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019819535806

    (篇幅略長~)

    勉強回答一下:

    因為你叫得出來名字的“先秦諸子”,除了道家的莊子之外,全都是社會上層,無論是出身就是貴族,還是後天努力改變自身階層,都是社會前1%的存在,與一般大眾相比說句“養尊處優”真不過分,毫無生計的憂慮,而且其中很多人都是“不治而議論”,真正意義的“無案牘之勞形”,他們活得比平均壽命高,真不是什麼“意外”。

    全社會前1%的人,使用“平均壽命”為標準,極其不科學。

    古代春秋戰國平均30歲的“平均壽命”,是“早夭”以及社會90%的普通人拉低平均值,這些絕大多數的人在亂世無法“壽終正寢”,實際上如果物質條件允許,古人活到55~60歲並不意外,而先秦諸子們,毫無後面的擔憂,各個“吃香喝辣”(在春秋戰國生活標準下)。

    作為一個生物狗,我從來不太相信什麼“人生境界”促使人長壽的論斷,長壽絕對離不開必要的物質基礎,以及一定的心理基礎(心情舒暢),而先秦諸子全都具備,下面一個一個說:

    儒家:孔子,73歲

    拋開儒家思想在後世對中國的影響以及其他情感因素,孔子本人生平在春秋戰國還是比較“勵志”的知識改變命運案例:

    孔子貧且賤。及長,嘗為季氏史,料量平;嘗為司職吏而畜蕃息。由是為司空。

    ——司馬遷 《史記 孔子世家》

    孔子本身算“沒落貴族”,其父叔梁紇已經地位不高,作為大力士舉城門的故事廣為人知,不過家庭已經不是貴族了,而且很早去世,孔子年幼貧賤,但是迅速透過效忠季氏走入上層,做官頗有業績,很快做到“司空”。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有喜色。門人曰:聞君子禍至不懼,福至不喜。

    ——司馬遷 《史記 孔子世家》

    在魯定公14年,已經是“大司寇行攝相事”,打個不嚴謹的比方,已經是魯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話事人”,代理宰相。

    敢問春秋戰國時期“平均壽命”的百姓們,有多少能到這個位置?這些先不提,我們看看孔子的“年薪”是多少,司馬遷的《史記》裡面記得明明白白的:

    衛靈公問孔子:“居魯得祿幾何?”對曰:“奉粟六萬。”衛人亦致粟六萬。居頃之,或譖孔子於衛靈公。

    ——司馬遷 《史記 孔子世家》

    孔子的“年薪”是“奉粟六萬”,在魯國是這個待遇,周遊列國也是這個待遇,齊國、衛國都給了孔子這個待遇。如果,春秋戰國中那些“平均壽命”的普通人,都能年薪達到“粟六萬”的標準,那麼平均壽命也會大大提升。

    大家不要覺得孔子在陳、蔡捱餓的經歷是“常態”,這些事情都是“反常”的,或者說在孔子一生中不太常見的情況,常見的情況是廟堂之高,常見的情況是衣食無憂。

    我們看看孔子平時,都是怎麼樣的生活,《論語》裡面一大堆:

    原思為之宰,與之粟九百,辭。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黨乎!”

    ——《論語·雍也》

    原憲做孔子的“管家”,然後孔子給他“九百粟”,原憲嫌多而推辭,孔子說,多的話就給鄉里的人吧。(畢竟是年入粟六萬的人,九百都不往眼裡加)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讀《論語》的時候,讀到這一段什麼感覺,我反正是腦補不出來什麼“至聖先師”,我腦補的孔子如下圖:

    我如果穿越到春秋戰國,我眼中的孔子肯定是上圖形象,一個穿金戴銀的土豪,還很有文化。真是出手闊綽。然而孔子“賙濟”自家學生,早就不是一次兩次:

    子華使於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庾。”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論語·雍也》

    這個物質條件,絕對全社會前1%的存在,甚至前0.1%的存在,春秋戰國時期,2000萬華人口中,能達到孔子水平的,能有2萬人就不錯,他們的平均壽命長一些,難道不正常?

    除了“主業收入”之外,孔子最成功的地方是他擁有很厲害的“副業”,現在提到孔子,就是“至聖先師”,是“私學始祖”,然而私學很多時候恐怕不是“無償”的: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論語 述而》

    過去兩千年中,無數大儒對“束脩”具體是什麼爭論不休,常見說法是“十條肉乾”,也有成人禮或者泛指一般“見面禮”的說法。如果“十條肉乾”說法為真,按照史書上面弟子三千的描述,那麼孔子家基本能開肉店(不誇張)。即使不為真,即使見面禮沒那麼誇張,孔子“副業收入”也是相當可觀的,畢竟已經名滿天下的老師,弟子眾多。

    說個不恰當的比較,即使單說收入,知乎所謂“年入百萬的大V”們,沒幾個能達到孔子當年的水準和地位的。(如果有的話)

    最後,孔子是不折不扣的“肉食者”,這一點請不要懷疑,在春秋戰國時代,和一般百姓相比,孔子伙食算是很不錯的:

    孔子哭子路於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既哭,進使者而問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

    ——《禮記 檀弓上》

    《禮記》這段故事很著名,子路死的時候,被砍成肉醬,使者又比較KY,情商一般,大概沒注意孔子在吃肉醬,報告子路被砍成肉醬,導致孔子直接把肉醬倒掉了。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論語 述而》

    且不說孔子父親大力士(活76歲),基因應該不錯,就這後天的物質條件,也超越99%同時代的人,長壽太正常了。“平均壽命”永遠是被數量佔絕對主導的老百姓左右的,到了孔子這個級別,“平均壽命”就不是個“限制”了,他享受了太多那個時代絕大多數人享受不到的條件和待遇。

    儒家:孟子,84歲

    到了孟子,生活更“愜意”了,戰國中期的齊國,已經有了專門的“稷下學宮”,孟子養活自己甚至不用“從政”,不用參與政治:

    宣王喜文學遊說之士,自鄒衍、淳于髡、田駢、接輿、慎到、環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是以齊稷下學士復盛,且數百千人。

    ——司馬遷《史記 田敬仲完世家》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齊宣王這個行為記得明明白白,類似孟子等戰國時期“文學遊說之士”,甚至不用做事情,可以“不治而議論”,享受“卿大夫”級別待遇。

    這顯然不是正常人享受得到的,孟子可能還有更多的物質待遇。待遇好到周圍的人都有點“看不下去”了:

    彭更問曰:“後車數十乘,從者數百人,以傳食於諸侯,不以泰乎?”孟子曰:“非其道,則一簞食不可受於人;如其道,則舜受堯之天下,不以為泰,子以為泰乎?”曰:“否,士無事而食,不可也。”

    ——《孟子 滕文公 下》

    彭更說你在諸侯國中吃完這個吃那個,然後身後幾十輛車跟著,還啥事不幹,是不是太過分了?當然,他被孟子懟了,孟子覺得符合大道,堯舜得天下都不多,不符合大道,那麼多拿一碗飯都不行。

    當然孟子可以覺得自己“理所應當”享受這個待遇。但是春秋戰國老百姓,那些“平均壽命”的普通人,可沒這福分。他們有徭役、賦役,可沒法“不治而議論”,不能啥事不幹,出門就有一個豪華車隊跟著自己。

    而且孟子還是有點“噴子”屬性的人,沒事就“懟人”。(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在魏國,懟梁襄王(“望之不似人君”);

    在魏國,懟梁惠王(“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是率獸而食人也。”)

    在齊國,懟齊宣王(“王顧左右而言他”)

    懟楊朱、懟墨子(“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如果你能夠名重天下,能夠完全不為生計擔憂,能夠享受到古代大夫級別待遇,出門有個豪華車隊,業餘時間就罵權貴(對面還不敢把你怎麼樣),你也能活84歲,相信我。這和人生境界云云,沒有任何關係,吃喝不愁,錦衣玉食,還心情舒暢,基因差一些,也絕對有活到70歲的機會。

    儒家:荀子,75歲

    荀子同理,他也在稷下學宮待過,而且他在稷下學宮的時候,已經是“祭酒”,以“學術圈宗師”的地位存在:

    田駢之屬皆已死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齊尚脩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為祭酒焉。齊人或讒荀卿,荀卿乃適楚,而春申君以為蘭陵令。

    ——司馬遷 《史記 孟子荀卿列傳》

    後來被人陷害,回到出國,透過春申君拿到了“蘭陵令”,這可不是普通人做得到的。活得長一點,不奇怪吧,再說儒家得到“齊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晉迎以上卿,皆不應命。”的曾子也活了73歲, 你不會覺得他也是“普通人”吧?

    平均壽命對社會前1%的人真是不適用的。

    儒家還算是“政治失意”的團體,你如果看看法家諸子,他們基本只要不捲入政治鬥爭,全都能活到60歲以上,因為他們的物質條件更好!

    法家思想、理論雖然受到後世學者諸多批評,不過法家的“霸道”取得政治實踐上的空前成功,春秋戰國各國變法,皆是法家人物主導,法家人物基本都處於廟堂之高,壽命長過於正常,大多數早死都是捲入鬥爭。例子比比皆是:

    法家:管仲,78歲

    至於管仲有多有錢,司馬遷在他的列傳裡給他寫的明明白白的,他是真的可以和諸侯“比富”的存在,毫不誇張:

    管仲富擬於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不以為侈。管仲卒,齊國遵其政,常強於諸侯。

    反坫是一種宴會用具,一般諸侯才會有這種裝備。管仲自己用,而且富可敵國的存在。不管齊華人是不是真的覺得這是管仲應該得到的待遇,管仲實際上享受了恐怕是中國前0.01%的待遇,那個時代絕大多數人沒有的生活條件。他這個生活條件,換一個其他人來,也能活到60歲以上。

    齊桓公使管仲平戎於周,使隰朋平戎於晉。王以上卿禮管仲。管仲辭曰:“臣賤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國、高在。若節春秋來承王命,何以禮焉。陪臣敢辭。”王曰:“舅氏,餘嘉乃勳,毋逆朕命。”管仲卒受下卿之禮而還。

    除了物質財富外,管仲心情應該也比較舒暢,周天子都對他恭恭敬敬。有一天,如果你富可敵國,聯合國秘書長對你待若上賓,你也可以衝擊79歲的壽命,退一萬步講,你到管仲的這個級別,即使真得了什麼疑難雜症,自有人遍訪天下名醫為你治療的。問題是,當時有幾個人有管仲這個條件?

    法家:李斯,76歲(為趙高所害,不然穩穩80+)

    如果一直在蔡郡做一個文書小吏,李斯恐怕活不到76歲,不甘貧苦,拜師荀子,投奔秦國,最終位極人臣,才是真正的“長壽”的原因:

    不韋賢之,任以為郎。李斯因此得說,說秦王曰:“……”秦王乃拜斯為長史,聽其計,陰遣謀士齎持金玉以遊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離其君臣之計,秦王乃使其良將隨其後。秦王拜斯為客卿。

    李斯在秦國迅速取得信任,從客卿到廷尉,再到丞相。至少從中年開始,他過的已經不是普通人的生活,他們思考的早就不是生計,而是自己在歷史中的地位。即使晚年被趙高害死,依舊活了76歲,如果他還是那個小吏,恐怕難以高壽。

    商鞅同理,死時57歲,如果善終的話,妥妥60+。不說別的,就商、於十五邑封地,他的收入恐怕在當時,算前1%的存在。這些法家諸子,真正的“有錢人”,而且權勢熏天,只要不是死於政治鬥爭,長壽太正常了。

    還不算還有韓非這種本身就是“貴族”的人。他們這些人早就沒有生計問題,怎麼可能活不長久?

    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

    先秦諸子,養尊處優,而且基本很少捲入戰亂(屬於文士),如果還達不到平均壽命,那才是見了鬼了。

    不只是法家,諸子都是如此。

    陰陽家:鄒衍,74歲

    一提到陰陽家,很多人就覺得是“跳大神”的,不過,實際上,陰陽家創始人鄒衍在戰國,不要說普通人,他享受的很多士人都享受不到的待遇,《史記》記得清清楚楚:

    是以騶子重於齊。適梁,惠王郊迎,執賓主之禮。適趙,平原君側行撇席。如燕,昭王擁彗先驅,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築碣石宮,身親往師之。作主運。其遊諸侯見尊禮如此,豈與仲尼菜色陳蔡,孟軻困於齊梁同乎哉!故武王以仁義伐紂而王,伯夷餓不食周粟;衛靈公問陳,而孔子不答;梁惠王謀欲攻趙,孟軻稱大王去邠。此豈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

    ——司馬遷 《史記 孟子荀卿列傳》

    各種諸侯王(魏惠王、燕昭王)、重量級人物(平原君等)甚至對他執以師禮,這些人根本都是諸侯座上客待遇,怎麼可能用平均壽命來衡量呢?他們活70歲,都不算長的,這些待遇能夠普及到大眾,平均壽命也會有60~70歲的。

    兵家、縱橫家兩家不再多說,他們和法家諸子類似,很多人都是廟堂之高,早就不考慮生計問題,而且待遇優厚。

    縱橫家:張儀 63~69歲

    蘇秦、張儀等生卒年還有爭議,不過保守估計也至少活了60歲以上,他們也都根本不是“普通人”:

    張儀遂得以見秦惠王。惠王以為客卿,與謀伐諸侯。……魏因入上郡、少梁,謝秦惠王。惠王乃以張儀為相,更名少梁曰夏陽。

    ——司馬遷 《史記 張儀列傳》

    客卿待遇和一路升遷,他們早就不再是普通大眾,活得久一些很正常。

    兵家:孫武 75歲、吳起 59歲(死於政變,不然穩穩60+)

    兵家自然不用說,孫武、吳起都是當時名將,前者險些傾覆楚國,後者一生不敗,都有兵法傳世:

    先秦諸子很多“起點”就比一般人高,這裡的吳起、前文中的法家韓非以及後面要提到小說家的屈原都是如此:

    其少時,家累千金,遊仕不遂,遂破其家,鄉黨笑之,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

    ——《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

    你現在能夠在史冊上看到吳起,很大程度上也和他年少時家裡有錢有關係,窮孩子家根本讓吳起這麼折騰。真是窮孩子出身,早就餓死在外面了,而吳起憑藉“有家可敗”活了下來,才有後面兵家先聖的傳奇。

    小說家:屈原(62歲,自殺,不然估計穩穩70+)

    我們要生在春秋戰國,“拼爹”可拼不過屈原,屈氏本身就是楚國大族,和楚國王室是“本家”,年紀輕輕就任重要職位,雖然官職現在還有爭議,從秘書長到副宰相(令尹副職)說法都有,但是絕對不是普通人: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

    他們的條件,遠比普通人優越得多,沒有賦役,不用上戰場,在後方無論是伙食、住房甚至是出行,都比一般人便利太多,毫無生計的憂慮。

    醫家:扁鵲 91歲

    先不說醫家可能比較重視“養生”,就說他們的待遇,也不是一般人有的,諸侯像款待先秦諸子一樣對待他們:

    扁鵲乃使弟子子陽厲針砥石,以取外三陽五會。有間,太子蘇。乃使子豹為五分之熨,以八減之齊和煮之,以更熨兩脅下。太子起坐。更適陰陽,但服湯二旬而復故。故天下盡以扁鵲為能生死人。扁鵲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史記 扁鵲倉公列傳》

    他曾經救活過虢國的太子,曾經受到過齊桓侯禮遇,而且名揚天下,自然不是普通人能夠達到的程度。

    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

    ——《史記 扁鵲倉公列傳》

    不說別的,你當醫生,如果當世無雙,能夠“救活死人”,救活權貴的公子,醫術高超,你也能活到90+。問題是,古代有幾個扁鵲這樣的人?平均壽命怎麼可能都像扁鵲一樣?

    墨家:墨子,92歲

    很多人覺得墨家生活不好,實際上並不是墨家“條件不允許”,而是“刻意以此訓練自己的意志”,這是墨家自己的主張,墨子並不為自己的生計有任何擔憂,反而樂在其中,作為“鉅子”,墨家弟子收入是要交給他的,他一點不缺錢:

    墨子子游荊耕柱子於楚。二三子過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二三子復於子墨子曰:“耕柱子處楚無益矣!二三子過之,食之三升,客之不厚。”子墨子曰:“未可智也。”毋幾何而遺十金於子墨子,曰:“後生不敢死,有十金於此,願夫子之用也。”子墨子曰:“果未可智也。”

    ——《墨子 耕柱》

    耕柱自己不敢吃好的,卻把十金直接交給墨子,害怕違反墨家的規矩,被鉅子處死。墨子是完全可以過得花天酒地的,他根本不缺錢,但是他的思想是透過樸素的生活約束自己,然而他絕對不存在任何生計問題,所以墨子能活92歲並不意外。

    所以,結論很明顯,社會中前1%的人活多久,和全社會平均壽命並不存在必然聯絡。他們享受到的條件,遠遠高於同時代的普通人,他們的壽命並不能代表時代的平均壽命,也不會因為亂世而活得更短,他們的階層基本超越時代的限制。

    大家想要像先秦諸子一樣“長壽”,應該:

    學習他們的人生境界和精神追求(×)

    努力達到他們的社會地位和物質條件(√)

    你在哪個時代,進入社會前1%,大機率都會活得比平均壽命短長很多的,雖然不是100%。

    對於某些物質條件不好,卻無心努力改變命運,毫無行動,在鍵盤上“憤世嫉俗”,鼓吹自己“人生境界高”,宣傳以此活得更好的、活得更久的、這些故作清高之徒,李斯年輕時候的話可以原封不動的送給你們:

    處卑賤之位而計不為者,此禽鹿視肉,人面而能強行者耳。故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託於無為,此非士之情也。

    ——《史記 李斯列傳》

    他們真的活得還沒有兩千年前的李斯明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蟹座的是什麼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