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條條雨絲

    物質與意識,那個是本源?儒家進取性與道家無為性那個更憂?佛學是經院哲學,還是自圓其說的偽學說?唯物與唯心那個才推動社會和人的前進與發展?辯證法與形而上學那個才更科學?生命的認識論,能否離開物質世界而單獨存在?

  • 2 # 酸腐之人

    其實也不能算是思考哲學,哲學本身是個很大的範圍。

    哲學也不是西方所謂是唯心與唯物,那只是個片面的問題。

    中國哲學建立封建社會,並在封建社會實踐,實踐出的理論叫玄學。

    西方哲學建立資本社會,並在資本社會實踐,實踐出的理論叫科學。

    一個社會無所不包,政體,政治制度,經濟,人文,倫理,對世界的認知等等。

    哲學也不僅僅是思想,玄學與科學就是驗證。

  • 3 # 鄭衛原創

    在我看來,開始哲學思考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比如每個人在總結自己的人生經驗時,都會很自然地把自己有限而具體的經歷(形而下)上升到普遍的抽象的人生經驗並完成了對人生的某種超越(形而上),並在形而上的層面思考(思辨)一些更為深入的問題。另外,在形而上領域,西哲追求一種純粹的邏輯合理性,這與中國的物我關係思辨有很大不同。中式思維的最大特點是宏觀的非精緻思維。最後我認為作為主觀思維活動,包括唯物主義本身也是唯心主義的一部分。

  • 4 # 圓拙

    《中華慧學的現代未來現實的應用》

    中華的智慧方法,簡稱為中華慧學,他可以觀察我們人類的自身,觀照萬物,觀察宇宙。

    西方有哲學、科學觀察客觀事物,中華有慧學,也能觀察自我的身心宇宙萬物。現在我們來用中國的智慧方法,觀察一下現實中的哲學問題。

    西方的哲學非常善於發現現實的問題,後來他們又發明了科學的方法來實證。

    中華的(智)慧學,同樣也能發現現實的問題,他用自我的身心,來了解客觀萬物及十方世界宇宙。

    西方有哲學的方法來觀察人,觀察萬物,我們來學一下中國的智慧方法,我們也能做到這樣。舉個例:

    怒則氣上,

    喜則氣緩,

    悲則氣消,

    恐則氣下,

    寒則氣收,

    炅(jiong,即熱)則氣洩;

    驚則氣亂,

    勞則氣耗,

    思則氣結。

    這是《黃帝內經》中的原文。我們能夠領悟到這裡面的奧妙嗎?

    這是中國的智慧方法。是關於身心一體的大學問。

    現在的人都學學西方的心理學,但是心理學一個現象,一個現象的研究,普通的人恐怕很難把握。用這個中華的智慧幾十個字,我們瞭解了就能用來觀察自己的心靈內容,自從觀察能讓我們產生智慧。我們有了基礎,就可以把現代的心理學放在一起進行觀察。瞭解他們的長處,他們的優點,避免他們的短處。

    中國古代的祖師們,他們沒有說這是科學,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比現在的心理科學一點也不差。

    我們現在少部分的人,總是批判,中醫是偽科學,中醫不科學,現在我們來看一看黃帝內經的他的真誠內容,或許能夠改變一些看法。

    中醫的奧妙就是我們只要學到一點他的智慧、知識和方法,就可以來觀察我們的身心,讓我們的身心和諧,這樣的大學問,我們為什麼要拒絕呢?

    西方人用他們的方法來觀察我們的身心宇宙萬物,所以他們有這樣那樣的種種疑問。

    我們用中華智慧來觀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

    我們觀察自己的身心,宇宙萬物的時候,能不能把萬法放在一念中觀察?

    我們在認知萬物的時候,能不能用自己的身心來檢驗真理?

    我們能不能用自己的心來把握物質與能量的轉換規律?

    我們能不能直接引用宇宙萬物的能量來進行自我身心的治療?

    我們大腦的運作能不能獲得超級微妙的能量?

    我們能夠了解人,與宇宙萬物之中的真實關係嗎?

    我們人類能不能建立天地人宇宙萬物一體的統一大文化系統,而且,要一步到位,不要否定再否定,一步就達實相之境,我們能不能做到這一種超級文明的文化系統?

    我們能不能發現我們自己的耳朵,眼睛,鼻子,舌頭,他們潛在的無窮無盡的能量?

    我們人類能不能突破思維的功能限制在大腦中這個缺陷?

    我們能把西方文化宗教科學哲學身份的狀態整合在一起嗎?

    我們能不能發展出中國的心理學特色:能夠在觀察心理現象的時候產生智慧,用智慧來闡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

    這樣的問題,用中國的智慧,其實還可以提出很多,這些問題,古老的智慧,他都有完美的存在。我們能發現裡面的奧妙,進行新的詮釋,就能在這個時代應用。

    中國的慧學,我們可以在現實的當中進行觀察種種問題。

    現實總有很多的問題。比方說我們現在的華人學到了西方的科學技術,正在湧現無數的創造發明。對於這種現象,我們應該讚歎。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科學到了中國來,是中國的人來掌握科學。這科學與中國的智慧結合起來,中國的現代文化與未來就有這樣的可能:我們儘量發展外部的客觀世界,也能同時顯現人的本性,用西方的話來說,就是進化我們人類本身。為什麼要強調呢?因為現在我們用西方的話來說,還比較容易讓人理解。但是我們用中華古老的智慧說:提升我們的本性境界,開啟我們本有的妙德,這,現在的華人還可能不太習慣。

    中華的智慧與西方的科學文化契合了,那麼中華的文明,才有了自己的特色。否則我們就是在複製一個西方的文明模式。

  • 5 # 名詩詞解讀

    《反經》大體第一,領導者應如何對待人才和錢財(全文新譯解)

    唐朝 趙蕤

    臣聞老子曰:“以正理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譯文,我聽說老子有言:“用正確的道理治理國家,用奇謀指揮軍隊,用無為而治取得天下。”(解讀:無事,即無為而治,什麼叫無為而治,後文有明確的答案。)

    荀卿曰:“人主者,以官人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為能者也。”

    譯文,荀子說:“領導者,善於管理別人才是有才能的;普通人,以自己能幹為有才能的。”(解讀:即荀況。戰國時趙人,世稱荀卿,漢朝 時稱之孫卿。學宗儒術而言性惡。著名政治家韓非、李斯,曾師事其門。今傳《荀子》十二卷三十二篇。)

    傅子曰:“士大夫分職而聽,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總方而議,則天子拱己而正矣。”何以明其然耶?

    譯文,(西晉思想家)傅玄說:“士人和官吏各司其職,俯首聽令;諸侯國主封分土地,各守一方;三公總攬天下大事,相互協商,那麼天子就可以拱拱手,端端正正的座在中央統治天下了。”何以知道這是對的呢?(解讀:《禮記》等書以為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相當於軍事、政治、經濟的主管。各朝代的稱呼與職責均有不同。)

    當堯之時,舜為司徒,契為司馬,禹為司空,后稷為田官,夔為樂正,垂為工師,伯夷為秩宗,皋陶為理官,益掌驅禽。

    譯文,在堯的時代,舜管教化,契管軍事,禹管建築工程,后稷管農業,費管禮樂,垂管工匠,伯夷管祭祀,皋陶管治獄,益管馴獸。

    堯不能為一焉,奚以為君,而九子者為臣,其故何也?堯知九賦之事,使九子各授其事,皆勝其任以成九功。堯遂乘成功以王天下。

    譯文,堯沒有一件會做的,憑什麼為君王呢?然而,這九位能人卻心甘情願做臣子,這是什麼原故呢?這是因為,堯懂得這九人天賦的才能,讓他們各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因此都能勝任,因此成就了九種不同的功業。堯就憑藉他們成就的功業而統治天下。

    漢高帝曰:“夫運籌策於幃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人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

    譯文,漢高祖劉邦說:“若論運籌幃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鎮守疆土、安撫百姓、供應軍需、保證糧道暢通,我不如蕭何;統領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取,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英傑。我能駕馭他們,這就是我擁有天下的原因。”

    《人物誌》曰:“夫一官之任,以一味協五味;一國之政,以無味和五味。故臣以自任為能;君以能用人為能。臣以能言為能;君以能聽為能。臣以能行為能;君以能賞罰為能。所以不同,故能君眾能也。”

    譯文,《人物誌》中說:“一個官員的責任,是以一味協調五味,一個國家的政策,是以無味調和五味。所以,大臣們以自己能勝任為有才能;君王以會用人為有才能。大臣們以能言善辯為有才能;帝王以能善於聽取意見為有才能。大臣們以能身體力行為有才能;帝王以賞罰分明為有才能。因為這種不同,所以有才能的君王能駕馭眾多的能人。”(解讀:《人物誌》是三國時期魏國劉邵著。兼有儒、道、名、法、陰陽諸家思想,而受縱橫家思想影響最多。是歷史上第一部融人才學、心理學、倫理學和政治學等於一體而又充滿縱橫特色的著作。)

    故曰,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無形者,物之君也;無端者,事之本也。

    譯文,所以說,知人善用,是君王的準則;明事善理,是大臣的職責。無形的東西,才是有形之萬物的主宰;看不見源頭的東西,才是世事人情的根本。(解讀:無形者,也可認為是無形的意志。)

    鼓不預五音,而為五音主;有道者,不為五官之事,而為理事之主。君守其道,官知其事,有自來矣。

    譯文,鼓不干預五音,卻能作五音的主宰。掌握了君王準則的君主,不去做文武百官所負責的事情,才可以成為善於管理的君主。做君王的格守他的準則,官員們知道他們應當做的事,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的。(解讀:領導者重要的是管好人。)

    先王知其如此也,故用非其有如己有之,通乎君道者也。

    譯文,先王知道道理是這樣的,所以,(他才會)使用不是他具有的東西,就像使用自己具有的一樣。(善於這樣做的)才是通曉君王準則的君王。(解讀:故用非其有如己有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法則。這裡的“有”是指:具有的才能,下文說領導者應如何對待財富時,則是指:具有的財富。)

    議曰:《淮南子》雲:“巧匠為官室,為圓必以規,為方必以矩,為平直必以準繩。

    譯文,議:《淮南子》說:“能工巧匠建造宮殿,做圓的東西必定用圓規,做方的東西必定用尺矩,做平直的東西必定用準繩。

    功己就矣,而不知規矩準繩,而賞巧匠。宮室已成,不知巧匠,而皆日某君某王之官室也。”

    譯文,東西做成後,就不會有人想知道規矩準繩的重要性,只知道獎賞工匠。宮殿建成,不會有人想知道是哪些工匠建的,都只會說這是某君某王的宮殿。

    孫卿曰:“夫人主故欲得善射中微,則莫若使羿;欲得善御致遠,則莫若使王良;欲得調一天下,則莫若聰明君子矣。

    譯文,荀子說:“若君王要想得到射箭能百步穿楊的人,就沒有比用后羿強的;想要得到駕車到達極遠之處的人,就沒有比用王良強的;想要得到調令統一天下的人,就沒有比用明辨真假、光明正大的賢明正直的人強的。

    其用智甚簡,其為事不勞,而功名甚大。”此能用非其有如己有者也。

    譯文,這樣做花的心思很少,做事也不勞累,卻能成就極大的功名。”這就是能用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就像自己擁有一樣去支配使用的意思。

    人主不通主道者則不然。自為之則不能任賢,不能任賢,則賢者惡之,此功名之所以傷,國家之所以危。

    譯文,領導者不明白這個道理的,就不是這樣做了。他們往往以自身為準則,不信任、重用有才德的人。不能任賢,那麼賢者就會遠離他。因此,功名、事業受到損害,國家、社會出現危機。

    議曰:“《申子》雲:君知其道也,臣知其事也。十言十當,百言百當者,人臣之事也,非人君之道也。”《屍子》雲:“人臣者,以進賢為功也;君者,以用賢為功也。”

    譯文,議:《申子》說:“君主知道君王的準則,大臣知道其所管的事。十種言行有十個官員去擔當,百種言行有百個官員去擔當的,是各級官員的事,不是君王所要做的。”(解讀:1、十言十當,很多譯本譯為說話算話,也有其道理,但聯絡上下文,個人認為應當作不同的言行由不同的官員去處理,而不是領導者自己個個去面對。2、《申子》,戰國時期的申不害作 ,屬法家著作,已失傳,比較完整的只有《群書治要》卷三六所引《大體篇》。)

    《屍子》雲:“人臣者,以進賢為功也;君者,以用賢為功也。”]

    譯文,《屍子》說:“當臣子的,應當把舉薦賢能為功績;當君王的,應當把善用賢能才為功績。”](解讀:《屍子》先秦屍佼作,屬雜家著作。已亡佚﹐唯《 群書治要 》中尚殘存十三篇佚文。)

    湯武一日而盡有夏商之財,以其地封,而天下莫敢不悅服;以其財賞,而天下皆竟勸,通乎用非其有也。

    譯文,商湯王和周武王一天就散盡了夏和商的全部財產,就把土地、財寶封賞給有功的大臣,舉國上下沒有敢不心悅誠服的。用亡國者的財產賞賜功臣,天下人都爭相效命。這就是懂得使用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的作法。(解讀:前文講的是領導者如何對待人,這節講如何對待錢。)

    [議曰:孫卿雲:“修禮者王,為政者強,取人者安,聚斂者亡。

    譯文,荀子說:“修明禮教的君王為帝王;勤政的君王,國家就強大;取悅人心的君王,社會就穩定;搜刮民財的君王,亡國。

    故王者富人;霸者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亡國富筐篋、實府庫。是謂上溢下漏。

    譯文,所以,推行王道的國家老百姓富有,推行霸道的志士富有,僅存將亡的國家的官吏富有;將要亡國時,官吏的箱櫃、庫房塞滿金銀財寶。這就是所謂當官的‘富得流油’,百姓‘四處漏水’。

    又曰:“天子不言多少,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失。”

    譯文,荀子還說:“當皇帝的不談論自己有多少財產,地方請侯不應講求自己的利害,當官的不應計較自身的得失。”

    昔者周厲王好利,近榮公,

    譯文,昔日的周厲王愛財,因而親近建議他實行專利的榮夷公,(解讀:榮公,榮夷公,是西周時期諸侯國榮國的第六任國君。他在周厲王後期得到厲王寵信,榮夷公教唆周厲王對山林川澤的物產實行"專利",由天子直接控制,不準平民進山林川澤謀生。厲王聽了很中意,推行了所謂的"專利"政策。還濫殺對此不滿的平民。使得全國上下風聲鶴唳,親友、熟人相相遇都道路以目。)

    芮良夫諫曰:“王室其將卑乎?榮公好專利而不知大難。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或專之,其害多矣。

    大夫芮良夫勸諫道:“難道周朝的王室要衰敗了嗎?你親近榮夷公這種利慾薰心的人,卻不知大難就要臨頭了。利益,萬物維持生存的東西,天地間共同包容承載的東西。你卻妄圖獨佔它,那可就後患無窮了。

    天地百物皆將取焉,何可專也。所怨甚多而不備大難,以是教王,其能久乎?” 後厲王果敗。

    譯文,天地萬物都要從中獲取他的生存所需,怎麼能獨自佔有呢?天下怨恨極多卻又不防備大難臨頭,榮夷公用這種方法來誘導國王,這還能長久得了嗎?”後來,周厲王果真被放逐了。

    魏文侯御廩災,素服避正殿,群臣皆哭。公子成父趨入賀曰:臣聞天子藏於四海;諸侯藏於境內。非其所藏,不有火災,必有人患。幸無人患,不亦善乎。”

    譯文,戰國時魏文候的國庫發生了火災,魏文侯身穿白衣,離開正殿,以示哀痛。大臣們都哭起來。公子成父卻走進來祝賀道:“我聽說天子的財富藏在四海,諸候的財富藏在其境內。不是財富收藏的地方,沒有火災,就會有人受傷害。幸虧沒有發生人患,不也好嗎?”

    孔子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由此言之,夫聖王以其財賞,不與人爭利,乃能通於主道,是用非其有者也。]

    譯文,孔子說:“老百姓富足了,君王會不不富裕嗎?” 因此說,如果聖明的君王用他的財物賞賜,不和別人爭奪利益,就能通曉君王的準則,也就是把不是自己擁有的東西當作自己的來支配使用。]

    故稱,設官分職,君之體也;委任責成,君之體也;好謀無倦,君之體也;寬以得眾,君之體也;含垢藏疾,君之體也。

    譯文,所以說,設立官位,分配職務,是君王的本能;委派任命官員,責令他們完成任務,是君王的本能;喜歡運籌謀略而不知倦怠,是君王的本能;寬厚容人來獲得眾人的擁戴,是君王的本能;將汙垢包起來,把世疾隱藏好,是君王的本能。(解讀:1、君之體,君王的身體,也就是說做君王的所以生存而應當具有的能力。2、含垢藏疾,本意是說應有包容的氣量來對待汙垢和世疾,現今是指包容壞人壞事。)

    君有君人之體,其臣畏而愛之,此帝王所以成業也。

    譯文,君王具有君王的本能,他的臣子就會敬畏他又愛戴他,這就是帝王成就一統大業的原因。

  • 6 # 一起來聽流行

    有一個特別燒腦的問題,就是如果我將要決定做一件事情,我要問誰?選項只有兩個:別人和自己。

    過程來源於我大學畢業了,非常迷茫。我問父母該怎麼辦,父母說應該問你自己。可是我就疑惑了,自己怎麼問,自己能問自己嗎?我思考來思考去,得到一個待定的答案,那就是不能。我問我自己如何玩一個拼圖遊戲,必然是我用行動(拼圖)來證明自己的答案。也就是說,雖然自己不能問,但是他會用行動告訴你怎麼做。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一切都依賴自己的行動,還有必要請教別人嗎?從事一些需要請教他人的事情的時候該怎麼辦?所以歸根結底還是在我要問誰這個問題上多思考。

    這就是我的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霸王推出新主機進軍市場,定價是索尼遊戲主機的2倍左右,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