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創業平頭哥
-
2 # 半晴半夏3
租略地看過一個盧梭的性善論,裡面講到:1.所謂的消極教育,就是指在教育的過程中,成人不干涉,不灌輸,不壓制,讓兒童遵循自然率性發展。消極教育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1.觀察活動中的兒童,瞭解兒童的自然傾向和特點;2.防範來自外界的不良影響。而這一切都是因為盧梭堅持性善論,他相信人性本善,自然皆善,所以才會這樣放心的讓兒童自然發展吧。
所謂的消極教育,實際上就是與傳統的教育相反,使成人,教師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讓位與兒童的自主發展;
相比之下,像寶寶吃飯敲桌子,不聽話這些,需要我們父母和周圍大人的正確引導。一味的認為寶寶不乖是不對的。換個角度,或許寶寶敲桌子是想知道桌子發出的聲音跟別的物體有什麼不一樣呢?不聽話是不是寶寶的專注力不夠,不能很好的理解大人說的話呢?要想什麼樣的辦法培養寶寶的專注力呢?寶寶到了一定年齡,我認為可以實行幼兒早教。現在的早教產品很多,有這方面需求的父母不妨給自己的寶寶試試看。
-
3 # 嫻聊成長
消極的方法看問題,積極的方法促發展。這是二者最大的區別。
什麼是消極的教育?消極的教育,主要源自消極的思維和負面的情緒。我認為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吼叫
2、責罵
3、阻止
4、控制
5、否定
這些行為,主要源於家長的目光集中在問題上,集中在不完美上,原動力是恐懼、無力和自我的否定。
什麼是積極的教育?積極地教育,主要源自積極的思維和積極的情緒。我認為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賞識
2、鼓勵
3、理解
4、接納
5、期待
這些行為,主要源自家長的目光集中在解決問題和發展提升上,原動力是自信、尊重和逆商
積極教育和消極教育的區別?二者的區別,就在看問題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的認知。
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曾提出一個情緒ABC理論。大意是決定一個人行為和情緒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看法。
舉個剛發生的例子:有個家長說孩子一放學就玩湯姆貓遊戲,不學習。她很擔心,不知道怎麼辦。
如果消極的家長,看到的是孩子因為玩影響了學習,所以要制止,甚至直接刪了遊戲。
積極的家長,看到的是,玩可能要引發學習,但孩子玩的原因中存在喜歡照顧動物這個點,說明孩子有愛心、有責任感。於是,用這個點引導孩子去做其他的事,比如照顧小區流浪貓。最終成功遷移,克服沉迷。
-
4 # 我就是一名小學生
針對寶寶吃飯敲桌子的問題呢,可以跟寶寶聊一聊,他為什麼吃飯的時候要敲桌子,瞭解一下她的心裡,是他不喜歡吃呢?還是興奮?
教育孩子首先要做到共情,只有瞭解了他的心理想法,然後再針對問題來解決。
-
5 # 除夕的快樂成長
我看到最消極的就是一味的透過言語去恐嚇,嚇唬孩子,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飯,就會說,你在不好好吃飯,晚上大灰狼來就把你吃掉了,還有就是孩子不聽話家長就會說,你不好好聽話,長大了就得不聽老師話,在以後就會犯法進監獄等等。而像你說的,寶寶一吃飯就敲桌子,不聽話,我覺得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1、沒有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比如定時定點的吃飯,到時間就要去洗手,洗完手就要吃飯,這種意識上的條件反射沒有養成好。
2、大人沒有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比如大人到時間都不定點準時吃飯,甚至叫吃飯都不來,一直磨蹭,這就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吃飯不好的榜樣。
3、吃飯的時候沒有給孩子講解為什麼要吃飯,飯是從哪裡來的?比如:這是農民伯伯用辛苦的汗水澆灌出來的;在有的地方還有人吃不上飯等等,要讓孩子對食物尊重,知道這是很多人付出辛勤勞動換來的等等。
那麼怎麼讓孩子準時,老老實實的吃飯呢?我有以下幾個辦法可以借鑑一下:
1.言傳身教:大人要先做到按時吃飯,並在吃飯之前要告訴孩子食物來之不易,我們要學會感恩,然後不能浪費糧食要把掉在桌子上的食物吃掉,讓孩子看到你是怎麼做的,他會模仿你的做法,一點點就會糾正過來。
2.耳濡目染: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去種地的地方去看看,以郊遊的名義親近自然。讓孩子看到,真真實實用眼睛看到,農民們是怎樣培育糧食的,讓他有個更直觀的學習。
這樣我認為在吃飯的時候,一切問題應該都會迎刃而解,你可以試試!
-
6 # 幼兒園老師李貓貓
在教育寶寶的問題上,很多人都會或多或少地犯一些有心或無心的錯誤。寶爸千萬要注意,這些消極的教育方式一定要避免哦!
不要總是大聲訓斥寶寶,不要總髮脾氣,更不能透過“打”來教育寶寶。寶寶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一個有尊嚴的人,不要總是把他當作不懂事的孩子來對待。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銘記在寶寶的心中,即使當下你看不到這樣做給寶寶帶來的不良後果,但這樣的做法甚至會影響寶寶的一生。要給寶寶應有的尊重,讓他更自信,更有安全感,才能養成更為獨立、積極、向上的性格。
不要總是對寶寶嘮嘮叨叨個沒完,不要總是數落寶寶。遇到寶寶做得不對的時候,應該就事論事,講完道理繼續和寶寶開心地玩耍。事情一碼歸一碼,千萬不要每次批評寶寶都帶上以前的事情。這樣的教育方法是不明智的,寶寶稍大一點之後就可能越來越牴觸,讓你的威信也慢慢變得越來越低。
不要對教育寶寶這件事太過焦慮,整天憂心忡忡,總擔心寶寶不如別人。你的焦慮情緒也會感染寶寶,讓他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要知道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生長髮育的規律,這方面發展得快一些,那方面可能就會慢一些,但後面都會慢慢追上來。做父母一定要有耐心,不能只看到別人孩子的優點,拿過來跟自己的缺點比較。
另外,也不要總認為自己為寶寶付出得太多,寶寶為此應該更聽話。不要總把這樣的話掛在嘴邊,要用更為積極的心態看待親子關係,在養兒育女的道路上,親子雙方都應該不斷成長,去體味收穫親情的滿足。
-
7 # 陌姐育兒學堂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是父母心中的寶,是父母家庭生活快樂的源泉之一。但是,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當孩子出現了一些不符合我們心裡預期的行為時,有的父母採取了消極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則採用積極的教育方式。採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產生的影響是不同的。
我們常見的消極的教育方式有哪些呢?
打罵冷落威脅恐嚇羞辱指責懷疑猜測強迫支配輕視貶低寶寶一吃飯就敲桌子,而且非常不老實,也不聽話。寶寶出現這種行為,我們父母經常在無意識中,採取一些言行來制止寶寶的行為。在這種情況,父母最常用到打罵、威脅恐嚇、羞辱指責。
拉起孩子,就著屁股啪啪幾巴掌,嘴巴就像機關槍嘟嘟嘟:“叫你敲,再敲,看我打扁你不!”——這是典型的打罵。
你再敲,媽媽就不要你了!你再敲,就把你丟出去!——這是威脅恐嚇。
你怎麼那麼討厭!倔得像頭驢一樣,一點也不聽話!——這是羞辱指責。
這與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背道而馳的,因此對待孩子我們不能採用消極的教育方法,而是用積極正面的教育方法。
二.積極正面的教育方法有哪些呢?
積極正面的教育方法有很多,我們最常用到的,有以下幾種:
友善關愛
尊重理解
表揚鼓勵
肯定信任
平等同價
合作共贏
在寶寶吃飯這個例子中,適用友善關愛,尊重理解、表揚鼓勵、肯定信任這幾個積極的教育方法。
第一點:友善關愛。 相信所有的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都是友善和關愛的,愛孩子甚過愛自己。而尊重理解,就不是人人能做到了。
第二點:尊重理解孩子。孩子吃飯敲桌、坐不住,這是一種孩子在個體成長中的正常現象。
寶寶吃飯敲桌子,並且坐不住,這種現象對於孩子來說,再正常不過了,但我們卻不自覺地卻給孩子扣上了行為不端的帽子,非得按成人的標準糾正過來。沒有尊重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和自身成長的特性,沒有理解孩子行為背後所蘊藏的涵義。
第三點:表揚與鼓勵、肯定信任。
媽媽這樣說:我們家寶貝把桌子敲得那麼響,將來一定是個很棒的小鼓手。媽媽明天就去給你買個小鼓敲敲。未來的小鼓手,那麼,我們現在是否先停下來吃飯?吃飽了肚子,才有力氣敲鼓呢!
孩子一聽,高興極了,馬上停住開始吃飯。可是坐不到兩分鐘,又東扭西扭,甚至離開座位去玩其他東西。
媽媽又說:寶貝,吃飯不要動來動去哦,就像敲鼓,你跑來跑去是敲不出一首完美的曲子的,媽媽相信你能成為一個很棒的小鼓手,也相信你能坐在位置上安靜地吃完飯。加油,未來的小鼓手!
當然,媽媽要踐行自己的諾言,才能收到效果。或許一位優秀的鼓手就這樣產生了。
採用積極的教育方法,孩子身心更健康,他自信自愛,積極向上,懂得尊重理解他人,人際關係和諧!
-
8 # Cu媽育兒
我家寶寶也有這個習慣。不過後來我發現他的這個習慣是因為看到了電視上動畫片裡的樣子。
後來我們在孩子吃飯的時候,就關上電視,同時讓孩子在餐椅上吃飯。
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有的時候會出現坐不住的情況,不過越是家長生氣他越是不聽話,因為他不知道為什麼。
我也曾經試過發脾氣,講道理,但是我發現真的沒有用。
一次我沒有力氣了,就把他的東西放到哪裡,然後我就自己吃飯也沒有理他,任性了一會的寶寶,竟然也學著我的樣子開始吃飯,中間有的時候找我,我也沒有理他。
這樣的情況我堅持了3天,後來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就自己找到位置坐了下來。
而且我從來不要求他一定要在什麼時候吃飯,有的時候他不想吃我就不讓他吃了,有的時候他自己餓了會主動搬椅子去吃飯。
寶寶現在是學習力超強的時候,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外界對他的影響,外界對他的引導是正確的,他就很乖。
很多時候我們發現的表現,其實也應該看看為什麼是這樣,孩子不動對錯,家長要注意方式方法。
生活很緊張,需要工作,需要照顧家庭,耐心有限,但是孩子需要耐心。我們在耐心一點,不要武斷的認為孩子不對。
讓子彈飛一會
-
9 # 二逗媽的生活日記
孩子每到一個年齡階段就會出現每個年齡段的問題,就比如說兩歲以後的寶寶他會出現無理取鬧,說啥也不聽,一說就哭,躺倒地上哭,這個時候你就不要管他讓他隨便哭不要去理他,就當沒有聽見,他哭一會感覺自己沒意思了,你也不管他,他就會自己去起來找你,那個時候你就可以跟他再講道理,這件事做的對不對,應該怎麼做。
-
10 # 德州大冉冉
一、環境影響法
態度的形成受環境的影響很大,這些影響來自於父母、同伴和生活環境中的各種因素,兒童對某些事物的態度和他們的父母對該事物所持的態度很相似,比如,爸爸成天喝酒、抽菸、打麻將,媽媽整日聊天、打毛線衣,卻讓孩子去看書,孩子自然不高興,自然形成不願學習的態度。
因此,改變孩子所處的環境,就可以給孩子送去新的資訊和知識,改變他的認識和態度,家長要給孩子做熱愛學習、勤奮工作的榜樣,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氣氛ꎻ同時幫助孩子選擇品學兼優的同學做生活夥伴,有時,團體的規定比單純的勸說更能獲得改變態度的良好效果,因此,家長和學校老師聯絡,利用學校的規定、班集體的公約來教育孩子,比家長單獨勸說孩子的效果要明顯。
二、資訊誘導法
不過,要使誘導的資訊能達到說服的效果,不是有了資訊就行了,還必須注意資訊的可信度和資訊的組織。
同樣的資訊,孩子信賴的,效果好ꎻ同樣的資訊,按不同方式先後來組織,也會得到不同的效果,只有針對孩子實際情況組織方式,效果才會好。
要提高資訊的可信度,很重要的一條是資訊提供者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鼓勵孩子自學,請威信高的老師講自學的方法,可以促使孩子改變不願自學的態度,威信高的人,比父母更容易影響孩子學習態度的改變。
三、認知失調法
人在多數情況下對某件事的態度,其認知成分、看法與行為成分是一致的,因此態度也就維持不變ꎻ若兩者出現了不一致,人的認識就失去協調,產生不舒服或緊張的心理,這種心理迫使認知恢復協調,一種辦法是改變原來的認識及行為,即改變態度ꎻ另一種辦法是維持原先的態度,但必須加上一種辯護的理由,即增加新的認知成分。例如:一個孩子認為“懶惰是沒有出息的表現”,於是勤奮學習。另一個孩子認為,“讀書無用,自己的父母沒有文化也照樣工作”,於是貪玩,不努力學習,這是兩種不同的態度,在這兩種態度中,認知成分和行為成分是一致的,因而在不出現新的資訊因素的情況下,這兩種態度一般是不會改變的。
這個時候,家長要改變孩子的態度,就要設法使孩子原來的認知失去協調,然後在建立新的協調時改變態度,比如,第二個孩子的父母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他“沒有文化知識在生活中或工作中會遇到難以想象的苦惱和困難”,以此激起他認知上的失調,為了免除這種不協調,他們採取了上述兩種辦法中的一種,或者是接受新觀念,改變行為,開始用功,即改變原來的態度ꎻ或者是維持原狀,依然故我。在實際教育過程中,當認知失調發生後,辯護的理由越多,原來的態度越難改變,要想改變孩子的消極態度,關鍵是減少或駁倒辯護理由ꎻ要想穩定孩子的積極態度,就要增加辯護理由,並充分論證這些理由的正確性。
回覆列表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消極的教育方法在生活中太常見了。具體可分為,訓斥或懲罰孩子,對孩子要求太高、無視孩子要求等幾類。
第一類,當孩子不聽話或犯錯誤時訓斥或懲罰孩子。比如暫停孩子活動,“不聽話,你就別吃飯了了”;大吼大叫訓斥,“不準玩泥巴!太髒了你這孩子”;體罰孩子,比如打屁股,手掌等。
第二類,對孩子要求太高,抱有不切實際的希望。比如吃飯時要求孩子老實吃飯等;逛街不讓孩子亂跑;沒得心愛的玩具時,不準哭鬧等。
第三類,對孩子的行為採取冷漠,不迴應的處理方式。比如孩子沒得到玩具時躺在地上打滾和哭鬧,家長置之不理。
那麼如何應對或者改進呢?就要採用正確的正向情感引導教育方式。透過分析和觀察,找出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和心理。首先,弄清孩子想要做什麼和渴望什麼,任何時候不訓斥,懲罰,威脅孩子。許多時候,孩子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他想去玩沙子並且一點也不餓,你卻要求他好好吃飯,現實嗎?
再次,明白每個孩子性格都不太一樣的,學會尊重孩子個性,因材施教。有的孩子吃軟不吃硬,有的孩子卻必須家長嚴肅地講才行。不要指望孩子像鄰家小妹妹一樣聽話,她氣人的時候,也多著呢。
總之,要尊重理解孩子,弄清孩子需求,
分析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採取正向的情感引導方式進行教育。
最後,讓我用個例子來結束答題。假如我的孩子在敲打桌子,我努力的目標就不會是讓他順從。我首先會尊重他的願望,並找出他敲桌子的原因,而不是急於懲罰。
我:“寶寶,你咋了?你看你拍得桌子都在搖晃。是小螞蟻鑽進你的褲子了嗎?要不要爸爸和你出去走走,把它們趕出去?”
寶寶:“不是的。”
我:“我知道等著上菜很沒勁,但是就為了這而敲桌子對嗎?”
寶寶:“不對。
我:“為什麼不應該敲桌子呢?”
寶寶:“會把東西碰倒,打碎……”
我:“對啊,那樣的話我們就得打掃,你也不想這樣做,是不是?”
寶寶:“是的。”
我:“那咱們不敲了,因為那樣做不對。你想要玩具嗎?爸爸去陪你買一個。或者你想做什麼,告訴我好不?”
寶寶:“那我們出去玩一會兒吧,爸爸”。
你看,問題是不是已經解決了呢?回答有點長,重要是不要指望孩子順從你哦,要尊重孩子,分析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再想辦法哦。希望可以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