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江帆影491
-
2 # 棍道
“文化“”是個大概念,它涵蓋了人類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一切行為,日積月累所帶來的人類行為、思想習慣。不管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有形的無形的一切的一切。
很多人都很難解釋什麼叫文化,其實按我的理解就是人類文明的進化。舉個例子,就拿穿衣服來說,遠古時候,人類是沒有衣服穿的,為了禦寒會使用樹葉串起來做成衣服,接著又懂的使用獸皮,後面進化了懂得用植物的纖維編織,到使用蠶絲…,一直到我們現在身上穿的布料等。從這個過程裡看,這個衣服制作進步的過程,便形成了衣服的文化。那麼,隨著人類的增長,不同區域的生活習慣,又形成了不同區域的衣服文化。
“文化”通俗的理解概念,文化代表知識,知道和認識。有人經常說的“有文化”狹義說的是讀的書多,“沒文化”就是讀書少。事實不是這樣的,有沒有文化其實跟讀書沒有絕對的關係。有些人沒上過學,但他木工很好,那他就屬於有文化,因為在木工這個領域他是“知道”和“認識”的。
文化,分為有形和無形的。有形的叫物質,無形的叫非物質。比如,長城,他是有形的,那它就是歷史建築文化的遺產;中醫,它是無形的,就叫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的文化,還包含了精神文明,那也是屬於一個人類的認知與智慧,比如:忠、孝、仁、義、信,表達的就是人精神層面上的一個文化。
那“藝術”又是什麼概念呢,簡單的說它是文化範圍裡的一個精華濃縮,由文化這個海洋提煉出來的。剛才講到木工,木工就是一種大眾生活勞作的文化,當人們在深入的去研究、提煉它,可以把木頭雕成一件美麗、賞心悅目的物件時,它就是“藝術”了。因此藝術就是文化裡提煉出來的精華。
那麼如此看來,文化和藝術,是不是同一個級別呢?顯然可見,文化是母親,藝術是文化的優秀兒子了。所以說,藝術源自於文化,而文化源自於勞動人民。
-
3 # 馬孔多是故鄉
文化為先,藝術為後,相輔相成
要說兩者的級別,顯然是文化更甚,文化是藝術的重要源頭,離開了文化,談何藝術。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比如說中華文化,貫穿於中華上下五千年,一代代延續和傳承,它包含了許多藝術,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這些藝術構成了文化的一部分。藝術終究是要來反映某一文化的,藝術是表現文化的一種形式,而藝術的本身不能完全代表文化,他是傳播文化的工具與手段,也可稱之為附屬品。這兩種事物形式之間的內在本質截然不同,卻有必然的關聯。文化的本質詮釋的是宇宙間各種事物形式背後的內容本性所在,它的屬性為:“釋本”。而藝術則是透過各種不同形式的藝術手段,對歷史生活各種事物現象的描述、演示與傳播,它的屬性應為:“演形、傳本”。文化和藝術不可隔離,只有相輔,才能相成。
-
4 # 藝曲成名趙新
從文化交流的整體態勢上看,近年來,中國的文化貿易渠道得到了擴充套件,但這一擴充套件在戲曲領域並不明顯。戲曲出口作品結構仍然單一,多以海外旅居華人為主要消費群體。從交流路徑上看,目前中國的戲曲院團大多仍然沿用文化交流的出口渠道,而非純粹的商業運作模式進入外國文化市場。從品牌建設上看,中國現在還沒有能佔領國際市場的戲曲文化產品,尤其是被人們廣為接受的品牌性戲曲產品。
對於傳統藝術來說,我們不能片面地以貿易中的經濟資料來評價。作為公共品或準公共品,文化藝術產品本身就有超越物質以外的影響和作用。傳統藝術是一個國家文化的符號性象徵,積澱體現著國家民族的歷史與文化。
不可否認的是,文化產品的貿易水平也可以是衡量一種文化產品在世界範圍內被觀眾接受的直接標準。從文化貿易的內容來說,戲曲藝術是一種現場表演藝術,不同於影視文化這樣的大眾文化產品,現場表演藝術很難進行規模化的生產和大眾化的複製傳播。從文化經濟學角度看,作為現場表演藝術,它又存在“成本疾病”,其創作成本並沒有因為技術的發展而降低。最重要的是,文化經濟學認為,在文化貿易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文化貼現。文化貼現,指因文化背景差異,國際市場中的文化產品不被其它地區受眾認同或理解而導致其價值的降低。
相對於大眾文化產品,傳統文化藝術形式在對外傳播活動中的文化貼現更加明顯。對戲曲來說,文化貼現來自三個層面的差異:首先,是審美經驗的不足造成的欣賞障礙。大部分戲曲的聲腔與表演都是程式化的藝術,並反映在字韻、服飾、化妝等各個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較難懂的語彙系統,中國觀眾尚不能完全理解,外國觀眾的理解障礙就更大了。第二,傳統審美節奏和現代觀演節奏的差異。戲曲藝術強調給演員和觀眾以足夠的審美世界和空間,例如崑曲的一唱三嘆,是一種“慢”的藝術。相比現代快節奏的生活,觀眾必須調整自己的觀賞節奏才能體會其美學意味。第三,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了解極為有限的外國觀眾,其本質是東方與西方文化價值的差異。
因此,戲曲作品要嘗試進入文化貿易領域,無論在藝術樣態還是成本考慮上都不適合使用大眾文化產品的方式。對戲曲來說,我們需要探索一種適用於這種中國傳統舞臺藝術特點的文化交流貿易形式。
-
5 # 使用者4199108212
文化是一個群體(可以是國家、也可以是民族、企業、家庭)在一定時期內形成的思想、理念、行為、風俗、習慣、代表人物,及由這個群體整體意識所輻射出來的一切活動。傳統意義上所說的,一個人有或者沒有文化,是指他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後者是狹義的解釋,前者是廣義的解釋。
藝術是社會意識形態的一種。是人類實踐活動的一種形式,也是人類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藝術家按照美的規律塑造藝術形象,以人為中心對社會生活做出感性與理性、情感與認識、個別性與概括性相統一的反映,把創造性的生活與表現情感結合起來,並用語言、音調、色彩、線條等物質手段將形象物質和外觀,成為客觀存在的審美物件。形象性與審美性是藝術作品最突出的特徵。藝術起源於生產勞動並滲透到人類活動的各個方面、是人類自由創照能力的體現,它在發展過程中早已成為獨立的精神活動領域。藝術活動是一個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個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隨著社會發展而發展。優秀的藝術作品是全體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它促進人們之間的交往,推動歷史的前進。可陶冶人的情操與性情。
-
6 # 小馬談古今
中國歷史悠久,漢字在社會的發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有許多漢字,組成的詞語也數不勝數,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區分他們的不同,這裡我們就來看一下文化和藝術的區別。
一、文化
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是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簡單來說文化就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給文化下一個準確或精確的定義,的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對文化這個概念的解讀,人類也一直眾說不一。但東西方的辭書或百科中卻有一個較為共同的解釋和理解:文化是相對於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活動產品。
人類文化是人類一切群族社會現象與群族內在精神的既有,傳承,創造,發展的總和。
它涵括智慧群族從過去到未來的歷史,是人類基於自然的基礎上所有活動內容。是所有物質表象與精神內在的整體。
具體人類文化內容指群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工具,附屬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學藝術、規範,律法,制度、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精神圖騰等等
具體人類文化分為物質文化、哲學思想(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
這裡把非人類的智慧群族的文化稱之為亞文化比較恰當一些。雖然它們具有人類文化的共同點,但是一個本質區別是人類的自主價值與自主意志是完全不同與其他智慧群族的。
二、藝術
1 古代指六藝以及術數方技等各種技能。
2 特指經術。
3 透過塑造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而比現實更有典型性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如文學、繪畫、雕塑、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建築和語言等。
4 比喻富有創造性的語言、方式、方法及事物。
5 謂形象獨特優美,內容豐富多彩。
藝術傳統上包括以下種類:文學藝術(包括詩歌,戲劇,小說等等)、視覺藝術(繪畫,素描,雕塑等)、圖文設計、造型藝術(如雕塑,造型),裝飾藝術(如馬賽克等),表演藝術(戲劇,舞蹈,音樂)。
藝術是表現文化的一種形式,而藝術的本身不能完全代表文化,他是傳播文化的工具與手段,也可稱之為附屬品。這兩種事物形式之間的內在本質截然不同,卻有必然的關聯。
文化的本質詮釋的是宇宙間各種事物形式背後的內容本性所在,它的屬性為:“釋本”。
藝術則是透過各種不同形式的藝術手段,對歷史生活各種事物現象的描述、演示與傳播,它的屬性應為:“演形、傳本”。
所以,因為文化涉及的行業領域經驗理論不同,那麼也就衍生出了藝術演繹、表現文化和傳播文化載體形式的不同。
-
7 # 古城金地140787426
藝術是一種技能的表達。文化和藝術不是同一種範疇,不能相提並論。
文化是一種用文字表達的思想體系,思想只有本人知道,別人不知道你在想什麼,只有表達出來別人才能知道。
用什麼表達出來,就是用文字表達出來,用文字表達出來就是文化。
每個人說出的話就是文化。因為話是有文字表達出來的。
什麼叫文化?把事物全部用文字表達,就是形成文字化系統。
原始人類為什麼沒有文化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文字,沒辦法文字化。
有了文字才能把事物轉化成文字。
我認為的文化就是文字化。像資訊化,數字化就是一個系統。
把事物全部使用文字化後的資訊傳遞。
通常說粗話的人大家認為沒文化,其實不完全是這樣。那是一種不一樣的文化。
你善於哪方面的表達,就是你在這方面注重學習專業文化。
小學生上學就是文字化的開始。有的人沒有上過學,沒有被文字化過,用文字表達事物和自己內心思想的時候,表達不出來就容易發火,說粗話,特別是在和人有爭議的時候。
修養不代表文化,修養是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改進扶植修改。
每個人受到的教育不同文化水平也不同。主攻的方向也不同,也許他主攻的是別人不知道的專案。隔行如隔山,所以別人不能理解他的專業。
不同的文化注重於不同的特長,在某些領域精通,就是某種文化水平就高。有文化不是全面的掌握各方面的知識,不一定對每一行都精通。在這一行有文化,到了別的專業就不一定有文化了。就像一個醫生給人看病他有文化,但是給機器看病就無能為力了。同樣道理機械師給機器看病手到病除,給人看病就不行了,因為他們被文字化的專業事物不一樣,學習的方向掌握的文化不一樣。
他們相互之間的論文交流也會有這個現象,誰都看不懂誰。如果他們相互之間,一個聊病理,一個聊機械,他們誰也聽不懂誰在說什麼,因為在他們的腦海裡就沒有被對方的專長文字化過,他們都有文化,誰能說他們沒有文化。只是他們對事物用文字化資訊表達出來的東西不熟悉,在一方面文字化了,在另一方面沒有文字化。
文化就是文字應用變化的組合。文字象相片,文化就是把一個一個相片組合起來的影片。組合起來的文章就是一部電影故事。這就是文化。
好的文化能夠明確表達自己所要描述的事物,傳遞明確的資訊。讓人一看就明白。有的人對文化本身就迷迷糊糊,不懂裝懂還要東拉西扯一些不相干的東西來拼湊,讓看的人一頭霧水。這是不好的文化。
中國文化使用規律邏輯性很強,中國文字使用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字的前後順序不一樣意思就變了,結果就不一樣。
文化是用來傳遞資訊的。邏輯性不強傳遞的的資訊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中國的文化離不開農耕影響,一年四季種了收,收了種,反覆迴圈,年復一年,經久不變。所以,中國的文化是一種守舊的複製文化,守著古老的文字不變。自古至今都是在複製,一代一代的傳下來。
文字化就是學習文字變化運用,小學生上學就是文字化的開始。文字化的運用方法,就是自古傳下來的傳統組合變化的方法。
精神.物質.工藝.藝術.技能.風俗.習慣.服飾.城市風格.酒.茶......都要文字化叫文化,它們是事和物。它們被起的名字被文化了,要用文字表達出來。它們就是它們本身,酒就是一種液體起的名字,這個字酒,就是被文字化了。精神也一樣。如果非要和文化硬拉在一起,那就要在後面加上文化兩個字,把這些事物用文字表達出來。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等,他們也要文字化,不加文化兩個字他們該是什麼家還是什麼家。這些都是被文字化中的一個派系。中國文化不是哪一家的。少了哪一家中國文化的根還在。
考古時曾經挖出一種酒是綠色的液體,能說它是酒文化嗎?不能,它只是液體,它可以‘被’酒文化,酒後面要加上文化兩個字,用文字描述,才叫酒文化。它背後的故事也是酒文化。它是哪裡生產的,用的什麼材料,它賣給了誰,當時誰喝了,喝酒時猜不猜枚,有什麼規矩。這些才是文字加工過的酒文化。
文物沒有文字不代表文化 ,它只有某種特徵。把古代文物骨笛資訊用文字組織起來,只能證明當時的音樂藝術的程度。韻律達到了幾個音節的運用。玉石文物證明當時的雕刻和審美觀。青銅器如果沒有文字,也只能證明當時的冶金技術水平和鑄造工藝技術,就像原始人的石斧石碗石器一樣不是文化。發明不是文化,是技術改革創新。城市遺址是人類的生活痕跡,也需要文字化。根據那些痕跡證明了誰在那生活,他們的生活習慣是什麼?,生活來源是什麼?只能證明那裡有人生活的痕跡,它們必須要用文字化表達出來以後叫文化。
風俗習慣不等於文化,各國有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相同的風俗習慣,相同的風俗習慣不能說是文化相同。很多動物也有習慣但不能叫文化。要用文字化表達出來叫文化。
口口相傳是文化口頭上的傳遞。說話的人發出來聲音和文字,聽的人也在接收每一個文字。這種方式容易失真比如端午節,傳來傳去就不知道是誰的風俗習慣了。
確實端午節就是一個人們慶祝豐收的節日,按時間計算才能知道它產生的地方,哪個地方剛剛收割完,人們開始慶賀。最好的方法是文字化,寫成文章記錄下來,像有些經書就記錄了很多事。
好的文化要深入淺出,淺顯易懂。不能神神秘秘,故弄玄虛,東拉西扯,顯示知道的很多。要能夠表達清楚你的思想,這就是好的文化。
中國文化八千年賈湖文字就是證據,一二八等文字現在還在使用。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優點是:文字簡練表達清楚的象形文字。這樣的文字組合起來的文化表達能力強,文字像照片,把文字的照片組合起來就是電影影片,怎麼組合變化,這是祖傳方法——這就是傳統文化。
世界上聯合國開會,同樣內容的演講稿,放在桌子上最薄的那份就是中國的。外華人都覺得很不可思議,中國文化太神奇了。
中國文化的組合排列前後順序,和別的國家文化也不一樣。主謂賓的用法也不一樣。姓名的順序也不一樣。表達方式也不一樣。這就是中國的文字化使用方法。這就是根。
人的智慧進步就是人類文字的出現,用文字儲存資訊。
有了文字,人類才有了文字化,脫離了動物世界成為了人。
沒有文字化之前人和動物是平等的。
人和動物都是隻有一個腦袋,用腦袋記錄往事。
有了文字化之後人比動物多出個腦袋,記錄的東西比動物多出很多倍,記錄經歷的一切事物思想經驗。
有了文字化人的資訊傳遞成幾何形式成倍增長。而動物依然停留在原來的基礎上。
文字化記錄了過去現在和將來。文字化可以傳遞全世界人類的智慧,可以相互之間交流學習。
這就是人獨立於世界智慧的頂端的文字發明。世界上的寶貝。
有了文字化人類智慧開始迅速起步。
現在已經出現了電腦,它也許不屬於人類的大腦,有可能有一天取代人類的智慧。超越人類,統治世界。
人把經歷看到的事物轉化成文字儲存起來就是文化。
人看到的山水經歷的事情不可能用實物儲存起來。
只有用轉化成文字的方法記錄下來,這就是文字化——就是文化。
-
8 # 民俗古玩匯
文化是一個群體(可以是國家、也可以是民族、企業、家庭)在一定時期內形成的思想、理念、行為、風俗、習慣、代表人物,及由這個群體整體意識所輻射出來的一切活動。傳統意義上所說的,一個人有或者沒有文化,是指他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後者是狹義的解釋,前者是廣義的解釋。
藝術是社會意識形態的一種。是人類實踐活動的一種形式,也是人類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藝術家按照美的規律塑造藝術形象,以人為中心對社會生活做出感性與理性、情感與認識、個別性與概括性相統一的反映,把創造性的生活與表現情感結合起來,並用語言、音調、色彩、線條等物質手段將形象物質和外觀,成為客觀存在的審美物件。形象性與審美性是藝術作品最突出的特徵。藝術起源於生產勞動並滲透到人類活動的各個方面、是人類自由創照能力的體現,它在發展過程中早已成為獨立的精神活動領域。藝術活動是一個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個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隨著社會發展而發展。優秀的藝術作品是全體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它促進人們之間的交往,推動歷史的前進。可陶冶人的情操與性情。
回覆列表
從邏輯學角度,文化和藝術是同一範疇系列中不同層級的概念,通常意義上,文化指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如教育、科學、文藝等,也指語文、科學等知識,也是我們平常所用學習文化、文化水平等意義;藝術是指:透過塑造典型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意識形態,包括文學、繪畫、雕刻、建築、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