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時變化而能久成

    士為知己者死,認識自己的那個道不在了,天下雖大,卻沒有可以去的地方。像孔子只好顛簸如喪家之犬。國士自是與世俯仰。

  • 2 # 一半秋色

    曹操是個全方面人才,不僅是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還是文學家,他寫的《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還入選了中學課本。

    但凡搞文學的都有賣弄文采的毛病,曹操就是這麼一位,他沒事就喜歡出個謎語,讓下屬猜猜看。

    有一次,塞北送來了一盒酥,曹操在盒子上寫上了“一合酥”三個字,然後交給了下人,下人不解其意,後來楊修知道了,就讓下人一人一塊分著吃了,原來“一合酥”就是一人一口酥。

    後來,曹操又送了個空盒子給荀彧,結果荀彧一見空空如也的盒子就自殺了!

    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謀士,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也”,他給曹操出的最有遠見的策略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讓曹操佔盡了先機。

    然而到了後來,曹操野心膨脹,不僅要封魏公,還準備加九錫,準備成為董卓加強版,這下子荀彧不幹了,極力勸阻道:“主公啊,當初說好的一起興復漢室的,你怎麼放棄當初的理想了?”

    曹操弄了個大紅臉!

    荀彧屬於潁川人士,是當地豪門士族的發言人,所以荀彧的態度就代表著潁川的態度,這讓曹操非常不爽,至此二人關係跌到了冰點。

    不久之後,曹操將荀彧調離中央,還讓他出去勞軍,荀彧本來身體就亞健康,受不了風餐露宿的軍旅生活,這麼來回一折騰,身體每況愈下,加之遭到曹操貶斥,心情糟糕透頂,更是朝不保夕。

    恰在這時,曹操派人送來了一個空盒子,荀彧一見空盒子就自殺而死了!

    曹操這個謎語大師到底要表達什麼意思呢?

    其實,曹操之前給一個人送過盒子,這個人就是太史慈,曹操想招降他,於是就給他送去一個盒子,裡面裝的中藥當歸,意思是“你該回來了!”。

    但太史慈是個大老粗,不知道曹操所要表達的意思,不僅大罵曹操是個老賊,還要親手宰了曹賊。

    這次曹操又給荀彧送了盒子,不過這個盒子空無一物,空空如也,空即是無,意思是荀彧你已經毫無用處了,愛哪哪去吧!

    其實曹操並沒有要殺荀彧的意思,他只是想趁機譏諷挖苦一下荀彧,但荀彧是個清高士人,士可殺不可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他一時想不開就服毒自殺了!

    其實荀彧大可不必如此,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曹操不待見咱,咱就去投靠劉備,到了劉備那,正好與諸葛亮雙劍合璧,一同北伐中原,一同興復漢室。

    如果是那樣的話,《三國演義》就更加精彩了!

  • 3 # 清晨如風195

    我是史明,我來回答。

    道不同

    荀彧始終把自己當做一名漢臣,所以不願意跟隨曹操改朝換代,而曹操也沒辦法說服荀彧,最後只能把他罷官。但荀彧的死因卻有還幾種說法,那荀彧到底是怎麼死的呢?實際上荀彧一生都非常忠於漢室,所以內心也十分矛盾,最後還是選擇聆聽心聲,和曹操攤牌決裂。空盒子也從側面反應了荀彧已經不能為曹操所用,他已經沒有了利用價值,荀彧為曹操立下漢馬功勞,曹操又不能明著除掉他,於是就有了現在這種說法。

    伴君如伴虎,做臣的也時刻提心吊膽,民間有關於荀彧的另一種故事,在曹操攻打孫權的時候曹操賞賜給臣子一盒點心,而最後輪到荀彧時,盒子成空的了,加上他和曹操有矛盾,荀彧誤以為曹操要除掉自己認為自己沒有利用價值,荀彧心中悲痛,自盡以死明志。

  • 4 # 清山雅舍

    前言

    荀彧之死的確讓人感到有些悲愴,他讀懂了曹操的意思,因而選擇了自盡。下面我們就具體探究一番箇中原因。

    王佐之才

    我們知道荀彧這個人在三國中十分了不起,本事一點不比諸葛亮差,只不過沒人替他炒作,所以名頭不如諸葛亮大。

    《三國志•魏書》記載:彧年少時,南陽何顒異之,曰:“王佐才也。”

    正史中都肯定了荀彧是王佐之才。原本在袁紹處效力,但是發現袁紹不成氣候,就在亂世群雄中相中了曹操。而曹操得到荀彧也是大喜過望,直呼自己的張良來了,可見曹操對荀彧的評價之高。

    《三國志•魏書》記載:彧度紹終不能成大事,時太祖為奮武將軍,在東郡,初平二年,彧去紹從太祖。太祖大悅曰:“吾之子房也。”以為司馬,時年二十九。

    不過在我看來,荀彧是張良和蕭何的混合體——早期像張良多一些,獻計獻策;後期則像蕭何多一些,坐鎮後方。

    《三國志•魏書》記載常居中持重,太祖雖征伐在外,軍國事皆與彧籌焉。

    貢獻卓著

    細數他對曹魏的貢獻主要有:

    一是為曹魏設計正確的戰略決策,可以說曹魏能迅速發展壯大,荀彧的戰略觀功不可沒;

    二是坐鎮後方,治理內政,後勤保障,使得曹操在外征戰不必憂心後方;

    三是人脈寬廣,舉薦英才,如郭嘉、荀攸、鍾繇、戲志才等一大批精英人才,都是他一手舉薦的,夯實了曹魏的人才基礎。

    有此三點,荀彧穩坐曹魏第一文臣之位。類比一下地位,相當於諸葛亮之於劉備,張昭之於孫權。

    那麼,荀彧如此重要且功勳卓著,為何會有曹操送空盒而後自盡的事件呢?我們看看史書就不難分析出原因。

    身故之謎

    《三國志•魏書》記載:十七年,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勳,密以諮彧。彧以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曹操在建安十七年準備進魏公,這一動作明眼人都知道是要為代漢稱帝做準備。但是荀彧不但是一個有本事的文臣,他還是一個有信仰有堅持的漢官。荀彧一生追求匡復漢室,他是認真的,比誰都認真。因而他在曹操運作稱公的關鍵時刻站出來公然反對。荀彧的地位和聲望使得他的話語是很有影響力的。因而,曹操很是不高興,從此有了心結。

    曹操不論出於自家利益還是為部下福祉考慮,進魏公都是勢在必行。但荀彧堅持反對,曹操沒有辦法繞過自己的文官之首去操作這件事,否則豈不成了兒戲。所以曹操想除掉荀彧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三國演義》第六十一回記載:建安十七年冬十月,曹操興兵下江南,就命荀彧同行。彧已知操有殺己之心,託病止於壽春。忽曹操使人送飲食一盒至。盒上有操親筆封記。開盒視之,並無一物。彧會其意,遂服毒而亡。年五十歲。

    曹操除荀彧自然不能像對待一般大臣那樣,畢竟臉面還是要留的,情分也是要講的。何況二人相交多年,又都是智慧高絕之士,有些話不需要說,點到即可。

    一個空盒子的意思其實可以有很多合理解釋,不過我個人覺得還是儘可能地貼近荀彧的想法為佳——

    曹操以送吃的為由給荀彧送了一個空食盒,那麼荀彧領會的意思應該是:你沒有吃的了。當然這只是字面意思,我們知道漢官的俸祿又叫祿米,發的是糧食,按石來計量。所以曹操的引申意思是:你沒有漢朝祿米吃了。言外之意就是:要吃就吃我曹操的俸祿,要漢祿你就準備餓死吧。文若,請選擇吧。

    結語

    最終的選擇,我們都知道,荀彧選擇堅守內心,不向曹操低頭。他以死明志,無聲地告訴曹操:“道不同,不相為謀。”

  • 5 # 以史勵人

    歷史悄悄話悄悄給您講歷史!

    在魏氏春秋中有這麼一段記載: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曹操賞賜給荀彧一盒吃的,荀彧開啟後發現食盒是空的,於是喝毒藥自殺了。

    荀彧一直是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的存在,在曹操艱難的時候幫他招賢納士,充實班子;在曹操迷茫之際給他制定集團戰略方針;在曹操猶豫不決時給他分析局勢,加油鼓勁;在曹操外出征戰時為他統籌後方,提供保障……火熱二人組怎麼就成了當下的局面呢,這一切緣於曹操膨脹的野心。公元212年,曹操想給自己加官進爵由丞相升為公侯,並享受九錫的禮節。而荀彧卻勸誡曹操說您起兵是為了匡扶國家,平定叛亂,秉承忠君愛國的志向,堅守進退有節的臣子之事,不應該封公受賜。曹操因此事怨恨起了荀彧,火熱二人組的裂痕越來越大。

    在此解釋下,加封九賜是臣子地位達到最高的標誌,離皇帝只有一步之遙。自王莽加封自己九賜篡漢以來,加九賜這種做法基本就是自立為帝的一種鋪墊。並且所謂的九錫之禮都是權臣逼迫皇帝所獲得的榮耀……荀彧與曹操的分歧就在於要不要取代漢室,荀彧是忠於漢室的,始終都是以漢室臣子的身份幫助曹操,自然不想曹操取而代之。而曹操此時卻已統一北方,雄霸天下,大權在握,自然不甘心侷限於漢之丞相的位子。曹操從此對荀彧不再想以往那樣信任和重用,在征討孫權時沒有像之前那樣把大後方交給荀彧,而是命荀彧到譙縣犒勞軍士,荀彧到達前線後卻被曹操乘機留在了軍中。荀彧也算是明白了曹操的意思,曹操是鐵了心要受九錫了,這些安排要讓自己出局的節奏……荀彧自此悶悶不樂、鬱鬱寡歡,在悔恨自己看錯人的同時又對曹操抱著僅存的一絲幻想。

    在跟著曹操行軍途中,年已五十的荀彧心結難開,在壽春病倒後就沒有跟隨曹操趕往前線。曹操在前線作戰自然心裡也忘不了荀彧這個老搭檔,輾轉反側終於下定決心跟荀彧攤牌,聰明人之間的溝通不是我們能理解的,曹操派人給荀彧送了一個空食盒,荀彧打開發現是空的後就自殺了……

    曹操的啞迷荀彧肯定是猜到了,但具體是什麼意思除了曹操、荀彧誰也說不準,現在我們只能根據當時情況推測一二。

    表明自己要取代漢室的決心。荀彧一直是以漢室臣子的身份輔佐曹操平定天下,光復漢室,拿的俸祿自然也是以漢室的名義給發的。曹操送給荀彧一個空食盒是告訴他沒有飯可吃了,沒有俸祿可拿了,表明了自己封公享九賜的決心。表示與荀彧恩斷義絕。食盒總共包了三層,暗示著曹操、荀彧在一起的三十年,三層都開啟後空無一物也表示著與荀彧這三十年的友誼和恩情化為烏有。空盒子需要物品來填充,盛個腦袋大小剛剛好,腦袋自然是荀彧的了。食盒送來時使者說是曹操賞賜的水果,而裡面沒有任何果子,荀彧想吃只能自採(自裁)了。向荀彧做出承諾。荀彧、荀攸叔侄在曹氏集團一個主內一個主外,兩人撐起了荀家在整個三國的無上榮光。荀彧、荀攸叔侄就像這個食盒,荀彧是內外的食物,荀攸是外表的盒子。曹操空盒子的意思就是告訴荀彧你走了,荀家還有荀攸,還是一如既往的世家大族!荀彧有著自己堅定的理想信念,有著自己的為人處世準則,在知道自己無法阻止曹操的篡漢行為後,選擇了自殺這種無聲的抗爭!而曹操在荀彧死後第二年便自封魏公,享九賜!或許心裡覺得對不住荀彧,又或者有其他方面的顧忌,曹操之後並未取漢室而代之!

  • 6 # 佳寧姐姐說歷史

    首先荀彧是大漢之臣,他和曹操只不過同為大漢做事而已,荀彧特別的聰明足智多謀,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既然同朝為官,荀彧前期幫了曹操不少忙,同時也為他舉薦了很多能人異士,但是後期因為荀玉越來越看不慣曹操,兩人的矛盾就日漸加深,。有一次,曹操給荀彧的一個空的飯盒,荀彧收到後便服藥自殺了。此事記錄於《魏氏春秋》,可信度還是有一點的。那麼,曹操的這一出“空盒計”,其用意是什麼?真的是要逼荀彧自殺?

    據我分析,曹操之所以給尋覓一個空盒子裡邊沒有東西,完全就是向他傳遞一個訊號,那就是告訴他,他終其一生要追求的東西,比如匡扶漢試試不存在的,終究會是一場空,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他想要荀彧歸順自己。

    《三國志》中如此評價:清秀通雅。他是一個君子,溫潤如玉,同時也是一個有政治理想和抱負的人,他的政治理想就是身為漢臣,匡扶漢室。而在曹操統一北方之後,稱了魏公,這讓聰明的荀彧早就看出了端倪,他就越來越看不慣曹操,覺得他就是一反臣,他和孔融的性格一樣,自己就算死也是大漢之臣,絕不與曹操這種謀反之臣同流合汙,荀彧和孔融受孔子儒家思想的感化,覺得自己就應該忠於皇帝,忠於國家,不能做出忤逆之事,在他眼裡曹操這種人是世人所不恥的。

    曹操送荀彧一個空盒,就是要試探他,意思就是說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像曹操這種性格的人,寧可我負天下人,勿叫天下人負我,荀彧當然不可能與他同流合汙,所以這兩個人的立場和看法漸漸的越來越背道而馳,曹操不允許有人反他,既然荀彧不聽話,那日後也沒有好果子吃,聰明絕頂的荀彧意識到這一點,他心想,與其讓曹操殺死自己,還不如自己自信來的有尊嚴一點。

  • 7 # 祥子談歷史

    據史料記載,曹操一生共做過三件“送物表心意”的“雅事”。

    《三國志·太史慈傳》記載:“曹公聞其名,遣慈書,以篋封之。發省無所道,而但貯當歸。”

    第一件:曹操聽說北海太史慈是青州名士、有大才,便以其家鄉在自己轄區為由,將一封書信封存在木匣中,派人送給太史慈,但信中並無片言,只有封存的藥材“當歸”,意為希望其能加入到自己的麾下。

    《抱朴子·外篇》記載:“今奉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第二件:曹操為了招攬大才胡昭(字孔明),便給他送去“雞舌香五斤”,按照漢末朝臣制度,意指“虛位以待”。

    《後漢書·荀彧傳》記載:“操饋之食,發視,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第三件:就是曹操與“吾之子房”荀彧關係決裂後,派人送給他一個空食盒。古人為官的俸祿,稱為食祿,按《禮記》的說法,“士死曰不祿”。對此,在《通鑑考異》中叫 “隱誅”。顯然,曹操想要荀彧死。而學富五車、才華橫溢的荀彧又豈能不明白曹操的意圖,只能無奈自殺。

    至於,《世說新語》中記載的楊修智解“一合酥”為“一人一口酥”、門上加“活”意為“闊”等事件,只不過是傳聞軼事,並不一定符合歷史事實。

    那麼,荀彧又是如何從曹操的“吾之子房”的親密“君臣關係”,決裂到性命相逼的地步的?

    決裂探源

    當“衣帶詔”事件洩露後,就算漢獻帝苦苦哀求,懷有身孕的董貴人也被曹操派人殺死。雖然,當時的“衣帶詔”事件和伏皇后(名伏壽)並沒有關係,但她卻感到了深深的恐懼與威脅。因此,她夥同父親伏完(屯騎校尉、皇丈),欲密謀曹操,結果事敗,全族被誅。

    據《獻帝春秋》、《後漢書》以及《曹瞞傳》等史料記載,曹操為了試探荀彧究竟是“忠漢”還是“忠曹”,便命荀彧去殺伏皇后,實為讓其納“投名狀”。結果荀彧提出:“將伏後送到鄴城,再以曹操的女兒配獻帝”。

    雖然,曹操採納了荀彧的建議,並將自己的三個女兒都嫁給了漢獻帝,但二人親密的“君臣關係”也就此破滅。後來,接任荀彧的尚書令華歆“勒兵入宮收後。閉戶藏壁中,歆就牽後出”,做了荀彧未做之事,最後成為了曹操的心腹重臣。

    因此,可以說曹操讓荀彧去殺伏皇后,而荀彧卻沒有做,應是曹操與荀彧關係決裂的主要源頭或因素。

    死因探源

    據《獻帝春秋》記載,荀彧卒於壽春後,有人告訴孫權,說曹操“使彧殺伏後,彧不從,故自殺。”

    顯然,曹操逼死荀彧,與其沒有交納殺死伏皇后的“投名狀”有著直接的關係,這也可能證明荀彧“忠漢”而非“忠曹”。

    那麼,就算如此,曹操為何一定要置荀彧於死地呢?

    荀彧死時,曹操已有60歲,而思慮接班人的問題,也應該是他思考的首要內容。例如:當自己百年之後,如果兒子曹丕想代漢稱帝,忠漢的荀彧這一關將很難透過。到時,兒子不能稱帝事小,可能還會威脅到全族安危。

    畢竟,荀彧的威望實在太高,不但為曹操制定了平定北方的戰略藍圖和軍事路線,而且還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最讓人心驚的是鍾繇、荀攸、陳群、杜襲等大量的人才,都是荀彧舉薦典選出來的。而曹操之所以稱荀彧為“吾之子房”,不就是因為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等方面多有建樹。

    因此,對於不能為自己所用的“王佐之才”荀彧,曹操只能殺之以絕後患,這也應該是荀彧之死的主要原因。

    同時,曹操曾為郭嘉、典韋等麾下的死傷心痛哭過,並且還曾進行追封加爵,而唯獨功勳卓著的荀彧卻是個例外。由此不難看出,曹操和荀彧的關係不只是有了裂痕,而且已經惡化。

    荀彧之死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為了除掉荀彧,又不想引起朝廷非議,這才以勞軍為名,在征討東吳孫權期間,命荀彧前往譙縣勞軍。當荀彧到達後,曹操便乘機將其留在軍中,為掩世人耳目,並封其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

    之後,曹操與孫權對陣濡須,而荀彧也正好因病留在壽春(今安徽壽縣)修養。不久,曹操便暗中遣人給荀彧送去了食盒,當他打開發現其內空無一物時,便明白了曹操的心思,遂無奈服毒自盡(但多數人還是相信其“憂慮而死”的史料),時年五十歲,諡號敬侯。

    次年,少了荀彧這個強大的反對者,曹操順利進封魏公,朝中無一人提出非議。只是讓人感到有點諷刺意味的是,第一個站出來勸進曹操稱魏公的竟然是荀彧的侄子荀攸。

    可見,無論是父子兄弟也好,還是君臣朋友也罷,只要出現意見分歧,就是關係出現“裂痕”的源頭,倘若分歧足夠影響雙方的根本利益,也難免出現生死相搏的事件。最明顯的當屬帝位之爭,那還有半點父子兄弟之情、朋友之誼、君臣之道。這也正應了那句古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你的家鄉,推薦一個最好吃的晚飯是哪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