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時燒錄

    正常來說兩廣總督是正二品官職,而九門提督本也是正二品官職,後來被提升為正一品,而這兩個職位均是要位,是手握重權的。一個在外負責廣東廣西兩個最富饒之地,相當於兩個大省的省長,一個在內負責整個北京城的安全防護,相當於一個只管著北京城的國防部長。要說誰更厲害還真是不好說,至少不應該單方面探討,而應該綜合比較,我認為綜合實力兩廣總督還是要強於九門提督的。

    權力方面,兩廣總督>九門提督

    兩廣總督畢竟是兩個富饒的,兩廣總督負責其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貿等各個方面,兩廣總督相當於一個地界的老大,是真正的封疆大吏,手握大權的。沒有人願意得罪這樣的人,近乎無論朝廷之中做多大的時候官的達官貴人都想與這樣一個真正具有實權的人交好。相比較九門提督雖然管理著北京城,但是其只負責安保,保護北京城以及皇宮的安全,別餓領域是插不上手的,所以在權力方面跟兩廣總督要差一個檔次。

    政治靈活性方面,九門提督>兩廣總督

    九門提督畢竟是京官,又是皇帝的貼身人,負責皇帝的安危,是一個很被器重的職位。所以人人也都想和其交好,而在京城之中,達官貴人計較多,有一種說法比較好,在北京城中隨便扔一個蘿蔔都能砸到一個大大小小的官。九門提督又是一個人人想巴結的人,所以其政治靈活性比較高,可操作性比較高。相比較兩廣總督在外就沒有九門提督相對經過。

    自由方面,兩廣總督>九門提督

    正所謂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方面,兩廣總督的政治靈活性沒有九門提督高,但是其受約束也就比九門提督少,而有一句話說得好,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兩廣總督在外是一把手,是一個說話一言九鼎的人,沒有人可以約束他,至少人人都得尊敬他。九門提督在京城之中並沒有兩廣總督的地位,首先對皇上就得言聽計從,而朝廷之中又是一個藏龍臥虎的地方,所以其還是很受約束的,在自由度上是不如兩廣總督的。

    綜合以上各點,我認為還是兩廣總督更好一些,至少生活著能相對幸福一些。能夠在外成為封疆大吏的都是定被皇帝十分信任的,不然也不會將如此重要的職位交於他。而其在任上也是實實在在的一把手,受的約束很少,完全可以實施自己的抱負。

  • 2 # 使用者3283365950273俠

    兩廣總督相當於現在的軍區司令,掌管著軍政大權。

    九門提督,只是負責京城軍務的。

    應該兩廣總督權力大於九門提督。

  • 3 # 正在學歷史

    先說說總督,這個官職是清代才有的。明代最初總督非長置官,而是臨時指派,辦完事就被收回了。到了明代後期才被設定成常備官。開始是負責軍政的,相當於所轄地區軍區司令員,並不管理民政和財政,大的一個省,小的兩個省設定一個,官員簡稱督帥。品級最大的總督是直隸總督,管轄範圍雖不是最大,大概相當於現在的河北省,但因為北京在那,所以品級最大。清朝後期一般都是中堂兼著,例如李鴻章就做過直隸總督。本來總督的轄下只有各省的提督,也就是相當於各省的軍分割槽司令員,但是到了清後期,總督的權利越來越大,漸漸的就軍權民權一起抓了,各省的巡撫就變成了總督的下屬了。再說說兩廣,這指的是廣東廣西,但不常設,有時候也會是湖南和廣東連在一起,稱作“湖廣總督”,清末名臣張之洞就做過湖廣總督,在那建立了漢陽鋼鐵廠。清代總督的設立沒有成法,我覺得好像是看心情,我這可不是胡說,例如福建,有時候設立福建總督,林則徐前輩就是在赴福建總督任上病死的。有時候確實和浙江連在一起稱作“閔浙總督”。另外,東三省當時是不設總督的,東三省設的是將軍和都統。

    咱們再來說說九門提督,這個是俗稱,正確的稱呼是“步兵統領衙門”。這個職務早期是十分低的,因為它的責任重大,是拱衛京師,保護皇帝的,所以後來品級就上去了。這兩個官職工作要點不同,職責不同,所以可比性不強。

  • 4 # 舊時樓臺月

    “兩廣總督”和“九門提督”都是清朝的兩個重要官職,要區分這兩個官職到底哪個更厲害,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這兩個官職。

    兩廣總督

    兩廣總督的“兩廣”指的是廣西和和廣東,而“總督”就是指總管這這兩個省份的軍政和民政。它的官銜全稱是: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兩廣總督這一官職的創立並不是在清朝,而是在明朝,它的具體設立時間是明景泰三年(1452年),初設地為梧州。在明清兩朝一直存在著,只是總督府的地點偶有變化。但是在明朝時期,督撫只是中央派任的欽差大臣。到了清朝,總督才成為“封疆大吏”。

    《清史稿 職官志三》:總督,從一品。掌理治軍民,綜制文武,察舉官吏,修飭封疆。

    如雍正所說:“自古帝王疆理天下,必有嶽牧之臣,以分猷佐治,而後四方寧諡,共臻上理,此封疆大臣,以總督為重”。也就是說,兩廣總督成為了清朝九位最高階的封疆大臣。(其它八位為:東三省總督、直隸總督、陝甘總督、兩江總督、兩湖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閩浙總督、伊犁將軍)。像林則徐、曾國荃、張之洞、李鴻章等晚清重臣都擔任過還職位。

    九門提督

    九門提督的設立是為康熙十三年(1674年)它的官銜全稱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它作為清朝中央政府的駐京武官,主要負責京城內九座城門內外的治安。官職設立初為二品,後來升至從一品,由清朝皇室禁軍統領。由於這個職位關乎京城的防務從設立以來主要是由滿族大臣擔任。作為軍隊,它隸屬於兵部,並且與清軍八旗、綠營的編制相同,其兵源也來自八旗軍和綠營。

    兩廣總督和九門提督誰更厲害?

    單從官職的品級來看,我們分別不出誰更厲害,也就是權力更大,因為兩廣總督和九門提督都是從一品,再者,從品級上判斷一個官職的權力也是不對的,因為有很多一品官職只是虛設不掌實權。

    九門提督的管轄範圍比兩廣總督小:九門提督只是負責京城地區的軍防治安,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城衛戍部隊;而兩廣總督不但管理著地方的軍政,還管理著地方的吏治、司法、教育、民政等。同時,朝廷一般會讓他兼任兵部尚書銜職,以便更好的管轄地方軍務和吏治。

    九門提督的地位不如兩廣總督。九門提督需要管理著京城的治安也就是皇帝的安危,一般是由武官擔任。兩廣總督在管理軍務的同時需要兼顧民政,所以一般由文官擔任。而在清朝時期,朝廷主要是由文官節制武官,所以兩廣總督從地位上看可以壓制九門提督

  • 5 # 青山難掩丶

    兩廣總督的“兩廣”顧名思義指的就是廣東和廣西。清朝兩廣總督的正式官銜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是清朝九位最高階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廣東和廣西兩省的軍民政務。滿清入關後於順治三年佔領了屬於南明的廣州,廣州當時的經濟已經算是個富裕之地,並且是反清復明活動非常活躍的地方。因此設立了這個職務。

    兩廣總督屬於正二品官階,是屬於文官,主要負責軍務糧餉、對地方官員的管轄。而九門提督是武官,屬於正二品,後來在嘉慶年間因為京城治安問題,導致一支農民軍攻入皇宮,所以由原來的正二品提拔為從一品。這個職務主要負責京城地區的軍務。

    清朝向來是以文壓武,文官對於國家的穩定治安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文官有著管理武官的權利。雖然後來九門提督提升到了從一品,但實際上兩廣總督的地位還是要高於九門提督的。

  • 6 # 論道一壺茶

    湖廣總督是封疆大臣,有地方統轄軍政大權,九門提督官階低,權力有限,但負責京機朝庭安危,一般由皇帝或軍機處直接任命!

  • 7 # 徐騰宇的世界

    總督之制延自明朝,其又稱為制臺、制軍、制憲等,官秩正二品(如加尚書銜為從一品),其主要職責“掌綜治軍民,統轄文武,考核官吏,修飭封疆”,與巡撫相比,總督側重於軍事,巡撫側重於吏治。總督主要職權為:一是凡文職道、府以下、武職副將以下的官員,都由總督奏請補署、開調及黜免;二是統領、監督、考核全省文武員弁;三是每三年一次的鄉試任監考官,武科任主試官;四是節制綠營軍隊;五是監督全省財政收支,並上奏收支情況;六是掌第四審之裁判權;七是有權辦理對外交涉事務;八是可以單獨上摺奏事。

    兩廣總督,全銜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管轄廣東、廣西兩省,駐廣州,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以總督兼管廣東巡撫事。

    歩軍統領創設於順治年間,最初只統轄滿洲、蒙古、漢軍八旗步兵營,為正二品衙門,康熙十三年(1674年),為加強京城治安和保衛,始命歩軍統領提督九門事務,故又稱九門提督。當時京師的內城共有城門九座,正陽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朝陽門、西直門、阜成門、崇文門、宣武門。嘉慶四年(1799年),將官階升為從一品。其職能除駐守城區並進行防衛外,兼有稽查,禁制,管理門禁,編查保甲、審理案件,發訊號炮等。從以上可以看出,九門提督就相當於北京衛戍區司令兼公安局局長。

    比較兩廣總督和九門提督,如果從品級上來看,在嘉慶之前兩者是一樣的,嘉慶之後九門提督為從一品,但是兩廣總督如果加尚書銜那麼也是從一品了。這就要具體到個人。至於實權,九門提督掌管京城一地的軍權,保衛皇家的安全,重要性不言而喻。兩廣總督節制廣東、廣西兩省的軍事、財政、司法等大權,也是算是實力派。所以都很牛逼吧,只能這麼說了。

  • 8 # 史論縱橫

    兩者的性質本身就不一樣,不好對比啊!

    排名第三的兩廣總督在清朝時期地位如何?

    清朝時期一共八大總督,到清末設立東三省總督,一共九個總督,不算後來的東三省總督的話,兩廣總督排名第三,前面按照次序依舊是直隸總督、兩江總督。

    很多人可能對直隸地區沒有概念,其實就是京畿周邊轄區,包括現在的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等省,因此,直隸總督地位最高;

    (擔任直隸總督時間最長的李鴻章)

    下來是兩江總督,兩江總督的地盤主要包括江蘇、江西、安徽等地區,是清朝時期最富庶的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大部分地區都在兩江了,前不久我寫過一個文章,為什麼要編兩江總督用人參燒白菜的故事,就是因為兩江總督實在是個肥差。

    排名第三位的就是兩廣總督了,兩廣就是廣東和廣西,在當時兩廣雖然土地貧瘠,卻是世界的視窗,在清朝一口通商的時代,廣州就是對外貿易的唯一出口,透過對外貿易,廣州商人成為全世界最有實力的商人。

    兩廣總督握著這個肥差,自然也是富的流油。

    但是,兩廣總督卻是總督中最不好乾的一個,近代以來廣東始終是爆發革命的策源地,以及外來侵略的前沿陣地,兩廣總督幹不好,人頭落地的也不少,先是林則徐被流放,後是琦善被抄家,葉名琛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更是兵敗被俘,客死異鄉。

    (林則徐)

    清朝對兩廣總督的選拔都很重視,派出的大員也都是極為信任的,比如林則徐和琦善都是朝廷重臣。

    以官品來說,總督一般都是正二品,加授兵部尚書的可以為從一品,兩廣總督這麼重要的職務,必然要加銜了,李鴻章晚年還曾擔任兩廣總督,主持廣州打黑情況。

    九門提督是個什麼職務,地位如何?

    九門提督其實是一個俗稱,民間叫法,真正的名稱是提督九門巡捕五營統領,通稱叫步軍統領衙門,因為清朝北京一共九個大門,而步軍統領衙門主要的工作就是守衛這幾個門,所以人們俗稱它為九門提督。

    九門提督雖然最出名卻不是正常的提督,正常的提督全稱是提督軍務總兵官,是負責統轄一省陸路或者水路的提督,陸路的一般就是提督,而水路的會稱為水師提督。

    從根本上來說,提督是一個軍事職務,是中央派駐在地方的軍事單位,提督可以由巡撫兼任,但是不由巡撫兼任的職務不能干預地方的事物。

    正常的提督是駐守地位,是清朝中央在地方的武裝力量代表,而九門提督就是京城衛戍司令,主要是負責北京的城防安全。

    最出名的九門提督應該就是隆科多了,一度是雍正的寵臣。

    提督的官階一般是從一品。

    兩廣總督和九門提督相比誰更厲害?

    儘管二者的官階都是從一品,但是地位卻不相同,尤其是在清朝這個制度多變的朝代,更是有很多不同。

    先來對比一下提督和總督,總體上來說提督是地方武官職務,而總督是地方政務官員,兩者互補隸屬,直接對中央負責。

    (亂找的圖片,不知道是誰,大家猜吧)

    但是提督掌管的是綠營為主的中央兵力,在清朝中期之後,綠營和八旗的軍事制度不斷衰落,其地位逐漸被地方團練所取代,地方團練建立的湘軍和淮軍這樣的軍事組織,最後被地方總督所掌握,因此,隨著總督軍事權力的增加,總督的地位是逐漸升高的。

    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東南的總督直接聯合起來要成立東南互保,差點就宣佈脫離中央了,從這裡來看,總督的權力已經發展到挑戰中央了。

    儘管九門提督的職務很重要,到後期還是無法跟地方總督相對抗,究其根本在於中央已經無法和地方相對抗了。

    總結,清朝前期九門提督應該是秒殺兩廣總督,但是後期,兩廣總督連皇帝都可以不鳥,需要鳥你個給北京看大門的?

  • 9 # 民國年間那些事

    清代一共設定了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雲貴總督、陝甘總督、閩浙總督、四川總督和東三省總督九個總督職位(河道和漕運總督除外),這些總督主持一省或數省軍政事務,是清代級別和權力最高的地方大員,兩廣總督就是其中之一。 兩廣總督林則徐主持虎門銷煙

    兩廣總督主持廣東和廣西軍政事宜,總督衙門駐廣州,清末兩廣總督兼任廣東巡撫,官銜全稱是“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在清代,兩廣總督為為正二品,但按照當時慣例,總督一般都兼任兵部尚書銜,所以總督大都高配至從一品銜。

    清代的九門提督正式名稱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 ,主要負責京城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等九處城門的保衛工作,所以又稱九門提督。九門提督是武官正二品,後提為武職從一品,類似於今天的北京衛戍區司令員。

    九門提督因地處京畿,負責京師安全,所以地位十分重要。但其權力、職務及名望與兩廣總督相差甚遠。舉個例子,兩廣總督有兵部尚書兼銜,內調進京最低職務不會低於尚書,一般都會擔任協辦大學士甚至大學士;而九門提督擔任兵部侍郎就屬於提拔——從中可以看出兩個職務孰輕孰重。

  • 10 # 一點點歷史

    “九門提督”設立於康熙初年,其主要職責是負責京城的城防和衛戍工作,機構名稱為“步軍統領衙門”,長官的正式稱呼應為“步軍統領”,初為正二品官員,嘉慶年間升為正一品。

    而總督這個最初設立於明朝,最初是以中央名義“派出”的,分為專務總督和地方總督兩種,河運總督、漕運總督都屬於專務總督,而陝西總督,湖廣總督等則都屬於地方總督,由於總督不常置,所以明朝時地方事務仍然靠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也就是“三司”。

    到了清朝時期總督已經成為常設職位,並且多統轄兩省以上地區,並在地方上逐漸形成了九大總督的固定格局,分別是東三省總督、 直隸總督、兩江總督、 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

    題目中所說的兩廣總督,就屬於九大總督之一,正式的官銜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管轄廣西、廣東兩省的軍民政務,張之洞、劉坤一、李鴻章等人都曾就任兩廣總督。

    總督的正式品銜為正二品,但是為了便於統籌管理,很多總督都依例授予兵部尚書一職,這樣正二品就變成了從一品,也就是我們通俗說的高配總督,而且一些總督還兼任重要職位權力更大,比如清朝後期直隸總督通常兼任北洋大臣,職權得到了很大提升。

    提督,是清朝在地方的軍事主官,主管一省軍務,”九門提督“則主要負責京畿衛戍,最初官階為正二品,嘉慶年間又升為從一品,與六部尚書平起平坐,而且由於”九門提督“管轄地域的特殊性,所以一般都有滿族重臣擔任。

    在轄區”九門提督“的職責所在是維護社會治安,緝拿捕盜,消防等,可統轄兵力在2-3萬,另拱衛京師負責守備任務的還有直隸提督一職,通俗來說九門提督更像是京城的公安局長,管轄區域是皇宮外的京師其他地區,負責皇宮的防務的還有領侍衛內大臣一職。

    九門提督確實起了一些非常關鍵的作用,比如輔佐雍正皇帝登基的步軍統領隆科多,還有慈禧發動”辛酉政變“時的步軍統領瑞常都是政變中的關鍵人物。

    九門提督和兩廣總督一個是皇帝近臣一個是封疆大吏,確實難分高下,按照權力來說當然是地方督府位高權重,但是根據親疏關係來看九門提督更被皇帝信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教學20年的資深老師上課,學生們都趴在桌上睡覺,沒有成就感,想辭職了,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