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傑inG1

    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 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定型的詞。成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 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人的文化傳承,文化濡養,很大部分從成語中得來,我們應該對成語心存敬畏,學而時習之,使成語繼續傳承發展。 一,成語的來源 成語是古代漢語詞彙中特有的一種長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語,來自於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故事和人們的口頭故事。 成語的意思精闢,往往隱含於字面意義之中,不是其構成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 它結構緊密,一般不能任意變動詞序,抽換或增減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組成。簡單的說,成語就是,說出來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經據典,有明確出處和典故,並且使用程度相當高的用語。 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語本就是一個微型的句子。 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 二,成語的使用規範 1,定義 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鍊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的含義更豐富而語法功能又相當於詞的語言單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簡短精闢易記易用。並常常附帶有感情色彩,包括貶義和褒義,當然,也有中性的。 成語多數為4個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語,有的成語甚至是分成兩部分,中間有逗號隔開。 2,出處 成語的出處很重要,人們張冠李戴的情況很多,但只有最早創造的人才是一條成語的正宗。 如“功敗垂成”出自晉陽之戰,“完璧歸趙”出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破釜沉舟”出於《史記·項羽本紀》,“草木皆兵”出於《晉書·苻堅載記》,“一箭雙鵰”出於《北史·長孫晟傳》,“口蜜腹劍”出於《唐書·李林甫傳》,都是歷史上的故事。 如“狐假虎威”出於《戰國策·楚策》,“鷸蚌相爭”出於《燕策》,“畫蛇添足”出於《齊策》,“刻舟求劍”出於《呂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於《韓非子·難勢》,都是古代的寓言。 至於擷取古書的文句用為四字成語的更為普遍。如“有條不紊”取自《尚書·盤庚》“若綱在綱,有條而不紊”,“舉一反三”取自《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痛心疾首”取自《左傳》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分庭抗禮”取自《莊子·漁父》“萬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嘗不分庭抗禮”,“奴顏婢膝”取自晉代葛洪《抱朴子·交際》“以嶽峙獨立者為澀吝疏拙,以奴顏婢膝者為曉解當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諸如此類,不勝列舉。 其他採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為數很多。如“憂心忡忡”出自《詩經·召南·草蟲》,“外強中乾”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勞”出自《孫子·軍爭》,“水落石出”出自蘇軾《後赤壁賦》,“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閣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韓愈《平淮西碑》。“吳下阿蒙”出自司馬光《資治通鑑》(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3,四字習語為主 在人民口裡常說的一些四字習用語也可以歸入成語裡來,如“咬文嚼字”、“拖泥帶水”、“陽奉陰違”、“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類,與成語的結構相同。 4,格式 不是四字的較少,還有三字成語,五字成語,六字成語等,一直到十三字,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則不達”、“醉翁之意不在酒”。 成語一般用四個字,這與漢語本身句法結構和古漢語以單音詞為主有很大關係。 5,由來 成語是漢語中定型的片語或短句。 成語一共有5萬多條,其中96%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以上的成語。如“五十步笑百步”、“閉門羹”、“莫須有”、“欲速則不達”、“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成語一般用四個字,這大概是因為四字容易上口。如中國古代的詩歌總集《詩經》,就以四字句為多,古代歷史《尚書》,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後來初學讀的三、百、千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後兩種即全為四字句。《四言雜字》《龍文鞭影》初、二、三集,都是四言。這雖然是訓蒙書,也足以說明四字句之為人所喜愛、所樂誦。 古人有些話,本來夠得上警句,可以成為成語。只是因為改變為四字,比較麻煩,也就只好把它放棄,作為引導語來用。例如"宋朝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有"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

    下之樂而樂"之語,意思很好,但因字數較多的關係,就沒能形成成語,我們只能視為警句,有時可以引入文章。而如"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就容易說,容易記,便可以成為成語。而同在《岳陽樓記》中的一句"百廢俱興",因為是四個字,所以就成了成語。 6,注意易錯字詞 使用成語有時會錯用同音字或近義詞。這類錯誤出現頻率非常高,所以,使用成語時要特別注意用字正確。 三,成語語法結構 1,語法結構 ? 主謂式成語:名副其實、盛氣凌人、杞人憂天、胸有成竹、愚公移山、永珍更新; ? 聯合主謂式成語: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草長鶯飛、鶯歌燕舞; ? 聯合動賓式成語:知己知彼、養精蓄銳、防微杜漸、發號施令、批郤導窾、焚膏繼晷、提心吊膽、破釜沉舟、指桑罵槐、買櫝還珠; ? 聯合名詞式成語:粗心大意、南轅北轍、鏡花水月。 ? 聯合動詞式成語:突飛猛進、勇往直前; ? 動補式成語:逍遙法外、問道於盲;青出於藍、愛不釋手、心亂如麻、重於泰山; ? 並列式成語:千山萬水、畫蛇添足、喜怒哀樂、吹拉彈唱、琴棋書畫; ? 偏正式成語:傾盆大雨、窈窕淑女(中間可加“的”字); ? 承接式成語:見異思遷、先斬後奏; ? 因果式成語:水滴石穿、水落石出; 成語的結構是多種多樣的,上面只是簡單舉例的性質。成語在語言表達中有生動簡潔、 形象鮮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對比以及加重的措辭方法。如“陽奉陰違”、“外強中乾”、“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慄”等各有妙用。因為成語有多種意義,所以文學家對成語的運用都非常注意。 2,相關比較 專有名詞 成語跟專名、科學術語、諺語、歇後語、引語和由四個字組成的普通片語,從某些方面看來,也有相似之處。譬如專名和科學術語都是固定片語;諺語、歇後語、引語不僅是固定片語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與成語相似;四個字組成的普通片語比較簡練,形式跟絕大多數的成語一樣,如“東西南北”、“春夏秋冬”之類,但是這些都不是成語。把成語跟專名、科學術語等的區別搞清楚,這就有助於斷定什麼是成語,什麼不是成語。簡單地就這方面作些說明。成語則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這個成語,既可以用來形容開敗了的花朵,又可以用來形容被打敗的軍隊,也可以用來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又如“津津有味”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描述任何一個人對於某些事物特別感覺有興趣。 科學術語 成語跟科學術語不同:科學術語是表示科學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主觀能動性”、“革命樂觀主義”、“無限花序”、“平行四邊形”這些科學術語,儘管都是由幾個字組成的固定片語,可是並不是成語。 諺語 成語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 成語跟諺語不同:諺語絕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片語。諺語經常用在人民大眾的口語裡,用在文章裡的比較少。諺語往往具有濃厚的口語色彩,不像成語那樣具有文言色彩。諺語的形式,不像成語那樣整齊。例如“坐山觀虎鬥”、“天下烏鴉一般黑”之類的諺語,都不是那麼整齊。當然,如果把這些諺語一定說是成語,也是勉強可以的。 歇後語 成語跟歇後語不同:歇後語是一種固定的句子,一定要由兩部分構成,前一部分是用事物作比喻,後一部分是從正面作說明。寫文章為了收到鮮明、形象、生動、具體的表達效果,也可以象引用成語似的引用歇後語。如:“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狗拿耗子——多管閒事”、“泥菩薩洗臉——越洗越難看”、“蜜餞黃連——先甜後苦”這些話,都是歇後語而不是成語。 四,成語特徵 成語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徵: 結構固定性 成語的構成成分和結構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隨意更變或增減語素。 例如“唇亡齒寒”,不能改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無牙冷”;“胸無點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無有一點墨”。 此外成語裡的語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隨意更改。 例如“來龍去脈”不能改為“去脈來龍”;“汗馬功勞”不能改為為“功勞汗馬”。 意義整體性 成語在意義上具有整體性。“它的意義往往不是其構成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而是在其構成成分的意義基礎上進一步概括出來的整體意義”。如“狐假虎威”,表面意義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實際含義是“倚仗別人的權勢去欺壓人”;“兔死狗烹”,表面意義是“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實際含義是“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後被拋棄或殺掉”;“廢寢忘食”,表面意義是“不顧睡覺,忘記吃飯”,實際含義是“極為專心努力”等等。 語法功能的多樣性 從漢語語法的角度來看,漢語成語在句子裡相當於一個短語,因為短語在一個句子中能充當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語的語法功能也具有多樣性。 漢語成語形式多樣,如上文所說的有四字成語、五字成語、六字成語、七字成語、八字成語等等,其中四字成語是漢語成語的主要形式。 所以這裡對成語語法功能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四字成語充當句法成分的分析。 風格具有典雅型 成語通常來自古代文獻或俗語中,其語體風格莊重、典雅。 五,成語的貢獻和發展 中國古人不但給我們後人留下了這筆巨大而寶貴的文化遺產,並且還讓我們中國的文化在現代資訊科技傳播中收益匪淺!原因是它無形中大大的提高了計算機文字輸入的速度,從而將工作效率也得以最大程度的提升! 舉例如下,西方文字以英文為例,它們26個字母就能組合出不同的詞句來,可以說是各種排列組合後產生的文化效應。而這樣的便利也大大有效提高了他們國家的資訊傳播效率。在計算機文字輸入的速度上要遠勝過中文最開始原有的拼音或五筆輸入法,我們都知道,用原有的拼音輸入法以輸入‘皆大歡喜’四個字來舉例的話,應該總共要敲擊鍵盤共十五六次鍵盤才能將所有的字打出(還不包含翻頁找字的按鍵)。那麼相比英文則只需輸入:‘everybody happy’ 就可以了。在這個回合我們好像暫時輸在了資訊輸入上面。的確英文的組合排列形式很科學。它的靈活性多樣性特點在此時盡顯其風頭正足。 誰知這樣的好景卻沒能堅持多久,居然讓咱們的老祖宗迅速扭轉了局勢。我們試著用成語模糊聲母首寫字母開始查詢這四字成語。結果,只需輕易的在鍵盤上敲擊出“JDHX”四下,就能十分輕鬆的找到赫然映入眼簾的“皆大歡喜”。這樣一來,但凡是常用的成語詞條輸入,都基本上只需要敲四下鍵盤便可以獲得那些筆畫複雜的成語。所以在這個回合,我們又贏回來了!這都是成語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成語是靈活的,發展的,一些原有成語,現今使用時其意義可能產生變化,猶如老樹開新花。一些新的成語,也會產生和傳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影響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