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924647758545

    我所認為內向型有兩種人:

    一種是隻和親近的人打交道,只和信任的人交心,然後對外人覺得一點都沒有交流的必要,對於心靈資訊的流向選擇偏向兩個極端。

    一種是什麼人都不願說,只願相信自己,和自己對話,對交流產生厭倦,反感,害怕。

    這兩個的區別就是一個比較有救,一個比較極端。

    改變的侷限:

    由內向變成外向不是一個瞬間的過程,只能夠透過社交一點點的磨練,你能做的只是開啟自己的門,讓新鮮的空氣和人進入你的世界。

    這種改變也不一定是能絕對轉變,頂多是有內向變得不那麼內向。

    我自身就是第一種。

    第一種人其實只是看起來內向。其實有自己的想法,也有對外輸出的趨向,只不過是對內向的人對外輸出成本太高,可能是小時候被打擊過的心理陰影。

    第二種是真的很內向,沒有對外輸出慾望。這種就需要打破觀念了。需要讓他知道多交流溝通的好處吧。透過心理醫生或者看書…反正就是知道自閉有多慘。

    可能的解決辦法:

    1.改變可能的自以為的"看破紅塵‘’的姿態,對生活中的小事情充滿好奇,也就是所謂的小確幸。有些人內向是因為看不起身邊的許多人…不屑於交流…這種就應該去見見世面吧。放低自己的姿態,多正視自己,發現自己的不足,以人為鏡,提高自己。

    2.害羞。不要臉就行了…這種人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覺得會因為自己的怯弱和拙劣的表現就會被別人看不起。說好聽點叫要臉,說難聽點叫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其實自己的一舉一動別人一點都記不住,即使出醜了…也沒人在意…

    3.耳根子放低一點,不要經不住別人說。別人說什麼不要一下子就相信,接受型人格其實有點偏內向的,別人說什麼要用自己的想法辯證,適時提出自己的觀點展現自己的想法才是外向型人格。其實感覺有點想多動腦子的感覺。腦子轉的快就越來越想對外輸出了。

    4.多看書,多看書,多看書。其實只要勤於接收社會道德的感官資訊就是一種能幫自己變在外向的方法了。

    說到底,變外向就是展現自己用自己的沉澱對外輸出的行為習慣嘛。拆開來就是有、東西加上瘋狂吐槽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各位家長,寒假將至,是讓您的孩子參加各種補習班,還是參加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