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頑童374236889
-
2 # 金洲91437526
徐茂公就是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投唐後賜姓李,稱李世勣;因避太宗李世民諱,單字名勣。也是瓦崗舊將,為開唐名臣,不是小說、評書中的謀士形象。姜太公、姜子牙是同一個人,怎麼分開列舉?這些人都是匡扶社稷的能臣,因時代不同,所處環境不同,成就也不同,不能做簡單的類比!
-
3 # 儒生談史
諸葛亮很有才華,但是個人愚見認為諸葛亮的才華屬於個人才華,無法將才華延續下去,也就是說不會培養新人,自己快死的時候,才培養出了一個姜維作為自己的接班人,這也就導致了在諸葛亮死後,蜀國後勁不足,人才凋零,沒有相應的人才進行迅速的補位,最終導致蜀國滅亡,所以諸葛亮雖有匡扶社稷的本事,卻也有著無法讓社稷長遠的短板。所以不看好諸葛亮。
-
4 # 楊柳青青春之聲
從歷史的現實來看周朝的姜子牙與三國時代的諸葛亮是有匡扶社稷的本領。這兩位都是能夠輔佐主公縱橫捭闔,決戰千里的王佐之才,他們有自己的偉略,自己的謀略,計出無窮中實現自己的理想,名出自家、成就偉業。
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以其順應天時地利人和的意志,在自己胸有成竹中滅掉了阻礙歷史發展的商紂王,建立與開創了周朝這一輝煌的歷史大業,武王在姜尚的輔佐下開萬年之基業,成文王之夙願,令人欽佩,使人感嘆,姜子牙老休出世,算盡天時,以一己自力,稱霸天下,本領巨大,匡扶社稷可為歷史第一人。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未出世在自己的臥龍岡就已經算出了漢家的業鼎立三分,劉備的能力,加上那哥倆黑手一夥能成了大事?多虧了諸葛亮的輔佐,劉備才有了偏安一隅的蜀地,就是這塊天府之國要保住它那是多麼的艱難,諸葛亮之才勝於劉、關、張,沒有諸葛亮就沒有劉備的天下,諸葛亮的本領與鬼才在三國時代很是了得,可謂國士無雙啊。
-
5 # 禁街虎1
這個問題我已經看到過很多次了,都沒回答,今天我就說一說我的看法。
依據列舉的這些位,我從頭到尾認真的看了一遍,最後答案:都有。
他們有一個共性,就是比我強,也比提問這樣問題的所有人都要強。
他們本身的年代就差了好多,國情早就變了,身處不同階段,你能分清誰高誰低?吃飽了撐的。
-
6 # 史鑑說文老夫子
喜歡歷史的老夫子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說,這些人都具備匡扶社稷的本領,只不過所處的時代不同,面對的君王不同而所施展的才華各不相同而已。在歷史記載中,這些人基本上都在賢臣良相之列,名垂青史之人。但是後來,有些人被神化,以至於他們的個人能力超乎了人所能達到的高度而變成了神,比如姜子牙。而有的雖沒有被過度神化,但卻將其一生功績擴大至天降神授的高度,對其個人的能力也演繹成智慧的化身,比如諸葛亮、劉伯溫。而在這裡,老夫子認為,最接近於現實的治國安邦之才,則屬於漢初三傑的張良、陳平。踏實做人、體現人中智慧輔助唐朝安邦治國的則屬於徐茂公。
綜合上述的觀點,老夫子認為,若是單憑實實在在的個人能力,這些人都具備賢臣良相的能力,而且各各都是治國安邦之才。但是,若是從人的智慧以及幫助君王實現霸業的角度分析,老夫子認為,張良、陳平無疑是讓人值得肯定的人才。且不說劉邦的皇帝是怎麼得來的,就單說陳平、張良每在關鍵時刻的計謀,便足以認定他們助劉邦建立大漢朝絕對是居功至偉。只是他們的這些功績是與眾多文臣武將的功績一起並列在功勞薄上,所以就顯得不那麼突出。
再者,史書記載他們的那些事蹟似乎也沒有更多的加以粉飾,只把他們的功績作為謀士的職責給予如實記載。這就更讓人有理由相信,越是這樣的人,越是這樣的謀士,往往他們所具有的安邦定國之力就更能在不顯山不漏水的平凡中彰顯出與眾不同。更何況,張良、陳平並不是庸碌之輩,而確實是治國的良才。
以上這些闡述,老夫子無非是想透過這個問題弄清一個道理,那就是古往今來,文臣治國的功績若是以神話本人為衡量其能力的高低,應該就是對歷史的不尊重。雖然這之中所體現的是一種情懷,但是情懷代替不了史實,也代替不了客觀。所以在這個問題上,老夫子以張良、陳平為主要評價物件,實在是想說明,不管多麼偉大的人物,他們也是凡人。那麼,後人評價歷史人物,也應該從客觀的角度去認識他們、分析他們,然後做出結論,他們到底是不是匡扶社稷的忠臣。
以上老夫子個人觀點,不妥之處,請指正!
-
7 # 跳跳談史
對於諸葛我們很多人都知道他是玄德的恩人,我本人認為玄德是最窮的人,因為他在建立三大家族分割天下局面的時候什麼也沒有,而在他的軍營裡面最厲害的人也是他借來的。當初玄德三個人一起不顧路途遙遠地把諸葛從一個茅草屋裡面給請出來的時候,我就知道諸葛這個人之所以沒有選擇其他當時兩個也很有權勢的厲害人物是因為玄德既是漢室正統同時呢他又是一個聽諸葛話的人,讓我們現在看來諸葛其實就是玄德的一個大管家。那麼為什麼諸葛沒有替玄德統一江山呢,我認為錯不在諸葛而在於玄德,因為歷史上的玄德性格是有點懦弱的,你說他除了哭還會什麼,要不他怎麼會生出阿斗這個兒子呢?
對於張良我個人認為他的一生是很豐富多彩的,他沒有失敗儘管他一直在逃亡的路上。我們都知道張良出生在一個宰相之家,所以他自然而然也是要去當一個能夠輔佐皇帝統一天下的,但是因為在他那個時代有一個特別強大的國家也就是秦國,在秦國滅了他的國家以後張良的第一個願望便破滅了。我們都知道他是會武功的,所以他後來在一直尋找機會刺殺嬴政, 不過結果同樣也是失敗因為很多人想要刺殺秦國的皇帝都沒有成功。既然自己沒有殺掉嬴政那肯定等待自己的是被全國通緝,在逃亡的路上或許張良也會暗暗落淚吧,怎麼自己的命就這麼苦呢?也許是老天都看不下去了,於是在張良四十歲的時候等來了自己的機會。因為嬴政的沒有人性所以他幫助劉邦一起滅掉了秦國,不過因為自己沒有跟對人而導致韓王也被殺了,所以他一直沒有一個穩定的住所。
劉伯溫說實話就是一個皇帝的軍師,他之所以厲害我認為是因為他的綜合才能,因為他如果放到我們現在的話就是一個各個學科都滿分的天才,像什麼地理呀科學呀都不在話下。
姜子牙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一個大神,很多人認識他是因為一部電視劇認識的。我個人認為他是一個開國領袖級的人物,而且他也是現在很多學派的祖宗級人物。
陳平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怎麼熟悉,因為你們要知道一個事情就是和他同一時期的厲害人物實在是太多了,但是我可以這麼跟你說是他拯救了一個王朝的命。他剛開始的時候是跟著項羽混的,可是當他看見劉邦的時候他覺得自己跟錯了人,於是就冒險說服項羽把軟禁起來的劉邦給放了。
最後是徐茂公,這個人呢簡單來說就是跟隨的人物多,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他一共經歷了三個朝代,而且他在青春期的時候就參加了軍隊,跟著太宗四處征戰可以說是一代將相呀。
-
8 # 睥睨千秋
哈哈,第一次見到姜太公和姜子牙並列。
這些人中,還就他們“倆”最厲害,武聖,張良只是配享,諸葛亮、徐茂公是十哲。
-
9 # 史無止境
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歷來有好有壞,但關於諸葛亮,則是正面居多,我也是認為諸葛亮最符合題主的問題,他人無一能比。陳壽在《三國志》中這樣評價諸葛亮一“諸葛亮之為相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行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是故,西蜀的老百姓在諸葛亮逝世以後,追思不已一—“因時節私祭之於道陌上”。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名垂青史,他能做出那樣的驚人事業,和兩任領導對他的信任密不可分。他正是因為忠心事主,不觸龍鬚才贏得兩任領導的心。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在隆中三分天下,其中第一步就是奪取荊州,可見荊州是立大業根本。劉表相讓荊州,劉備推卻。而後,在館驛中諸葛亮詢問為何不乘勢而取,不久劉表病危,諸葛亮又勸劉備新野地小,不能久居,可取荊州,劉備再次拒絕,諸葛亮說:“且再做商議。”
劉備不聽諸葛亮幾次建議,諸葛亮只得設法安排抵禦曹兵的其他方法。新野縣火燒曹兵,也只是稍擋曹兵而已,此時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後來一路逃跑,一直跑到江夏,總算保命。諸葛亮又馬上去東吳聯合孫權做幫手,赤壁之戰後才得到荊州。諸葛亮費了很大的勁,才實現第一步戰略目標,但他對劉備未有一句抱怨之言。
劉備白帝城託孤,安撫諸葛亮,說那小子行的話就好好輔助他,不像樣的花就另立他人為君。諸葛亮頓時冒了虛汗,手足無措,哭著跪拜完,叩頭流血。為竭盡全力,盡忠貞之節,一直到死而不鬆懈呢?避免有奪權之嫌,從此,諸葛亮一方面行事謹慎,鞠躬盡瘁,一方面則常年征戰在外,以防授人“挾制”的把柄。而且他鋒芒大有收斂,故意顯示自己老而無用,以免禍及自身。
劉備雄才大略,兒子劉禪卻是白痴一個,但諸葛亮對劉禪從不意慢,依然全心侍奉。諸葛亮在討伐中原即將大功告成之際,接到劉禪旨意讓他班師回朝。他明知有人獻諂言,明知此時大好時機喪失,於大業不利,還是聽從調遣回朝,弄清緣由後,他並沒有過分責備劉禪,而是安頓好國事後,繼續率兵伐魏。
當領導非常誠懇地請員工提建議指不足時,如果員工大受感動,想暢所欲言的話,說明這個人修煉還未到家。那麼,諸葛亮與領導意見分歧時是怎樣做的?我們試著分析一下兩個階段的諸葛亮。
1.劉備在世時。如果說寄身劉表處時諸葛亮與劉備相識很短,認為還未完全獲得信任,不便直言其過的話,到了幫助劉備成就帝業之後,劉備因關羽被害,要討伐東吳時,也不見他反對出兵。陳壽在《三國志》一書中用“群臣多諫”這四個字表示反對者多,為什麼那麼多人勸阻,在此事業成敗的緊要關頭,諸葛亮卻不據理力爭呢?他知道此時劉備人在氣頭上,恨在胸口燒,惹不起,勸不動,就算自己強諫,也沒有效果。
2.劉備去世後。大家讀過《三國演義》以後,也許已經注意到,自劉備死後,諸葛亮似乎便沒有什麼大的作為了,不像劉備在世時那樣運籌帷幄,滿腹經綸。其原因何在?因為在劉備這樣的明君手下,諸葛亮是不用擔心受到猜忌的,並且劉備也確實離不開自己,是故他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能,輔助劉備,對抗魏、吳,三分天下。而劉禪昏庸,自己權位頗高,易受猜忌,所以他不得不將鋒芒收斂,以求善始善終。這是韜晦之計,也是諸葛亮的大聰明。
我們身在職場中,理應多學學諸葛亮,如果領導對一份明顯有漏洞的銷售方案非常欣賞,徵求部下的意見,該怎樣回答呢?對,應該像諸葛亮那樣委婉建議:“這個方案可能不是最好的,不過,也有它的可行之處,最後還是由您來決定吧。”
-
10 # 我意你不懂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先看一下他們的大概情況。
一、姜太公。姜太公是老了以後才出山的,先輔姬昌,後輔姬發(周武王),輔佐周武王滅了紂,周取得天下。姜子牙後又輔周成王,活了一百多歲。
二、張良,被後世稱為“謀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這是劉邦說張良的話。張良與陳平等輔助劉“邦建立漢朝。功成後,張良隱退。
四、諸葛亮,他輔助劉備三分天下。劉備死後,他又數次北伐,最後病死在五丈原。
五、徐茂公,李世民稱他為皇兄或軍師。徐茂公輔助李世民建立唐朝。
六、劉伯溫,劉伯溫輔助朱元璋建立明朝,劉伯溫功成後隱退了。雖隱退,但被政敵誣告,被朱元璋奪了俸祿,最後病死。
這些人物都是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是開國功臣,他們滿腹才華,文韜武略,多謀善斷,都有安邦治國之才。他們逢於亂世,不滿現狀,為改變命運,他們擁戴開明的主子奪取天下。他們用自己的才華,來改變亂世現狀,雖經風險,但不斷從亂世中崛起,壯大,開疆闢土,轉危為安,由弱變強,由小變大,最後建功立業,功成名就。
但要說這些人中,誰最能匤扶社稷,我想人們的看法也未必一樣,很難有統一的答案。
不過,我個人認為還是諸葛亮為最優秀。因為姜子牙的對手是失去人心的紂王,張良與陳平的對手是有勇無謀的項羽,徐茂公的對手是宇文化及和王世充等,劉伯溫的對手是陳友諒、張世誠等,這些人和諸葛亮的對手曹操、司馬懿等相比能力上都是遜色些的,曹操是歷史上有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並且不僅能力強,而且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相對於對方來說大多了。並且諸葛亮輔助的劉禪很不給力。而姜子牙等等輔助的人都是開國皇帝,(周朝時不叫皇帝)所以從他們前前後後總的情況來考量,我認為諸葛亮更勝一籌。況且,在大多數人的心裡,諸葛亮的名字更響亮些。
但不管事實如何,歷史都一去不回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多少英雄。那些用自已智慧建功立業,推動社會前進的英雄們,人們是不會忘記他們的名字的。
相關內容
- 姜子牙,張良,諸葛亮,司馬懿,徐茂公,劉伯溫誰更能打天下?
- 為什麼古代像姜子牙、諸葛亮、劉伯溫這樣的謀士不自己稱帝,反而屈居人下做臣子呢?
- 為什麼姜子牙、諸葛亮、劉伯溫等人能擁有超越常人的智慧?
- 姜子牙,諸葛亮,劉伯溫三個人誰的智慧最高?
- 如果讓你在姜子牙、張良、諸葛亮、劉伯溫之中選擇一個一起建功立業,你會選誰?
- 姜子牙、諸葛亮、劉伯溫、都是軍師三人各領一支部隊打一仗誰會贏?
- 從商周時期的姜子牙到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再到明朝的劉伯溫,這三個你更喜歡哪一個?
- 諸葛亮是不是千年第一相?他能否和西周的姜子牙、春秋的管仲以及明朝的劉伯溫相提並論?
- 歷史上的大神,除諸葛亮被神化了不說,像姜子牙、張良、劉伯溫等都有經天緯地之才。為什麼自己不起兵建國立業呢?
還有功成身退的范蠡呢!這些人只能說各有千秋吧。不在同一時代,似無可比性,個人比較喜歡張良張子房。也是一位視榮華富貴如糞土,淡泊名利的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