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細說簡史

    漢武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傑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漢王朝強盛的局面,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還開闢了遼闊的疆域,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

    世宗光光,文武是攘。威震百蠻,恢拓土疆。簡定律歷,辨修舊章。封天禪土,功越百王。

    漢武帝簡介

    1、漢朝皇帝劉徹具有驚人的記憶力,而且對於知識的渴望非常的強,對於古人聖賢的書看過之後就不會忘記,所以在七歲的時候,漢景帝覺得他聖徹過人,於是給他改名叫做劉徹,原來的名字其實叫做劉彘。漢景帝覺得徹代表了智慧,表示達到了聖德的境界。

    2、其母王氏在懷孕時,漢景帝尚為太子,王氏夢見太陽進入她的懷中,告訴景帝后,景帝說:“此貴徵也”,劉徹還未出生,他的祖父漢文帝就逝世了,漢景帝即位後,劉徹出生,他亦是王氏唯一的兒子。前元四年,劉徹以皇子的身份被封為膠東王,同年,景帝的長子、他的異母長兄劉榮獲封為太子。

    3、直至竇太后去世,漢武帝才得以掌握大權,他進一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頒佈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王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王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同時,他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

    治國理念

    1、思想上,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儒學教育在中國古代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在長安創立專門的儒學教育——太學,是當時的最高學府。

    2、漢武帝時期,漢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儒為主以法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

    經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等一系列的發展經濟與民生政策之後,西漢王朝的國力已蒸蒸日上,漢武帝在承襲這些政策同時,積極準備軍事力量的發展。

      

    3、在軍事上,漢武帝先平定南方閩越國的動亂,後開始著手以軍事手段代替帶有屈辱性質的和親政策來徹底解決北方的匈奴的威脅,派名將衛青、霍去病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收河套地區,奪取河西走廊,征服西域,封狼居胥,將當時漢朝的北部疆域從長城沿線推至漠北。

    在對匈奴的戰爭同時,採取和平手段和軍事手段使西域諸國臣服,喪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區後,匈奴王庭遠遷漠北,這就基本解決自西漢初期以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為後來把西域併入中國版圖奠定基礎,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由此而始。

      

    4、漢武帝時期,漢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經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等一系列的發展經濟與民生政策之後,西漢王朝的國力已蒸蒸日上。

    漢武帝在承襲這些政策同時,積極準備軍事力量的發展。漢朝皇帝劉徹在每一個領域都有功績,但是在位的後期因為巫蠱之禍,給後人留下了一些負面的評價。在公元前87年的時候,漢朝皇帝劉徹去世,死的時候有70歲,葬在了茂陵。

    結語

    漢武帝開創了空前的豐功偉績,但晚年的窮兵黷武和巫蠱之禍為其留下負面的汙點,不過之後敢於直面自已的過失,重拾漢初的息兵養民、輕徭薄賦的國策,為之後西漢極盛之世的孝宣中興奠定了基礎,可謂善始善終。所以小編認為無論有沒有竇太后,漢武帝都不會成為楊廣。

  • 2 # 子由拍案驚奇

    竇太后這個人,早年身世坎坷,遭遇也多有酸辛,年少之時,曾經在宮中伺候過呂后,點點滴滴,一路走來,直到其夫代王劉恆繼位,竇氏以其子劉啟立為太子故,漢文帝立竇氏為皇后。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病逝,其太子劉啟繼位,是為漢景帝。又尊文帝皇后竇氏為皇太后。

    所以,當漢武帝劉徹繼位之時,竇太后正是春秋鼎盛,而漢武帝劉徹的最初皇后陳阿嬌即為竇太后唯一親生女兒大長公主劉嫖的女兒。更因為竇太后的直接過問,劉徹才能夠得以成為儲君,進而當上了皇帝。

    那麼,“漢武帝劉徹即位之初若沒有竇皇后的限制是否會成為第二個楊廣呢?”

    竇太后其人,一直是喜歡黃老之術,甚至要求漢景帝也要尊崇其道,以至於在漢景帝一朝,儒家博士都循規蹈矩,沒有重用這些人。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劉徹想推行新政,一些措施上觸犯了竇太后的界限,於是,當時的政壇就地動山搖,御史大夫趙綰、郎中令王臧被逮捕下獄並且很快自殺,當時的丞相竇嬰、太尉田鼢也被追究責任撤掉了職務。丞相和御史大夫等職務竇太后親自任命新人,全盤否掉了漢武帝劉徹的新政。

    漢文帝與竇皇后的時期,崇尚黃老,勤儉自奉,以無為而治、不輕易震撼國本。而漢武帝時期,逐漸開始與民爭利,同時施行嚴刑峻法來壓服臣民。

    漢朝初年,本來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可是,到了漢武帝時期,農民起事造反開始出現,所謂盜賊遍山野。

    尤有甚者,漢武帝常年對匈奴用兵,錢財上幾乎耗掉了文景兩朝的積蓄過半,人丁損失了整個漢朝將近百分之五十的人口。

    而在竇太后掌握國柄之時,即使是漢武帝這樣彪悍、冷酷的君王,也只能隱忍不發,眼睜睜看著竇太后剷除自己的臣僚,廢除自己的新政。

    做為竇太后來說,她處於對漢朝江山的維護之心,不允許新的皇帝破壞掉文景之治延續下來的大好局面,也不允許漢武帝劉徹動輒就興兵黷武,大動干戈。

    這種情況在漢武帝登基初期,表現得極為明顯,因為竇太后用不著和誰商量,丈夫與兒子兩朝努力延續下來的和平局面不容破壞。朝堂之上,都是竇太后的勢力,她坐定三朝,出口即為法度,不容置疑。

    竇太后在世之時,漢武帝不能與之爭鋒,直到竇太后去世,漢武帝才真正的掌握了政權和軍權。

  • 3 # 希望星晨58298869

    劉徹的母親王娡在懷他時,夢見“日入其懷”。告訴劉啟後,當時,身為太子的劉啟說:“此貴徵也”,劉啟繼位成為漢景帝后,劉徹才出生。劉徹原來的名字叫劉彘,由於喜歡讀聖賢的書,看過之後又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所以,漢景帝劉啟覺得他徹悟能力過人,在他七歲的時候,給他改名為劉徹。作為皇子,先是被封為膠東王。“金屋藏嬌”的故事發生後,才成為太子。後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漢景帝劉啟駕崩,太子劉徹登基。這是位胸懷大志、躊躇滿志的少年天子,由於對景帝以來缺乏生機的朝局相當不滿,他決心變革。為此,劉徹招賢納士,親自考問諸位古今治世之道,嚴格把關後,留下了一百多人。

    丞相衛綰為給武帝新政吶喊助威,同時也想試探代表守舊勢力的太皇太后竇氏對新政的看法,率先上了一份奏摺:“所舉賢良,或治申、韓、蘇、張之言亂國政者,請皆罷。”六月,身為皇帝老師的趙綰、王臧分別擔任御史大夫和郎中令,魏其侯竇嬰(竇漪房堂侄)升任丞相,武安侯田妢(王太后王娡的遞弟)晉位太尉。趙綰與王臧在武帝身邊輔政,不拘一格地宣示武帝改革的正確與必要性,還請出隱士申公出山擔任改革的顧問。申公是兩位帝師的老師,已年逾八十。熟諳世故的他洞悉武帝改革的阻力所在。他雖不好看好這次改革,但他珍惜出仕的機會,所以接到徵召後也來到了長安,為年輕的武帝提供技術支援。

    武帝在接見申公時,向他重申了這次改革的意義,並謙虛地向申公討教,可謂用心良苦。申公深思良久,只是說:“為治者不至多言,顧力行何如耳。”武帝聽後緘默不言,陷入了長久的沉思之中,這場史冊有載的談話在雙方的沉默中結束。改革在深入,劉徹面臨的阻礙也越來越大,劉徹的祖母太皇太后竇氏對改革很不滿,意見很大。作為劉恆的第二任皇后的竇氏與文帝劉恆一樣喜好黃老學說,對儒法不感冒,她一向主張朝政要堅持漢初的“清靜無為,休養生息”政策,倡導“無為而治”和 “不擾民、不多事、保穩定”的方略。

    但武帝已正式登基,竇氏也不方便直接出面干涉改革,她用隱晦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改革的不贊成。趁著十月淮南王劉安進京朝拜,太皇太后故意給予他超出藩王的高標準接待,還派往太尉田蚡私下拜見劉安,並向他袒露了:“上無太子,王親高皇帝孫,行仁義,天下莫不聞。宮車一日晏駕,非王尚誰立者。” 。朝廷各方得知後,都感受到了局勢的嚴重性。 趙綰二人在風口浪尖上,請求不再向太皇太后所居住的東宮奏事,這讓竇太后勃然大怒,斥罵道:“此欲復為新垣平邪!”。隨即派人調查趙綰、王臧等人罪行,得到確鑿的證據後。竇氏直面譴責武帝不能知人善任,接著,竇太后產生了廢黜劉徹另立新君的想法。趙、王二人為保武帝皇位,選擇自殺以謝天下。 太皇太后竇氏任命李廣、程不識二將負責宮中衛戍,增強了自身權威。還改命柏至侯許昌為相,廢除之前的一切新政措施。風華正茂的劉徹經此打擊,開始萎靡不振,他唯恐帝位不保,整日處於提心吊膽狀態。他的母親皇太后王娡具有遠見卓識又長袖善舞,透過一番努力,動用親家關係後,劉徹的皇位才得以保全。這場政治風波,使武帝有驚無險,自此開始收斂心性,學會了韜光養晦,算是在帝王的寶座上交了一筆學費。

    綜上撰述,漢武帝劉徹即位之初,若沒有竇皇后的限制不會成為第二個楊廣,還會加速西漢的改革的步伐,早日成就作為帝王的偉業。

  • 4 # 漫譚古今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漢武帝劉徹的的確確是歷史上有作為的皇帝,故而人稱“漢武大帝”!

    劉徹15歲登基,一下幹到69歲,執政54年,這在歷代皇帝中算是在位時間比較長的。

    漢武帝劉徹登基之初,漢朝建立已經有六十多年了,國家還算平穩,可是治理泱泱大國,對於一個初中畢業生15歲的劉徹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15歲,一個小小少年,遇事懵懵懂懂,正在發育成長時期,就像一棵小樹,勃勃生機,但是很嫩,也可能長成參天大樹,也可能長成歪脖子樹。

    此時劉徹的奶奶竇太后的作用太重要了!竇太后可不是一般的女人,她是歷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文韜武略十分了得,竇太后之於漢武帝劉徹,就像大家熟悉的孝莊皇太后之於康熙。劉徹15歲當皇帝,康熙16歲親政,他們後邊都有一個政治家奶奶,兩位奶奶把他們扶上馬、送一程,直至他們獨立馳騁疆場!

    直至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竇太后去世,21歲的漢武帝才開始全面掌握大權。

    從15歲到21歲,這6年正是一個人從青蔥少年,過渡到比較成熟穩重的青年的關鍵時期。

    在這6年中,劉徹身上的不良習氣,奶奶竇太后都給糾正了,思想慢慢地成熟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已經養成了,對良莠善惡的分辨能力提高了,治理國家的理念也學的差不多了。

    21歲的劉徹臨朝執政,英姿勃發,威嚴威武,一呼百諾。漢武大帝的時代開啟了!

    假如劉徹沒有這麼一位政治家奶奶,會怎麼樣呢?

    一,15歲的小小少年登基,也許用不了幾年,就被權臣們搗鼓下去了,好的結局是費為庶人,很有可能就被害死。

    二,從15歲開始,就算是歷經風險熬到21歲,也許長成了一棵不成材的歪脖子樹,執政理念也沒形成,一身壞毛病,就成了隋煬帝楊廣之類的敗家皇帝。

    三,也許是個天才,他即便是政治天分很高,也難免奢侈淫逸的侵蝕,阿諛逢迎的圍繞,縱慾過度,胡作非為,也許早早地英年早逝了。

  • 5 # 真正鱷魚不哭

    這個問題包含了一個隱藏前提:劉徹是個敗家子,如果沒有他奶奶制約,他一早就會把祖宗給他攢下的財富敗光。

    確實如此嗎?

    很多人稱頌“文景之治”數十年休養生息,取得“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的大繁榮局面。

    但從經濟學角度看,財富不在於積累,而在流通。治理國家不是土財主積攢家當。大量糧食充盈府庫,因為陳陳相因腐敗,造成極大浪費。這還罷了,作為租稅收取的大量錢幣長期不用,等於說人為造成通貨緊縮,這樣的經濟執行方式並不健康,也在孕育著新危機。

    所以說漢武帝好大喜功不假,但時代已經發展到一個需要大變革的時期,多年積累的巨量財富必須動起來,才能發揮作用。當然這其中也有海量浪費,但也是沒辦法的事。

    順便說一下,隋煬帝也是好大喜功,但他做的事也是遲早要做的,只是他太心急了,想要一步跨入共產主義,結果步子大了扯著蛋

  • 6 # 南方鵬

    隋朝的滅亡原因較複雜,楊廣的好大喜功、窮文黷武只是一個方面,楊廣的時期本來與劉徹並不相似,而武帝后期的出現有亡秦之跡,已經是幾十年後了,其時也沒有竇太后可以制衡他,朝臣的牽制力量也被他剷除得差不多了,他的迷途知返,受到劉據之死觸動很大。兩人的相同點是走得太快扯到蛋蛋,隋楊受到外力一擊,接不住崩盤,而漢武帝上承文景之治的深厚底蘊,雖受重擊,玩得國窮民虛,最後還是依靠霍光等的輔政,為他的急進政策撥亂反正,再現昭宣中興的局面。

    漢文帝的竇皇后竇猗房,到武帝時已升級為太皇太后,比他小一代的還有武帝母親王太后在。事實證明,沒有竇猗房,王太后也會干政,竇太后死後,竇系受到壓制,王氏一族抬頭,王太后以異父同母弟田蚡干涉朝政,連武帝也時常受到制肘,田蚡又貪得無厭,曾向外甥皇帝要求考工官署給他蓋房子,劉徹忍無可忍說,不如把武庫也給你行了。田蚡死後,暗通淮南王劉安的一些言語被武帝得知,劉徹說,如果田蚡活到現在,可以滅族了。可見漢武對外戚的痛恨程度。而竇太后對朝政的影響,主要還是大方向方面,十六歲的劉徹初上位,雄心勃勃打算推翻漢初的黃老之治,天下無為的國策,尊崇儒家學說,嚴明上下,把帝國打造成上下有序,嚴密的整體,以便大展身手。

    其實,這也不是一人的想法,大勢所趨,正如一個人,長期放鬆,就會有做點事的慾望。漢武帝登基之初,漢朝建立已經有六十多年,天下安定,庫藏豐盈,韜晦久了,朝廷大臣們都希望天子舉行祭祀泰山和梁父山的封禪大典,改換確定各種制度,做出一點事證明人生的意義。武帝就透過賢良方正的科目招納賢士。趙綰、王臧等儒家代表人物就走上前臺,儒家重等級制度,重禮。他們草擬了天子出巡、封禪和改換曆法服色制度,還未成功。竇太后得知,對這些舉動非常反感,命人蒐羅儒生們的不法罪證,進行政治打擊,趙綰、王臧自殺,封禪等事就此中止。直到霍去病封狼居胥回朝死後,漢武多年的封禪心願才得以實現。從這一點來說,可以說是竇太后延緩了漢武推行獨尊儒術的時間,但大勢已成,難以迴轉了。正如一個富得流油的土豪,要他天天裝孫子一樣難如登天。

    漢武帝當了五十多年皇帝,拖死了太后老臣大將,他在前期執政符合正常發展,直到北逐匈奴,在大耗國力後又面臨朝無良將的局面,猶不思改弦更張,繼續用武,對北邊西邊南邊東北多次用兵,對內窮盡國力,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等措施,鑄五銖錢,由官府壟斷鹽、鐵、酒的經營,無所不用其極的聚財打仗和以供權貴揮霍,連場內亂外患後,在晚年迷途知返,起用霍光等人矯正國策,由外變內,終使漢朝重回正軌。楊廣則沒有這樣的好運氣,他與其父楊堅一樣加大力度打擊關隴貴族等豪強,尚未成功又大興工程和三打高句麗,弄得民怨沸騰,權貴攻於上,流民攻於下,上下夾攻滅亡隋朝。

  • 7 # 水一白聊歷史

    要搞清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看竇後對漢武帝的限制有哪些?

    我們知道,竇後是漢孝文皇后,也即是漢武帝劉徹的祖母,從漢武帝公元前141年即位時起,就是當朝大權在握的太皇太后。權利大到什麼程度?一切政事竟然都要跟竇後稟奏,這也就意味著,竇後不滿意的政策推行起來會有麻煩。不過,竇後畢竟年紀大了,倒也不會什麼事都管,但是有人得罪她了,可就不能不管了。

    漢武帝初即位,即展現出與眾不同之處,開始提拔一系列新人(丞相竇嬰、太尉田蚡、御史大夫趙綰,郎中令王臧等人),準備推行一些不同的政策(比如“設明堂、定服制”,又比如“讓在京無職位的諸侯到封地去”等等)。

    這裡面就出現了兩個矛盾點:

    1、漢武帝新提拔的幾個人都是更偏好儒家思想,“設明堂、定服制”也是儒家所推崇的,而竇後更偏好的是“黃老之學”。

    2、讓諸侯就國等政策勢必要傷害不少權貴位的利益,這些人隨後向竇後告狀,說出心中的委屈。

    所以,在竇後的心中,已經對漢武帝的新人新政頗為不滿,但是最後導致最壞的結果,還是趙綰、王臧等人的一次上奏。

    公元前139年,趙綰、王臧上書漢武帝,要求“勿將政事稟奏給太皇太后”,這下直接把竇後激怒了,直接下令將他們下獄(其後二人在獄中自殺),丞相竇嬰、太尉田蚡被免職,並改任許昌為丞相、莊青翟為御史大夫,漢武新政全部廢除。

    公元前135年,竇後崩,漢武帝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理國家。

    沒有竇後的限制,漢武帝會是第二個楊廣?

    很明顯,漢武帝會不會成為第二個楊廣,和竇後的限制是沒有多大關係的。

    首先,竇後的限制並不是不讓他建宮殿,也不是不讓他發動戰爭,而是要體現她作為太皇太后的重要性。

    其次,即便沒有竇後,也不是沒有人約束漢武帝,劉徹的親生母親王太后還健在,她對漢武帝的約束才更像一個為兒子好的母親。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漢武帝所處的國家形勢、經濟發展、政治環境與楊廣所處的都是完全不同的,經歷了長時期戰爭後的大漢統一,發展六十多年的民心所向,遠非隋朝可比。

    所以,有沒有竇後的限制,漢武帝都不可能成為楊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斗羅大陸》85話,為何火舞拼了自己的一條命都要戰勝唐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