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鍾勇180607335
-
2 # 文學小花
我覺得根據寶寶成長的方面來培養吧,自己的玩具自己收,幫著做點自己的小事情,沒有什麼刻意去要求,可以去培養,最好的培養我覺得是一起做,一起成長吧
-
3 # 藩籬說
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一定從小養成好習慣。如果孩子有不能自己獨立完成的,需要父母多多鼓勵協助,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如孩子一歲時,可以實現自己吃飯、自己睡覺、自己坐便盆大小便,自己脫帽子、脫鞋子、祙子,玩完玩具自己收起。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引導孩子:
1、控制大小便。訓練孩子能主動控制大小便,大小便時能用語言表達,並自己主動去坐便盆。
2、脫掉鞋帽。鼓勵寶寶自己脫鞋帽,並放到固定地方。
3、當寶寶玩完玩具時,家長要鼓勵他收起,放到該放的地方,給他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到了兩歲多的寶寶時,可以實現如脫衣褲、鞋襪、穿褲、整理玩具等自理能力。
爸爸媽媽可以教寶寶學會穿鞋襪。家長要教寶寶會穿無跟襪,將襪子套到腳上,但不會拉正後跟。寶寶會將鞋穿到腳上,但分不清左右,需要家長提醒。要鼓勵寶寶自己穿鞋襪,家長可以提醒他學習分辨左右,千萬不要包辦代替。
到了三歲左右,更多的是要幫助孩子加強自我管理能力。
1、家長要培養寶寶的管理能力。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注意培養訓練寶寶的管理能力。如幫媽媽把洗曬乾淨的衣服疊好,並把爸爸、媽媽、寶寶的衣服區分開,並且學會放到固定的地方。
2、培養寶寶講究衛生的良好的生活習慣。教會他自己用肥皂洗手,練習洗手絹、襪子、玩具、娃娃衣物等小物品,從而養成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
3、繼續堅持讓寶寶自己穿脫單衣,知道冷時加衣,熱時減衣。
4、會在清潔臺上洗手、洗臉,刷牙。大便後學習自己擦屁股,必要時家長再幫忙。
-
4 # 你笑得傻兮兮
首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剛開始幫孩子做的時候,要告訴他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比如起床要穿衣服,垃圾要扔進垃圾桶,謝謝再見什麼時候說,然後他自己能動手了,吃飯、穿衣、整理玩具這些事情讓他自己去完成,讓他養成自己的事自己操心的習慣。其次,養成他自己做決定的習慣,比如去玩具店,那麼多,他只能挑一個,讓他自己定,凡事跟他講道理,慢慢他會有自己的主見。
-
5 # 一書一法一工具
我家小孩現在五歲了,我也是從小對他獨立生活能力更注重,會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
1、動手能力,在小孩子三歲可以走的時候,自己的衣服讓他自己穿,自己的鞋自己穿,自己的飯自己吃,自己的牙培養他自己刷。
2、家務能力,在孩子三歲的時候,就有意的讓他洗自己的襪子,曾經我記得三歲多還站著板凳自己洗碗。
3、空間獨立,到了四五歲的時候儘量讓其獨自睡一個家,即使開始不適應也要慢慢培養。
4、獨立解決,遇到問題,儘量讓他自己動腦筋自己解決。
5、讓其思想上獨立,思想上不要把他當成嬰兒看待,要把他當大孩子看待,這樣,他慢慢的舉動會更加獨立成熟。
-
6 # 日更達人
父母要學習和了解孩子不同年齡段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與需求,適時地給予指導和糾偏,切忌拔苗助長!
在獨立生活能力培養方面,父母首先做好示範,讓孩子看到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如何自理和獨立做事的。然後,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動腦,完成力所能及的生活內容。對於正確的行為及時肯定和鼓勵,對於錯誤的行為給予包容,讓孩子在試錯中積累經驗。此外,要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心,陪伴孩子發現、探索、嘗試、總結。
在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培養方面,父母的任務是引導、支援、陪伴、鼓勵,讓孩子成為主角。
-
7 # 心靈之客棧
有時候要狠下心讓孩子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慢慢知道自己的事父母是絕對沒有義務要幫著完成的,這樣日積月累,孩子就能慢慢脫離對父母的依賴,養成獨立生活的好習慣。
-
8 # 海歐18875908606
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雖然開放了2胎,但是每個家庭裡孩子總體上都比過去要少很多。爺爺奶奶本身就有隔代親的感覺,對很多自己的寶貝孫子溺愛無比,恨不能把天上的星星月亮摘下來,把孩子當作發光發熱的太陽一樣,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當真的捧在手心怕摔著,含在嘴裡還怕化了。但是很多家長看著孩子被溺愛,還不能和老人和諧溝通,有時候還真挺窩火的感覺呢!
分享一下我家老人對孩子的溺愛吧!在我沒有生孩子前,我一直認為自己可以放心將孩子交給老人帶,然後自己快速回到職場,繼續努力奮鬥。但是孩子生下來,一天就改變了我的想法,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是徹底否定了我之前的一切想法。我想很多媽媽是否有和我一樣的經歷呢,看著爺爺奶奶對待孩子的那個小心翼翼呵護,能理解有孫子的喜悅,但是過於用力過度的愛,讓我實在無法不清醒清醒。舉幾個例子吧,他奶奶有幻聽了,孩子好好睡覺,她以為孩子哭了,久不久要去看看孩子,摸摸孩子的頭,給他蓋蓋小被子,本來好好的被碰醒了。孩子稍稍哼哼幾聲,不管廚房裡在炒菜,非要過來看看,差點被起火燒掉房子。孩子稍醒過來,輕輕拍打一下也能繼續入睡,她非要沒事就要抱著他睡覺,導致孩子不抱就不睡,一看不到人就會大喊大叫……有孩子的父母可以自己腦補一下場景吧,大大小小的事情多得數不勝數,我那時堅持要自己帶孩子,雖然比較累也對孩子比較嚴格,但我終相信孩子會明白,嚴是愛松是害的這番心意
1.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孩子會走路以後,特別的調皮搗蛋,經常把玩具都丟了一地呀,真是看著就要崩潰的,前幾分鐘剛剛幫忙收拾好,一轉身又被丟一地,實在是忍不了啦!那能怎麼辦呢,揍一頓嗎?好像不行吧,這是一歲的孩子,打了自己也會心疼的。當時我家孩子不會說話,但是能聽懂,我一直重複告訴他,邊說邊演示,玩具不玩了要放在玩具婁裡面,下次再玩再拿出來,幾天耐心下來,孩子會自行收玩具了。平時換下來的紙尿褲,我也是讓他要丟到垃圾桶裡去的,這個小事他能做的事情,我都讓他自己去做
2.適當性的示弱讓孩子幫忙 買菜一般都是放在嬰兒車下面,回來以後,我會把一些重物自己拿著,然後和孩子說,媽媽累了,拿不動了,能否幫幫媽媽呢,然後給孩子一根胡蘿蔔,或者一根小白菜,他就會開心的幫我拿到廚房的洗碗盆裡,多做幾次他都不用我說,買菜回來把他從車裡抱出來,他自己主動就會去幫我拿
3.家長要有耐心 孩子剛開始的時候,肯定是很慢的,我們不要著急催孩子,不然以後不幹啦
4.多給孩子一些示範作用 我經常在做事情的時候,都是把能給他做的事情,都叫他來做,然後給他示範一下,孩子學得很快
5.合適的年齡做合適的事情 你不能要求一個一歲多的孩子去摘星星吧!你自己也做不到不是,我們剛開始的時候,一歲多點是幫著我推門,然後是幫忙拿菜,一歲半開始自己吃飯,慢慢自己扣鞋帶,慢慢學會自己穿鞋,穿小襪子,雖然才兩歲,我都是在他能做什麼事情給他做什麼事情
6.做好持久戰準備 孩子的獨立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每個人都是有惰性的,包括我自己,所以我都是想著孩子要從小培養,不是長大以後,責怪他這個不會,那個不學怎麼這麼懶,這麼笨,哪有人一下就會學會,尤其是慣性了這樣的生活習慣。
我也是育兒路上的學生,還有很多的不足,希望也能和孩子一起成長!
-
9 # 章年柒
示範,鼓勵,引導,慢慢來,不催促。
先從和他自己有關的事開始,比如如廁,自己拿勺子吃飯,自己喝水等等
可以參照幼兒園小朋友的常規來慢慢引導,這樣也為上幼兒園提前做了準備。
另外,家長要耐心的引導,剛開始可以示範給小朋友看,然後幫助他自己嘗試,在嘗試的過程中一定要多多鼓勵。比如在他自己拿勺子吃飯的時候可以說“寶寶好棒哦!可以自己拿勺子吃飯了!”;他自己穿襪子的時候可以說“寶寶自己穿襪子了?嗯嗯,我看看,哇穿的真好,兩隻都穿對了,小手手真棒!”等等。
家長一定要給出明確的鼓勵,不能一味的說“真好,真棒,真厲害”這類的表揚鼓勵次多用幾次之後就沒用了。
一定要根據他做出的具體的事情給具體的鼓勵,強調他到底哪裡做的好等等。
-
10 # 三尺講臺一路行吟
幼兒階段是孩子從依靠父母逐漸走向自立的關鍵時期。可是不少父母卻總覺得孩子做不了、做不好,老是喜歡包辦代替,喜歡對孩子指手畫腳,橫加干預。因此,要培養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家長就要懂得適時放手,把獨立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孩子,鼓勵孩子獨立操作,獨立思考,獨立探索,並給予堅定地鼓勵。日積月累,天天進步,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就會慢慢培養起來。
回覆列表
現在的家長對“獨苗苗”的培養,往往重智力輕能力,尤其是生活能力培養,就是對孩子的成長不利的。一個孩子長大以後能否成才,很大的一部分因此取決於他的獨立性如何,而獨立性的培養應始於從小的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這一點是家長不應忽視的。2-4歲的孩子已經有了一點獨立意識,對周圍的世界充滿好奇,什麼都想摸摸,什麼都想嘗試去幹,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因此,父母應利用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鍛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讓孩子從小就有“自己的事要自己幹”的意識。
1歲半的孩子可以鍛鍊自己拿勺吃飯,備好塑膠碗勺,圍上小兜兜,先盛少許飯菜,讓他自己吃,吃完了,家長要適時給孩子適時鼓勵表揚。也許此時孩子會把飯粒撒在地上或桌子上,也許飯碗會打翻,大人不要發火,要耐心,要不應該因此放棄讓孩子繼續鍛鍊的機會。如果擔心孩子吃不飽的話,可在孩子吃過以後再喂一些,這樣既鍛鍊了孩子又保證孩子吃飽。3-4歲的孩子應該學會簡單的衣褲,夏天可完全讓孩子自己練習穿衣,之後大人稍加整理就可以了,千萬不要一手包辦。3歲的孩子進入幼兒園的小班,有一堂重要的課就是自己學系鞋帶,家長可在家配合練習,這也是鍛鍊孩子手的協調性和力度。4歲的孩子手的靈活度和協調性要比以前有所增長,應該學習自己摺疊自己的被子了,初學時,可讓孩子先疊毛毯和毛巾被,然後再學折薄的棉被,這一本領往往在幼兒園得到鍛鍊,而孩子回到家就會被忽略了。父母心疼孩子,是很難忍心放手讓孩子練習疊被的。在這裡,我們要向父母們進一言:還是多給孩子一點機會吧!孩子累點,苦點沒什麼,關鍵是這苦累之中自我服務的能力和獨立意識得到增強。當然孩子年幼力弱,幹起活來可能會笨笨拙拙,顧此失彼,甚至還會添亂,但就在此過程中,提高了孩子做事的興趣、願望和積極性,這是非常可貴的,家長應保護孩子的積極性並不時加以鼓勵。孩子除了做好自己的事外,還要培養他們關心家裡和別人,可讓其幫忙做家裡一些簡單的事,如遞遞拿拿一些東西,關門開門等。
在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培養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大人應隨時給予幫助,但千萬不能取代,下次還讓孩子自己去做,以減少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他會發現,孩子自我服務的本領和生活的能力都有較大進步了,就當然是父母所欣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