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兩隻胖老虎
-
2 # 大兵生活派
壓歲錢,哈哈哈家裡面小侄子侄女們挺多的,一到過年見到最多的就是小娃娃,平時大家上班工作都忙,過年了肯定給這些小傢伙們們準備紅包,已經準備好了,到時候看看那個小傢伙嘴兒甜先給那個小傢伙
-
3 # 城市監督靠大家666666
早就取消了。沒有多餘的錢幹這個。吃飽就行了。中國物價飛漲人民受不了。難道這就是社會主義國家嗎?比美國物價都貴。
-
4 # 春秋六十度
過年也就象是走流程一樣,該準備的東西都要準備好,為了在外辛苦了一年的兒女們,為了來年的好兆頭,必須的,已是翹首盼望了。
-
5 # 幸福在這裡出發
準備好了,大人送點糖酒,小孩發個紅包。萬事具備,等著春節來臨。
吃團圓飯,貼春聯,接財神,看春晚,十五鬧元宵等都是非常開心的活動。
40年前我們生活物資非常匱乏,因為那個時候是計劃經濟時代,我們所需要的物資是憑票供應的,比如油、肉、油、鹽、柴、米、醬、醋、茶、布匹、鞋、祙等等,都要憑票供應。過年的時候能夠吃上幾頓白米飯,過年的時候才能夠吃上幾頓肉。但是十五元宵節過後,又恢復了原來的生活模樣,天天吃大米參雜玉米,吃大米參雜紅苕。那個時候小孩特別盼望過年。因為過年有好吃的,有好穿的。
那個時候農村沒有賣春聯的,於是就買一張紅紙回家,再請農村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寫上文字,再貼在門方上,就算過年了。現在我們過年,要買幾十元上百元的鞭炮,春聯要貼幾十元,上百元的,燈籠也要掛幾十元,上百元的燈籠,真是喜氣洋洋,熱鬧非凡。
我還記得那個時候過年去親戚朋友家拜年,小孩得到的紅包要麼是兩毛錢,要麼是五毛錢,紅包一塊錢的情況很少見,要麼是大人給小孩一方小手巾,現在回憶起來很開心,很好玩,挺好笑的,這就是歷史,深深的藏在我們的記憶裡。
而今我們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現在我們的生活天天都比那個時候過年好。過年了,人人穿新衣,家家戶戶好酒好菜堆滿桌,紅包上百元,上千元,大人小孩樂開懷,還是改革開放好啊,幸福生活萬年長。
-
6 # 風輕雲淡陪你笑對繁花
過年了…
小時候都在盼著壓歲錢
然而到了自己發壓歲錢的時候
才感覺到錢包被支配的恐懼
-
7 # 使用者7720409936946同
年關將盡,新春來臨,得給孫兒發紅包,鼓勵學習上進,不發不行啊,得準備,儘量壓縮,但還是要想辦法籌積到足夠準備金。
-
8 # 飛花逐月58402180
老家那邊很少看到港幣,今年準備了港幣給他們發紅包,圖個新鮮,特別懷念小時候大年夜出去撿炮仗,哪些沒有炸過的撿回來可好玩了,可惜現在的都是機器炮仗,沒得撿了!
-
9 # 移動領航者
說實話,還沒準備!因為工資都沒發!唉!忙活了一年,眼看就要過年了,工資卻發不下來,心寒啊!一家老小都等著吃飯,還有房貸,壓力山大!小孩的紅包肯定是要準備的,一般都是一百一個包!值得開心的事還真沒有!家裡是農村的,今年的糧食不值錢,蔬菜收購價格又低的可怕,(白菜一元一顆還要送貨上門,大蔥的價格收購價是兩毛多點,除去成本,不賠本就算好的了)!今年過年愁死了!
-
10 # 平安4365194
對華人來講,春節十分重要。原因就是一個字“家”;目的就是兩個字“團圓”;這種感受是相同的。
但是由於每個家庭的成員結構和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每個家庭對春節的感受又有區別,大致可分幾種。
先說最重要的一層,是夫妻分居或單方面帶孩子的家庭春節團圓,相信其重要性超過任何事情,這裡不必贅述,春節團聚的意義非同小可。
其次是父母健在的未婚遊子。對他們來說,春節回家團圓是頭等大事,也是最迫切的需要。父母盼兒女,兒女想父母。特別是剛離家不久的遊子,那種心情想必每個家庭都有感受。那是一種度日如年的期盼的感覺。
第三種就是父母健在已婚有子的遊子,特別是父母尚未見過子女配偶和孫輩的家庭,也是非常期盼春節團圓的,有時候甚至超過了未婚有子回家團圓的期盼。
第四種情況是父母已故不久的兄弟姊妹們回家祭奠的團聚。
第五種情況是家庭成員都在一起居住,經常相見。這種情況的家庭,春節的感受不深,小家庭過年和平常沒有太多的變化,少了守歲等一些俗規。在農村的關係好一點的,大多都是在年三十吃頓團圓飯,在城市的一般都是約好在年三十晚上,在提前預訂的酒店吃團圓飯。很多獨生子女家庭好多都是這樣的情況,父母不在一個城市的就只能為輪流回家了。
春節對華人來說雖然重要,除了家庭團圓之外,還有的就是祭祖、走親訪友。以往給長輩的拜年變成了給領導的拜年。還有的就是正月十五的鬧元宵,傳統文化中的猜字謎等已無人問津了,春節習俗也到了該創新時候了……
給孩子的壓歲錢是否該變成孩子最喜歡禮物?
走親訪友的禮品是否換個花樣,脫離以吃為主?
年三十看春晚是否能變成自編自演的節目?
希望……
回覆列表
我的新年願望是,能在我和老公的小家過一次年,自己親手貼對聯,給財神爺上供,因為我爸爸替我做這兩件事有八年了,自從結婚後就一直去老公家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