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自述家族生世和規律:瞭解原子秘密需從頭再來!
我是小小的原子,大家暱稱我叫小小粒子,今天的自述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原子家族的粒子組合方式。
第二部分、原子內粒子家族的相互關係
第三部分: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規律
引言:
我在上篇《粒子自述:你們永遠別想看到我的真實狀態》一文裡自述,受到很多人的追捧,紛紛要求我再曝粒子的真實情形。
在上篇中,我說了:
我只想堅持呆在閨房裡,永遠繞核勻速的自轉和週轉,可惜,我們粒子都沒有這樣的命運,我們生在一個非常惡劣的干擾環境裡,干擾無處不在,而且這些干擾是不可預測的、不確定性的方向、不確定性的能量,說句實話,我飄忽不定的機率狀態、不確定性的運動規律,離散的樣子,都不是我想要的,都是外界干擾所逼的,這就是你們描述我的機率離散態、不確定性原理的本質與起源。
你們人類的物理學家,對粒子似乎特感興趣,原因只是覺得我們太神秘,狀態太不可思議,所以觀測、電探、靶轟、對撞,用盡所有想到的手段,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找到並描述我們的真實生活狀態。
對此,我再次強調:我們粒子家族運動的原始初態是:
在完全不受任何干擾下,將永遠保持繞核勻速的自轉和週轉,直到被幹擾為止。
所以,繞核勻速的自轉和週轉是我們粒子家族的運動慣性和本質特徵,因為外界的干擾是常態,干擾具有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所以你們觀察和測定到的機率和不確定狀態,是我們變態的特徵,絕不是我們的本來面目。
總之,我們粒子的本質是有確定的定律特徵,上帝真的不會擲骰子,從這點講,愛因斯坦是對的,但實際存在的特徵表現為機率和不確定性,是因為干擾的世界裡在擲骰子,從這個意義上說,波爾也是對的。
在上篇自述中,我們反覆自述了圓周運動慣性起源於我的光子小妹,光子是宇宙中最小的粒子,具有不可分割的質量和能量。
單個光粒子的質量和能量值分別為:(h是普朗克常量,c是光速、m0是單光子質量)
m0=2h/C^2=1.48×10^-50kg (1)
E0=6.626×10^-34J (2)
光的單個粒子質量和能量是交換中質量和能量的最小單位,表明量子世界不僅僅能量是量子化的,質量也是量子化的。
光子小妹具有三種狀態,即光源性質的震動態、充斥於所有空間的不運動的靜止態、構成物體具有自轉和週轉運動的複合態,這三種狀態可以相互轉化,這就確定了光的所有特徵和本質,也是一切粒子和星體具有自轉和週轉慣性的起源。
你們的人類物理學家們,對於組成原子粒子家族的成員,還是瞭解得較清楚,但針對這些粒子是什麼能量讓它們組合在一起,卻一直大傷腦筋,從湯姆孫到盧瑟福,從波爾到現代標準原子模型,一代又一代人一直在思考是什麼力將這些粒子組合起來,什麼強力、弱力、電磁力、甚至引力都考慮進來了。
今天,當你明白繞核勻速自轉和週轉是粒子的慣性運動,其能量來源於本身自轉和週轉的動能貯藏,那麼這一切的考慮就完全是多餘,就是說,從粒子到星體,只要不存在干擾,勻速自轉和週轉就是慣性運動,是持續和永恆的,依靠的是自身貯藏能量,無需任何外力施加,它的自轉和週轉是它的本質屬性。
意思很明確的告訴大家,我們粒子除了具有自轉和週轉動能以外,不存在任何所謂的組合力,你們分析的強力和弱力就是我們粒子的自轉和週轉動能,電磁力是粒子得失電子後的一種能量得失現象,不是另外的力或能量,後面還會有更多的表述來說明。
你們真正要考慮的是什麼原因改變了我們這種慣性狀態,例如:粒子從勻速圓周的慣性運動,變為實際觀測到的是機率不確定性運動狀態,這其中的干擾原因是什麼?干擾的能量大小和規律是什麼?
同樣,地球沒有太陽會照樣轉,根本不用考慮太陽和月亮存在什麼牽引力,地球能自轉和繞太陽公轉是慣性運動,能量來自本身,要分析的是什麼原因改變了星體的勻速圓周的運動慣性,變成了實際的變速橢圓運動,這才是你們天文物理研究的課題。
有了這些理解,我述說原子家族的組成和相處的秘密,你就只要瞭解三個問題:
第一、原子家族主要成員存在什麼關係?
第二、所有家族成員如何和諧相處?
第三、如何抗擊外界干擾,保持原子的穩定和長壽?
第一部分、原子家族的粒子組合方式
1、原子核內的主要粒子名稱
原子核內的粒子分為穩定粒子和不穩定粒子,穩定粒子是指無論在核內或核外都是穩定長壽的粒子,主要有光的卵粒子、中微子、電子、質子和中子;不穩定粒子是指核內穩定,而核外不穩地的粒子,主要是、複合大電子、夸克及其組成的它的部分小粒子、各種媒介中性粒子。
要說明的兩點是,你們人工對撞機產生的各種粒子和太空捕捉的粒子,大都與原子內的粒子關係不大,因為對撞機內產生的粒子從理論上說,可以隨機不確定性的產生無數種粒子,但大都在我們原子核內根本不存在,基本上是些不穩定粒子。
粒子為什麼表現為穩定和不穩定兩類的原因是什麼?這要從幾個方面來理解。
2、正反粒子和中性粒子:
無論哪一種粒子都存在三種分類,即正粒子、反粒子和中性粒子。
這是因為任何粒子都具有自轉和週轉的慣性,自轉和週轉在空間方向上存在不同,即有順時針和逆時針兩個方向。
把自轉和週轉方向都相反的一對粒子,叫做互為正反粒子,把自轉和週轉方向只有一個方向相同的粒子,叫做互為中性粒子。
例如電子,有正電子、反電子(負電子)、中性電子三類。
3、正反粒子糾纏耦合原理
空間裡的離散粒子在特定條件下合成複合粒子具有隨機性和機率性,但絕大部分是不穩定粒子,你們人類對撞機中合成的粒子,99%是不穩定的,這些粒子的組合方式基本上與我們原子內粒子沒什麼關係,雖然也有機率能產生我們原子內的粒子,但機率很小,這對研究我們原子結構沒有多大意義。
如果大自然沒有干擾和粒子的相互影響,那麼,無論粒子如何隨意組合,都是穩定永恆的,這將會有無數種粒子存在,可惜,干擾和粒子的相互影響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所以,能存活下來具有穩定性的粒子就少之又少了,穩定存活的粒子是長期進化和自然選擇的結果,到今天,我們的原子幾乎主宰了大半個宇宙,這與我們的結構組合方式和粒子的智慧性決定的,如同你們人類能主宰地球,是你們人類的適應能力和智慧決定的。
我們原子家族的粒子組合特點是:幾乎所有的複合粒子都是由一對正反粒子和一箇中性粒子的耦合,以中性粒子的圓周運動為對稱軸,正反粒子居於兩旁,共同繞一核心公轉,這就是原子家族粒子的基本組合方式。
為什麼要這樣組合?就是為了穩定,穩定,還是穩定。
在干擾無處不在的粒子世界裡,任何一個外界的能量干擾或粒子碰撞都會要了我們粒子的命,而正反粒子的耦合具有超強的抗干擾能力,是原子家族存活下來的根本,它具有以下三個抗干擾優點:
A、正反粒子因為具有完全不同的自轉和週轉方向,可以抗禦來自外界不同方向的粒子擾動和碰撞,如同兩個人肩並肩、背靠背的作戰,大大提高了粒子的抗干擾能力。這也是粒子和大自然物體呈現對稱性的本質和起源。
B、以中性粒子為對稱軸的媒介粒子不僅隔離了正反粒子的碰撞,避免發生湮滅,同時,起到了連結正反粒子的能量傳遞和被幹擾後的整體調節,確保粒子的穩定存在。這也是你們人類神秘的量子糾纏的解說。
C、三個粒子以共同的核心週轉,確保了粒子整體性而不會離散,同時也確保了受到干擾後能共進退而不分化。
這三個特點,決定了正反粒子耦合是粒子組合的一種最佳組合選擇,是粒子穩定和存活的根本原因,也是正反耦合粒子主宰宇宙的秘訣和法寶。
4、正反耦合粒子的能量公式:
一個由中性粒子耦合正反粒子的複合粒子,貯藏的最大內能公式是:
E=3/2nm0(V1^2+V2^2)*2^p=3/2nm0C^2*2^p (3)((V1^2+V2^2)=C^2)
(m0是單個光子質量,n是符合粒子中含有的光子的數量,V1是粒子的自轉速度,V2是週轉速度,p是複合粒子的圓周運動的層次數。
這是任何粒子耦合需要的能量公式,也是粒子的貯藏內能,粒子衰變、湮滅、分解與組合前後的質量和能量分別獨立守恆。
事實上,粒子自然衰變、湮滅、分解過程中,往往只是正反粒子的湮滅,中性粒子一般是攜帶質量和能量逃逸,所以釋放的能量是:
E=1/2nm0(V1^2+V2^2)*2=nm0C^2(4)
這就是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僅僅表示粒子自然衰變、湮滅、分解過程的能量釋放,不是物體貯藏的內能公式,內能公式是上述的(3)式,實際內能要比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大很多。
1、光的卵粒子:
就是具有自轉和週轉慣性運動的單個光粒子,是所有粒子的基本結構單位,一切粒子由光的卵粒子構成,也可以分解為光的卵粒子,這是一個互逆過程。
2、電子:這是自然界最穩定長壽的粒子,可以說這個宇宙是電子主宰的世界,幾乎所有的穩定粒子都是由電子構成的,可以不誇張的說,所有粒子順電子者生,逆電子者亡。電子是宇宙粒子之王。
電子分為正電子,反(負)電子,中性電子,如果說電子主宰了這個宇宙,那麼負電子就是主宰了原子核外的世界。這在後面會後詳盡解說,因為幾乎所有的化學元素和性質、電現象都是負電子的變化產生的。
3、中微子:它是電子組合的最好搭檔,它比電子小很多,兩個對等的正反粒子組合的媒介中性粒子,並不一定是如正反粒子對等質量的中性粒子,而是依靠如中微子作媒介粒子組合,所以,中微子是最廣泛最穩定的媒介粒子。
4、大電子:以中微子為運動軸,正反粒子居於兩旁的組合粒子,就是大電子,所以,一個大電子包含了一對正反粒子和一箇中微子。
5、夸克子:以中性電子運動為對稱軸,正反電子居於兩旁運動的複合粒子,是夸克子的基本結構,一個大的夸克子核內包含多個夸克子或夸克子的多重週轉複合。
6、中子和質子:
中子和質子嚴格的說就是一種粒子,你聽了,不要奇怪或以為胡說,你一定要讀下去,你一定會恍然大悟的。
一個不受任何干擾的原子,其核內是由一個或多箇中子耦合而成的,具有繞同一核心自轉和公轉的慣性運動,沒有質子和中子區別,都是正反夸克子的多重耦合體,集中於核內,外面被一個大電子環繞保護的基本組合方式。
但是,原子核外時刻受到干擾和粒子碰撞情況發生,為了保護核內穩定,護守核外邊疆,必須抽調部分中子內的外電子,派遣到核外環繞駐守邊疆,抗禦外界干擾,保護核內穩定。
因為中子外面環繞的是一個大電子,它包括一對正負電子和一箇中微子,所以派遣邊疆駐守時,是正電子被派遣還是負電子被派遣,卻具有偶然和隨機性,如果是負電子被派外守邊疆,這個中子就變成了質子;如果是正電子被派外守邊疆,這個中子就成為衰變中子,這個原子就是具有放射性的原子;如果沒有電子外派的中子,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子。
7、中子負電子外派與電現象
前面談到,同樣是一箇中子,派遣負電子繞核外,中子就成了質子,派遣正電子繞核外,中子就成為衰變中子,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這裡的奧秘有三點:
一是正負電子碰撞會發生湮滅,即電子轉化為光子,釋放能量。
二是在大部分星球上核外普遍是負電子駐守,負電子富餘,正電子在核外一旦出現,就是一場湮滅反應,總之,正電子幾乎無法在核外生存。
三、任何一個大粒子,如原子,是由多個複合粒子構成的,每個粒子除了自身自轉外,還要伴隨原子核一起自轉,每個原子都有自己的核心自轉速度V0,每個組成粒子,居於原子核的不同軌道位置公轉,這個軌道位置的自轉速度V1與核心自轉速速V0存在一個速差,因此就有了自轉動能差E,這就是向心勢能,這個指向核心的勢能具有引力效應,這也可以理解是牛頓萬有引力的能量表述式,但必須強調的是引力效應的能量本質,而非引力。
這個向心勢能還與粒子所在的位置與核心的距離d,以及所在點的向心加速度g有關,有能量平衡方程式為:
E=1/2m(V0^2-V1^2)=mgd (6)(m是粒子質量)
變換一下可以的得到:
g= (V0^2-V1^2)/2d (7)
(7)就是向心加速度公式,其中V0是個常量,g的大小決定於粒子所在點的自轉線速度V1和與核心的距離d,當V0^2=V1^2時,g值為零,即達到了逃逸速度,或者說處於失重狀態。
一個原子在核外的干擾主要是核外的負電子和光子的碰撞干擾,所以,當核內中子派遣負電子駐守核外時,戰場上是外界負電子與核外負電子的較量,核外負電子勝利,原子就可以得到保護,失敗,原子就有可能失去一個負電子變成離子,呈現帶電性,原子的帶電性是因為原子的電子缺位,具有捕捉電子的勢能存在,由於周圍負電子普遍存在或負電子富餘,所以離子可以很快從周圍搶奪電子填補,這就是電現象,如果發生持續的快速的電子失去和補充的現象發生,就會形成了電流。
電現象的本質是原子核外電子缺失,原子各自從附近掠奪負電子補位而形成的電子短程流動或震動,電能是核外的向心勢能,所以,電流不是電子的獨立移動。參考上面的計算公式。
總之,負電子被派核外,一般情況下,原子是穩定的。
8、中子正電子外派與中子衰變
當一個核內中子派遣正電子駐守核外時,戰場上是外界負電子與核外正電子的碰撞,正負電子湮滅就發生了,這意味這個原子將有可能永遠失去一個正電子,因為核外正電子幾乎不存在,很難得到補充。
失去正電子的中子若得不到補充,中子的核外大電子就將解體,中子失去大電子的保護,就會導致原子核內中子分離或中子本身分解,這就是衰變,衰變有正電子釋放,這是失去正電子的中子補充機會,所以粒子裂變後,中子可以重新獲得穩定的可能。
9、化學元素與化學性質的確定
任何一個原子,其化學性質是被外派的負電子數量所決定的,外派一個負電子,相應的在核內產生一個質子,如氫元素,同樣外派8個核外負電子,它就是氧元素,原子的化學性質其實與核內的質子和中子總數無關,只跟被派核外負電子數目有關。
假設一個原子核內質子和中子的總數足夠多,如果可以任意改變中子外派的核外負電子的數目,那麼所有的化學元素就可以隨意改變來實現,如果不存在外界的干擾,所有元素都可以穩定存在,事實上,干擾無處不在,所以,穩定存在的化學元素是適應環境的自然選擇,不同星系的自然環境會造就不同的穩定元素,穩定與不穩定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星系自身的外環境。
化學元素的各種原子的穩定與壽命是其特定的內外結構所確定的,最重要的是抗外界干擾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的綜合因素,核外電子的排布在極大程度上決定了原子的化學性質和穩定性。
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遵循一個基本原理,即共核原理:
在不受外干擾的條件下,多個共核公轉的星體或粒子其軌道半徑與速度平方之比相等。數學式是:
R1:R2:R3…….=V1^2:V2^2:V3^2…..(5)
這是天體和粒子的共有規律,這一原理很容易用開普勒定律證明,無論是太陽系的所有行星還是原子核外的多個電子,它們的公轉的軌道半徑與速度的平方關係是由這個規律所確定的,任何一個星體或粒子的公轉軌道或速度變化,則意味所有星體或粒子將整體變化,所以這個規律可以輕巧的解說宇宙膨脹、生物成長、熱脹冷縮、電子軌道躍遷與排布的規律。
原子核外電子在基態狀況下,在自己的固有軌道上繞核公轉,當有外界粒子(電子、光子等)干擾時,電子實施攔截,當核外粒子與外界電子碰撞時,核外電子將發生軌道偏移,會出現三種情形:
A、若向核內偏移,將與近核電子或核碰撞,透過碰撞實現能量調節迴歸正常,恢復到原軌道;
B、若向核外偏移,由於上述的向心勢能的引力效應,電子同樣會迴歸原有軌道。
C、若電子的速度達到逃逸速度,電子將脫軌逃逸原子核,原子則處於離子狀態,此時,原子只有透過從附近搶奪電子或共用電子來補充,這就是電現象的原理。(參看上面的向心加速度公式)
電子受到光粒子的輻射,導致電子能量增加或激態產生的分析也有兩點:
一是當電子受到光子的持續碰撞,能量會持續增加,速度加快,構成電子的部分光的卵粒子的自轉和週轉速度達到光速,電子軌道空間內的靜態光粒子將攫取能量,轉變為震動態光粒子形成光源,產生輻射,釋放能量,保持自身能量平衡,軌道不變。
二是當電子受到極高頻率光子的持續碰撞,能量會快速增加,電子軌道內的靜態光粒子被耗盡,電子無法透過輻射來實現能量釋放,電子透過跳躍軌道擴大空間,實現接觸更多的靜態粒子補給,啟用更多的靜態粒子來釋放能量,實現能量的快速回歸,這就是電子的激態效應。
電子強大的攔截和能量平衡功能,保護了原子核內平靜和安全,這是原子穩定和長壽的保證,電子就是核內皇宮的貼身保衛和御林軍。
原子自述家族生世和規律:瞭解原子秘密需從頭再來!
我是小小的原子,大家暱稱我叫小小粒子,今天的自述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原子家族的粒子組合方式。
第二部分、原子內粒子家族的相互關係
第三部分: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規律
引言:
我在上篇《粒子自述:你們永遠別想看到我的真實狀態》一文裡自述,受到很多人的追捧,紛紛要求我再曝粒子的真實情形。
在上篇中,我說了:
我只想堅持呆在閨房裡,永遠繞核勻速的自轉和週轉,可惜,我們粒子都沒有這樣的命運,我們生在一個非常惡劣的干擾環境裡,干擾無處不在,而且這些干擾是不可預測的、不確定性的方向、不確定性的能量,說句實話,我飄忽不定的機率狀態、不確定性的運動規律,離散的樣子,都不是我想要的,都是外界干擾所逼的,這就是你們描述我的機率離散態、不確定性原理的本質與起源。
你們人類的物理學家,對粒子似乎特感興趣,原因只是覺得我們太神秘,狀態太不可思議,所以觀測、電探、靶轟、對撞,用盡所有想到的手段,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找到並描述我們的真實生活狀態。
對此,我再次強調:我們粒子家族運動的原始初態是:
在完全不受任何干擾下,將永遠保持繞核勻速的自轉和週轉,直到被幹擾為止。
所以,繞核勻速的自轉和週轉是我們粒子家族的運動慣性和本質特徵,因為外界的干擾是常態,干擾具有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所以你們觀察和測定到的機率和不確定狀態,是我們變態的特徵,絕不是我們的本來面目。
總之,我們粒子的本質是有確定的定律特徵,上帝真的不會擲骰子,從這點講,愛因斯坦是對的,但實際存在的特徵表現為機率和不確定性,是因為干擾的世界裡在擲骰子,從這個意義上說,波爾也是對的。
在上篇自述中,我們反覆自述了圓周運動慣性起源於我的光子小妹,光子是宇宙中最小的粒子,具有不可分割的質量和能量。
單個光粒子的質量和能量值分別為:(h是普朗克常量,c是光速、m0是單光子質量)
m0=2h/C^2=1.48×10^-50kg (1)
E0=6.626×10^-34J (2)
光的單個粒子質量和能量是交換中質量和能量的最小單位,表明量子世界不僅僅能量是量子化的,質量也是量子化的。
光子小妹具有三種狀態,即光源性質的震動態、充斥於所有空間的不運動的靜止態、構成物體具有自轉和週轉運動的複合態,這三種狀態可以相互轉化,這就確定了光的所有特徵和本質,也是一切粒子和星體具有自轉和週轉慣性的起源。
你們的人類物理學家們,對於組成原子粒子家族的成員,還是瞭解得較清楚,但針對這些粒子是什麼能量讓它們組合在一起,卻一直大傷腦筋,從湯姆孫到盧瑟福,從波爾到現代標準原子模型,一代又一代人一直在思考是什麼力將這些粒子組合起來,什麼強力、弱力、電磁力、甚至引力都考慮進來了。
今天,當你明白繞核勻速自轉和週轉是粒子的慣性運動,其能量來源於本身自轉和週轉的動能貯藏,那麼這一切的考慮就完全是多餘,就是說,從粒子到星體,只要不存在干擾,勻速自轉和週轉就是慣性運動,是持續和永恆的,依靠的是自身貯藏能量,無需任何外力施加,它的自轉和週轉是它的本質屬性。
意思很明確的告訴大家,我們粒子除了具有自轉和週轉動能以外,不存在任何所謂的組合力,你們分析的強力和弱力就是我們粒子的自轉和週轉動能,電磁力是粒子得失電子後的一種能量得失現象,不是另外的力或能量,後面還會有更多的表述來說明。
你們真正要考慮的是什麼原因改變了我們這種慣性狀態,例如:粒子從勻速圓周的慣性運動,變為實際觀測到的是機率不確定性運動狀態,這其中的干擾原因是什麼?干擾的能量大小和規律是什麼?
同樣,地球沒有太陽會照樣轉,根本不用考慮太陽和月亮存在什麼牽引力,地球能自轉和繞太陽公轉是慣性運動,能量來自本身,要分析的是什麼原因改變了星體的勻速圓周的運動慣性,變成了實際的變速橢圓運動,這才是你們天文物理研究的課題。
有了這些理解,我述說原子家族的組成和相處的秘密,你就只要瞭解三個問題:
第一、原子家族主要成員存在什麼關係?
第二、所有家族成員如何和諧相處?
第三、如何抗擊外界干擾,保持原子的穩定和長壽?
第一部分、原子家族的粒子組合方式
1、原子核內的主要粒子名稱
原子核內的粒子分為穩定粒子和不穩定粒子,穩定粒子是指無論在核內或核外都是穩定長壽的粒子,主要有光的卵粒子、中微子、電子、質子和中子;不穩定粒子是指核內穩定,而核外不穩地的粒子,主要是、複合大電子、夸克及其組成的它的部分小粒子、各種媒介中性粒子。
要說明的兩點是,你們人工對撞機產生的各種粒子和太空捕捉的粒子,大都與原子內的粒子關係不大,因為對撞機內產生的粒子從理論上說,可以隨機不確定性的產生無數種粒子,但大都在我們原子核內根本不存在,基本上是些不穩定粒子。
粒子為什麼表現為穩定和不穩定兩類的原因是什麼?這要從幾個方面來理解。
2、正反粒子和中性粒子:
無論哪一種粒子都存在三種分類,即正粒子、反粒子和中性粒子。
這是因為任何粒子都具有自轉和週轉的慣性,自轉和週轉在空間方向上存在不同,即有順時針和逆時針兩個方向。
把自轉和週轉方向都相反的一對粒子,叫做互為正反粒子,把自轉和週轉方向只有一個方向相同的粒子,叫做互為中性粒子。
例如電子,有正電子、反電子(負電子)、中性電子三類。
3、正反粒子糾纏耦合原理
空間裡的離散粒子在特定條件下合成複合粒子具有隨機性和機率性,但絕大部分是不穩定粒子,你們人類對撞機中合成的粒子,99%是不穩定的,這些粒子的組合方式基本上與我們原子內粒子沒什麼關係,雖然也有機率能產生我們原子內的粒子,但機率很小,這對研究我們原子結構沒有多大意義。
如果大自然沒有干擾和粒子的相互影響,那麼,無論粒子如何隨意組合,都是穩定永恆的,這將會有無數種粒子存在,可惜,干擾和粒子的相互影響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所以,能存活下來具有穩定性的粒子就少之又少了,穩定存活的粒子是長期進化和自然選擇的結果,到今天,我們的原子幾乎主宰了大半個宇宙,這與我們的結構組合方式和粒子的智慧性決定的,如同你們人類能主宰地球,是你們人類的適應能力和智慧決定的。
我們原子家族的粒子組合特點是:幾乎所有的複合粒子都是由一對正反粒子和一箇中性粒子的耦合,以中性粒子的圓周運動為對稱軸,正反粒子居於兩旁,共同繞一核心公轉,這就是原子家族粒子的基本組合方式。
為什麼要這樣組合?就是為了穩定,穩定,還是穩定。
在干擾無處不在的粒子世界裡,任何一個外界的能量干擾或粒子碰撞都會要了我們粒子的命,而正反粒子的耦合具有超強的抗干擾能力,是原子家族存活下來的根本,它具有以下三個抗干擾優點:
A、正反粒子因為具有完全不同的自轉和週轉方向,可以抗禦來自外界不同方向的粒子擾動和碰撞,如同兩個人肩並肩、背靠背的作戰,大大提高了粒子的抗干擾能力。這也是粒子和大自然物體呈現對稱性的本質和起源。
B、以中性粒子為對稱軸的媒介粒子不僅隔離了正反粒子的碰撞,避免發生湮滅,同時,起到了連結正反粒子的能量傳遞和被幹擾後的整體調節,確保粒子的穩定存在。這也是你們人類神秘的量子糾纏的解說。
C、三個粒子以共同的核心週轉,確保了粒子整體性而不會離散,同時也確保了受到干擾後能共進退而不分化。
這三個特點,決定了正反粒子耦合是粒子組合的一種最佳組合選擇,是粒子穩定和存活的根本原因,也是正反耦合粒子主宰宇宙的秘訣和法寶。
4、正反耦合粒子的能量公式:
一個由中性粒子耦合正反粒子的複合粒子,貯藏的最大內能公式是:
E=3/2nm0(V1^2+V2^2)*2^p=3/2nm0C^2*2^p (3)((V1^2+V2^2)=C^2)
(m0是單個光子質量,n是符合粒子中含有的光子的數量,V1是粒子的自轉速度,V2是週轉速度,p是複合粒子的圓周運動的層次數。
這是任何粒子耦合需要的能量公式,也是粒子的貯藏內能,粒子衰變、湮滅、分解與組合前後的質量和能量分別獨立守恆。
事實上,粒子自然衰變、湮滅、分解過程中,往往只是正反粒子的湮滅,中性粒子一般是攜帶質量和能量逃逸,所以釋放的能量是:
E=1/2nm0(V1^2+V2^2)*2=nm0C^2(4)
這就是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僅僅表示粒子自然衰變、湮滅、分解過程的能量釋放,不是物體貯藏的內能公式,內能公式是上述的(3)式,實際內能要比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大很多。
第二部分、原子內粒子家族的相互關係
1、光的卵粒子:
就是具有自轉和週轉慣性運動的單個光粒子,是所有粒子的基本結構單位,一切粒子由光的卵粒子構成,也可以分解為光的卵粒子,這是一個互逆過程。
2、電子:這是自然界最穩定長壽的粒子,可以說這個宇宙是電子主宰的世界,幾乎所有的穩定粒子都是由電子構成的,可以不誇張的說,所有粒子順電子者生,逆電子者亡。電子是宇宙粒子之王。
電子分為正電子,反(負)電子,中性電子,如果說電子主宰了這個宇宙,那麼負電子就是主宰了原子核外的世界。這在後面會後詳盡解說,因為幾乎所有的化學元素和性質、電現象都是負電子的變化產生的。
3、中微子:它是電子組合的最好搭檔,它比電子小很多,兩個對等的正反粒子組合的媒介中性粒子,並不一定是如正反粒子對等質量的中性粒子,而是依靠如中微子作媒介粒子組合,所以,中微子是最廣泛最穩定的媒介粒子。
4、大電子:以中微子為運動軸,正反粒子居於兩旁的組合粒子,就是大電子,所以,一個大電子包含了一對正反粒子和一箇中微子。
5、夸克子:以中性電子運動為對稱軸,正反電子居於兩旁運動的複合粒子,是夸克子的基本結構,一個大的夸克子核內包含多個夸克子或夸克子的多重週轉複合。
6、中子和質子:
中子和質子嚴格的說就是一種粒子,你聽了,不要奇怪或以為胡說,你一定要讀下去,你一定會恍然大悟的。
一個不受任何干擾的原子,其核內是由一個或多箇中子耦合而成的,具有繞同一核心自轉和公轉的慣性運動,沒有質子和中子區別,都是正反夸克子的多重耦合體,集中於核內,外面被一個大電子環繞保護的基本組合方式。
但是,原子核外時刻受到干擾和粒子碰撞情況發生,為了保護核內穩定,護守核外邊疆,必須抽調部分中子內的外電子,派遣到核外環繞駐守邊疆,抗禦外界干擾,保護核內穩定。
因為中子外面環繞的是一個大電子,它包括一對正負電子和一箇中微子,所以派遣邊疆駐守時,是正電子被派遣還是負電子被派遣,卻具有偶然和隨機性,如果是負電子被派外守邊疆,這個中子就變成了質子;如果是正電子被派外守邊疆,這個中子就成為衰變中子,這個原子就是具有放射性的原子;如果沒有電子外派的中子,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子。
7、中子負電子外派與電現象
前面談到,同樣是一箇中子,派遣負電子繞核外,中子就成了質子,派遣正電子繞核外,中子就成為衰變中子,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這裡的奧秘有三點:
一是正負電子碰撞會發生湮滅,即電子轉化為光子,釋放能量。
二是在大部分星球上核外普遍是負電子駐守,負電子富餘,正電子在核外一旦出現,就是一場湮滅反應,總之,正電子幾乎無法在核外生存。
三、任何一個大粒子,如原子,是由多個複合粒子構成的,每個粒子除了自身自轉外,還要伴隨原子核一起自轉,每個原子都有自己的核心自轉速度V0,每個組成粒子,居於原子核的不同軌道位置公轉,這個軌道位置的自轉速度V1與核心自轉速速V0存在一個速差,因此就有了自轉動能差E,這就是向心勢能,這個指向核心的勢能具有引力效應,這也可以理解是牛頓萬有引力的能量表述式,但必須強調的是引力效應的能量本質,而非引力。
這個向心勢能還與粒子所在的位置與核心的距離d,以及所在點的向心加速度g有關,有能量平衡方程式為:
E=1/2m(V0^2-V1^2)=mgd (6)(m是粒子質量)
變換一下可以的得到:
g= (V0^2-V1^2)/2d (7)
(7)就是向心加速度公式,其中V0是個常量,g的大小決定於粒子所在點的自轉線速度V1和與核心的距離d,當V0^2=V1^2時,g值為零,即達到了逃逸速度,或者說處於失重狀態。
一個原子在核外的干擾主要是核外的負電子和光子的碰撞干擾,所以,當核內中子派遣負電子駐守核外時,戰場上是外界負電子與核外負電子的較量,核外負電子勝利,原子就可以得到保護,失敗,原子就有可能失去一個負電子變成離子,呈現帶電性,原子的帶電性是因為原子的電子缺位,具有捕捉電子的勢能存在,由於周圍負電子普遍存在或負電子富餘,所以離子可以很快從周圍搶奪電子填補,這就是電現象,如果發生持續的快速的電子失去和補充的現象發生,就會形成了電流。
電現象的本質是原子核外電子缺失,原子各自從附近掠奪負電子補位而形成的電子短程流動或震動,電能是核外的向心勢能,所以,電流不是電子的獨立移動。參考上面的計算公式。
總之,負電子被派核外,一般情況下,原子是穩定的。
8、中子正電子外派與中子衰變
當一個核內中子派遣正電子駐守核外時,戰場上是外界負電子與核外正電子的碰撞,正負電子湮滅就發生了,這意味這個原子將有可能永遠失去一個正電子,因為核外正電子幾乎不存在,很難得到補充。
失去正電子的中子若得不到補充,中子的核外大電子就將解體,中子失去大電子的保護,就會導致原子核內中子分離或中子本身分解,這就是衰變,衰變有正電子釋放,這是失去正電子的中子補充機會,所以粒子裂變後,中子可以重新獲得穩定的可能。
9、化學元素與化學性質的確定
任何一個原子,其化學性質是被外派的負電子數量所決定的,外派一個負電子,相應的在核內產生一個質子,如氫元素,同樣外派8個核外負電子,它就是氧元素,原子的化學性質其實與核內的質子和中子總數無關,只跟被派核外負電子數目有關。
假設一個原子核內質子和中子的總數足夠多,如果可以任意改變中子外派的核外負電子的數目,那麼所有的化學元素就可以隨意改變來實現,如果不存在外界的干擾,所有元素都可以穩定存在,事實上,干擾無處不在,所以,穩定存在的化學元素是適應環境的自然選擇,不同星系的自然環境會造就不同的穩定元素,穩定與不穩定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星系自身的外環境。
第三部分: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規律
化學元素的各種原子的穩定與壽命是其特定的內外結構所確定的,最重要的是抗外界干擾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的綜合因素,核外電子的排布在極大程度上決定了原子的化學性質和穩定性。
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遵循一個基本原理,即共核原理:
在不受外干擾的條件下,多個共核公轉的星體或粒子其軌道半徑與速度平方之比相等。數學式是:
R1:R2:R3…….=V1^2:V2^2:V3^2…..(5)
這是天體和粒子的共有規律,這一原理很容易用開普勒定律證明,無論是太陽系的所有行星還是原子核外的多個電子,它們的公轉的軌道半徑與速度的平方關係是由這個規律所確定的,任何一個星體或粒子的公轉軌道或速度變化,則意味所有星體或粒子將整體變化,所以這個規律可以輕巧的解說宇宙膨脹、生物成長、熱脹冷縮、電子軌道躍遷與排布的規律。
原子核外電子在基態狀況下,在自己的固有軌道上繞核公轉,當有外界粒子(電子、光子等)干擾時,電子實施攔截,當核外粒子與外界電子碰撞時,核外電子將發生軌道偏移,會出現三種情形:
A、若向核內偏移,將與近核電子或核碰撞,透過碰撞實現能量調節迴歸正常,恢復到原軌道;
B、若向核外偏移,由於上述的向心勢能的引力效應,電子同樣會迴歸原有軌道。
C、若電子的速度達到逃逸速度,電子將脫軌逃逸原子核,原子則處於離子狀態,此時,原子只有透過從附近搶奪電子或共用電子來補充,這就是電現象的原理。(參看上面的向心加速度公式)
電子受到光粒子的輻射,導致電子能量增加或激態產生的分析也有兩點:
一是當電子受到光子的持續碰撞,能量會持續增加,速度加快,構成電子的部分光的卵粒子的自轉和週轉速度達到光速,電子軌道空間內的靜態光粒子將攫取能量,轉變為震動態光粒子形成光源,產生輻射,釋放能量,保持自身能量平衡,軌道不變。
二是當電子受到極高頻率光子的持續碰撞,能量會快速增加,電子軌道內的靜態光粒子被耗盡,電子無法透過輻射來實現能量釋放,電子透過跳躍軌道擴大空間,實現接觸更多的靜態粒子補給,啟用更多的靜態粒子來釋放能量,實現能量的快速回歸,這就是電子的激態效應。
電子強大的攔截和能量平衡功能,保護了原子核內平靜和安全,這是原子穩定和長壽的保證,電子就是核內皇宮的貼身保衛和御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