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讀史品文
-
2 # 守情獨活
以前在書店租書,每天晚上躺到床上都會開啟閱讀一個小時左右,很多次都沉浸在故事情節裡,彷彿自己變成了主人公……現在都是在手機閱讀了, 也比較方便
-
3 # 品牌吳之
古人讀書曰三上”即馬上、枕上、廁上”。我由於每年閱讀100多本書,所以會利用一切機會閱讀。飛機上火車上地鐵上,都可以。排隊等待可以讀kindle。早上刷牙時候開車時候聽喜馬拉雅,平時包裡至少有一本書。
關鍵是你有強烈的閱讀意願,你就會有很多讀書的時光和機會。
-
4 # 酒肆街角說書人
最好不要將讀書限定為固定地點和固定時段,人為設限只會讓你的閱讀情況變得更糟。最好的方式就是出門包裡就帶本書,只要有時間就翻出來看看,透過擠出來的時間很快就能將一本書消化掉,即使再多的書你也會擠出時間去汲取精神養分的!
-
5 # 夢想中做直立的松
讀書看字自己找,
說書聽戲集熱鬧,
常聚老人講故事,
從中悟出是真招!
實踐之中悟學問,
多見幾眼腦劃痕,
說來道去為自己,
慢慢之路學習跟!
-
6 # 十和子
看書對我來說,或者說對我那個朋友來說,可能是一種習慣,因為她是個高度自律的人,她會要求自己在放假的時候學習,規定好一週內只能玩耍幾次 她就是如此高度自律的人,而我也跟著她開始看書。
看書,應該算是一種習慣。
我們會在逛街的時候,走走就進入了圖書館或者書店,然後就開始坐下來看書了。
所以看書應該是一種習慣。
但是有的時候不方便去圖書館看書,或者買實體書太難以攜帶的時候,我們會選擇在手機上用零碎時間看書,她給我推薦了網易雲蝸牛讀書,感覺不錯。
可以用零碎時間看書,還有共讀功能,和別人一起讀書,也挺有樂趣的。還能夠和別人一起分享自己的觀點,可以利用零碎時間讀書。
隨時坐下來,看看書也不錯。
-
7 # 帆影Ordos
我身邊擁有一幫喜歡讀書吟詩的朋友,尤以中青年人為多。平日裡大家一有閒暇時間,便相約在某處茶館,談文說道,品茶論詩,甚覺愜意。久而久之,大家覺著這樣聚無定時,會無常處,類似沙龍式的小團體,也非長遠之計。於是有人建議,乾脆成立一個協會式的讀書組織。組織名稱定為“詩在遠方”讀書會。由於我曾經當過多年老師,又從事散文,詩歌多年,偶有著作問世。算是“德高望重”之輩,頗得大家尊重和推崇。故聘請我做顧問,我亦欣然應允。本地有處名為“觀什茶社”的茶館。老闆也是一位讀書和朗誦愛好者,專門為我們開設了一個活動場所。既為茶館增加了人氣,也為我們提供了方便。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
就這樣,“詩在遠方”讀書會應運而生了!我們也為讀書會訂立了一個規章制度。規定每月聚會活動一次。每次活動都有負責人事先在讀書群裡發出告示,告知詩友們活動的主題和內容。活動方式靈活多樣:有集體朗誦,自讀作品;也有互相推薦好書和評論和講座等。
今年正逢偉大祖國成立七十週年。在“世界讀書日”這一天,我們組織了一次《我和我的祖國》大型朗誦會。由於身體有恙,住院診治,我無緣參加此次活動。躺在病榻上,我激情澎湃,思緒萬千。於是寫了一首詩《給朗讀者》,以示鼓勵和謝意!
不知不覺中
我被人,拉進
一個酷愛朗誦者的
朗誦群
每當清晨和傍晚
晨陽在我眼前發光
晚霞在我耳邊放歌
聽聞,鳥語花香
觀賞,流水行雲
那些遙遠而陌生的聲音
一首接著一首的朗誦
輕重緩急,抑揚頓挫
激越處,如萬馬奔騰
舒緩時,似百鳥歸林
聆聽著朗誦者的朗誦
我的心坎,被那Teana之音
一次次地點燃,照亮
一波波地震顫,抖動
靈魂的瑟弦
抑制不住強烈的共鳴
如果天外有天,佛中有佛
真的
你才是我的經典
我才是你的知音
-
8 # 黃德澤30
記得年輕時我的老領導告誡我:趁著年輕不需要戴眼鏡,一定要努力多讀書,因此除工作時間以外,身邊帶本書,不管在哪裡,有時間就拿出來讀。現在老了得戴老花眼鏡,在路上讀書多有不便,一般都是在家裡才認真讀書,車站碼頭讀點休閒類。
回覆列表
看書還真需要找個合適的地方,總不能都學毛澤東,專門跑到吵鬧的集市上讀書訓練定性吧。如果咱們一般人也和偉人比,專挑人多的地方,旁若無人般抱本書,不被別人噴死,也得被別人羞死。
富貴人家房子多,從來不用為沒地兒讀書而發愁。坐在舒適敞亮的專用書房裡,一邊欣賞著窗外的風景,一邊喝著咖啡,一邊翻著書頁,我等只有羨慕忌妒恨的份兒了。
說說窮苦人家的孩子是怎樣讀書的吧。
三年級的時候,村小學雖然可以給每個學生提供雙人課桌,但坐的凳子需要學生自己解決。三十來個學生裡,只有我沒有凳子,家裡就沒有張可以供我使用的凳子,別人坐著聽,只有我站著聽。倒是有一把沉重結實的大方凳子,但父親絕不允許我搬到學校,怕我弄丟了,因為那是我父親和我大爺(父親的哥哥)分家時分到的唯一財產。我大娘在我面前叨叨了好多次,說我爺爺的好東西都分給我爹了,我大爺什麼有用的東西也沒得到。同桌從家裡搬來的是一把三個腿兒的高腳圓凳,凳子面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個小小的屁股。上課時,我經常和同桌爭著坐他的凳子,同桌脾氣好,我的屁股先放到了凳子上,他就自覺地站著,從不和我紅臉。
所以對小時候的我來說,學習看書的地方,只有一個,那就是窗臺。我家的老房子還是土打牆的,所以牆壁很厚,即使有一個窗欞隔在中間,窗臺也足夠放得下書本了。盤腿坐在鋪著葦蓆的土炕上,面向窗欞,藉著窗外透進來的光亮,看書、寫作業,就在這方寸之間的窗臺上,我度過了小學和初中。白天還好說,晚上就需要點起煤油燈,煤油燈是用一個廢舊墨水壺簡單做成的。煤油燈的燈光太暗,只能勤挑燈芯,亮倒是亮了,煤油的濃煙卻扶搖直上,嗆得鼻子難受。第二天,一挖鼻孔,指頭全是黑的,還讓油燈燎了幾次頭髮和眉毛。
讀了師範以後,家裡的老房子拆了,每逢暑假回家,我二哥家的縫紉機臺就是我的書桌。夏天的晚上,村外的場院上,大家鋪著草蓆或羊皮,望著滿天的星星,東一搭西一搭地說著閒話。我光著膀子,拍著蚊子,流著臭汗,趴在縫紉機上,津津有味地讀著從學校借回來的書,全然聽不見外面的說笑。
白天,家裡的那頭彎角老黃牛是我的夥伴,夾上一本書,牽上它,到村外找一處青草多的溝崖斜坡,釘上橛子,我就可以依靠在草垛或旮旯裡,心無旁騖,我讀我的書,牛吃它的草,互不干涉,兩不影響。讀到入迷處,放牛的事經常會被忘在一邊,等到從書中回過神來,發現牛已經圍繞著橛子,啃出了一個圓圈,就差啃石頭了。著實委屈了我家的老牛,牛跟著我時,很少有像父親放牛時把肚皮撐得滾遠的時候,而是經常耷拉著肚子出門,癟著肚子回家。
師範畢業以後,我成了一名村間流轉的農村小學教師,工作之餘,便貓在村小的一間簡陋的單人宿舍裡讀書自學。農村的生活,貧乏而冷清,冬天不想出門,夏天也不想出門,別人聊天打撲克,自己關起門來,“躲進小屋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鄉村教師生活的幾年,是我讀書學習最累且快樂著的一段美好時光,拜它所賜,從此改變了我人生的軌跡。
如今,與我而言,讀書依然是我最快樂的事,把自己關進小屋子裡,不受旁人打擾,以書為友,以書做伴,穿越今古,馳情中外,讀書之樂,亦復何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