國。令公子糾想不到的是,小白已經乘機早到了齊國,高傒立他為國君,是為桓公。 走向強盛。

    齊桓公原來是想殺掉管仲的,齙牙叔說:“臣幸運地跟從了君上,君上現在成為了國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齊國,那麼有叔牙和高傒就夠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業,那麼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能強盛,不可以失去他。”在一番心理鬥爭下,桓公便聽取了書牙的建議,以殺仇血恨的理由把管仲從魯國接了回來。在接回管仲之後,恆公和管仲便討論霸王之術,大喜過望,是為大才。便拜他為大夫,掌管政事。得管仲者,得天下。

    拜管仲為相後,管仲兢兢業業,他們君臣同心,勵精圖治,對內外部進行徹底的改革。這一時期,恆公重用了許多能為國家做出奉獻,盡忠守職的大才,例如當時盛名的“恆管五傑”。對外實行了尊王攘夷,存續斷絕的口號。對內整頓軍隊,理性改革。齊國幫助燕國擊敗北戎,援救邢、衛,阻止狄族進攻中原,國力強盛。聯合中原各國攻楚之盟國蔡,與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東北)會盟。又安定周朝王室內亂,多次會盟諸侯,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齊桓公晚年衰敗。

    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得了重病,桓公含淚問管仲在朝堂的眾臣中誰能接替他的相位。管仲回答說:“不能重用易牙,豎刁,開方。易牙殺掉自己孩子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開方背棄親人,不合人情。豎刁閹割自己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爾等都不能重用。”在齊桓公在位時,管仲放逐了易牙,豎刁。但是管仲死後,齊桓公又把他們接了回來。

    奸臣當道,君卻無知,齊國危矣。三個奸臣專權,後來齊桓公病重,他們認為機會到了。他們便假借桓公的命令,在桓公的宮殿圍上高高的城牆,任何人沒有命令不得入內,在城牆上只留下了一個小洞,供桓公飲食。

    病重期間,三個奸臣囚禁了桓公,此時五子相廝殺,沒有一個人關心父親的死活。結果,齊桓公的屍體在壽宮中整整擱置了67天,屍蟲都從窗戶爬了出來也無人問津,曾經名震天下的齊桓公最後卻慘遭餓死,其下場實在可憐,從此齊國霸業迅速衰退。

    一個國家的成長需要無數人的嘔心瀝血,但毀掉一個國家卻是很快的,齊桓公錯用奸臣,讓齊國毀在了自己手中,這不得不說是很可惜。

  • 3 # 楊朱學派

    齊桓公姜小白是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卻親手毀掉了齊國霸業。甚至使齊國失去了在春秋之世,爭霸的資格。

    齊桓公以霸主身份大會諸侯,並且打壓了楚國囂張氣焰,不戰而屈人之兵。還扶危救困,主持公道,助衛復國。更被周天子正式承認和冊封。

    管仲去世後,齊國便失去了號令諸侯能力。甚至在魯僖公二十六年,即公元前634年,齊國伐魯,魯國擊退齊師。不久衛國伐齊。年終之際,魯僖公以楚師伐齊,取谷地。此時,齊國不但威信盡失,還被各個諸侯輪番狂揍。

    為何管仲去世後,齊國就喪失霸業呢?

    這與兩個人密不可分——易牙和豎刁。

    齊桓公愛美食,易牙把自己的兒子做成飯菜,給齊桓公品嚐。齊桓公好色。豎刀為了服侍齊桓公的嬪妃。把自己閹割。

    管仲稱,閹割自己,殺死自己兒子之人。皆是泯滅人性,至奸至惡之人。讓齊桓公疏遠二人。 管仲死後,齊桓公又召來二人。最終二人發動兵變。齊桓公被活活餓死。太子出奔。齊國群公子相互攻伐。齊國陷入長期的內亂。

    鄙人很贊同韓非子對齊桓公的評價——桓公暗主!

    附錄:鄙人以為,當初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的公子糾若即位,遠勝小白。管仲是春秋時期最具戰略眼光的政治家。獨具慧眼的管仲最初追隨的是公子糾。良禽擇木而棲,說明姜小白要比兄弟差很多。

  • 4 # 圍爐品茗人

    齊桓公,姜姓呂氏,名小白。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世孫,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也是春秋時期第一個公認的霸主。他不計前嫌重用管仲被傳為君臣佳話,在管仲的輔佐下,齊國國力強盛,威服諸侯。但是在晚年卻也逃不脫個人悲劇,重用佞臣最終落得活活餓死的下場。

    一個“能力平平、私德有虧”的霸主

    齊桓公不是那種天縱英才的雄主,他更多的像是一個好老闆,他的霸業是靠重用和信任管仲這位能力卓越的職業經理人才獲得的。因此隨著齊桓公和管仲這對君臣的年老,尤其是管仲去世之後,齊桓公能力上的缺陷就暴露無疑。

    能力平平:在歷史記載中很少看到齊桓公個人能力的體現,他的光芒幾乎完全被管仲掩蓋。縱觀他的一生,似乎只有當年與公子糾和管仲爭奪王位時,被管仲一箭射中衣帶勾,集中生智咬破舌頭裝死騙過管仲才表露出他個人年輕時還有些急智。隨後在鮑叔牙的力薦下,不計前嫌重用管仲也表現出他作為君主的大度。但總的來說,齊桓公單論個人能力和素質實在是乏善可陳。

    私德有虧:齊桓公曾經在和管仲的對話中坦承自己的三個缺點。一是好打獵,怠於政務;二是好酒好吃,貪圖享受;三是好色,甚至連自己的姐妹都不放過。雖然這段對話中管仲表示這些缺點雖然很不好,但是不妨礙齊桓公成為一個明君霸主。因為君王的素質和品德應該是相較於整個國家而言,對於私德並不是最要緊。事實證明,管仲在世的時候,的確這些個人私德沒有妨礙齊桓公和齊國的稱霸大業,但是管仲一死,齊桓公的悲劇幾乎都與這些個人缺點有著不可密不可分的關係。

    三個佞臣:精準命中齊桓公的三個缺點

    如前文所述,齊桓公自認有三個缺點,分別是好田獵、怠於政務;好酒肉、貪圖享受;好女色。而導致齊桓公晚年個人悲劇的三位佞臣就都精準的把握了齊桓公的這三個缺點,紛紛投其所好。

    易牙:廚師出身,以廚藝得寵於齊桓公,因為他能很好的滿足齊桓公好酒、好吃喝、好享受的愛好。相傳齊桓公有一次無意中說到自己幾乎嚐遍天下美食,就是沒有嘗過人肉的味道。於是這位易牙為了得寵,就回家把自己四歲的兒子給烹煮了進獻給齊桓公吃。齊桓公吃了之後認為易牙對自己非常忠誠,因此更加寵信他。

    豎刁:他為了能得到齊桓公的寵愛,自己閹割了自己到齊桓公那裡做了宦官,並且負責齊桓公的後宮和管理宮女。因為他的自我閹割行為讓齊桓公認為他很忠於自己,同時也因為他能很好的安排好後宮之事,這就必然包括滿足齊桓公好色的愛好。

    開方:又稱衛開方,本來是衛國的公子,年少時就到齊國出仕,也是齊桓公身邊的寵臣。期間即使開方的父母去世他也沒有回國,而且有機會繼承衛國國君之位他也放棄了,於是乎齊桓公也認為他非常忠誠。

    那麼好田獵,怠於政務的缺點呢?其實晚年的齊桓公田獵倒不一定還能堅持,但是怠於政務肯定是更加變本加厲,一方面管仲等人執政期間,他已習慣於垂拱而治。另一方面這些佞臣的共同特點就是順著君主的愛好行事,以阿諛奉承為主,投齊桓公所好就必然讓他沉溺酒色之中,無心政事,阿諛奉承就必然讓齊桓公覺得自己已經功德圓滿,無需費心費力去治理國家。

    雖然齊桓公認為這三個人都是大忠臣,但是《史記》中也明確記載了管仲對這三人的評價。管仲認為:有誰不愛自己的親生骨肉呢?易牙能夠烹煮幼子給齊桓公食用,那麼他肯定有更大的野心;有誰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呢?自殘身體來服侍齊桓公,那麼他肯定也另有所圖;有誰不愛自己的父母呢?而且放著千乘之國的國君不當,到齊桓公身邊來做臣子,那麼他必然有更大的企圖。管仲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很明確的指出這三個人都是佞臣,必定會禍亂國家,因此管仲臨終前請求齊桓公放逐這三人。

    晚年政治佈局不佳

    齊桓公在管仲去世時也曾經去管仲病榻前詢問相位的繼承人選。這個關於齊桓公晚年的政治佈局的重要記述在《史記》中隱去了一段,即司馬遷只記載了管仲對三位佞臣的評價和對這三位佞臣的處置建議,並沒有記錄關於相位的人事安排建議,於是有的人認為管仲沒有為齊桓公指明後繼人選,對齊桓公的個人悲劇負有一定的責任。

    但是事實上,在《呂氏春秋》中也有一段管仲對於相位繼承人選的記載,在這個記載中,管仲明確反對了鮑叔牙接替自己擔任相國的提議,他的人選是隰朋。只是誰也沒想到,隰朋也很快去世,隨後鮑叔牙接替出任相國,不到一年時間他也去世。這些賢臣的紛紛去世,讓易牙、豎刁等人從被放逐到迴歸中樞,並很快重新成為齊桓公身邊的寵臣,最終導致了齊桓公晚年的悲劇。

    再則史書記載,齊桓公有嫡妻三人,妾夫人中有寵地位如圖夫人一般的有六人,子嗣則有十幾人。雖然在管仲在世時,齊桓公就已明確了公子昭為太子。但是我們從後來齊桓公死前及死後幾十年齊國的內亂來看,齊桓公對諸子的政治安排上也極其失敗,身為太子的公子昭沒有多少勢力(他的上位還得靠宋襄公相助),結果齊桓公臨終時五子爭位打的不可開交。甚至內亂一直持續到三十多年之後,爭奪王位的五個公子都當過齊王,直到最後一個齊惠公呂元才基本結束這場內亂。而史書中有所記載的齊桓公對繼承人的安排,僅僅是在一場諸侯會盟中拜託“講仁義”的宋襄公照顧自己的太子公子昭而已。

    綜上,齊桓公個人本就能力平平,他的霸業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信任重用管仲、鮑叔牙等一干賢臣而得來。雖然這也無可厚非,但是他本人好酒好色、貪圖享樂、怠於政務的缺點終生未改,晚年更是信重投其所好的佞臣,最終導致自己活活餓死,兩個多月無人收屍的悲慘結局。

  • 5 # 波斯號外

    齊桓公也是在諸公子爭位中取得勝利,繼位為齊國國君的。他繼位以後,表現出了他的賢明大度,在鮑叔牙的一力推薦下,他大膽任用了以前與自己為仇的管仲為相國,管仲是歷史上的名相啊,很有治國才能。管仲做了相國後,在齊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齊國綜合實力大增,在春秋諸侯國中,大提尊王攘夷,討伐不臣侍周天子的諸侯國,規範春秋各國秩序,在周天子的支援下,成了各諸侯國的盟主,齊桓公也成了歷史上有名的春秋五霸的首霸。然而齊桓公四十一年,管仲因病去世,沒過兩年,齊國就陷入了五公子爭位的鬥爭中,齊國迅速衰敗下去。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首先,齊桓公九合諸侯,稱霸天下,已經不再是剛繼位的歷精圖治的齊桓公了。他居功自傲,獨斷專行,已聽不進與自己不同的意見。管仲臨死,曾告誡齊桓公,豎刁、易牙、開方三人不近人情,不可重用,但齊桓公不聽。其次,管仲沒有向齊桓公舉薦一個可以繼承自己相位的人。管仲臨死前,齊桓公曾徵求管仲的意見,問誰可接替他的相國位置。齊桓公提出鮑叔牙等人,問詢管仲可否,管仲都列舉了各人的短處,認為不可接替,結果直到管仲死,也沒確定一個合適的人來接替他。其三,齊桓公另立太子。齊桓公最早確立了公子昭為太子人選,但後來因寵幸萇衛姬,就改立了萇衛姬之子公子無詭為太子。本來板上釘釘的事,卻說改就改,這讓其他公子也有了覬覦太子位之心。其四,重用豎刁、易牙、開方三個奸臣。豎刁為了能做到常陪齊桓公身邊,就將自己廢身宮刑;在一次夜裡,齊桓公醒了感到肚中飢餓難忍,因身邊沒現成肉食,作為齊桓公廚師的易牙就回到家中將自己幼子殺掉取肉烹煮,和調五味進奉齊桓公食用;開方本是衛國公子,因得到齊桓公喜愛,就不顧本國父母苦苦相求,毅然與父母決裂,來侍奉齊桓公。三人的這些“忠君”之事,很是感動齊桓公。管仲在日,齊桓公要重用他們,被管仲勸阻,說明他們三人的做法太不近人情,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不可用,就驅逐了豎刁、易牙。但等管仲一死,齊桓公就馬上招回豎刁、易牙,將三人委以重任。三人得權,在朝中玩弄權術,搬弄是非,興風作浪,一下子就搞亂了朝政。他們為了獨霸朝綱,還利用齊桓公年老病重,不能上朝之機,將齊桓公囚於後宮,任何人不準進見,限制齊桓公吃飯喝水,活活把個齊桓公囚死。三人的弄權,直接導致了五公子爭位。其五,五公子爭位。齊桓公改立公子無詭,生前又將公子昭託付給宋襄公,齊桓公死後,在豎刁、易牙、開方三人的搬弄下,五公子相互攻打,使齊國陷入混亂。甚至齊桓公去世兩個多月,屍體腐爛,停屍房爬滿了屍蟲,竟無一人過問,出來安排喪葬後事。後來,易牙和豎刁進宮殺了許多大夫,並擁立了無詭為君,太子昭逃到宋國,無詭即位後才安葬了齊桓公。無詭死,公子昭在宋國護送下又繼位為君。以後這五子依靠各自勢力,依次為君,如此在動盪中一直延續了四十餘年,使得齊國大傷元氣。王室不和,君位不穩,國力衰弱,使各自輔佐的權臣得勢,相互爭權奪利,君弱臣強,最終導致“田氏代齊”,齊國田姓代替姜姓做了國君。

    因此,想治理好一個國家,那是很不容易的,但要想毀壞一個國家,那是分分鐘的事。齊桓公在管仲輔佐下,歷精圖治四十餘年,才讓齊國國強民富,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但就因為沒有選好接班人,重用了奸邪,最終導致齊國一敗塗地,以後再也沒能稱霸諸侯。相反,晉國在晉文公之後,因不間斷有忠直能臣輔佐,使晉國在此後春秋爭霸中,一直保持了百餘年的霸主地位。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在以後歷朝歷代中,接班人的選取確定,都直接關乎王朝的存亡繼絕,盛衰成敗,確實值得讓我們今人深思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十大經典港片該如何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