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繁華依舊影視經典

    謝邀。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前段時間很多人都在說原生家庭的問題,所謂的原生家庭就是指一個人從小生長的環境,父母的行為是孩子潛移默化的老師,甚至在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他就可以模仿大人的行為,長大後父母的言行舉止就是孩子的參考。好的家庭環境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礎保證,當然這裡的好的環境不應該只是家庭經濟條件,而是和睦溫馨的環境,這種環境下孩子基本都有積極的生活態度。比如說:言行過激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多半不是膽小懦弱就是脾氣懦弱;夫妻和睦的家庭孩子長大後多半也會是性情溫和的人……當然有的人會說什麼樣的家庭不一定孩子就是什麼樣,咱們這裡只討論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我記得很多年前看《奮鬥》的時候,看過一篇評論還是什麼的,總結了裡面的人物說:雖然大家都看似過著跟父母不一樣的生活,但是本質上還是過著跟父母一樣的生活(具體的都忘記了大概是這樣說的)。其中楊曉雲本來很不喜歡她母親作為生意人有點市儈,但是轉了一圈自己還是做生意了。可見父母的影響何其大。

  • 2 # 嘿呦喂哦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這個孩子的父母總是喜歡罵人,對他說話也是罵罵咧咧的,那這個孩子可能就很喜歡罵人要不然就是唯唯諾諾。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育兒經上總是說,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不要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在孩子身邊看電視,因為會影響到孩子,也會給孩子做一個不好的榜樣。

    當家長不斷灌輸孩子負面的情緒和評價時,孩子往往難以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心,孩子反而會激起強烈的叛逆心理去敵對所有人。

    對孩子說話時,一定要注意語氣!

    和孩子交流,語氣有時會勝過內容。是責備、命令、挖苦、打擊、發脾氣?還是尊重、信任、商量、讚賞、鼓勵?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認為後者比前者好,只是很多家長在生活中一不小心就用了前者,其實我們需要多加實踐,多加訓練,育兒道路上不斷進步就好。

    順便分享一下小孩子學漢字的經驗。孩子三歲多就可以開始學漢字了,家長們可以在手機上下載“貓.小.帥.學.漢.字”這款手機軟體,裡面有好多童話故事中的人物和孩子一起學習,這樣就培養了她學漢字的興趣,還可以培養他的早期閱讀能力呢。

  • 3 # 墨白爸爸是開心老爹

    從孩子不會說話開始,她就是一直在模仿你的言行,你挖鼻孔,她都會先試著挖你的鼻孔然後在挖自己的鼻孔;你拿手機她就會過來和你一起看,甚至你把手機放下,她還要把手機拿給你開啟。

    所以你不經意間的小事,小作為,都會被孩子記在腦子裡,表現在行動上。

    我們一直說言傳身教,不僅僅是你刻意擺出來的那一面, 還有你自然流露的那一面,也就是說,如果你希望孩子,成為你希望的那種人,首先,你就得成為那種人。

    所以當你發現孩子有不好的行為,必須得先分析一下是從誰身上“複製”來的。

  • 4 # 蒲公英education

    這個問題問的很大。我只從大的方面說起。

    這個問題你問的很巧妙——問的是做法和言辭。父母說和做兩方面都包括了。真的問的很巧妙。下面我就從這兩方面和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一個人的說和做,會有兩個結果。一種結果是言行合一。另一種結果是言行不一。兩種結果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的直接影響。因為,父母和孩子朝夕相處。彼此間耳濡目染。是一種直接而真實的影響。不是那種與不熟悉的人的虛情假意的應酬。所以說,會有專家稱: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第一任老師。經常有教育專家說:看班上的孩子平時表現,就知道父母行為習慣。即為這個道理。

    當父母教育孩子說讀書如何如何好好,但自己卻並不讀書時。讓孩子喜愛看書,那有點強孩子所難。因為孩子會說,你說讀書好,為何你不讀書?只要求我讀書。你是騙子!

    對孩子來說,孩子和家長的交流時,孩子是觀父母的行而動。而不是聽父母的言而動。即家長在與孩子的交流過程中,要做到言行合一。即身教勝於言教。家長在與孩子共處時,一定要身體力行,以身作則,行為世範。只有這樣,你的孩子才會和你一樣優秀,一樣的行為世範!否則,如果你言而無信,那孩子將和你一樣的言而無信。不知其可!

    父母的言談舉止對孩子的行為習慣的影響如此,大家看明白了嗎?以上僅是個人見解。水平有限,不適處敬請見諒!

  • 5 # 心理學育兒實踐

    幼兒時期,模仿是第一要素,孩子不僅是個火眼金睛的觀察者,還是個惟妙惟肖的模仿者。

    兒子三歲多的時候就跟我說:“媽媽,你知道嗎?你開心我就開心,你生氣我就生氣,你打發火我就發火,因為我會跟你學啊!”,我驚訝於他的洞察力和表達能力的同時,更意識到了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能夠傳遞資訊的。

    有個小朋友,在學校跟同學鬧矛盾,生氣的時候動不動就會撕壞同學的書和本子等一些破壞性的行為。後來透過和家長的深入溝通,才發現,原來在家裡,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吵架的時候,媽媽就習慣性的做一些破壞性的動作,比如摔個被子,扯爛衣服什麼的。小孩子都看在眼裡,他看在眼裡的是媽媽生氣的時候是什麼表現,媽媽是怎麼做的。

    孩子是沒有鑑別取捨能力的,他們的學習首先從“所見所聞”開始模仿!所以,大人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 6 # 知行書徑

    一點不錯,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父母的做法和言辭都會投射到孩子身上,他們潛移默化學會父母的言行舉止,成為翻版。因為孩子不自覺就透過模仿學會了大人的思維和風格。

    孩子小時候體現出魔鬼一面而不是小天使的樣子時,我時常控制不住脾氣,摔門、說不好聽的話、憤然離開,失去耐心。我發現那時孩子鬧得更厲害,他們的情緒更得不到釋放,也更沒安全感。從孩子的憤怒裡我解讀到自己的嘴臉,我無意中看到鏡子中的自己其實很醜陋。

    後來反思自己,覺得如果自己處理不好孩子是沒辦法從你這裡學到解決問題和自己、他人和平相處的方法的。何不身體力行地教會他這點呢。一次次的調整自己,發現現在孩子也能很好地面對情緒了,並且會用寫字條的方式和我溝通,避免正面衝突。我也會將他摟在懷裡,真誠地道歉。

    一件小事就足以說明父母自身修行對孩子的影響。所有的事都是相通的。大家儘管體會之。

  • 7 # 陪娃的媽媽

    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這個問題,其實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

    當然我們都知道,父母的言行舉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影響是舉足輕重的。

    這個舉足輕重表現在哪裡呢?

    孩子剛出生,人世間的一切都是陌生的。父母的出現,給孩子的精神世界,像給房間的基礎一樣,搭出了一個框架。

    這個精神世界上的框架,基本是定型的。

    除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又遇到另外的認知上的、或是極端事件的衝擊,把整個的框架摧毀。

    那麼這個時候,既是我們重塑自己的最佳時刻,但又是一個危險時刻。

    因為如果你不及時的塑造出更適合社會生存的人格框架,可能整個人就會頹廢,從而失去在社會上競爭的資格。

    從新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父母的影響的確重要。

    但在人的一生成長過程中,隨著年齡、知識、見識、人際關係慢慢增加,父母影響的重要性會慢慢的減少。

    這體現在孩子從進幼兒園開始,會漸漸地接受社會規則的閹割。即要遵守社會規則才可以獲取生存資源,遊戲資格,更多的人際交往。

    孩童從這個時候起,已經學會和同齡人建立同伴關係。慢慢的同齡人在成長髮育中,所佔的影響比重會越來越大。

    這種現象在青春期尤其突出。

    孩子基本上不會和父母做更多更深的交流,除非父母做了相對的調整,和孩子保持了良好的親子關係。

    不過做再多的干涉以及影響,在這時候的效用已經沒有小時候那麼明顯。

    結束學習的過程跨入社會後,孩子會在社會中,或者工作的人際關係中,獲得別人對他的影響。繼而去改變或調整精神世界的構架。

    這種調整或改變可能會持續人的整個一生。

    所以有人說,學習是必須持續一生的事情。那麼說的除了書本上的知識,其實也包含了這種情況了。

    所以我們必須注意:

    一方面,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舉足輕重。

    另一方面,從孩子進入到學校這種社會化的環境中後,父母影響的重要性就會越來越被其他關係所取代。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夠珍惜並利用好和孩子相處的黃金時期,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構建和諧的家庭氛圍。

    祝每一個家庭幸福美滿,和諧快樂!

    用❤陪伴,伴你永遠。

  • 8 #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父母的言談舉止對孩子影響很大,但是更關鍵的是父母跟孩子的互動方式。

    我們看到一些很注意整潔的父母,孩子生活卻亂作一團;

    我們看到部分很愛學習的父母,孩子對學習卻不感興趣;

    我們看到不少有禮貌的父母,孩子卻經常破壞規矩。

    父母除了自己做好榜樣之外,還應該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父母很守時,孩子可能一直需要人催。這樣的事情大家經常可以體會到!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自己做好了,孩子就一定能夠模仿得到。除了示範,我們還需要幫助孩子調整。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但是也要注意孩子的節奏。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不能要求孩子一下就達到我們的要求。部分言行舉止很好的家長,太著急了,恨不得孩子一下子能夠達到自己的要求。這部分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高,導致孩子對自己越來越不滿意,最後選擇用抵抗或者叛逆來應對父母的管教。

    另外,放養孩子也會有很大的風險,即便是父母做了很好的榜樣。我有一個鄰居,家中有兩個孩子。小時候ta們的家庭教育很好,學前基礎打得很紮實。老大上學之後,跟了一些不是很好的小夥伴一起玩,父母沒有及時管教孩子,最後學業直線下滑,高考失利,沒有考上本科。而弟弟小時候實際上比不過哥哥,但是得到了父母的充分信任,和家長交流比較多,最後整個人的自我管理都非常好,學習和生活都沒有讓父母擔心過。

    同樣的家庭,父母言行舉止都很好,但是兩個孩子性格卻有很大的不同。家庭教育中,除了自己做好表率之外,教養孩子還必須似乎積極的,有規則的。

    父母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這是第一個要求。其次,積極教養也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孩子的密切關注,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到指導師的作用,這一點同樣重要。

    早期教育很重要,青春期前的準備也很重要。如果早教做好了,小學階段幫孩子建立了正確的人生觀觀和行為方式,那麼到了初中進入青春期之後,出現問題的機會很小。

    我一直認為人生最重要的基礎是在幼兒和小學階段,這個階段處理好了,孩子到了青春期獨立的時候才不容易出現問題。如果這個階段沒有給孩子培養出獨立意識,那麼到了青春期就很容易出現隔閡,親子關係不好,處理問題就非常麻煩。

    父母做榜樣是必須的,除此之外,積極應對孩子成長中的問題,幫助孩子儘快建立獨立自主性。可以說:思維教育以及行為教育,比知識教育重要很多,而這在我們追求成績的狂熱中,漸漸被大家忽略。

  • 9 # 旮旯裡的神仙洞

    在很多家庭教育理論的闡述中,我們都能看到很多對於父母告誡的語言,其中最多的可能就是需要父母能夠做到以身作則了。而“以身作則”和題主的“父母的言行舉止”還有些區別,前者是父母必須以自己的行動為孩子作出榜樣,也就是都是好的,而父母的言行舉止則既有好的也有壞的。教育孩子當然希望他們能夠接收到的都是好的,所以才有了對於父母以身作則的勸誡和要求。

    1、無論顯性的隱性的,父母的影響將從孩子的生命初始開始蔓延至其一生,特別是生命初期影響巨大。

    我們一直在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這是因為孩子都來自於家庭,家庭的成員都是以父母為核心的,特別是在孩子0-6歲階段,大腦、生理、心理各方面都在以最快的速度發育發展著,除了機體自身的作用力以外,很多都需要藉助外部的環境來幫助孩子完成各項任務的發展,所以家庭環境、父母的教養方式、父母的文化背景以及成長經歷都會在和孩子相處的每分每秒中傳遞著、作用著,父母說的每句話都是自身的思想流露,說每句話的情緒也都是父母當下的真實情感,每一個行為舉動也都是父母自己最真實的大腦運轉的結果體現,所以孩子每時每刻都生活在父母為其創設的成長環境中。

    即使個體6歲後進入學校開始接受系統學習,也還是會回到家必須與父母朝夕相處,直到大學離開家,現在很多成人都遭受著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無法脫離,他們需要花費至少幾十年的時間才能癒合那些創傷,而那些創傷大多都是父母不懂教育和自身的缺陷所致。

    2、父母的言行舉止背後是一整套的思想、態度、三觀的呈現

    孩子的教育結果一定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方合作的結果,而其中家庭教育是核心,因為家庭教育的內容是首先植入生命個體的根,也是相對比較廣泛的教育內容,而這些廣泛的內容大多都是透過父母的言行舉止態度展示給孩子們的,對於事物的認知、態度、處理方式等等,由於孩子們兒時的模仿能力超強,爸媽呈現什麼樣子,孩子們一定學得有模有樣,時間長了,難免內化成孩子自己的行為言語思維習慣,以後再改就很難了,所以這也是需要父母特別注意自己言行舉止的原因。

    所以,在孩子們成長的生命前期,他們的習慣、語言、行為、品質、態度、思想等等一切都會從父母身上快速吸收並慢慢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這就需要父母們一切都要多作一層思考,無論說話做事做人都要清楚孩子看著呢,這樣也能提醒自己更自律!雖然真的很難,但只要有一顆真正愛孩子的心還是可以努力做到的!

    願您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幸福一生!

  • 10 # J媽學堂

    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上次放假回老家,見到兒時的玩伴小梅,整天帶著自己的兒子去打麻將。而且,還在公路邊上了開了一家麻將館。其實這對孩子來說,是很不好的行為。

    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影響到孩子的哪些方面

    1、影響孩子的格局

    父母的眼界和格局都會在無形之中影響到孩子。

    小時候的玩伴小梅,人很聰明長得也是膚白貌美大長腿,標準的大美女。而小梅的父母都是好吃懶做,不務正業,遊手好閒的那種人。小梅的父母整天沉迷與打麻將掙錢,而無暇顧及小梅的生活和學習。小梅經常在旁邊觀看父母打麻將,沒幾天就學會了。有時,小梅的媽媽做飯時,就會讓小梅替代自己打一會兒。

    2、影響孩子的認知

    父母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也會受到父母的影響。記得在一本書上看到過一則寓言小故事,講的是一隻生活在池塘裡的青蛙的故事。青蛙一家祖上三代都一直生活在公園裡的小池塘裡,誰都沒有離開過這個小小的池塘半步。

    因為,青蛙家族的長輩們一直對孩子們講,不能夠跳出池塘,因為池塘的外面是一望無際的沙漠,會把我們給曬死,渴死的。所以,青蛙們都謹遵長輩們的話,誰都沒有想過跳出池塘到外面去看看。

    而池塘的外面,其實沒有青蛙長輩們說的一望無際的沙漠。而是一條緩緩流淌的小河,小河的兩邊綠樹成蔭,鮮花盛開,蟲鳴鳥唱,很是美好。

    顯然,父母對外界和事物的認知能力,是會影響到孩子的認知能力。因此,青蛙家族也錯過了外面美好的風景。

    3、影響孩子的婚姻

    父母對婚姻的態度和父母感情是否和諧直接影響到孩子長大後的婚姻觀,以及擇偶條件和婚姻的幸福指數。

    如果父母感情不好,整天吵架,就會讓孩子的疑心很重,不容易相信人。而且,長大後容易恐婚。同時,女孩子在談戀愛時,遇到渣男的機率就會很大。由於,在小時候父母的感情不好,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很少,而且父親經常不回家。導致女兒的父愛缺失,在戀愛時,遇到對自己稍微好點的男人就容易託付終身。

    相反,如果父母感情融洽和諧,一家人其樂融融,相親相愛。孩子長大後不管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在擇偶方面都有自己明確的目標,以及擇偶條件,不會隨便將自己託付於他人。

    4、影響孩子的性格和品性

    一直很喜歡《爸爸去哪兒》中的黃磊老師和黃多多小朋友。感覺黃磊和女兒多多不管是在外貌上還是在性格和品性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黃多多知書達理,多才多藝,才貌雙全。在為人處世上彬彬有禮,溫和可親的態度,更是與黃磊如出一轍。很是招人喜歡。

    5、影響孩子的未來

    老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此話,確有幾分道理。父母的言行舉止是否得體,都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

    我相信,知書達理,溫文爾雅,博學多才的父母定然不會教育出不學無術,品性惡劣的孩子。

  • 11 # KDC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你的眼色,決定著孩子的人設著名兒童教育學家蒙臺梭利曾說,“兒童不會自己判斷自己,他是以別人對他的態度來判斷自己的。”

    孩子察言觀色的本領並非與生俱來。其實,最初他們大腦對自己行為的評價,都是中性的,行為的本身並沒有優劣之分。

    但在成長過程中,大人對不同行為賦予的含義,使得孩子逐步學會去評價自己的行為是否恰當,並且根據外界對自己的評價,形成自我的認知。

    孩子是如何一步步長成父母期待的模樣?答案就藏在父母日常的語言和行為裡。

    美國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創始人斯金納博士,提出了“強化理論”認為,意即依靠強化,所有人的行為都能被塑造。換句話說,就是你越對某個行為進行獎勵,就越會增加該行為的出現頻率。

    在我周圍就有這樣一個事例,同事結婚不久就當上了新手父母,平時,大部分時間媽媽在帶孩子,而爸爸的下班時間比較晚,回到家後孩子難免會哼哼唧唧,每次爸爸都會大聲訓斥,這就是一種典型的易怒情況,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孩子的情緒會隨著父母的情緒及進行發展,國外有這樣一個實驗:當父母開心的與孩子交流時,孩子會不自覺的笑,而當父母眼淚掉落的時候,孩子會不自覺得開始哭泣。這就表明父母對情緒對孩子有著重要的影響,易怒情緒也是如此!

    每個孩子都如同一張白紙來到這個世界上,然後在父母對待自己的語氣、眼神、態度、評價中,去建立自己的情感關係,形成自我認知。

    你給孩子內心埋下了什麼種子,孩子最終就會結出什麼果實。

    每一個父母都擁有塑造孩子的力量。來自父母的肯定和認可,是孩子成長中最大的正能量。

    願每一位父母都能成為帶來光和熱的那個太陽,願每個孩子都能向陽而生,茁壯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 有理數乘方的符號法則與乘法的符號法則有什麼聯絡與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