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雨中的梅雲

    當然會了,如果白起不死。搞不好昭襄王就成了秦始皇了。最直接的一點。如果白起不死。東南六國滅亡的相當快。比秦始皇時期的統一之戰還要快,而且是快的多。不相信嗎?請看,白起每次戰勝敵人,必會盡屠降卒。如此下去。東南六國就會形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局面。越打兵源越緊張。直至最後,都沒有軍隊了。還打個毛呀?所以,這個假設的確只能是假設。可想而知這個假設一旦成為事實。那將會是華夏民族的災難。說實話,一個規則制定者,商鞅。他制定的二十級軍工制度,要升官,只有用敵軍的腦袋來作為升官發財的臺階。另一個忠實的執行者,白起。他自己就是從士兵到大良造,一級一級的升上來的。就他一個人,需要用多少個敵人的腦袋?之後,他帶領的秦軍,每個人都以他為楷模。而這些秦軍士兵,根本就不關心戰爭的正義與否,成敗與否。他們只關心自己在戰爭中的收穫如何。能升幾級官職,能領多少賞金。能分幾畝地。所以,在白起的帶領下。秦軍只要有敵軍三分之一的兵力,就敢發動攻擊。並且取得勝利。謝謝。

  • 2 # 千古嬴政71

    不會,因為秦昭王如果殺掉範睢那麼遠交近攻的戰略就不可能再繼續了,還有秦國在長平之戰後國力實際也有所衰弱了,雖然不比趙國慘,但為什麼秦昭王時期不盡快統一六國呢,原因就是秦國在長平之後後也受到了戰爭的傷害,國力有些衰弱了,不夷一口氣拿下六國,雖然當時六國已經衰敗,但六國要是舉全國之力做最後的掙扎,那秦國也是會抵擋不住,更何況長平之戰後白起跟秦昭王有了分歧,原本白起想在坑殺趙國軍隊後一鼓作氣拿下邯鄲,可秦昭王卻在這時命白起率領秦軍回國,秦昭王得到了好處就命白起退兵,但白起卻不這麼想,可無奈啊,可趙國卻反悔了,原本要送秦國好處卻反悔,秦昭王大怒命白起出兵攻打邯鄲,白起因為那件事對秦昭王不滿,此時也是白起真的生病了,所以沒去,結果秦國大敗於邯鄲城下,所以照這種情況秦昭王就算殺了範睢也改變不了他要把統一大業交給他曾孫來完成,因為秦國的國力不允許,還有白起對戰爭局勢的不允許,再者就是白起對秦昭王的不滿兩人產生了分歧

  • 3 # 憤怒的小鐵鍋

    秦昭襄王之所以殺白起,第一,白起的確戰功赫赫,甚至達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對秦昭襄王來講的確是個威脅。第二,白起拒絕二次伐趙,秦軍邯鄲敗北,如果他去了,就算失敗可能不會被殺,但是沒去,秦昭襄王面子多少有點掛不住,而且也更加證明了白起在秦國的戰略能力,擴大了第一點原因的影響,所以秦昭襄王要找一個類似於背鍋俠的出氣筒,沒有誰比他更合適。第三,范雎對白起的軍事才能非常嫉妒,害怕白起的做大影響自己在秦國的地位,所以在殺白起這件事情上可謂是“盡心盡力”,和秦昭襄王一拍即合。

    殺白起的時間點是在二次伐趙失敗之後,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個時候的大局形式。兩次對趙的戰爭,幾乎滅亡了趙國,但是反觀秦國,損失也是很嚴重的,基本算是傷了元氣。在這種情況下,面對東方六國的威脅,如果六國勠力同心,雖然秦國有涵關天險,但是能否自保尚且難說,所以此時秦國已經進入了階段性的戰略防守。不會在短期內進行大規模的征伐作戰,因為國力暫時不允許。

    而此時的秦國,變革已經完成,各項發展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並不會因為缺少哪一個特定的人物而改變它的發展軌跡,因為各項制度領先東方六國太多了,所以秦國統一六國只是時間的問題。

    綜上所述,不管秦昭襄王是殺白起還是殺范雎,都不會改變歷史的程序。之所以殺白起,只能說明殺他的原因太多了,而且白起本身又不擅長政治鬥爭。

  • 4 # 天蟲崽

    不會改寫,起碼秦國統一六國的歷史不會還寫。分析如下:

    1.白起和範睢最後都死了,只不過一個前一個後。他們對歷史的貢獻和誰先死誰後死關係不大。

    2.白起功高,為秦國戰國第一武將,死後秦尚能統一六國,若不死只能加快統一進度。

    3.真正掌握秦國曆史走向的是秦國國君,選賢用能,攻城掠地,都是他們做決斷。不是英雄創造了歷史,是歷史造就了英雄。

  • 5 # 沉140769451

    白起滅趙是不可能成功的,他違反了遠交近攻的基本戰略,隔著韓、魏佔領趙國的土地,等於把秦國的軍事力量一分為二,駐趙秦軍補及困難,也會激發六國合力反秦,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秦國是經不起長期消耗的。殺範睢,只要堅持他所提出的遠交近攻的戰略,他死不死,己經不重要,他唯一的功勞就是一語驚醒夢中人,他的建議早提完,早就可以去死了。但秦王殺自起時,同樣因為驕傲,違反了遠交近攻原則,他必然是不可能統一六國的。

    所謂“戰神”白起,言過其實,史書有記載過他有什麼優秀的軍事指揮藝術嗎?打勝仗就證明全是他的功勞嗎?長平之戰,偷偷換將是白起的意見嗎?集中秦軍主力與趙軍決戰是白起的建議嗎?反間計是白起的主意?秦軍主力溯丹水河谷而上,是任何有起碼軍事常識的軍事將領的必然選擇,因為空倉嶺內太狹窄,大軍集結於空倉嶺內是不現實的,秦軍主力唯有丹水河谷一條路,而趙括居然會忽視,足見他的紙上談兵,白起打敗他,真無法證明他的軍事才能。反觀王齕,卻能擊敗名將廉頗,倒是真正顯示出了他的軍事才能。由於中國古人記史,不願在軍事行動上記錄太多,往往簡單的難知細節,只有一個結果,所以現代華人著寫的中國古代軍事史中,許多細節部分,都是不真實的民間傳說和再創作,可信度不高,只是儘量符合軍事邏輯的合理推測,但推測畢竟是推測,而非史實。

    評價名將,最好的尺度,是與名將的對決,而不是與豬對手的對決。孫武以小國亡大國、孫臏智敗龐涓、王齕擊敗廉頗、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周瑜擊敗曹操、劉錡大破鐵浮屠和柺子馬、吳階以數千敗兵潰勇大敗金軍、大敗兀朮、蘇萊那擊敗克拉蘇、古斯塔夫擊敗華倫斯坦、彼得大帝擊敗古斯塔夫、庫圖佐夫擊敗拿破崙、威靈頓擊敗拿破崙、朱可夫擊敗德軍諸多名將、彭德懷大敗麥克阿瑟。

  • 6 # 夏慈史

    各位讀者大家好:我是長得很老很帥的老龍!一;殺神白起

    白起:白起被譽為中國歷史上與孫武、吳起之齊名偉大的軍事家、統帥,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更被認為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他從左庶長做到了讓秦昭襄王以郢為南郡,封白起為武安君的地步,白起一生征戰,殺敵百萬僅長平之戰一役坑殺趙卒45萬,被譽為戰國殺神,可讓六國嬰兒止哭,白起從軍卒(左庶長)官至大良造,是商鞅制定具有秦國特色的二十級軍功爵制度的最大受益者執行者,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代表著秦國軍隊的意志,而且白起用他的實際行動證明了透過二十級軍功爵制度可以加官進爵,他就成了秦國無數底層士兵和秦國最廣大勞苦人民的精神寄託,甚至可以說他代表著秦國夢的實現。

    二:謀士范雎

    范雎:范雎最開始是魏國中大夫須賈的門客,出使齊國後被小人魏齊誣陷而被懷疑通齊賣魏,差點被鞭笞致死,後因為鄭安平的保護和推薦被秦國使者推薦給秦昭襄王,後官至秦國丞相,在軍事外交上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深得秦昭襄王的賞識,而且秦國在戰國早期一直被認為是蠻荒之地,秦華人也一直被認為是野蠻子,秦國自商鞅變法後國力強盛,這個時期的秦國已經有了逐鹿中原,統一天下的實力,這個時期的范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代表著秦國對六華人才的一種人才引進的態度,一個魏華人可以官至秦國丞相,對天下人才來說絕對是很致命的吸引!

    老龍結語::老龍認為白起為什麼會死,邯鄲之戰秦王讓其帶兵,白起不從,秦王賜死了他,他的死是更深層次是這個時期的秦王已經老了,當時的秦王已經要為繼任者鋪路,白起已經功高震主了,封無可封了,而且老龍說過秦國這個時期需要從強國向大國轉型,一個大國需要海納百川,而白起作為秦國特色的代表,他的死也是對秦國特色的一種調整,而范雎作為謀士對國家對軍隊沒有這麼大得影響力和不可確定性,所以秦王不殺他,而且他知進退懂分寸最終急流勇退算是得了善終,若殺范雎不殺白起。1:秦國繼任者不一定能鎮住白起,對秦國王來說是致命的威脅。2;秦國留著白起殺死范雎的話,那麼對於求取天下人才的秦國來說是很不利的。3;秦國極為有可能陷入君主內鬥的局面,我們都知道秦孝文王繼位三天後死亡,必然來不及處理白起的事情,那麼白起作為三朝軍神,士兵的信仰,秦國會不會陷入內亂,最終能否統一天下是兩說。我是長得很老很帥的老龍--求關注
  • 7 # 我當作者那幾年

    當然,歷史上隨便的死上一個人,或許對當時沒有影響,可能千百年之後的歷史就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子?

    不信?

    那麼我比如一下?

    比如在春秋戰國的時候一個小兵意外的就死了,結果或許在無數年後歷史上一個叫曹操的傢伙就永遠不會出生了,因為他的直系先祖掛掉了。

    不信?

    再比如在一個傢伙穿越到了春秋,一輩子什麼都沒有做,什麼事情都沒幹。甚至於現代的這種思想、科學技術之類的什麼都不會,僅僅是娶了一個叫顏徵在的女人,然後生下了一堆女兒。

    歷史還會向你想的那個樣子嗎?

    肯定不會了!

    更何況還是白起這種人物,秦昭襄王已經老了,他已經控制不住白起了。

    別說白起會不會篡權了,單單是白起在秦王繼位的人選上皺皺眉,發表發表意見,未來那個叫趙正的人還會不會出現就不一定了。

    是不?

  • 8 # 君山話史

    白起還是范雎,不管誰死誰活,對秦國曆史走向都不會有大的影響。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白起的軍事生涯已經結束

    白起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在秦統一中國之戰中,他是令人膽戰心驚的劊子手。在他所指揮在幾次大戰役中,伊闕之戰斬首二十四萬,華陽之戰斬首十五萬,鄢郢之戰楚國之軍民死者數十萬,長平之戰全殲趙國精銳四十五萬。光這些加起來,白起所屠者已經超百萬,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戰役,我估計白起指揮的秦軍屠戮人數或許接近兩百萬。

    但是在長平之戰後,白起金盆洗手了。具體的原因我們不太清楚,或許是出於與范雎鬥權的意氣,或許是他殺戮太重後,有悔過之心,反正白起把屠龍刀收了起來。秦昭王屢屢徵召他,他一概拒絕。

    白起被賜死,有許多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秦昭王認為他沒用了。作為君王手中戰無不勝的利器,白起的用途就是殺人,你現在不想殺人了,就只是廢銅爛鐵了。因此,就算白起不死,對秦國的擴張也沒有用了。

    第二,范雎雖然沒死,政治生涯業已結束

    如題者所問,若是秦王不殺白起而殺范雎,歷史會不會改變呢?不殺白起,我上面分析了,不會改變歷史走向;同樣,即便殺了范雎,歷史走向同樣不會改變。

    因為在白起被殺後不久,范雎的政治生命也到了終點。

    范雎是秦國擴張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人,長平之戰的功勞,白起得其半,范雎得其半。沒有范雎在外交上的運籌與間諜戰上的縱橫,光靠白起打不贏趙國。然而,在後來的邯鄲之戰中,范雎的親信,他一手提拔的將領鄭安平在信陵君的反攻下,最後率兩萬名秦軍投降。這一事件嚴重動搖范雎在秦國的地位,因為根據秦國律法,薦人不當,是要遭到嚴懲的。

    一波未平,一波復起。在秦昭王的保護下,范雎僥倖未因鄭安平叛變事件受到責罰,然而,不久之後,范雎的另一名親信王稽私通外國,又一次把范雎推到風口浪尖之上。這一次,范雎自己也感到壓力山大,親自向秦昭王謝罪。如果不是范雎扳倒魏冉,秦昭王一輩子就是傀儡。知恩圖報的秦昭王又一次力排眾議,保住范雎。但是誰都看得出,范雎大勢去矣。

    不久後,范雎聽從蔡澤之建議,急流勇退,辭去秦相,政治生涯遂結束。因此,秦昭王殺沒殺范雎,對秦國的歷史,不會產生根本的影響。

  • 9 # 農民工歪說古今

    無論是不殺白起還是殺了范雎,對於秦國而言都無關緊要,歷史程序更加不會被改寫。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秦昭襄王殺白起時白起的歷史使命基本上已經完成了。而不久之後,范雎的政治生涯也劃上了句號。彼時,這兩位大咖實際上對秦國的影響已經不大了。

    先說白起。白起是天生的戰爭屠夫,因為與秦昭襄王的親孃舅、穰侯魏冉關係頗深,而宣太后掌權期間魏冉絕對可謂是一言九鼎。因此,白起的軍事才能被充分發掘,在秦國為將三十載,南征北戰,重創魏、楚、趙等一眾大國,合計殲敵近百萬,以軍功受封武安君。僅對趙國的長平一役,白起就坑殺了趙軍四十萬降卒,讓關東六國聞風喪膽。長平之戰後,白起本欲乘勝一舉滅趙。但是,范雎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以“秦兵疲憊、急待修養”為由,力勸秦昭襄王接受趙國割地求和。自此,白起與范雎結下了樑子。

    事後,白起染病(個人認為多半是心病、託病。當然,久經沙場,戰傷難免,小病應該還是有一些的)。不久,秦軍再度進攻趙國。白起以身染沉痾為由,拒絕領軍出征。秦昭襄王不得已改派他人,結果久攻不下。楚國、魏國聞訊也趁火打劫、橫插一槓子。結果,秦軍大敗。這時候,秦昭襄王又想起了白起,再度令白起領軍出征。可是,白起就是不願意去,還頗有些不高興地說什麼“大王當初不聽我的,結果怎麼樣?”後來秦昭襄再三催促,白起依然稱病推辭,就是不願意動身。直到幾個月後,秦軍接連慘敗,秦昭襄王下了死命令,白起才不得已動身啟程。在白起啟程後不久,秦昭襄王便採納范雎之言,以白起遲遲不肯受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為由派人追趕、在途中賜白起自盡,一代“戰神”自此謝幕。

    那麼,秦昭襄王為什麼會同意殺了白起呢?原因很簡單,白起天生就是戰爭屠夫,他就是為戰爭而生的,別無他用。白起拒絕作戰,等於是宣告了他自己歷史使命的終結。換句話說,秦昭襄王認為,白起沒用了。除此之外,白起甩臉子的時機也比較尷尬,白起作為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嫡系,宣太后和魏冉倒臺之後,本應極力取信新老闆秦昭襄王才是。可是,白起卻因為與新老闆意見相左甩起了臉子,任憑秦軍數度慘敗,就是不願領軍出征。這就不得不讓秦昭襄王多心了:“我媽和我舅退休了,以後我還能用得動你白大爺嗎?現在我就已經有些用不動了!既然用不動,那還留著你幹什麼?等你造反嗎?”說白了,範睢就是吃準了秦昭襄王的心理,這才有了前面所說的那一出。實際上,想要白起死的不僅僅是範睢,還有秦昭襄王。范雎不過就是替秦昭襄王出頭、背鍋而已。換句話說,即便秦昭襄王不殺白起,估計白起此番出征歸來之後也會被架空、雪藏。他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了,頂多也就是影響生平最後一戰之成敗,對於秦國本身影響不大,對於歷史程序的影響更加是微乎其微。

    再說范雎。范雎原本是一介布衣,為秦昭襄王所賞識,最終封侯拜相、位極人臣。他最大的功勞就是協助秦昭襄王拿下了老媽宣太后和所謂“四貴”——舅舅、兄弟,讓秦昭襄王真正掌握了實權。此後,雖然范雎在戰略、外交方面也有一定的建樹,但是實際上他的歷史使命也已經完成了。在用處即將消失時,范雎心胸狹窄、任用私人的缺點也逐漸顯露出來。長平一戰,范雎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忽悠秦昭襄王停戰納降。秦昭襄王何等睿智?事後不可能一點味兒都砸吧不出來。此外,范雎舉薦的親信鄭安平降趙,王稽通敵事發。按秦制,范雎所薦非人,是要連坐的。但是,秦昭襄王看在范雎協助自己奪權的功勞上,最終放過了范雎。不過,繼續重用也基本上沒有指望了。不久,范雎在蔡澤的“建議”下,辭官回封地應城養老。自此,范雎正式退出了政治舞臺。換句話說,即便秦昭襄王殺了范雎,對於秦國而言,與范雎退隱沒太大區別,對歷史程序的影響更加沒有什麼影響。

    綜上所述,無論秦昭襄王是不殺白起還是殺了范雎,對於秦國而言都無關緊要,歷史程序更加不會被改寫。當然,歷史之中任何一個節點出現位移,多少還是會產生一些相應變化的。但是,對於大格局而言,應該影響不大。

  • 10 # 明月缺

    樓主提這個問題應該是覺得:如果白起不死,他能繼續憑藉著他天才的軍事才能馳騁疆場,橫掃六國,進而在他手裡就幫助秦昭王,完成統一天下的歷史重任,進而改變歷史。如果白起不被殺有這個可能嗎?我個人覺得是不可能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且聽我細細到來。

    白起真正走到歷史的前臺是在公元前293年,在穰侯魏冉的提拔下,打了個伊闕之戰,斬首韓魏聯軍二十四萬。在這之前白起是左更(秦軍軍功分二十級,左更是十二級),作為一個從底層士兵幹起的白起,從這點來看此時的他應該已經三十歲左右了。他抹脖子自殺是在公元前257年,這中間差了36年,也就是說白起死的時候已經就是六十多歲了,在那時他已經是個高壽老頭了,即便是不殺他,從年紀來看他也已經步入人生晚年了。

    當然有人會說萬一他身體好,活到八十多歲,那豈不還能為秦國服務二十年嗎?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此時的白起身體已經不行了。長平之戰前期攻打韓趙的是王齕,白起之所以沒參加是因為病了,到長平之戰的決戰階段才上任,而在長平之戰結束後沒多久他就退下來了,原因是病了。後來在秦昭王把他貶為士兵後,本來他該隨軍出戰,但他並沒有隨軍出戰,原因還是因為病了。可見此時的白起不管是從年紀還是身體素質來看,他已經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馳騁疆場了。

    邯鄲之戰時秦昭王數次讓他上前線指揮,作為一臺精密的戰爭機器,他斷然拒絕了,他不是耍脾氣,而是他因為他很清楚的知道,即便是他去了也改變不了什麼,無非還是一敗。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白起被殺時,他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就是:不斷的透過大型戰爭來削弱六國軍隊的有生力量,而他透過三十多年的努力,已經很出色的完成了這一點。而此時的天下大勢已經很明顯了,秦滅六國是人盡皆知的歷史大趨勢,只是個時間問題而已。所以此時的白起對秦國來說,他已經沒那麼重要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已婚已育的人用哪些避孕方式好一些,避孕成功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