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吳常之音

    這是一個廢問題,不想寫了唄,還用問嗎?

    如果非要找第四部就是由量變都質變,《碧血劍》已經不是武俠小說而是歷史小說,再到《鹿鼎記》已經不是歷史小說而是世情小說,世情小說兩座大山《金瓶梅》《紅樓夢》在那裡擺著呢,另一方面,《射鵰英雄傳》本身就是《水滸傳》的續篇。

  • 2 # 一個人的很多瞬間

    首先,金庸先生並沒有刻意去寫射鵰三部曲,《射鵰英雄傳》創作於1957年至1959年間,和他其他早期作品一樣,都是在《明報》連載的,射鵰完成後,緊接著寫了《神鵰俠侶》,這兩部作品情節和人物聯絡非常緊密,風格也最為相近,宣揚“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神鵰中凸顯了個人理想和情感與世俗的衝突,算是觀念上的突破。

    而《倚天屠龍記》的年代跨度較前兩部大了許多,人物也全部更換,雖然仍在同一個歷史序列中,但已經是另一個故事了。作品也不再以俠義和家國情懷為主,主人公也沒有前兩部那麼完美和用情專一,作品開始傾向於佛教的思想。

    所以按這個脈絡,金先生不可能再寫一個射鵰第四,因為已經無法與前面銜接,更重要的是,金先生的思想也在變化和成熟,他從傳統個人英雄式的武俠風格中掙脫,開始關注群像及個人的體驗,於是有了兩年後的《天龍八部》,屆時,金先生的佛學思想已經形成,家國不再重要,而人的悲憫才是作品的主題。

  • 3 # 斌比冰水冰

    射鵰英雄傳故事起自蒙古長得郭靖,修習武功後隨蒙古的崛起成長,為保護父母之邦大宋而抵抗蒙古起,其間還和蒙古公主華箏解了婚約,其後的神鵰俠侶楊過更是擊殺蒙古大汗蒙哥,衝突急劇增加,到了倚天屠龍記已經是張無忌帶領群雄驅逐大元,而且張無忌還和蒙古郡主一起返回大漠居住。其中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閉環,所以射鵰三部曲不會有第四部。

    射鵰三部曲的三位主人公更是影響中國文化至深的儒道釋的典型代表,文化形象也在三部曲中用盡,難以更找一個形象與之相併了,所以不寫第四部曲了。

    射鵰英雄傳中郭靖是儒俠的代表,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提出,再加上郭靖自身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壯烈。從射鵰英雄傳中生於蒙古,長於蒙古,其後卻恪守儒家的精神,在蒙古即將攻宋之際返回大宋,力保襄陽,奉獻了一生時間,更是和愛妻,獨子同死於襄陽城破之際。明確了郭靖第一儒俠的地位。

    神鵰俠侶中楊過隱士獨立的道俠,在蒙古勢力大張,南宋大勢已去的情況之下,能奮英雄之餘烈,擊蒙古大汗於萬軍之中,其後功成身退。楊過更是在天下道家正宗的重陽宮學藝,雖其後投入古墓派,卻得了王重陽武功精神,便是有可為之時,就奮勇而前,時勢已去,就遁入古墓,同王重陽更是經歷相似。楊過是道家精神的俠客,完成了傳承。

    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身負血海深仇,從小父母被江湖所逼而死,義父更是被江湖追殺。但是從他學會武功,成為明教教主之前之後,都是力圖彌補,並未對武林江湖施加仇恨,深通了佛教放下仇恨的精髓。正如張無忌對趙敏所說,大家和和氣氣多好,幹嘛要打來打去呢。張無忌是佛俠,但是卻完成了從漢人江山被蒙古佔據而後帶領群雄蜂起,重奪江山的偉大事業,而且更對明教和趙敏說的是讓蒙古返回原來大漠則罷的態度。張無忌是佛俠。

    既然射鵰三部曲寫完了輪迴,更把中國影響中國文化儒釋道三家的精神都在作品了有了體現,也極難找出能和這三種文化相抗的典型了,所以俠客文化就此停筆。但是之後卻寫出了反俠的來自於三教九流的韋小寶,對自我進行了突破,實在是返璞歸真了。

  • 4 # 桃子偷猴

    在搞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先搞清楚另一個問題,即:為什麼《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三部小說能成為一個系列?

    眾所周知,要想成為一個系列,就必然要有一條貫穿始終的線將他們連起來。射鵰三部曲的這條線是什麼呢?桃子覺得是郭、楊兩家的故事。射鵰三部曲從牛家村郭嘯天、楊鐵心的故事開始,以楊家後人黃衫女吐露倚天屠龍的秘密為終。在《倚天屠龍記》裡明確交代了郭破虜隨郭靖殉城,這代表著郭家已然絕後。而黃衫女也無兄弟,楊家的骨血自然也斷絕了。如果金庸硬是要在倚天之後再寫一部,也沒法以郭、楊兩家後人來進行串聯了。若是強行以張無忌的後人來串聯,那跟前兩部作品聯絡就太過薄弱了。

    除此之外,所謂亂世出英雄,金庸武俠小說的背景基本也都是在亂世。倚天之後,朱元璋建立了明朝,為天下百姓帶來了數百年的安寧。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並沒有武俠故事生存的土壤。

  • 5 # 風塵露水

    寫了四部曲,你會問為什麼沒有第五部。

    寫了五部曲, 你會問為什麼沒有第六部。

    你媽生你出來就是問這些傻逼問題的嗎

  • 6 # 桃花朵朵開779

    這樣的問題虧你提得出來,如果有四部,還叫《射鵰》三部曲嗎?如果真有,你可能會提為什麼沒有第五部,你這隻能說是無事生非,刷存在感的,或者說腦殼有問題。

  • 7 # 夢露居士

    首先要考慮一個問題:為什麼《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被稱為射鵰三部曲,僅僅是因為故事有所關聯嗎?那《書劍恩仇錄》、《飛狐外傳》和《雪山飛狐》的故事也有聯絡,為什麼沒有書劍三部曲的說法?《碧血劍》與《鹿鼎記》的故事也有聯絡,為什麼不說碧血二部曲?

    其實,射鵰三部曲的背後有一條隱藏的線索,那就是蒙元的誕生與滅亡。其實“射鵰”這個名稱就有雙關的意義,既可以指郭靖,也可以指成吉思汗,在小說中成吉思汗也曾射過雕,更有“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的詩句。所以射鵰三部曲跟蒙古與元朝的歷史有關。

    比如,《射鵰英雄傳》寫了成吉思汗的崛起、滅亡金國,《神鵰俠侶》寫了蒙古侵宋、蒙哥身亡,《倚天屠龍記》寫了元朝建立後又滅亡。

    而且,這背後都活躍著射鵰英雄——郭靖的身影:成吉思汗崛起、滅金的過程中郭靖出了很多力,又在襄陽堅守幾十年,抗擊蒙古侵宋。後來郭靖與黃蓉又傳下倚天劍與屠龍刀,張無忌正是得到刀劍中秘笈兵書的相助,才最終推翻了元朝,實現了郭靖的遺志。

    所以,當金庸寫完《倚天屠龍記》時,其實已經把該講的故事說完了。就算金庸繼續寫下去,那也是一個新的故事了,無法歸入射鵰三部曲。

  • 8 # 我叫石斑魚

    本來就沒有三部說,原著就是一部。然後tvb拍的時候因為故事較長,分成三部分拍的,才有鐵血丹心,華山論劍等三部分

  • 9 # 羽菱君

    “射鵰三部曲”可以有“四部曲”,但不會有也不應該有第四部。在《神鵰俠侶》到《倚天屠龍記》故事真正開始的這個近八十年的空白期,實際上完全可以多寫一部小說,構成“射鵰四部曲”。不過《倚天》小說結束時,已是這個系列的完結,再續篇也只能是與“射鵰系列”主題不同的新篇章,因而“射鵰系列”不應該有後續的第四部。在“射鵰三部曲”中,或許還應該有一部《倚天屠龍記》前傳。

    我們看《倚天屠龍記》小說,就會發現有許多未解之謎,比如:蒙元軍隊最終是如何攻破了郭靖等人堅守的襄陽城?郭襄是如何建立峨嵋派的?郭破虜結局如何?張三丰是如何收下了武當七俠?陽頂天師承何人?崑崙派和明教是怎麼結怨的?孤鴻子為何要約戰楊逍?少林三渡緣何會與陽頂天一戰?明教的聖火令為何會被丐幫所奪?陽頂天座下的光明左右使和四大護教法王又有怎麼樣的上位故事?百損道人曾經縱橫武林,他真的與張三丰有過一戰嗎,他又是死在誰的手裡?還有屠龍刀是怎麼樣重現江湖的,滅絕又是如何能隻身夜闖汝南王府奪回倚天劍……

    元代中土淪於異族,百姓呻吟於蒙古的鐵蹄之下,陷身於水深火熱之中,為了抵抗官吏殘暴,勉力自保,是以文事凋零,武學一道,反而更加光大。江湖間奇人異士,所在都有,比之宋末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之世,武功固更見精進,而驚心動魄,可歌可泣之事,也是書之不盡。其中西域奇士,大都出於崑崙,而中土豪俠,非少林、武當即屬峨嵋。但這是指其卓犖大者,其餘較小的門派山寨,又何下千百。連載版《倚天屠龍記•第四回》

    再加上對抗蒙元朝廷的這個主題,也甚是符合“射鵰系列”中關於民族大義探討的主題。由此可見,在“射鵰系列”里加入一部作品的條件是完全滿足和成熟的。相信有許多讀者在讀小說的過程中,也都會為此而做過一番猜測,攜帶有這樣的一個想法,那就是金庸先生為何不在《神鵰俠侶》之後,《倚天屠龍記》之前的這個空白期,寫多一部《倚天》前傳呢?實際上,這與“射鵰三部曲”為何沒有第四部這個問題的緣由是一樣的。

    “射鵰三部曲”之後,不該有狗尾續貂的續集。

    正如前面所說那般,“射鵰三部曲”中有個主題,就是在探討民族大義,弘揚“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樣大仁大義的思想。也為此塑造出了郭靖、楊過和張無忌三個性格迥異的主角,譜寫出在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下,不同的人群為了民族大義而奮鬥的故事,從而探討了為國為民,應當是匹夫有責,不分你我的精神,護國安民從來就不止是一類人的責任。

    對於“射鵰三部曲”的三位主角,其實仔細斟酌,我們就會發現,他們三人都是從小就生活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裡。所謂有國才有家,他們破碎的家庭也是在對照著當時國家的不完整。整一個宋代,漢人政權都不斷遭受塞北三朝接連的侵擾,到元代更是全部淪陷於蒙元的統治。因此,“射鵰三部曲”的一條最大的主線,其實講的就是漢人英雄從一開始抵抗外敵,護國護民,到淪陷於外敵統治時的不斷抗爭,最終實現復國大業的一段歷史。

    由此可見,實際上到《倚天屠龍記》故事結束,這條主線是已經完結了的。畢竟小說結尾,在明教的領導下,已經獲得了漢人百年抗元大業的成功,最終建立了明朝。在這種情況下,假如要續寫《倚天》之後的故事,那將會是另一個主題的篇章了。畢竟明朝裡有民族抗爭的故事,也要到明末,但整個明朝兩百多年的時間跨度,即使是寫也不能算是後傳了。

    其實相比於寫《倚天》後傳,《天龍八部》更符合加入“射鵰系列”的條件,因為都是在闡述和探討民族大義這個話題,喬峰也是大國小家都不完整。而且經過金庸先生的多次修改,形成關聯,《天龍》也完全可以當成是“射鵰三部曲”的前傳來看。但為何也沒將《天龍八部》加入“射鵰系列”呢?這實際上是關係到了“射鵰系列”的另一條暗線。

    整個“射鵰三部曲”,金庸先生其實也是在寫蒙古這個民族興衰的歷史,這是這個系列的另一條暗線。《射鵰英雄傳》寫的是蒙古帝國的崛起,《神鵰俠侶》寫的是蒙古帝國的興盛,而《倚天屠龍記》寫的則是蒙古帝國的最終敗退。任何一個封建王朝的政權,都逃不過誕生、興盛、衰落三個過程,蒙古民族所建立的政權同樣也不例外。

    蒙元政權在中土的統治不足百年,從其真正完全統一中國到其政權北退草原,不過幾十年而已。蒙元政權是名符其實的盛極必衰,入主中原即是他們輝煌的頂峰,也是他們衰退的開始,這個政權在統治中土的過程中,政權內部的統治階級也一直是在內亂不止。因而金庸先生才省去《倚天》前的那一段歷史,直接從蒙古政權的興盛時期跳到最終的敗退時期,單寫出各個歷史的轉折點。

    《射鵰英雄傳》郭靖在草原見證了蒙古帝國的崛起,然後返回中原,最終一生都在抵抗蒙古的入侵;《神鵰俠侶》中楊過擊斃蒙古大汗蒙哥,延緩了蒙古的入侵;《倚天屠龍記》張無忌帶領仁人志士又將蒙古人趕回了草原,最終他也跟趙敏一起去了草原。如此一來一去,三位主角在金庸先生的筆下,已是完成了一個宿命的輪迴,“射鵰三部曲”也有了一個完美的結局。再有後傳,也是狗尾續貂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 10 # 完美失眠

    第四部的時候雕已經瀕臨絕種,成了國家保護動物,國家不讓射了,於是大家改射狐狸,於是就有了雪山飛狐和飛狐外傳

  • 11 # 諸求

    《鹿鼎記》中:“古人說到,武功到於絕境,那便羚羊掛角,無跡可尋。聽說前朝有位獨孤求敗大俠,又有位令狐沖大俠,以無招勝有招,當世無敵”的描述可以證明,《笑傲江湖》是發生在明代的。而笑傲中,劍招的好壞,已經可以和內氣修為同等重要了(華山之爭可以為證)。而金大俠的武功,是越往近代越弱的,如果明代仍有九陰九陽,降龍打狗,怎的清代的鹿鼎記,主角便可靠著一種輕功,一件寶甲,兩捧石灰,三招散手就能行遍天下呢?

  • 12 # 伱的小阿飛

    為什麼沒有獨孤十劍?為什麼沒有二陽指?為什麼沒有降龍十九掌?為什麼沒有八陽神功?為什麼沒有玄冥三老?為什麼沒有六傷拳?為什麼沒有十陰真經?

  • 13 # 愛好文史旅軍的工科男

    射鵰三部曲分為《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這3部。

    文學作品約定俗成,一般都是三部曲。

    而且題主的說法很有問題,已經點明瞭是射鵰三部曲,還要來個第四部?

    這樣問,射鵰系列為什麼沒有第4部?

    好吧,正式回答這個問題,一般文學作品寫了三部,就把一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完整的敘述了。寫第4部,就狗尾續掉了。因為人都是耐受性的,你寫了第4部,人的注意力就不集中了,也沒人去看了。

    那是基本如此。再加上金老爺子編寫射鵰這個宏大的宇宙已經費盡了腦子,再讓他編寫第4部,估計他也是力有不逮了。

    應該注意到,金庸的小說受西方的文學的影響也比較深。西方的文學作品絕大多數都是隻有三部曲。

    想讓他寫第4部,估計他是絕對不可能。

  • 14 # 夜色伴我走天涯

    原本金庸的創作思路是把他的人物關係跟故事情節一直延續到大清國乾隆年間,以蕭劍為主角行俠仗義尋找親妹妹的故事的,小說的大結局是蕭劍攜手小燕子隱退江湖,跟晴格格還有五阿哥他們快樂相伴到老的,而且金老爺子與瓊瑤早就共同設計了這樣的大綱,各寫各的,最後共同收尾,瓊瑤也答應了,這應該是兩大文學巨匠的一次愉快合作,讀者們翹首期盼。可惜造化弄人,當金庸寫到倚天屠龍記 手一顫,一支筆掉在桌上 的時候,圓珠筆正好沒油了,金庸仰天長嘆,說道,罷了罷了,天意不可違,只得以射鵰三部曲告終,且不得不打消了與瓊瑤合作的念頭,遭到瓊瑤指責,金庸百般辯解,無果,鬱鬱而終,空留給讀者一份遺憾。編不下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0來歲還能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