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自遊主逸
-
2 # 老龔的詩和遠方
我目前最喜歡的書是《追風箏的人》,也許很多人也讀過這本書,其實在去年我聽過這本書,但是並沒有真正去看過,後來在電視上聽到了演員張一山關於《追風箏的人》中非常觸動人心的段落朗誦:“關於那一場夢。次日早晨哈桑在泡澡紅茶,他告訴我,他做了一個夢。這個是在風箏比賽之前,我們在歌爾卡湖,你,我,爸爸,老爺,阿辛汗還有幾千個人。他說天氣暖和,Sunny燦爛。湖水像鏡子一樣清澈,但是沒有人游泳,因為他們說湖裡有個鬼怪。它在湖底潛伏著,等待著。他知道我看到了小巷裡面的一切,知道我站在那兒,袖手旁觀。他明知我背叛了他,然而他還是再次救了我,也許是最後一次。那一刻,我愛上了他,愛他勝過愛任何人,我只想告訴他們,我就是草叢裡面的毒蛇。湖底的鬼怪。”
正是因為張一山的這段朗誦,我開始對這本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時找不到讀本,於是我在網上搜索這本書的電影觀看,在觀看的187分鐘中,我更加想看原書,因為我覺得電影跳躍性太大,很多情節感覺沒有體現出來,雖然我還沒看過這本書,但是我能感覺到,當然,電影總的來說拍的還是挺不錯的,我也很喜歡,可能是對原著的期待,想更深入地瞭解這本書,於是我買了這本書,由於工作的原因,大概看了一個星期才看完,這本書給了我許多東西,學到了很多東西。
《追風箏的人》的故事發生在阿富汗首都喀布林,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阿米爾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隨父親逃往美國。
風箏是什麼呢?在我看來,至少有著希望,它是阿米爾被父親讚賞的希望,是哈桑守護友情的希望,是索拉博眼中的閃光。
哈桑是擅長追風箏的,一直追逐著生命中的希望——阿米爾。阿米爾更擅長鬥風箏,為了贏得父親的讚賞,操縱著手中的線,藉助哈桑的幫助贏得了比賽的同時卻丟失了自己童年最難得的心性。
這之後,阿米爾即使離開了家鄉多年,卻一直記得當年那個追風箏的自己。用文中的一句話來表達,比較直觀深刻:
“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究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回首前塵,我意識到在過去二十六年裡,自己始終在窺視著那荒蕪的巷子。”
那個荒蕪的巷子藏著的是主人公內心關於人性的恐懼和愧疚。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話,始終在我的腦海裡盤旋。我不禁思量哈桑的內心究竟是怎樣的,或許是一種我無法理解更無法揣測的境界,也或許只是因為他深愛所看重的一切——阿米爾。這也是《追風箏的人》這本書中關於純粹人性的最大閃光點。
這種閃光在阿米爾重回阿富汗一步步揭開更大的謎底後顯得更加光輝燦爛。
原來哈桑是父親的私生子,本應和自己一樣享受富家生活,卻在得知了真實的身份後,還是決定離開少爺,不想讓少爺阿米爾因為自己的存在而感到莫大的負擔。即使後來,阿富汗淪陷在塔利班的統治中,他還是在拉辛汗(老爺的好友、生意夥伴)的召喚下,一起守護那座少爺的宅子,帶著一家人住在僕人的房子。這種忠誠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稀有難得了。
故事在發展的過程中,一步一步抽絲剝筍的給我們展示了更多的巧合和輪迴。
拉辛汗讓阿米爾尋找的那個男孩索拉博竟然是自己的侄子,也就是哈桑的兒子。索拉博是哈桑生命的延續,保護、照顧好索拉博,才是阿米爾的終極救贖。阿米爾犯了太多錯誤,太大的錯誤。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時,為時已晚,善良、忠誠的哈桑沒能見他最後一面,只留下聰明的兒子索拉博。索拉博小小年紀,卻受了比他父親更沉重的罪;但他也在阿米爾危難時刻,救了阿米爾一命。他很憂鬱,不知道自己是否罪孽深重,也不知道在美國明天是什麼樣子。還好,自殺沒有成功,經歷了一系列磨難和心靈的創傷後,索拉博終於被拉辛汗帶回美國,開始了新生。阿米爾少爺也終於得以完成自我的人性救贖。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呢?從這本書中,我悟出來,是敢於面對人性的陰暗,並且自我救贖的勇氣和行動。
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小時候,由於懵懂無知,少不更事,內向膽怯,自私狂妄,我們會像阿米爾一樣,犯下許多錯誤,或大或小。
有一句話說,年輕人犯錯誤,上帝都會原諒。這句話,只能說對了一半。因為如果我們勇敢一點,從小就是勇敢的孩子,敢作敢當的孩子,就會少犯很多錯誤,也會少很多悲劇。
而如果,當時的我們沒有做到那麼勇敢,也不要就此放棄,自我救贖永遠都不會太晚,只要我們不放棄自我人性的光輝。
願我們都能勇敢地面對自己,坦蕩地走好漫長的一生。
回覆列表
《史記》。這就不能說是一本書了,而是一部書,司馬遷畢其一生精力之鉅著。提起《史記》大家就會聯想起“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句話,本人認為這個評價恰如其分,受之無愧。每一部史書,都是記載史實的,但是沒有一部史書的文學價值不亞於其史學價值的,唯有《史記》!雖然班固的《漢書》寫得不賴,但依然不可望其項背。其它歷代史書就更不能比了,迄今沒有超越它的,故稱其為絕唱,毫不為過。大家都知道《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可以說是屈原流傳下來的詩作中最好的,其情感之豐富,詞藻之瑰麗,筆鋒之銳利,想象之神奇,開古詩之先河,極為後代詩人推崇,影響深遠,包括唐詩大佬們,比如李白,其作品中楚辭的神韻不難察覺。而把《史記》與《離騷》等同,評價沒法再高了。本人讀《史記》的感覺就是文筆流暢、描述生動、內容嚴謹、旁徵博引、大氣恢弘,引人入勝!更喜歡的是,司馬遷在每片結尾都有自己的觀點闡述,所以他不僅文采斐然,還大膽敢言。《史記》雖是史書,但讀之毫不枯燥,在取得知識的同時,還能滿足我們的閱讀興趣,實屬難能可貴。不知道司馬遷當時有沒有想到,千載之後他的很多讀者,對他的著作仍然愛不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