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十品小官
-
2 # 海島1997
有沒有必要,這個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跟親戚家的關係,和遠近程度,然後還要根據每個人的性格,所以這事不好說,不絕對。如果你喜歡走親戚,然後親戚也非常歡迎你去,那這樣的親戚,還是值得一走的。如果你想走親戚,而你拜訪的這家親戚,並不是熱情好客的人,那就沒有必要了。但是問題是,我們並不知道,想去的這家親戚,歡不歡迎我們?誰也沒鑽別人的心裡看一看,沒準表面上熱情,心裡反感的要命呢,就好比張三到了人家去,人家表面上又遞煙又倒茶的,沒話還得找話說,然後忙著炒菜做飯,從外表看不出來,但誰又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不排除表面上客氣,但內心很反感。再說有的人不想走親戚,也怕給人添麻煩,我就是這種人,到了別人家去,總覺得渾身不自在,而且覺得給人添麻煩了,除非我幫了人家的大忙,如果我不去,他們就過意不去,在盛情難卻的情況下,那就只好走一趟。總覺著不如躺在自家床上來的實惠,想抽個煙就抽個煙,想上個廁所就上個廁所,除了在家裡,每個人都端著架子做人,在家裡才是最真實的狀態。但是我們又不可能把家裡的狀態帶到外面去,那樣也是不行的。再說一個人的為人,不能以喜不喜歡走親戚為標準,就好比我就不喜歡走親戚,親戚也很理解我。所以相互理解很重要,主要看心裡有沒有,如果心裡沒有,心不能往一起靠攏,就算拎著大包小包走親訪友,那不也更像是走過場、走形式嗎?!尤其疫情期間,還有現在錢越來越難賺,最好別走親戚,知道的你是去走親戚,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來借錢的呢,一開門把親戚嚇一跳。
-
3 # 田恆金542
這話題怎麼談論呢?我個人看不必要的走走,特別是春節日,都是在家裡快樂的過新年,不必走親戚家,要開心問好,就開影片聊聊天吧,或者發微信,朋友圈整個概括表示,主要是經濟生活條件不同成度,而心與條件發生沖淡漠了,特別是現在不論六親了,更冷落冷心時代化,一輩只能管一輩分了。
-
4 # 燕子解語
隨著歷史的推移,社會的變遷,許多民俗習慣也在慢慢改變,尤其是通訊水平的快速發展,使人們交流溝通變得更加便利和快捷。尤其是疫情期間,為避免群聚,微信拜年,電話拜年已成為人們的首選方式。電波連線著海角天涯的親情和友情。一句溫暖的祝福,一張溫馨的照片,也能撫慰人們的心靈。
-
5 # 白一2020
有必要,友情愛情需要花時間維護,親情也是。
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不喜歡走親戚,覺得不熟,到一塊也不知道幹什麼,很尷尬,就為吃一頓飯,寶貴的假期就去了一半了。
可是,一年到頭,親人之間都不聚一聚,不是越來越生分了?「不熟」是問題,不能因為這個的存在就逃得遠遠的,乾脆見也不見了呀,久而久之,這不是把親人丟了嗎?
所以,走親戚,走不走,還是看你想不想和親人保持好感情。如果想,那就趁過年積極走起來,多嘮嘮嗑,甚至策劃一些活動,家人一塊行動,自然不缺年味。
平時大家各有各的事,難得聚一塊,如果隔一兩年不見,大家的變化可能都想象不到,家裡的小孩也可能不認識了。家族群不時分享重要事情,過年聚一聚,聊聊過去一年的發生,聊聊之後的計劃,家人之間互相關心,是一份溫柔有力量的支援,幸福感會更高。
我家是一個大家族,爸爸七兄弟,每年走親戚都要好幾天。我們家還有不成文的規定,只要在家的都必須走親戚,不能留在家,也就是必須全家走,每次聚一塊都至少是3大桌,你說麻煩嗎,麻煩,但是正因為有機會就聚,如果親人結婚生子,新成員也會很快融入大家庭,大家非常團結,平時有什麼事情也困不住大家庭,幸福感比較強。
有時間,就把時間花在親人身上吧,因為親人是天生就願意陪你一塊的人,好好珍惜。
-
6 # 左手執筆
有些事不是喜歡才去做,只要做了有意義,我們都該去做!
確實,年味越來越淡了,過年走親戚是很多人都不願意的事,有的人甚至也不喜歡親戚到自己家裡來做客。
不喜歡走親戚,應該是從70後的人開始表現出來的,80後90後甚至00後,隨著年齡的遞減對過年的熱情也隨之消退,越年輕越認為:
過年走親戚?幾乎沒有必要。
看起來,過年走親訪友,逐漸成為大多數都不大願意去做的事,一方面大家幾乎不往來,突然以親戚的名義坐在一起好像都有些尷尬。另一方面,大家生活的環境不同,坐在一起,也沒有過多的話題可以聊。
這樣一來,過年走親戚拜年,也就沒有必要了!
而事實並不是如此,春節是家人團聚,孝順父母,親近兄弟姐妹和維護家族親情的重大節日。
在這個節日裡,除了家人團聚,走親訪友維護親情、友情也就顯得十分必要。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平日裡各自都忙,沒有時間維繫,而春節的相互走動,正好彌補了這個短板。
我不知道大家平時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自己遇到一件有點棘手的問題,但這個問題擺在某個親戚面前也就是說句話揮個手的事,即便親戚關係比較近,但平日裡疏於往來,自己是沒有辦法開口請那位親戚幫忙,甚至,即便自己開口了,親戚也未必搭理我們。
怎麼辦?
藉助父輩的感情去完成這件事,讓自己的父母出面去找親戚幫忙,這事大多八九不離十能成。
雖不能功利地說親戚是用來辦事的,但真遇到需要親戚幫忙的時候,平日裡的關係維繫,是不是很重要。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有壓根沒有往來的親戚找你幫忙,你會毫不猶豫地幫還是更多地會找個理由搪塞掉,畢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所以,在我個人看來,春節期間,親戚間的相互走動,相互拜年是有必要的。
不信,你去看看身邊的人,越是那些平日裡混得風生水起的人,春節期間,你能在他的親戚家看到他的身影,他不是在顯擺,也不是在做樣子,而是在鞏固自己的人際關係。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春節是否有必要走親訪友的一些粗淺看法,僅供參考。
-
7 # 鷹眼觀職
我覺得沒什麼必要,老一輩人之間可能兄弟姐妹多,彼此還有來往,有一定感情在裡面,但從80後開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沒有兄弟姐妹,長大後自然就去處了,其他表兄弟堂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就更淡了。
我老家過年現在還保留了走親戚這一節目,但也不是必須的。比如,大年初一,作為孫子,我要去分別去爺爺和外公家裡拜年,坐一坐,和老人家倆聊天說說話,增進下感情;然後選擇性的可以去我父母兄弟姐妹家去拜年,和我關係好的是舅舅,所以,通常,只要我在家,我就會去舅舅家裡坐一坐,讓長輩檢驗和指導下自己的不足之處,也是增進感情的一種方式。
除此之外,也沒什麼好走動的了,就呆在自己家裡和父母聊聊天,幫父母做一下家務。像我這種常年在外打工的人,難得的能回一次家,和直系親屬之間的關係來得更直接,過年過年,無非就是讓自己的直系家人過上好的生活,對於我來說,這就是過年的意義,讓家人開心快樂,才是我們背井離鄉,出去打工的初衷和目的,至於其他親戚?那要看心情和關係了。
比如我父親的乾姐姐,結拜的,不是表親關係,我叫她姑婆。我在成都上了四年大學,每個週末我都去她家,她給我改善伙食,時不時還給我一些費用作為資助,要知道我當時我每個月只有300元的預算,姑婆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在加上我自己勤工儉學,大學還算過去可以,所以,我對這位沒有血親關係的親戚,是打心眼裡敬佩和尊重的,每次回家過年我都會去拜訪她,給沒幾個錢,但禮輕情意重,人要懂得知恩圖報。
今年已經是2021年,在這個社會上,過年走親戚還有另外一層的意思,那就是攀比和炫耀!這種不良風俗已經蔓延到社會所有階層了,老家農村的朋友可能更能體會到。別的不說,就是一樣—小汽車,現在很多出門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快到過年了就突擊買一輛小車開回去,在親戚朋友們面前炫耀,看,我在外面打工其實過得還挺好的,大家羨慕我吧,哈哈……這種攀比之風連親姐妹親兄弟之間也不能免俗,所以,這種走親戚又有什麼意思呢?
-
8 # 雲汐liang漫遊仙境
實話實說嗎?!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越覺得走親戚是一種負擔,甚至內心裡是抗拒走親戚的!!!
年紀輕的時候覺得親戚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值得信賴並且可以付出不求回報的人,甚至可以傾盡所有都不計回報的那種,也從來沒有想過需要他們回報給自己什麼。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的經濟能力也沒那麼強大,思想不那麼理想化了之後發現老話說的禮尚往來是適用於各種親密關係的,如果只是一方一直在付出而絲毫沒有得到回報,不但沒有回報甚至對方還變本加厲地加碼提要求,那慢慢的這種感情就會被磨沒的!這種回報不只是物質上的,哪怕只是生活上的點點滴滴的關心都可以!
一年到頭,過年了本該是高興的日子,現在逐漸成了心裡負擔了,串親戚的感覺就是被榨乾的感覺,沒有人真正的關心你過得好不好,工作開不開心順不順利……
也許是心態不好也許是到了更年期,想法都那麼消極,反正現在就是不喜歡走親戚,甚至都不願意聯絡,就想一個人心無雜念地待著……
累!心累……
-
9 # 蓮娃L
親戚是與自己血脈相連的一群人,證明著我們生命的來處,指示著我們的根在哪裡。如果親戚都不想走的話,你恐怕是一個比較薄情寡義的人。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是大約五六年前聽我兒子講的,至今都印象很深刻。
主人公是我兒子那時遊戲公會里的一個小夥子,大約二十六七歲,巨有錢,但就是沒親戚走。原因是父親家族有遺傳病早衰症,家裡人都會在三四十歲時病死,只剩一個姑姑暫時活著,雖然百般周到地照顧著,但也病得隨時都可能不行。這小夥子二十歲左右沒了父親,母親也不幸去世了,母親家族的人不知道什麼原因,從他家拿走一筆錢後,就再也不來往了。
有一年清明節,公會老闆抱怨父母拉自己去給一個過世親戚掃墓,這個父母雙亡、只剩一個姑姑的小夥子說,他每年清明節都在忙著給家人上墳,父母、祖父母、早夭的兄弟姐妹,其餘的時間沒有任何親戚可走。說得整個公會里一萬多人個個唏噓感嘆,老闆也覺得自己還是該積極配合父母去多跟親戚走動。
後來過了好像有一年時間,小夥子的姑姑去世了,聽說小夥子出售了自己的公司,然後退出了公會,消失了。大家猜測他可能是移民國外了,但不確定。
所以,你如果覺得走親戚麻煩,那是因為你不缺,且嫌多。如果親戚都不來往了,人的情感會缺少歸依感,內心會更加孤獨淒涼。
-
10 # 詩夢人生
非常有必要。
隨著網路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了在社交軟體上聯絡、拜年、人情往來,但總感覺缺少了點什麼。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為什麼呢?因為鄰居平時經常走動,關係密切,久而久之感情就變得深厚了。而遠方的親戚,一年到頭也見不上幾回,慢慢地就疏遠了,剩下的可能也就是那掛著“親戚”的頭銜。
走親戚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習俗,是春節必不可少的環節,大家你來我往、聊聊家常、談談過往、暢想未來,春節的味兒就更濃了,感情就聊出來了。
記得小時候過年,最喜歡看著村口的位置,一看到有人來,就盼望著他們是我們家的客人,這樣家裡就熱鬧了,做為小孩的我,雖然不懂他們聊的是什麼,但我能從他們淳樸的笑聲中感受到快樂和幸福。
由於平時大家都工作繁忙,能夠都有時間的日子基本就是春節了,大家走一走,聚一聚,聊一聊,這是多麼彌足珍貴的時刻。
所以我覺得走親戚很有必要。
-
11 # 桃花村夏家少爺o
當你還在思索走親戚有沒有必要時,那就已經沒必要了,我們現在過得太複雜啦,走親戚,它原來的意義是因為太久沒見而思念才去走親戚,出於愛,而不是為了所謂別人去你也去的形式主義。
-
12 # 玉潔如心
現在的親戚,你比他過得差了,他看不起你;你比他過得好了,他恨死你。你有事的時候,他能藏到老鼠洞裡去;他有事的時候,你在深山老林裡他都能找到你。親已無戚(氣)還在也!
-
13 # 使用者夕瑤
走親戚?有必要嗎?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當今社會恨人窮,嫌人富的人太多了。所以走親戚越來越覺得乏味,沒意思。但是人又是群居動物,太孤單也不行,所以人情世故,人情交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這就全靠自己去拿捏、去掌握、去把握分寸,別的真沒有什麼好辦法來解決。
享受孤獨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很難。誰都不願意做孤家寡人一個。
讓你感覺舒服、不累、真誠的人就可以聚在一起,那些愛挑事,勢利小人,愛佔便宜,不知道輕重緩急人還是不要走動為妙,免得造成麻煩生閒氣,犯不著。
-
14 # 北方小丑怪
這個問題還得分情況
1,父母健在的時候無論你喜不喜歡該走的親戚還是要走的,不然從習俗和禮節上說不過去,長輩以後見面容易招人話柄。
2.父母不在的情況,一般也是要走動的。但是有的時候親戚之間會有矛盾的有親疏之分,這個時候親近一些的親戚還是要去的,疏遠的看情況如果矛盾太深也可以不去避免尷尬嘛。
3.還有就是子女已經成家的人,已經身為長輩了,這時候還是建議讓孩子去走動走動,畢竟血脈相連的親戚嘛,長輩的恩怨不要牽連下一代。
其實人生不過百年尤其是成年以後工作原因由於親戚之間的見面越來越少,能走動的話還是儘量走動吧!
-
15 # 元寶1688
當然有必要,親戚親戚,越走越親,不過前提是選擇性的走,家庭之間三觀接近的、有一定利息關係的、或非常近親的這幾種情況是需要走的,目的是維繫關係,為以後鋪路?
-
16 # 乖巧海浪Vz
現在的人情味,那是越來越淡了,至於有沒有必要走動,個人有個人不同的事情和情感,不好下結論,但中國自古有句老話:窮在鬧事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其實並不奇怪,人與人之間,說白了就是利益輸送的共同體,如果彼此沒有了利用關係,那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所以凡事冷靜處理,處世,而不要情緒的情感,其實那是很扯淡的事情
-
17 # 譚浩俊
走親戚?有必要嗎?
過年走親戚,與有沒有必要毫無關係,而與感情有著密切關係。尤其是在外地工作的人,更需要認真對待這個問題。
記得自己小時候,雖然還小,有時候走上十幾里路也感到很吃力。但是,卻一直非常快樂地跟在大人後面,到親戚家去拜年,去一起尋找過年的滋味。即便不像現在有那麼多好吃的,但是,也從沒有不想去的感覺。
那時的我們,把走親戚當作是感情交流的重要內容。一旦親戚之間的走動都沒有了,那還有什麼親戚可言,就是一般關係了。
所以,親戚之間,需要走動。它沒有什麼必要性,就是一份感情的寄託,一份親戚之間還有沒有感情的驗證。如果把這一切都看淡了,都不想再談論感情的問題了,當然可以不再走動。否則,就不要考慮該不該、有沒有必要的問題,而是隨心而走,卻體會親戚之間該不該有感情。
回覆列表
在我看來,如果沒有疫情的情況下,對於關係比較近的親朋好友,近的還是應該走動走動,人不走動感情就會越來越薄,這是非常現實的。一般關係的,近處的,如果願意的話,也提倡走動一下。至於遠的,關係不近的,走動不走動實在沒啥必要。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最重要的傳統節日,現在影響已走出國門。作為我們,理應傳承和發揚好這個傳統文化,怎樣使這個“年”過得更好更有味,應該成為我們思索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