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化學元素有不到100種(目前認為),核素有300多種,1934年以後人工又合成了2400多種核素,理論上如果沒有放射性衰變,質子和種子總共可以有8000多種組合方式,也就是有8000多種核素。它們可能存在於超新星的餘暉中。宇宙大爆炸之初,合成了氫核和氦核,還有少量鋰核。氫核透過核聚變最終成為鐵核,宇宙會慢慢向重元素轉化,但是並不會終結於最重的元素。這是因為其間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元素——鐵元素的存在。核聚變將輕元素轉化為重元素的過程中釋放能量發光放熱,其中氫元素聚變時釋放出的能量最多,隨著原子質量的增加,聚變效率越來越小,而鐵元素是一個臨界點,鐵元素聚變時,需要的能量與釋放的能量相等,而鐵元素以後的重元素聚變時反而要吸收能量,這樣一來恆星就會逐漸走向滅亡了。重元素衰變剛好相反,要放能量,元素越重,放出能量越多,而鐵又是一個臨界點。所以無論是聚變還是裂變,其趨向都是鐵元素,鐵在元素週期表中處在一個非常特殊的位置。但質子和中子在遊離狀態中同樣會受到強核力作用聚合在一起形成更重的核。重核又會在α衰變和β衰變中分解較小的核,所以最重的核反而是最不穩定的。甚至在地球上,92號之後的天然元素幾乎都滅絕了。高能狀態下輕元素的核可以聚變成重元素,如4個氫核聚變成1個氦核,3個氦核聚變成1個碳核等。但這個聚變其實不是簡單的碰撞融合,而是有一系列複雜的過程,所以核聚變的條件是很苛刻的。超新星爆發時的巨大能量使幾乎所有的元素在一瞬間合成。重元素可以衰變成輕核,如鈾核吸收1箇中子後衰變成1個鋇核和1個氪核。
自然界中的化學元素有不到100種(目前認為),核素有300多種,1934年以後人工又合成了2400多種核素,理論上如果沒有放射性衰變,質子和種子總共可以有8000多種組合方式,也就是有8000多種核素。它們可能存在於超新星的餘暉中。宇宙大爆炸之初,合成了氫核和氦核,還有少量鋰核。氫核透過核聚變最終成為鐵核,宇宙會慢慢向重元素轉化,但是並不會終結於最重的元素。這是因為其間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元素——鐵元素的存在。核聚變將輕元素轉化為重元素的過程中釋放能量發光放熱,其中氫元素聚變時釋放出的能量最多,隨著原子質量的增加,聚變效率越來越小,而鐵元素是一個臨界點,鐵元素聚變時,需要的能量與釋放的能量相等,而鐵元素以後的重元素聚變時反而要吸收能量,這樣一來恆星就會逐漸走向滅亡了。重元素衰變剛好相反,要放能量,元素越重,放出能量越多,而鐵又是一個臨界點。所以無論是聚變還是裂變,其趨向都是鐵元素,鐵在元素週期表中處在一個非常特殊的位置。但質子和中子在遊離狀態中同樣會受到強核力作用聚合在一起形成更重的核。重核又會在α衰變和β衰變中分解較小的核,所以最重的核反而是最不穩定的。甚至在地球上,92號之後的天然元素幾乎都滅絕了。高能狀態下輕元素的核可以聚變成重元素,如4個氫核聚變成1個氦核,3個氦核聚變成1個碳核等。但這個聚變其實不是簡單的碰撞融合,而是有一系列複雜的過程,所以核聚變的條件是很苛刻的。超新星爆發時的巨大能量使幾乎所有的元素在一瞬間合成。重元素可以衰變成輕核,如鈾核吸收1箇中子後衰變成1個鋇核和1個氪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