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案頭蠹魚

    一則笑話說明“倖存者偏差”

    公司開會,領導要查一下出勤率,便在會場命令道:“沒來的舉一下手。”結果沒有一個人舉手,領導說:“既然沒有沒來的,那就開會吧!”

    這位領導就是犯了“倖存者偏差”的邏輯謬誤,因為他僅從出勤人員中調查出勤率,忽視了分母即出勤人數加缺勤人數中的缺勤數。

    起義很容易嗎?

    看歷史書你會覺得江山易主、朝代更迭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讀那種語言凝練的編年史。

    只要當政者不得民心,不講仁德,就會被輕易推翻。

    學過歷史之後,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印象。

    而且我覺得歷史上農民起義都很成功,但其實封建王朝中,除了陳勝、吳廣是比較成功的案例之外,鮮見其他例子。

    對於漫長的歷史而言,農民起義取得勝利並非常態。

    而我們只看到那些成功的案例,當然歷史某種程度上是勝利者寫就的。

    我們看到的,只是我們能夠看到的。

    或許即便認為炒股就是賭博,他們還是相信自己可以摸到好牌,或者能夠看懂牌面將爛牌打好。

    所以大部分股民沒有耐心,覺得自己可以預測股市走向,從短線炒作中獲利。

    為什麼會這麼自信呢?

    他們看到的,都是預測成功的,都是賺錢的。

    你是否覺得世風日下?

    讀不同時期的文學作品,你都會聽到“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的感嘆。這樣推論下去,我們現在豈不是已經迴歸野蠻了?

    你開啟新聞,國際糾紛、武裝衝突、恐怖襲擊、殺人放火,要麼是道德滑坡、騙財騙色、假冒偽劣,你是不是會覺得這個世界要完了?

    可是你想想自己生活的周圍,這些並不是常見的事情。

    我們看到的,都只是讓我們看到的。

    飛機防護案例

    這是關於“倖存者偏差”最有名的案例。

    二戰期間沃德教授應軍方要求,利用統計學方法,來探究如何防護飛機才能降低被炮火擊落的機率。

    沃德教授分析來遭受攻擊的轟炸機資料,他發現機翼被擊中次數最多,而機尾則很少被擊中。

    你認為應該加強機翼的防護還是機尾的防護呢?

    我的第一反應是保護最容易遭受襲擊的部位,軍方也是這樣認為。

    但沃德教授認為應當強化機尾的防護,他提出幾點理由:(1)統計的樣本只是安全返回的轟炸機;(2)機翼多次被擊中,看起來是能安全返航的;(3)機翼彈孔少不是不會中彈,而是中彈後,安全返航機率極低。

    軍方採用了他的建議,證實了沃德教授確實是對的。

    因為被擊落的飛機和飛行員是不會說話的。

    總結:什麼是“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是一條邏輯謬誤,指的是我們看到的結果只是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那些被篩選掉的關鍵資訊會影響我們的結論。

    我們透過上述例子分析一下:缺勤人員才真正影響出勤率;失敗的鬥爭,尤其是嘗試,是很難被寫進歷史書的;股市不賠錢就是神話了,更何況賺錢,股市的規律是不允許人人都為股神,賭場也是,賭神越牛,其他人輸的越慘,而賭神永遠是極少數;熱點新聞忽視冷門,你的生活大部分會被新聞篩選掉。

    總結一句話就是:你看不到的事物也是關鍵資訊。

    “倖存者偏差”的幾點啟示

    1、成功學也許沒有失敗的經驗更真實有效,因為後者數量大、經驗多。

    2、看資料不要忽視樣本。“用資料說話”也可能是“用資料說謊”。

    3、時刻警惕“話語權”,尤其是網路資訊。你的個人資訊即可用來豐富樣本,也可用以拉大偏差。

    4、不要輕易給人貼標籤、下定義,你看到的也許只是一面,更可能是湊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寫過哪些有意思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