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開卷品易

    談華夏文化的總源頭易經

    我們常常聽到說易經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華夏千年智慧結晶下面就同大家一起淺談我們華夏文化源頭易經知識的智慧。

    《易經》是宇宙的法則

       古人曾言:“不讀易不可為將相”。在皇家“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的編列中,《易經》均居首位,將易學視作何等重要。

    那麼《易經》是什麼?

    占卜家說它是占筮書,氣象學家說它是天文氣象書,農業家說它是農事書,歷史學家說它是歷史哲學書,而文學思想家說它是一部文字優美結構嚴謹的人文書……眾說紛紛,就如瞎子摸象各言其是。《易經》是一部無字天書。“易是先民的一種科學,一種符號邏輯,代表了數理的,宇宙生命、個人生命的作用,是敘述人類太陽系統的宇宙中,日、月執行的一個大法則。”《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宇宙代數學,智慧中的智慧,包括了科學、哲學、宗教,一切都函蓄了。對華夏的哲學、史學、文學、藝術、倫理、宗教以及天文、歷史、數學、醫學、氣功等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在華夏和世界文化史上享有極高地位。老子道家的“無為而不為”的思想,佛教“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思想都是易學的陰陽辨證對立統一觀。天地間易經的哲學沒有迷信,可是卻有宗教家絕對的嚴肅精神。《易經》說的是宇宙社會、人事最高的道理,變是最普通最平凡的道理,歷史上人們一直用它來指導安邦治國齊家修身。只是由於文字艱深,過於精練,在芸芸眾生中學易者就不多,“百姓日用而不知”了。我在此將對如何學習易學、運用易學、指導人生和事業,談談自己治學的經驗和體會,把大家帶上通神之路。

    《易經》的理論、原則和法則 :

       歷史上《易經》有三種:一、神農時代的《連山易》;二、黃帝時代的《歸藏易》;三、周文王被囚裡 所作的《周易》。《連山易》、《歸藏易》已失傳,現在所言的易經即是《周易》。

    易經》有三大理論精華:

        一、陰陽對立統一:任何事物都存在著陰陽兩個面,即對立又統一,互根互換。

        二、五行生剋制化:將世上一切事物都歸類於水、火、木、金、土五類,它們相互制約相互生成。

        三、天人合一:人和宇宙資訊全息,互補調諧。

    《易經》有三個原則:

        一、不易:任何一種事物總是常常處在相對穩定狀態中,這時事物內部陰陽兩個對立面處於相對穩定之中。

        二、變易:任何一種事物,當它內部陰陽雙方在矛盾鬥爭 中,由量發展到一極值時必須會出現質變。

        三、簡易:宇宙間天地自然法則本來就是簡樸平易的。

    《易經》有三大法則:

        一、理:即易理。易經中的哲理,探討宇宙人生的能變,所變與不變之原因。

        二、象:《易經》中用卦象、爻象來表現世界生成發育萬有現象,從中尋求其變化的原則。

        三、數:河洛理數,是現象中的數理,推演它的變化過程,而知人事與萬物的前因和後果。

       掌握了《易經》的三大理論,明白了三個原則,就可以用三大法則來認識事物,適應事物,依據易經的法則來察往彰來,索隱探賾。也就是可以運用易學進行占卜,即現代人說的預測。

       這裡必須強調只有用易學理論和原則作指導,運用易學法則進行預測的,才叫易學(或周易)預測,否則是不能稱為易學預測。

    八卦是宇宙萬物運化的最高標誌:

       大家都知道在《矛盾論》中闡述唯物辯證法時說道:“任何事物都由矛盾著的兩個對立面組成,它們即對立又統一,在一定條件下無不向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實際上它闡述的這一個唯物認識論的基本法則是我們先人早就有的唯物世界觀,是易學思維的基本觀點,偉人就用現代語言來敘述清楚它。他所說的兩個對立面即我們上述的事物兩種陰陽對立的屬性,八卦的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四個陰陽對立面,萬事萬物發展變化無不由於陰陽對立面的相互轉化而形成新的對立統一。

    易學概而言之為兩大功能:

    第一大功能為認識論,即如何認識宇宙自然、社會和人生;

    第二大功能為方法論,即採取什麼樣的態度、方法和手段來適應或改造自然、社會和人生,求得最好的生存和發展。在“矛盾論”中即對應易學的認識論,而“實踐論”即對應易學的方法論。

    易學的表現形式為八卦,整部《易經》從頭至尾就是說卦解卦。《易經》由伏羲創八卦,文王被囚裡演易而作卦辭爻辭,即《易經》的經部份,孔子寫出學易心得,稱十翼,即《易經》的傳部份,由經和傳兩部份組成我們現在學的《易經》,也稱《周易》。由於《易經》文簡意深,文字古繁,今人不易理會讀懂,但要學習易學及周易預測又必須讀《易經》,為了便於學習,不少學者將古《易經》用白話譯出,《易經》的經部卦辭爻辭為古人斷卦的經驗,孔子作的十翼是必讀不可,且應逐字逐句反覆領會。由於全部《易經》是說卦,卦是《易經》的核心,要理解《易經》首先就必須要學好卦,理悟卦,看活卦,能隨時隨地用八卦對應萬事萬物,解釋萬事萬物的運化,從而成為人生命運和事物的主宰。

  • 2 # 新秦學開山人

    《易經》是連山、歸藏、周易三本書的統稱。其中前兩本已失傳,得以傳世的獨有《周易》一本。現在的《易經》所指的就是《周易》。

    周易大約成書於西周時期,史稱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卜筮書。最初編輯此書的主要目的是檢索筮佔的吉凶結果。到春秋時期有學者藉以發揮哲學思想。戰國時代的儒學家們又整理了一些對周易的解說。

    後人多學習其中的哲理,其內容涉及哲學、文學、科學等多種領域。堪稱群經之首,儒道兩家奉為共同的經典。

    《周易》在西周成書之前,只是簡單的一些用羊骨、牛角等用來占卜問吉凶的方法及規律,而這些占卜方法及規則全部源自特異功能,是特異功能人留給普通人占卜預測用的資訊符號,或曰編給普通人的一種簡單的筮佔程式。

    所以說,《周易》的靈魂並不在這些占卜方法規則上,而在於特異功能。所以說直到今天,易理占筮的準確率並不盡人意,真正令人信服的是特異功能預測,只要功能穩定、能量級別稍高的人,準確率一般都在95%以上。

    從古至今,所有讓人不可思議的事都是用特異功能來完成的,包括電視節目“最強大腦”。

    “周易”成書一開始就是對特異功能人留給普通人的預測資訊程式進行整理的結果。這種整理成書本由內行人即特異功能人或瞭解特異功能的學者去完成才對。然而在“周易”後世的編纂補缺過程中,所有文人雅士統統上,包抱哲學、政治、經濟、科學、醫理、藝術、文化、宗教的所有帶“家”不帶“家”的都去添彩添才。其結果厚重且臃腫的全文化掩蓋了周易的初始本真文化,留給後人的是一部看不透的玄學,讀不懂的“有字天書”,看似包羅永珍,實則離其本真越走越遠!

  • 3 # 有話少說

    古代巫術,龜卜,筮佔。《易經》是筮佔。若論巫術之道,龜長筮短,龜卜為主、筮佔為次,《易經》怎麼算也輪不上“源”。

  • 4 # 隴右行思見聞錄

    《易經》是道之源,道之運動。道可道,非常道。

    《易經》是古代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歷三世,經三聖。才發展演變成熟。

    上古之時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觀天象,山河自然,動物植物,日月四時之變化的經驗,在未知變化的預測中積累的經驗。伏羲彙總創新為圖象化,與天地準,類萬物情。仰觀俯察,畫卦,而定甲歷,天干地支,明四時,開啟文明。

    自然之道,人,社會之道。在占卜巫術推動下,形成天命觀。文王演六十四卦定周易,引進人的主觀能動性。此乃中古。

    從西周到春秋,孔子編修訂贊六經。作《易傳》。西漢獨尊為百經之首。才正式成為《易經》。

  • 5 # 水木人生413

    《易經》是大道之源,哲學之祖,這非常正確。

    《易經》是說變化的,大到宇宙星雲,小到分子粒子。

    《易經》不是亂變,而是按照陰陽規律這個“道“在變,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如果亂變,那就是宇宙爆炸,天地再生。

  • 6 # 雷神82868

    ……及命理。

    它的基本觀點是認為宇宙萬物及人的活動時時刻刻都處在演變和發展,而以“陰陽、”和“五行”說明事物變化的機理。

    周易是卜筮之書,但其精華在於思想,而思想在於64卦的結構之中。為首的乾坤兩卦,乾純陽,象天,坤純陰,象地,乾坤相併俱生。所以,乾坤兩卦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其餘諸卦是天地所生之萬物。萬物有生就有滅,前一事物滅,而後一事物生而取代了前一事物,宇宙的演變如此,生物的進化如此,而人類的歷史亦如此。這就是“生生”,而“生生”就是易。

    易的基本觀念,乃兩儀、四象、八卦、十六、三十二、而至六十四卦,成了二之累乘方,即2、 2²、2³、16、32、64,即為數字的二進法。二進法在歐州被德國大數學家萊布尼茲發現,已是十七世紀了,而中國卻運在三千年前。二進位制是數現邏輯的基礎。推動當今科學迅猛發展的計算機的演算法語言正是建立在二進位制上。

    周易是卜筮之書,但卜筮者在卜筮之前要建一個能感應的埸,這是準確性的關鍵,若無這種感應力,就是一個江湖油子。阿彌陀佛,今日講太多了。

  • 7 # 申愚人

    易經是中華偉大智慧的先祖,歷經幾代而且是多人透過對天地萬物(自然),認真仔細觀察,細心研究分析總結,最終在伏羲氏時代,由伏羲總結整理成一部完整的著作,一部偉大而不朽的著作從此誕生了——《周易》。周易概括地講是對整個宇宙(自然界)宏觀整體,以及微觀具體的認識,並總結出具體的經驗辦法(方式,方法),以供後人學以致用。對中華後人來說,是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才富。中華後人要對我們偉大智慧的先祖,敬重感謝。

    周易!涵概知識面廣,包羅永珍,其中應有盡有,無所不有。長談終年累月也談不完,所以只能針對主題,簡述一下。

    周易所提出的陰陽理論,其中包涵了整個宇宙萬物,一切事物的形成原因,直到最終結果。周易的意圖表明:世間萬物都是順著時間的延續而產生的,即為透過時間的延續,事物進行矛盾(好壞)轉化,直至最後存留一種(是非,好壞)結果。世上萬事全都這樣,無一例外。因此!把陰陽變化規律,稱之為大道之源,就是因為,世間萬物都是在陰陽延續過程中所產生的實際產物。所以說:將易經尊為大道之源,正確。

    周易!包羅永珍宏觀的,廣義的暫略。單提人文與自然這一塊。解釋一下,概念依然重複,望理解(實在躲不開)!周易中人文自然這一塊,講人生的終極問題是這樣的:依道而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如何生)。三歸二,二歸一,一歸零(無)。意思是說人,從哪裡來的,最終還的回到哪裡去,大意如此。(此論!易的分支,老子學術)以上所敘!意在聯絡哲學。哲學!同樣也是在研究自然萬物的基本規律,包括人生的終極問題,來因,去果。探討的也就是周易的內容,在易經,易理中尋求答案,所以說哲學脫離不了易經所轄的範圍,易為哲之源(祖),一點也不為過。

  • 8 # 汪春霖解風水

    《易經》是中華文化的奇葩,也是文化之河的總源頭。林林種種的學科,猶如它的分支,無不受其浸潤。諸如社會學中的宗教學、政治學、史學、美學、教育學、倫理學、心理學、民俗學、體育學;自然科學中的天文學、曆法學、氣象學、物候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醫學都與《易經》結下不解之緣。每一個學者,不論從事社會科學,還是從事自然科學;不論是從事一般科學,還是從事尖端科學(遺傳、電子計算機、相對論等),都可以找到與易學的契合點,從而開創一個嶄新的跨學科領域。

    這樣一場多學科的攻堅戰正在進行!時間:二十世紀以來;地點:從中國到世界;研究課題:不勝列舉;成果:上千萬字的著述和令人驚歎的新穎觀點。請看:

    哲學家從泰卦、既濟卦、未濟卦看到了辯證思維。

    民俗學家從歸妹卦、屯卦看到了婚姻習俗。

    史學家從旅卦考證出殷先王亥“喪牛於易”的故事。

    天文學家從豐卦“豐其、日中見鬥”認定為世界上關於太陽黑子的最早記載。

    氣功師從艮卦發現了運氣的方式。

    《易經》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一部二千多年前的古籍,竟能產生如此迷人的效應,在中國藝術史乃至世界學術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易經》為什麼有這麼大的神通?關鍵在於它的哲學性。哲學是有關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易經》的易理和象數都有濃郁的哲學色彩。

    易理就是微言大義(精闢的言辭和要義),它是易學的最高範疇。王弼為首的易理學派認為:有理而後有象,有象而後有數。易理對萬事萬物有指導意義。

    象數是說明萬物現象、萬物數的觀念,是易理的基礎。漢代京房為首的象數派認為:事物之理不能脫離物象。有了卦象,才有卦義。象即象徵。數即數的觀念。象數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藉助卦象和爻象,取象比類,透過形象思維達到理性思維。它注重整體性(聯絡而有序)、矛盾性(陰陽對稱、矛盾調和)。它把象和數作為宇宙的本源,運用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的抽象方法,推演出一個龐大的數的系統,用以說明和預測萬事萬物,解釋天體執行週期、物候變化、天人關係等。

    古代有易理派和象數派。在這兩派(特別是象數派)基礎上,當代易學者把易學和科技結合起來,形成了科學易派。薛學潛、沈仲濤、沈宜甲、江國樑、郭揚都是這一拍的人物代表。此外還有外華人,入十八世紀初德華人布萊尼茨建立二進位制,本世紀三十年代丹麥人波爾創新量子力學,七十年代戈德伯格提出生物控制,八十年代墨西哥C·尤尼茲預報地震,德國的鮑曼討論版塊構造金屬成礦,都收到易學的啟示。

    易道廣大,它正在成為嚴肅而廣博的文化現象。這個學術熱點方心未艾,前景輝煌!

  • 9 # 非常有讀

    首先,我贊同“《易經》,大道之源,哲學之祖”這樣的說法,理由如下:

    《易經》是指《連山》、《歸藏》和《周易》三本易書。其中《連山》、《歸藏》已失傳,傳世的只有《周易》一本。最早的《連山》易可以追溯到中華民族開啟人類文明之始,是產生於文字產生之前的中國最上古的古老傳統文化,所以《易經》被尊崇為中國古老文明思想的源頭,被喻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易經》傳承到周代,傳說為周文王依據“河圖”“洛書”編纂成書,後世稱“周易”,周易成文之後多次被刪減,最後確定在孔子之手。現在我們看到的《周易》就是經過孔子“刪述六經,垂憲萬世”後的《易經》。

    經孔子刪述之後的《易經》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整理傳說為周文王編纂的《經》,《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一部分是孔子整理刪編後的《傳》,《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

    《周易》在周文王編纂成書後的幾百年間,《經》並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提出陰陽與太極概念是在《易傳》產生之後形成的,其理論主要來自於老子,以及孔子。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思想,孔子則在《十翼》繫辭《傳》中提出:“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思想。

    不要小看“群經之首,大道之源”這兩句看似筒單的話,無論東方文明還是西方文明,人類所踐行的“政治、人文、宗教、文明”都來自這兩句話。

    世界文明是相通的,無論你生存在歐洲還是亞洲,人類文明就像人體肌理一樣是相通的,不相通的只是膚色而已。

    這兩句話代表了中國的兩大文化教派——即道教與儒教,也同樣代表了《易經》中“河圖”與“洛書”兩種不同的文化思想,構成了中華民族的思想理念與文明意識。

    這兩句話同樣代表了當今世界東西方兩種不同的文化思想根源,即哲學與理學思想。

    因此,有人說《易經》是解開宇宙奧秘的密碼一點也不為過。原因是《易經》中的“河圖”與“洛書”代表了人類文化的兩種數學原理。在西方哲學中有人類文明來源於數學的說法,現在看宇宙的一切基因都是數學程式碼。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和“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兩句話的基點正是數學的基點。可以這樣說,現代文明無論多麼發達,也必須走在這兩句話之下,無論現代文明的理論之塔多麼高遠,這裡永遠是理論的起點。

    西方哲學家無論多麼偉大,思想多麼深邃,永遠也脫離不了古希臘蘇格拉底所設立的哲學之路,只能沿著蘇格拉底的思想前進,如黑格爾和康德。

    同樣,中國的理學家們無論多麼偉大,思想多麼深邃,永遠也脫離不了老子與孔子所設立的理學之路,只能沿著他們的思想前進,如朱熹和王守仁。這裡應該加一句,西方哲學也是無法超越《易經》的一門學問,只是西方不認可罷了,但並不表示他們的哲學超出了《易經》河圖”與“洛書”兩種文化思想的範圍。

  • 10 # Boneie

    看了看諸位的回答,很棒!

    一是就本題立論來講,就是目的不純,希望找到一個萬法其宗,也就是老子所說的“一”。但從使命上來講,讓《易經》擔此重任,勉為其難。從歷史長河看,《易經》不過是古人類思想火花之一。

    二是就《易經》內容看,今人對《易經》的詮釋,其包涵的內容要麼被無限擴大要麼被嚴重扭曲。用佛陀釋迦牟尼 的話說“是顛倒夢想”,是“貪嗔痴”的,是“虛偽無主”的。《易經》最核心的是指導中國那些“天子”們如何行事,也就是吃穿行臥、待人接物。

    三是就《易經》所揭示的“道”來講,是深邃而奧妙、不可思議的,是人類,特別是中國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之一。就像《老子》、《莊子》、《墨子》、《荀子》等一樣,是中國哲學和中國文化的基礎。世界歷史上也有許許多多的璀璨的火花,與《易經》一起組成人類哲學之祖。

    最後,“哲學”在西方語言中是“愛”的意思,也就是讓人如何相互幫助、相和相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喝做菜用的醋可以減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