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z2777

    項羽分封是對既有勢力的承認與微調,並非項羽打下的天下送給別人。

    為了確保自己日後可以稱霸天下,項羽把舊七國分為十八國,更加碎片化,而自己獨佔梁楚9郡,當然天下大約也就40郡,項羽佔大約1/4,另外17國平均每國1.8郡。

    最明顯的是齊國,舊齊國宗室田詹已經光復戰國齊的全部領土,跟項羽一毛錢關係都沒有,項羽帶著六國遠征軍打入關中後,封軍中的兩個齊人為王,三分舊齊國。

    也就是說項羽的分封策略很簡單,就是把舊六國中的親近自己的權勢人物封為新王,瓜分舊王的領土。

    項羽分封可以實施的原因是新王本身就是舊國的權勢人物,加上項羽這個強力外援的支援,所以分裂舊國舊王不敢阻攔,新王也樂見自己地位提升。

    所以,舊王對項羽是敢怒不敢言,但新王也未必感激項羽,大家根據方案各自搶地,互不干涉,憑什麼要感激你項羽?

    十八個諸侯王的土地都是自己打的,不是項羽送的,根本沒有感激項羽的必要,無論怎麼分都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還有現代人以為項羽可以稱帝,這絕對是對當時局勢的重大誤解!

  • 2 # 劉一千五

    項羽分封確實不公平,天下諸侯遲早會起來反對。

    這不公平主要集中在這幾個刺頭兒身上,首先是劉邦,其次是中立將軍彭越,再次是有功於趙國的陳餘,最末就是齊國的田榮了。其他諸侯國也是被項羽用親信替換老諸侯王,驅逐或殺害老侯王而整成了十八路諸侯王的新形式。可以說,項羽的分封,就本質上講,實在差強人意,種下了天下再次動亂的禍根。

    楚懷王分兩路大軍滅秦,北路是宋義掛帥,南路是劉邦掛帥。宋義在安陽被項羽殺害,奪了所以一切。項羽引兵於鉅鹿與秦兵決戰之時,劉邦已入秦都咸陽,接受了秦王子嬰投降。——由此而言,項羽在分封時,不顧楚懷王再三囑咐要"如約",但項羽不封劉邦為關中王,而遣之入漢中當漢中王。這叫不尊懷王,失信於天下。這是最大的不公。

    眾所周知,陳餘張耳對趙國都立有大功。功勞均等。但張耳跟著項羽入關,人緣又好,封了個常山王;陳餘不入關,又沒人美言,只得了三個縣,成了南皮侯。而王與侯是不同位的地位。陳餘本來就對張耳不滿,他就氣得把這一腔怒氣發洩在項羽身上,到處串聯,準備造反。中立將軍彭越,在反秦戰爭中,在梁地打游擊,擷取秦軍糧草,是大功的。但他沒緊緊跟隨項羽,連一根毛也沒撈著,他自己處之泰然,但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之中沒他的份,他也不滿項羽的作為。動搖得非常厲害,隨時會被人利用。

    田榮與項梁的死有關。反秦初期,章邯進攻齊國,田榮被秦軍圍著打。是項梁去解了田榮的圍。田榮出來後,帶兵回齊國爭權去了。定陶大戰時,項梁請田榮來幫忙,但田榮不來。章邯得了秦二世增兵後,夜襲定陶,項梁戰死。項羽認定叔叔的死與田榮有關係。自然,關中封侯,田榮當然就不在考慮之中。這讓田榮非常不滿,首先起來造反,並串聯陳餘,彭越等人在各自的地盤上反抗,捕殺項王派任的地方官員。

    其他,如新燕王臧荼追殺老燕王韓廣,項羽殺韓王成,用三秦降將分別作關中三王,又殺義帝於江南……這些都是項羽在政治上的幼稚。以致他前腳走,後腳劉邦就吞併關中……與田榮呼應而反擊項羽了。

    就此而言,項羽的分封實在不公平,不是有人喜歡鬧事,而是事之必然,因果報應。

  • 3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項羽分封並不公平。

    項羽分封,是無奈之舉,雖然滅秦戰爭中項羽出了很多力氣,但六國遺族和那些起義軍也不是沒出力氣,最先佔領秦都咸陽的還是劉邦呢!

    大家手裡都有兵,雖然不如項羽多,可全部攢起來,也夠項羽受的。而且秦朝廢分封,實行郡縣制,結果二世而亡,項羽汲取這個教訓,進行了他自己的分封。

    項羽藉著手裡的數十萬大軍,自立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並以霸主的身份對全國進行分封,總共分了十八個王國,也就是“十八路諸侯”。

    項羽成了霸主,那楚懷王熊心呢?這個被項梁推上王位的放羊娃在兩個月前就被項羽尊為義帝,分封的時候,項羽考慮了一下這個名義上的主子,把他遷到了郴縣(今湖南郴州),之後又命人殺之。

    殺了義帝,項羽清除了自己成為天下霸主的障礙,但也丟失了信用,而且他在分封過程中犯了很大的錯誤。

    這次分封其實是對當時各路勢力的一次洗牌,項羽也用了一些技巧,就是將那些曾經的強國之地多次分封。

    原秦國就一分為四,分別是漢王劉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後三者合稱三秦。原韓趙魏三分為六,分別為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韓成、殷王司馬邛、代王趙歇、常山王張耳。原齊國一分為三,分別是膠東王田市、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原燕國一分為二,遼東王韓廣、燕王臧荼。

    當然,原楚國也分了,項羽自己獨領九郡,剩下的交給三個手下吳芮、共敖和英布。

    這種分法肯定是可以分散諸侯實力的,項羽自己就是天下最強的諸侯,他也很滿意自己的劃分,以為從此天下太平,大家各回各家,定時來向我這個霸王朝貢就好了。

    可惜,諸侯們並不領情,他們對項羽的分封非常不滿,不滿就要打,所以當項羽罷兵回到封地後,諸侯混戰的硝煙很快就再次揚起。

    諸侯們的不滿就來自於項羽分封的不公,而他犯下的錯誤也在諸侯不滿中爆發出來。

    項羽分割七雄地盤目的是為了削弱諸侯,以保障自己的絕對權威,但諸侯們誰樂意自己地盤被分割?

    比如遼東王韓廣,韓廣原來是陳勝的手下,後來在燕地自立為燕王。項羽和秦軍大戰的時候,韓廣派部將臧荼援助項羽,要算恩情,也絕對算到韓廣頭上。

    可項羽為了分化韓廣和臧荼,故意將臧荼立為燕王,而將韓廣立為遼東王,遼東那可是苦寒之地。

    韓廣好好的燕王當著,現在好地方要分給部下,自然不滿,他不去遼東,要跟臧荼剛,結果在分封的當年就被臧荼做掉了,誰還不是個狠茬子啊,從此臧荼成了名副其實的燕王,但因為這事一鬧,臧荼對項羽也沒什麼好感,楚漢爭霸初期,他是持觀望態度,後期更是投降了劉邦。

    還有張耳跟陳餘兩個人,都是帶兵打仗立過功的可張耳被分封為常山王,陳餘只得了三個縣的封地,連侯都算不上,趙王歇也只得到了北邊差的地盤,改稱代王,他們會覺得項羽分封公平嗎?氣的跳腳了吧。

    還有田榮,他是田齊宗室遺族,在反秦戰爭中也頗有威名,可他跟項羽關係不好,連個諸侯都沒撈著,自然是怨氣沖天,帶著軍隊就幹,揍得齊地三王滿地找牙,田榮自立為齊王。

    田榮最終惹得項羽親自出馬,劉邦也是趁著項羽在齊地抽不開身,突襲彭城,獲得了巨大勝利。

    說到劉邦,這就是項羽犯的最大錯誤,他把劉邦分到了漢中。

    在劉邦入關中前,大家說好了“先入關中者王之”,結果項羽把關中分為三塊,封給了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和雍王章邯,劉邦被打發到巴蜀漢中。

    項羽的想法可能是關中巴蜀偏僻,同時封三秦在關中,堵死秦嶺那條出路,把劉邦困死在裡邊。

    可漢中和巴蜀的農業生產一點也不落後,相反這是原來秦國的糧倉,劉邦沒多久就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佔據關中,基本佔有秦國原本的核心地區,有了爭霸天下的實力。

    項羽分封是權力的瓜分會議,怎麼分全是項羽一個人說了算,可權力這東西,誰不想要?你項羽有實力,我們閉嘴,可只要有機會,搞不死你!

    涉及到權力,就很難公平,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戰爭也就無止境,要麼終止慾望,要麼消滅諸侯,這兩者項羽都做不到,那他就只能在混戰中迎接他最終的歸宿。

  • 4 # 使用者94738516596

    兩個人分蛋糕總會覺得對方的比自己的多,這就是人性!!!

    人性如此,人性的本質就是貪婪,不滿足。而且項羽的分封真的公平嗎?項羽的分封相比於劉邦的分封沒有提現到公平。

    項羽出生在楚國的貴族,在項羽的骨子裡也是貴族的氣質,項羽自始至終也是看不起劉邦,為什麼?因為劉邦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出身,和項羽楚國貴族,項燕大將軍的後代相比,劉邦就是一隻螞蟻,項羽的出生也限制了項羽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項羽分封的基本上都是六國的舊部,貴族。對於跟隨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卻沒有分封。其實項羽根本是不想給劉邦分封的,但是當時劉邦已經實力不小了,而且第一個到了咸陽被逼分封的。

    從這點來說項羽的分封一點都不公平。章邯,司馬欣等人幹了什麼?他們是秦國的舊部,如果從項羽的江山來說,分封這些人是可以理解的,可以穩住秦國的人。但是對於跟隨自己的人,還有其他分封的王來說就一點不公平,這些人本來就是自己的敵人,但是最後還給他們分封,自己為項羽辛辛苦苦打江山為什麼得不到 應有的,公平嗎?

    所以說天下怎麼會沒有人反對項羽呢?項羽剛剛分封完,就有人起來反了,一方面是項羽的不公平,另一方面就是人心的不足,誰不想自己的地盤越大越好呢?而且誰都認為自己的功勞最大,自己應該得到最富庶最廣大的地盤,人心不足蛇吞象!!!!

    況且歷史已經發展到了這裡,其實分封制已經是不是歷史的主流了,秦朝已經是實行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度了,到了這個時候項羽還要西周的分封,還想走西周的老路,但是這個時候不是八百多年前的時候了。這個時候必須要有更加強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控制住龐大的帝國。項羽逆歷史規律發展,失敗是註定的!!!

  • 5 # 船伕

    項羽在佔領秦國首都咸陽後,將天下分封給了18路諸侯。這其中大部分是率先起義的“六國派”,而後是“投降派”和“新興派”。六國派最為龐大,其中包括:

    代王趙歇(趙)、常山王張耳(趙)、塞王司馬欣(趙)、河南王申陽(趙)、西魏王魏豹(魏)、韓王韓成(韓)、九江王英布(楚)、衡山王吳芮(楚)、臨江王共敖(楚)、燕王臧荼(燕)、遼東王韓廣(燕)、膠東王田巿(齊)、齊王田都(齊)、濟北王田安(齊)。

    投降派:翟王董翳、殷王司馬卬、雍王章邯。

    新興派:漢王劉邦

    看起來項羽各方面的利益都照顧到了,但這只是表象。項羽的分封根本就無從談起公平!周武王分封諸侯,不還有有了後來的武庚之亂。天下就如同一塊大蛋糕,體積是有限的,但想要分一塊的人是無限的。所以不論誰分蛋糕,最後都難免造成部分人抱怨,而不會抱怨的人,貌似只有死人。

    最鬱悶的劉邦

    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其中對待劉邦和齊國田氏最不公平,劉邦大家都懂的,本來劉邦搶得地盤是易守難攻的關中平原,你不給人家就罷了,還換成了交通不便的四川,你啥意思人家劉邦能不清楚?反叛那是早晚的。

    最危險的田氏

    這裡先介紹下齊國的背景,我們都知道周朝剛成立的時候,齊國是大名鼎鼎姜子牙的封國,也就是說齊國國君最開始是姓姜的,但隨著後來齊國田氏的不斷做大,最後終於取而代之,田氏成為齊國新的王氏,姜子牙的後人被趕到了海邊,重新“釣魚”去了。

    而後在陳勝吳廣起義後,齊國田氏後人田儋與堂弟田榮、田橫起義,成為齊國勢力最早的創業團隊,後來田儋戰死,領袖就死田榮和田橫,田榮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田橫大家就應該都聽過了,中國近代的著名畫家徐悲鴻,就曾經創作過以田橫的故事為題材的畫作《田橫五百士》:

    故事是說,劉邦統一後,不放心田橫,於是派人招撫,田橫自知難逃一死,於是便在途中自盡,後來跟隨他獨居海島的500門客,盡皆自殺,場面極為悲壯。從中可見田氏深埋人心的能力是多麼厲害。就是這樣的兄弟組合,項羽竟然因為一時的喜惡,就將其完全排擠在了諸侯王佇列,反倒立了田榮和田橫的後輩為王,這不就是啪啪打臉麼?

    這就難怪為何項羽還沒回到封地,齊國就先亂了套,而正是項羽被拖在了齊國內亂的泥潭中,導致無法回援章邯,讓劉邦順順利利的重新取回了關中之地,成為西楚霸王的掘墓人。

  • 6 # 狐筆春秋

    首先必須明確的是,項羽的公平是建立在利己的基礎上的,損人利己,天下諸侯哪有不背叛的道理?此外,並不是天下諸侯群起反對,鬧的最歡騰的只有齊和漢兩國而已。

    一:迫於形勢不得不例行封建諸侯

    自秦始皇一統天下廢分封而行郡縣制之後,天下英雄誰知道郡縣制的好處,即便是奴隸出身的陳勝在奇異之初都只是派遣將領分掠各國舊地而沒有冊立六國貴族的後裔。只是周王朝八百多年的封建制度已經深入人心。但凡有點兵馬人手的人都想著稱王稱霸,成為一方諸侯。更何況曾經世代簪纓的六國貴族呢?

    而在楚懷王孫心成為天下反秦盟主的時候,區區牧童哪裡懂得這許多彎彎繞繞,自然一口應允亡秦之後再次恢復戰國割據的請求,而後來透過戰功強勢崛起的項羽,又豈能為了撕毀楚懷王的協議而得罪天下諸侯?那麼,項羽就只能在分封諸侯的時候儘量做些手腳以便於日後收拾殘局。

    二:宰割天下的時候多砍了齊國一刀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爭鬥,雖然項羽在分封十八路諸侯的時候,原則上並沒有違背楚懷王的約定。但對齊王田榮而言,卻是極度的不公,因為偌大個齊國硬生生被項羽掰成了三分。所以,仗著齊國偏遠、地勢優越、富甲天下的優勢,他毫不猶豫的反了。

    話說田榮之所以如此火急火燎的造反是有原因的,他已經清楚的意識到相遇要對他動手了。早在楚國率軍營救“鉅鹿之圍”的時候,田榮就已經和楚懷王秘密結盟,商量制定了對付項氏的戰略,只是後來時勢的發展完全超出了兩位大佬的預估。齊楚聯盟還沒開始就匆匆結束了。

    貴族出身才氣無雙的項羽雖然沒有眼見目睹,但豈能猜不出齊楚之盟的事情?只不過,當時秦國勢大,自然要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但如今秦國已亡,對齊的新仇舊怨自然也就到了清算的時候。所以在他分封諸侯的時候,他索性將齊國掰成三分,盡力分化,以便收拾起來更簡單一點。

    至於田榮會起兵造反的事情,在我看來,項羽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

    三:癟三田榮和流氓彭越攪渾了天下,卻便宜了劉邦

    所謂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在反秦這塊大蛋糕的誘惑之下,天下間有幾人是覺得自己沒有功勞的?就在田榮決定造反的檔口,同樣備感委屈的陳餘和流氓頭子彭越也抄起了傢伙準備和項羽幹一場。

    臭味相投成知己的三個牛人於是大肆造謠,煽動人心,竭盡全力的將西楚天下攪渾攪亂。大勢如此,剛剛安歇的項羽火速率軍東征,直撲齊國。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就在項羽東征之際,心有不忿卻又隱忍不說的劉邦趁勢出兵三秦,三位降王除了章邯之外再次做了投誠將軍。項羽精心策劃、多重保險的東出門戶被輕易攻陷。天下大勢開始變得糜爛不堪。

    於是,天下諸侯開始站隊,你來我往數十回合下來之後,當年攪亂天下的田榮戰敗身死、流氓頭子彭越做了劉邦的馬前卒。天下混戰的局面變成了楚漢相爭的態勢。

    公元前202年,項羽自刎烏江,劉邦稱帝定陶,楚漢相爭宣告結束。

    四:千古不易之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項羽郡國並行本就是迫不得已的權宜之計,但在其絕對武力的威懾下,天下諸侯總有不服也不敢輕舉妄動。如果不是田榮心中有鬼不得不起來反抗的話,數十年之後,當這些草莽梟雄老死之後。這天下自然就是完全意義上的姓項了。

    所以說,打從一開始,項羽的分封就沒有公平性可言,只能說在當時籠絡了一部分有名的戰將,震懾住了一部分心有不甘的諸侯而已。既然大家都是心有所圖,那也就不能責怪田榮的率先發難和後繼者的漁翁得利了。

  • 7 # 小生不乖

    簡單說三點:

    一、分的很粗糙,且不論公平不公平,分封這事就是做不到皆大歡喜,項羽的每一個分封都有他的理由,不滿意的人也都有反對的原因。頭一個鬧事的陳餘,沒有跟項羽入關,跟張耳鬥氣帶著幾百人打漁去了,項羽因為陳餘也曾出過力且素有賢名,封了陳餘三個縣,在項羽的考慮中這就是照顧陳餘了,可陳餘非要跟封了常山王的張耳比,自認功勞同等,也應該做王,項羽不給他就要自己掙。

    二、西楚霸王不同於周武王,楚漢不同於西周,諸侯相處的方式很尚武力,分封即是新一輪的諸侯爭奪與兼併的開始,當時項羽有不得已分封的原因,項羽的短視是沒有同時據有秦楚。

    三、秦末大亂,各諸侯國重又復立,各諸侯國之間的利益之爭也即復生,只在存亡之際短時走到了一起,秦國一滅亡,諸侯之間立刻又哄搶起來了。

  • 8 # BOSS李的通鑑日課

    利益分配,重要的永遠不是從結果上看是否公平,而是各方自己覺得公不公平。而如果感到了不公平,他們又敢不敢站出來,奮力爭取自己的利益,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項羽是公元前207年殺掉的宋義,這時他開始獨挑大樑,透過鉅鹿之戰威震天下,不多久秦軍主力投降,偌大的秦帝國隨之消散。然後,項羽大搖大擺進入咸陽,殺掉秦國最後一任皇帝子嬰,開始分封諸侯。這是在公元前206年。

    也就是說,僅僅一年時間內,項羽就抵達了人生高峰,而且還基本是一戰定英雄。更重要的是,項羽此時僅僅27歲。問題隨之而來——成名太早太快了!

    成名太早太快有什麼問題呢?容易讓人不服氣。老實說,戰爭本來就充滿偶然與不確定性,這麼年輕的項羽一下子打了這麼一場大勝仗,其他的人當然免不了心裡嘀咕:這小子怕是走狗屎運了吧。哪有多少人會真正服氣呢?

    因此,一旦出現利益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就有人趁機鬧事,畢竟以項羽的威望,根本鎮不了場子。而這種情況百分百會發生,因為只要有兩個人以上參與分配,就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這種情況就好像我們看香港黑幫片,一個年輕的新大佬上臺,總會有人要藉機鬧事。

    類似的情況,秦的暴政不是一天兩天的了,但當秦始皇在位時,沒人敢吭聲。只有當他死掉,後,造反活動才終於此起彼伏。

    所以,如果項羽不是一戰亡秦,而是透過多次戰爭一步步崛起的,或許情況就會大不一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啥目前研究不出直接接收衛星訊號的電視機,非要另買接收鍋或有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