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2343150567
-
2 # 心向青山
1《史記》是西漢時期司馬遷所著
《資治通鑑》是北宋時期司馬光所著
2《史記》是紀傳體史書
《資治通鑑》是編年體史書
3《史記》從黃帝寫到漢武帝
《資治通鑑》從三家分晉寫到宋朝建立前夕
4《史記》是正史,開正史先河
《資治通鑑》由於不是紀傳體沒有列入正史
5《史記》是司馬遷個人所著的通史
《資治通鑑》時司馬光主持多人編撰的
6《史記》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際,成一家之言”
《資治通鑑》是為了“鑑於往事,以資以政道”
司馬遷和司馬光被譽為:史壇兩司馬,《史記》和《資治通鑑》都是史學愛好者的必讀書。
-
3 # 飛天ZY漫雪
謝友邀,《資治通鑑》是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和劉恕,劉頒,範祖禹等協助編寫的一本鉅著。所載,自東威烈王分晉卿為侯始,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止,資料是經過考證後寫成,含包了一千三百六十三年曆史。這本書按年代順序,將近三百卷,全書取材廣泛,敘事明晰,文筆生動,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鉅著。《史記》是司馬遷忍辱發憤著成的一本書,也是司馬遷的名著,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以中國古代的治亂興亡為背景,追求歷史與人性的一部書。《史記》有一百三十卷,分為五部分,本紀十二卷,表十卷,書八卷,世家三十卷,列傳七十卷,採用立體的方法,記述歷史上所發生的事蹟,這種文體叫紀傳體。要說不同,那就是《資治通鑑》是編年體通史,而《史記》是記傳體通史,編年體是根據時間來記載歷史,紀傳體則是根據人物記載歷史。相同之處,記載內容都全面真實,都是當朝官吏記載,都是通事。都是優秀的文學著作!
-
4 # 林屋公子
《資治通鑑》和《史記》有很大的不同,一部是傑出的編年體著作,一部是傑出的紀傳體著作。《資治通鑑》的主編是司馬光,《史記》的作者是司馬談、遷父子。《資治通鑑》記載的內容是從前403年三家分晉到959年北宋開國前夕,而《史記》記載的內容是從五帝時期到漢武帝,不過後人對《史記》有續補,還記載了漢元帝、漢成帝時期的部分史實。
如果讓我來評價,《資治通鑑》和《史記》各有其優秀之處。《資治通鑑》並非是編年體的開創者,之前還有傑出的《春秋左傳》,但《資治通鑑》是將其體裁發揚光大者。所以後來又有《續資治通鑑》《明通鑑》等。編年體的優秀之處在於有明確的時間線索,相對於紀傳體的零碎,能讓讀者能夠迅速把握每年發生的大事。而紀傳體當然也有其好處,能夠針對人物、國家、制度的始末有頭有尾說清楚。
要說本人喜歡哪個,當然還是《史記》。《資治通鑑》實際上是司馬光寫給皇帝的政治教科書,而《史記》卻是太史公帶著“成一家之言”的使命感寫成的;《史記》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成為官修《二十四史》之首,影響力也比《通鑑》大;《史記》一直從遠古寫到當代,又可以說是當時一部真正的通史和百科全書,並不避諱當朝權貴,可謂史家風骨。而且《史記》很多今天已經是獨家史料。
-
5 # 羽書遲
一、修史主體不同。《史記》是西漢司馬遷個人修史,《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主持的官修歷史。
二、史書體裁不同。《史記》是紀傳體史書,《資治通鑑》是編年體史書。
三、史書記載時間段不同。《史記》記載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代的歷史,《資治通鑑》記載春秋末年晉國分裂到北宋建立的歷史。
四、目的不同。司馬遷編史的目的是為系統記載中國當時的通史,彌補沒有通史的不足,司馬光則是受皇帝委託修史,為的是給宋朝以後統治者提供歷史的經驗教訓。
五、詳略不同,立場不同。《史記》畢竟是個人修史,很多方面有史料不足的缺憾,但司馬遷基本上可以秉承客觀公正的立場,如把農民起義首領陳勝列入世家。《資治通鑑》史料更詳細,而且經過了反覆校對,嚴謹性更強。但司馬光等人畢竟代表官方,議史論事難免從統治需要出來,失去了客觀公正的立場。
兩部史書都是上佳之作,雖然各有不足,但卻在歷史上有巨大影響力。
-
6 # 白玉飛豬671
《史記》是二十四史之首,對於中國的正史有開創之功,也是公認的二十四史當中,成就最高的四部史書之一,與《漢書》、《三國志》、《後漢書》並稱“前四史”。但《史記》其實還不算是官修的史書,而是太史公憑一人之力而著述的“野史”。但它的成就在中國歷史,乃至中國文化史,中國思想史上都是很高的。
首先《史記》開創了一種新的記實體裁——記傳體,以人物、家族或其他來進行分類編寫。這樣既便於檢索,又便於使我們在閱讀謀一細節方面,不至於非常麻煩。比如你要了解項羽,你就可以直接讀《項羽本紀》,而不必像讀編年體那樣,一頁一頁的翻查,這是很了不起的,這種體裁影響了後世大部分官修的史書,和民間創作者創作的野史體裁。二十四史全部是用這種體裁編撰而成的。
其次,太史公確立了一種褒貶的原則,雖然他沒有明確的說出這種原則,但是可以從他傳記的名稱上看出一些端倪,比如他把陳勝的傳記成為《陳涉世家》,把平民教育家孔子成為《孔子世家》,讓這些沒有權勢的人,與那些貴族平起平坐,這種思想放到今天,仍然是很了不起的。他還杜絕了中國自古“以成敗論英雄”的偏見,把項羽這樣的失敗者也描繪成英雄,要知道,他所生處的漢朝,可就是直接打敗項羽的劉氏政權,這沒有一點勇氣,是辦不到的,也體現了中國古代良史的操守。
第三,太史公做《史記》為我們記述了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使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脈絡得以存續,這樣的功績,他自己就是一個曠古爍今的英雄!!一個文明的英雄!!!
第四,太史公做《史記》還把一直瞧不起的四夷、商賈都納入歷史當中,這也為後世樹立了編史的典範,使後世的史家有了編寫的一些原則。他甚至把匈奴、北韓這樣當時認為的異族都考證出為華夏後裔,這個雖然引得後世廣泛的爭論,但是也體現出了太史公自己視各民族平等的意願。
其四,《史記》秉筆直書,幾乎沒有什麼顧忌,而是大膽的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在作品當中,這又讓人為他的膽氣豪氣叫好,當然,這樣一來,太史公的史記就有太多的個人色彩,作為史書來說,確實也算是“雙刃劍”。比如他在《孔子世家》中記載孔門弟子子貢,遊說多國,就明顯帶有後世縱橫家的色彩,雖然子貢以外交、言語為長,但這也太過精彩,精彩得讓人難以相信了(相關討論,有各種各樣的學術成就,大家可以參看)
再 來說說《資治通鑑》。《資治通鑑》是中國一部偉大的編年體的史學著作,主編是司馬光。這本書的題目是宋神宗親自題寫的,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這本書的目的,不是官修史書的目的,而是給政治家,作為治國理政的參考。它是繼《春秋》之後,第二部編年體的史學著作。上起三家分晉,下至後周世宗,也是綿延千年的鉅著。
這部史書最大的優點是用詞簡練,取證嚴謹,與其他史書相比,它的“怪力亂神”之語相對較少,而對史實的採信都是經過嚴格考證的,所以,後世都把它看成一部“信史”,即可以信任的歷史。不過這部書既然是給政治家看的,所以,他所記述的內容就相對窄一些,主要以國家興亡、國家政策、軍事、外交等方面的記述較多,而對文化、商業、農業等方面的記述相對較少。這部鉅著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美不勝收,那種簡約的筆法,精闢的概括,使人流連忘返的。
《資治通鑑》之後,也開創了中國史學的另一種風格,其後的《續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長編》,也可以非常明顯的感覺到司馬光為首的這一代史學家對後世史家的影響。
《史記》與《資質通鑑》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但都是我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史上,不可多得的傑作。這就是我個人對這兩部鉅著的評價。
-
7 # 雄觀歷史
首先《史記》是紀傳體史書,有本紀,世家,列傳,表書等文體。《資治通鑑》是編年體史書,記載了從戰國三家分晉到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其次是這兩本史書作者的寫作目的不同,司馬遷是史官世家,為了繼承父親遺志,也為了華夏民族的文化歷史能夠傳承下去,司馬遷忍辱負重寫《史記》,而司馬光寫《資治通鑑》的目的是為了總結歷史興衰,讓當政者以史為鑑,更好的治理國家。還有就是兩本史書都有兩個作者經歷或觀點影子,司馬遷因為李陵事件被漢武帝施以腐刑,受到了奇恥大辱,但是他並沒有就此頹廢,而是以古人為榜樣,覺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忍受一些非常人能忍受的磨難,以此激勵自己,終於寫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學鉅著,《史記》裡有很多忍受屈辱,知恥而後勇,終成大業的人物,比如伍子胥,孫臏,范雎,陳平,韓信等,司馬遷對於這些人物感同身受,因此寫的特別精彩。而司馬光是一個大儒,他反對王安石的變法,在被貶後決心從歷史中去尋找答案,他的《資治通鑑》算是比較客觀,但是也有一些特別尊儒的味道,崇禮復古,崇尚勤儉節約,不矜攻伐,務在與民休息。
《史記》的故事性很強,多讀有益,瞭解朝代,家族,個人的興衰,從中可以學到很多古人的智慧。
-
8 # 以史說史
你好,資治通鑑是中國首部編年體的鉅著,他是由北宋著名文學家司馬光花費27年時間編寫的。同樣作為一部宏偉鉅著的史記,他是中國二十四史之首,是由西漢著名文學家司馬遷編寫。這兩部鉅著在我們後世心中是所有史書當中最重要也是對後世影響最大的boss級別的,那麼這兩部鉅著又有哪些不同之處呢?各人覺得有三個不同的地方。
第一點:語言風格不同。
史記語言極具文學性,非常生動。魯迅先生講嗎?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所以這就是以前讀的讓人血脈膨脹啊,唉大家願意讀而司馬光寫的資治通鑑,呢他的語言風格呢正像朱熹講的溫恭之言,儒商麻古數。上馬部署我們日常船能運的就最普通的這些東西。那這個最普通的東西,比如說那肯定是平淡,但是就像我們吃飯穿衣一樣,最普通的衣服,最普通的飲食,我們能夠長久的吃,天天給你吃山珍海味,你受得了嗎?誰也受不了。所以一樣的。司馬光的這個語言看似平淡無奇,但是你細品發現裡邊的味道很足,它跟司馬遷呢實際不一樣。
第二點:寫作宗旨不同。
司馬遷寫史記,他的寫作宗旨是就天人之際,特立獨行的,史記確實無愧於司馬遷這種寫作宗旨。而司馬光寫資治通鑑呢,他的寫作宗旨是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也就是說我要透過借鑑歷代它的興衰成敗,反過來對當今社會的得失來做一個借鑑,要提供這個借鑑作用。所以正因為它是這樣一種寫作宗旨,所以用司馬光自己的話來講,他寫資治通鑑,他專門寫那些對國家興衰有重要關係的,與老百姓的生活生息相關的那些大政方針政策,那些向善的可以被後世效法的那些人和事兒,可以為後世評估提供反面教材。也就是說司馬光寫史書,他把史學的這種資質取鑑的史實資料提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而且他把這種思想一直貫穿整個資治通鑑全書。
第三點:關注物件不同。
司馬遷寫史記裡邊既寫這個帝王將相,成功人士也寫鄉下百姓,刺客造反者,失敗者,這些人都寫。這個是不符合正統史觀的。那麼司馬光寫資治通鑑,他關注的物件是什麼?與治國理政相關的,是讓帝王如何治理一個國家的。他說一句話叫做一定是要讓當時的執政者,統治者知道自古的太平盛世,是非常少的。一個太平盛世的開創是非常不容易的,締造一個太平盛世所需的各個條件不是每一個帝王都具備的。但是要毀掉一個太平盛世是非常容易非常快的。比如唐朝的唐玄宗李隆基,他青年至中年短短的幾十年是一個太平盛世也就是所謂的開元盛世,但是到了晚年由於寵幸楊玉環相信,楊國忠,以至於後來的安祿山叛亂,太平盛世瞬間垮掉,這可是李隆基還在世呢啊!可見司馬光是十分注重這些的。
以上三點我覺得是比較突出的不同之處。當然兩部都是對後世影響巨大的,都是史學家首先所借鑑的參考,我覺得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是寫給統治者的教科書。史記比較全面了,各個階層都有涉及,用現在的話就是比較親民一點兒。雖有不同,但都有很大的歷史價值,為中國歷史做出了巨大貢獻。
-
9 # 靜裡水聲1
史記 ,真實 ,正直,觀點公道,字字珠璣,有無韻之離騷之高評價!可惜歷史悠久,被篡改之處太多,已無法讀到正宗的!
資治通鑑虛構的地方太多了,司馬光個人情緒太無聊,杜撰虛構!只能當小說而已!
-
10 # 跪射俑
《史記》與《資治通鑑》的編撰體裁不同,前者是紀傳體史書,後者是編年體史書。
《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史書,而且是眾多紀傳體史書中無論文學性、思想性皆是最好的一部。
在中國古代編年體史書中,《資治通鑑》是比較好的一部。中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孔子曾修訂過《春秋》。
回覆列表
首先,兩部書都是古代史學傑作,作者被譽為良史兩司馬。區別之處,第一,兩部書體裁不同,史記是紀傳體,開創了主流史學的體裁。通鑑是編年體,按年月記述了作者認為的大事。第二,論文字的優美,故事的可讀性,史記優於通鑑。論考證之嚴密嚴謹,通鑑勝於史記。第三,讀者不同。通鑑就是給帝王看的從政教科書,史記則不然。司馬遷更多地帶了個人的好惡,對帝王將相多有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