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義老師扯歷史

    經過曹丕曹叡兩代皇帝限制曹氏夏侯氏宗親實力,其實到司馬懿政變時,真正掌權和軍權的宗親極少,曹宇秦朗等原宗親也因曹叡託孤而遠離政治中心,不是想出手時就有實力的。

    至於曹操的老臣基本死的差不多了,所以有種說法是司馬懿贏在長壽上,確實有些道理。而曹操老臣的二代三代已經成為貴族,與曹操也沒交集,只要能保證特權和富貴,曹家還是司馬家誰做皇帝又有什麼關係呢,不關心!

  • 2 # 戴老師講歷史

    因為人是會死的呀,曹操時代的舊部在司馬懿奪權的時候,他們都老的老死的死了,想管也管不了啊!總不能從墳墓裡面爬出來——一骷髏在那邊奮勇殺敵吧?(生是曹家人,死是曹家鬼?)我滴個乖乖,這個壓榨也太狠了吧?九九六還不夠,死了還不放過嗎?話又說回來了,如果這個問題確實成立,我想反問一句,為什麼四百年大漢覆滅時候,韓信張良這些劉邦舊部沒有出來,而都選擇了不管?

  • 3 # 沙中土大溪水

    高平陵之變的背後的故事

    高平陵之變發生在公元249年,是司馬懿對曹魏的一次絕地反擊。此事變之後,曹魏勢力雖有幾次反擊,但於事無補。終於在公元266年,被司馬家代魏而立。在此期間,263年滅蜀漢。代魏後,280年滅東吳,三家終歸晉。但僅僅37年後,西晉八王之亂後就滅亡了。

    ​魏晉南北朝的這種城痛變換大王旗的事情特別多,這現實背後有著不同於表面的東西在起著作用。高平陵之變看似司馬懿與曹爽的對決。事情發生時但曹爽和曹芳在外,居然沒有一點辦法,灰溜溜回來投降;這充分顯示出曹魏勢力已經失去對局勢的控制。已經不是所謂的好人壞人什麼的故事,也不是什麼曹爽排擠大臣、眾叛親離的故事。這背後的故事是中國統一之難。君主專制和皇權的單薄的矛盾,自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始,廢除分封實行郡縣制開始,集權裡於中央已是趨勢,但這之中的道路卻迂迴曲折。

    皇權看似威嚴不容侵犯,但實際上呢?君主是一個人而已,他必須依靠一定的人去管理。具體到中國,中國太大,實際上依靠的就不是個別的人,想長時間、有效力管理這個大國家,就必須依靠一大批人,這一大批人就是中間層次的人。皇權控制的只能是管理這中間層次的人,皇帝不可能去直接管理一個村莊。皇帝依靠什麼人?這就是中國朝代變換的核心問題。秦二世而亡,依靠僅僅是秦始皇的個人威力,始皇一沒而秦亡,時間短很多事情沒有暴露。而西漢開國到東漢滅亡前後有四百年,在這長時間跨度裡,充分暴露了皇權的單薄,西漢初年,劉邦一死,皇權就落入呂后和諸呂之手先後達十多年。後在西漢開國元勳抵抗下,才得以滅掉諸呂,開拓出西漢初年文景之治。在這之就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漢武帝時期就已經開始突顯出地方豪強勢力對中央的威脅。經漢初的文景之治,輕徭薄役、休養生息後,財富積累過程中,地方經濟勢力逐步做大。部分商業勢力開始影響帝國政治形態,漢武帝時期的鹽鐵論,遷豪強於邊塞等措施,有打擊匈奴的作用,也有限制地方豪強的目的。但這些僅僅治標不治本,經濟的總是發展,財富總歸要積累,地方的勢力一定會抬頭的。漢朝是中國第一個大統一、長時間的大王朝,應付這些問題是歷史上沒有的。可以說沒有任何經驗,也不知道如何控制這些地方勢力。漢武帝后,西漢多有幼帝登基,這不免又增加了皇帝的不穩定性。西漢統一的王朝在這時還沒有太好辦法去管理這些,從官吏來說,自然而然直接採取了薦舉法,以及以後的察舉法,這類辦法太依賴於當事人的操行了。最後這些都受制於地方豪強勢力,被門閥士族把持。等於帝國被這些人控制了。漢武帝獨尊儒術策略是對的,錯的是方法,應該是如何利用儒家形成思想上統一,保證意識形態的上的統一,來維護國家統一。但在實行過程中,儒家有其道德上追求,一直有想恢復周禮,以德治國等不切實際理念。王莽篡漢的理論基礎就是禪讓和以德治國的理論。這也是曹魏代漢,司馬代曹魏的理論基礎。

    ​但高平陵事變已是玄學興起,玄學興起的主要原因就是儒家治國理政的虛幻性和不切實際,在經過西漢東漢的獨尊儒術後,士大夫們思考中感覺到了儒家的道德的虛幻性,反思中,走到另一個極端,玄學興起背後經濟原因是門閥士族的興起和穩固。這一切的都表示從思想上,政治上,經濟上,帝國均處於分裂的事態中。皇權此事只是一個符號,被迫依附於某個勢力。從西漢漢武帝后,匈奴等外患消失後,地方勢力開始興起後,皇權就開始受制於,外戚、宦官、太后。其背後的原因就是皇帝沒有依靠,依靠任何一個勢力,這個勢力最後都會在宮廷鬥爭中壓制皇帝。東漢更不要提,除光武帝和他兒子漢明帝還能控制一下,以後諸帝大多幼齡登基,受制於太后外戚,為反抗不得已重用宦官。東漢就這這樣連皇帝都無法平衡,地方豪強就逐步和儒家大族合一形成了門閥士族。完完全全控制了中層以下地方政治形態。

    高平陵事變時,有人說曹爽幹嘛不帶著曹芳脅天子以令諸侯啊,幹嘛投降啊。這是高看曹爽了,當時曹魏勢力為防止出現漢朝的弊病。防宗室、外戚、太后、宦官等,弄的曹魏才從220年到249年才三十年時間裡,曹魏勢力沒有了任何助力和依靠,只能被騙投降,然後司馬懿為絕後患,只有誅殺曹魏勢力。誅殺曹魏勢力只是漏出司馬家的膽怯,司馬家也是沒有依靠的。

    ​從當時的政治形態看影響統一的是門閥士族勢力,任何一個朝代想長時間統一,必須要想法剷除門閥士族對地方政治形態的把持,不如此則國不可久也,司馬家沒看到這一點,僅僅37年後,西晉就滅亡了。東晉也是在,南下士族和本地士族的爭鬥中搖搖晃晃維持了一百多年,最後滅於北府兵的劉裕。

  • 4 # 孤山陶唐

    這個問題很簡單——活久見。司馬懿奪權那個年代,死忠曹氏的文武官員,已經不剩幾個了。但是這只是演義式的原因,不是真正的原因。

    在筆者看來,陳寅恪先生的說法才是真正原因——曹氏雖然自稱漢初丞相曹參之後,實則是典型的庶族,而非士族門閥。從這個角度說,曹劉當屬同一階層同一陣營。

    河北袁氏是典型的傳統儒家士族,孫吳則是籠絡了大批南方門閥的非典型士族。司馬氏家族雖然不能與袁氏、崔氏那樣的大士族比肩,卻也絕不是小門小戶的沒落士族。可以說,司馬氏基本上是遙承了以袁氏為主的北方各大士族門閥的衣缽,隨著曹氏集團的逐漸衰弱,北方庶族的勢力也隨之減退,此消彼長,傳統的儒家士族門閥階層則漸次恢復地位,直到司馬懿一點點地攀上高位,成為了繼二袁之後新計程車族“盟主”。

    因而,司馬氏的崛起,並非司馬家族在與曹氏家族的政治鬥爭中勝出,而是北方士族門閥對庶族地主階層的勝利✌

    這就可以解釋為何司馬氏滅曹,而曹氏集團無人抗衡了。這壓根兒也不是一兩個人或者一兩個家族能夠左右的事情。

  • 5 # 袁衛宇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曹操當年的老部下都幹嗎去了,為什麼不阻止司馬懿?其實原因不外乎三個;

    一、曹操的老部下當時基本都死了

    司馬懿非常能活,他發到高平陵之變時,他自己已經70歲了,而多年和他一起輔佐曹操的人,基本都死在了他前面。

    曹操當年手下有五子良將: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車騎將軍張郃、右將軍徐晃。另外還有典韋、曹洪、夏侯惇、夏侯淵、許褚。這些軍事將領,在高平陵之前,都死了。

    既然是死人,自然無法阻止活著的司馬懿了。

    二、司馬懿當時獲得了曹魏老臣的支援

    曹爽執政後,因為他本人沒有什麼能力,再加上他愛重用小人,所以把曹魏搞得烏煙瘴氣,非常不堪,許多曹魏老臣都看不下去了。

    曹爽無論是名望,還是能力,都輸司馬懿一大截。他和司馬懿受命共同輔政,是被突擊提拔的:

    帝寢疾,乃引爽入臥內,拜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與太尉司馬宣王並受遺詔輔少主。

    曹爽重用的人,何晏、鄧颺、李勝、丁謐、畢軌,都是一群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

    曹爽和何晏、鄧颺、李勝、丁謐、畢軌排擠曹魏老臣,胡作非為,無法無天。許多曹魏老臣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就在此時,司馬懿果斷出手,發動高平陵之變,滅曹爽三族。得到了曹魏老臣的支援和擁護,在他們看來,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是替曹魏去除禍害,幫曹魏及時止損。

    三、士族看重家族利益

    這些曹魏老臣幾乎都是士族出身,如高柔、蔣濟、而司馬懿本人也是士族,他們和司馬懿是一個群體,而不是和曹爽一個群體。

    對士族而言,家族利益是他們最看重的。司馬懿之後,後來的司馬昭、司馬炎為了換取士族的支援,給予了士族大量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

    既然司馬家能了給士族這麼多好處,他們自然會放棄曹魏,轉而支援司馬家。

    另外,雖然司馬懿在事後殺了很多曹家人,但大部分都不是曹操的嫡親,而是曹操的旁支旁系,和曹操的沒有太深的血緣關係。這也是曹魏老臣沒有阻止司馬懿殺人的一個重要原因。

    結論:1.曹操的老部下當時基本都死了;2.曹爽玩過了、玩脫了,自取滅亡;3.司馬家能給士族想要的利益。

  • 6 # 禁街虎1

    曹氏家族由操哥一手經營壯大,手下一群能人,文臣智謀多,武將功夫好,絕對雄霸一時,劉備孫權這些風雲人物也曾一度仰視。

    人手眾多,死士能有多少?典韋,許褚,龐德,張遼……曹仁,曹洪,曹純,曹休,夏侯惇,夏侯淵,夏侯德,夏侯尚……

    要說死士,絕對不少,不一一贅述。上面列舉的這些曹操手下的名將,卻是所有武將中絕對的佼佼者,不僅忠心耿耿,而且是曹操軍的中堅力量。從這份名單中我們不難看出,其中以曹氏兄弟,夏侯兄弟為主力。而這些兄弟也真給曹操長臉爭氣,曹仁獨守南方,夏侯淵防禦西線,都是獨當一面的大將。夏侯惇也是絕對的高官,曹純統領最精銳的虎豹騎,都是內衛部隊。五子良將各有所長,把部隊帶的勇猛善戰,以徐晃為例,被曹操譽為“有亞夫之風”,可見這些人不但會打仗,也會統兵。

    不止武將能力強,就連文官都相當厲害。曹操南征,荀彧坐守大後方,不但可以防禦敵人進攻,還籌措糧草,支援前線,解決曹操的燃眉之急。另外荀攸,程昱,賈詡,劉曄等人也各有閃光點,在曹操手下大放異彩。

    司馬氏強大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是因為這些老臣絕大多數都去世了。武將只有張郃還在,後來木門道中箭陣亡。至此,曹氏集團近乎於瓦解。想要替曹操子孫效忠,也只能是鬼魂於夢中出現了!

    值得一提的是,曹氏後人能征慣戰或者善於計謀者不多,大有凋零之勢。司馬氏正是抓住這個機會,發展自己的勢力,而曹睿等後期皇帝沒有了自家人的支援,異姓部下又和皇帝離心離德,逐漸被司馬懿拉攏過去。還有就是曹爽這樣的蠢貨更是靠不住,最後把自己給作死了。

    曹髦有些血性,想“復國”,搶回自己的政權,可手下已經多是司馬懿的人了,他被殺自然也沒誰會出頭為他報仇。倒是司馬懿,為了“表示自己忠心”,把殺死曹髦的成濟斬了。一場鬧劇就此落幕,再無下文。

  • 7 # 青汁帶你看歷史劇

    司馬懿發動政變誅殺曹氏三族共計七千餘人,不是曹操當年的老部下坐視不管,無動於衷,而是司馬懿太長壽,架空了曹氏政權,沒有人有實力,有智慧與之一戰。

    司馬懿長壽才能笑到最後,笑得最好。

    司馬懿是三國裡面相當長壽的。

    司馬懿應該算是和曹操是同一輩的人,但是他年紀比曹操要小,曹操、曹丕、曹睿祖孫三代都去世了他依然好好的活著。

    當然曹丕和曹睿壽命不長,都是四十不到就去世,也算得上英年早逝,間接的幫了司馬懿能夠肆無忌憚的發動政變。

    司馬懿如此能熬,如此長壽,自然把曹操當年留下的有實力與司馬懿抗衡的老部下都熬死了,連張合都在曹睿時代被司馬懿間接的坑死了。

    所以司馬懿發動政變,誅殺曹氏三族共計七千餘人,不是曹操當年的老部下坐視不管,無動於衷,而是司馬懿太長壽,曹操當年的老部下都不在了,沒有人能夠與司馬懿抗衡。司馬懿三朝元老,多年經營,架空了曹氏政權。

    司馬懿在曹操時代的後期就是曹操得力的謀士,又幫助曹丕戰勝曹植,使得曹丕成功上位,深得曹丕重用,曹丕去世後又輔佐曹睿,曹睿去世又成為託孤大臣,所以司馬懿是三朝元老,這麼多年一直是朝廷重臣。

    司馬懿身為三朝元老,自然是門生故吏遍佈朝野。朝堂之上,軍隊之中有司馬懿經營多年,肯定安插了很多忠於司馬家族的人,所以司馬家族在曹睿去世之後,基本上已經架空了曹氏政權,沒有人能夠與之一戰。

    所以司馬懿發動政變,誅殺曹氏三族共計七千餘人,不是曹操當年的老部下坐視不管,無動於衷,而是司馬懿太長壽,曹操當年的老部下已經所剩無幾,司馬懿架空了曹氏政權,沒有人有實力,有智慧能夠與之相抗衡。

  • 8 # 愛飛翔的夢

    針對題主這一問題,我們把視線稍微向前和向後拉長延伸一下可以看出,公元249年發生高平陵政變—政變成功後誅殺曹氏宗族兩個階段的過程,我們按照事物發展順序,就會很好理解這個事件的形成原因。我們下邊從司馬懿發動政變的背景——政變成功——誅殺曹氏三個階段來說一下這個問題。

    司馬懿發動政變的背景

    當時魏國已歷三帝,曹丕、曹叡都死了,曹操當年的老部下更是基本快死絕了,為何司馬懿最後是三朝元老處處救火,因為當年曹操麾下文臣武將大多隕落,昔日小字輩的司馬懿因為相對長壽現在已經是外姓臣子第一人了。

    魏明帝病危託孤,拜曹爽為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和太尉司馬懿一同受遺詔輔佐少主曹芳。

    曹芳即位,司馬懿升為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和曹爽各統兵三千人,共執朝政,更直殿中,乘輿車入殿。蔣濟任領軍將軍。隨後不久,曹爽來了一招暗度陳倉,奏請司馬懿為太傅,給予“入殿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的特權。名義上榮譽更為隆重,實際上架上了一個榮而不實的虛位。

    同時曹爽大肆安插親族身居高位,打算全盤接手權利,甚至派親信前去刺探司馬懿的情況,被司馬懿裝病掩飾過去了。對於此刻的司馬懿來講,人生無疑是驚險灰暗。不僅僅是擢取更大權力,即便是自保,司馬懿也要有所行動了,否則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榨,必將面臨更嚴重的局面。

    政變如何成功

    有得便有失,正當曹爽權傾朝野,自以為掌控一切的時候,埋葬自己的契機也悄悄種下。曹爽重用何晏、鄧颺、丁謐等人,皆人品浮華,素來為人所不齒,同時打壓了一批老臣,囚禁郭太后,納先帝妃嬪為妾等等,飛揚跋扈已經大失人心,在這個時間點上,司馬氏還是忠臣,反倒曹爽所為到已不似人臣,所以在司馬懿聯合一干忠臣蔣濟、高柔、王觀等人像郭太后討詔非常順利。之後司馬懿聲稱只是清君側,曹爽交出權力,事情到此為止。之後曹爽兄弟志大才疏,昏招連出,束手就擒,這才政變成功。

    一招刀在手

    我們事後不難發現,司馬懿發動政變之時,只是聲稱清君側,曹爽讓位即可,並且團結了一批人,成功之後想必司馬懿也是常常的吐了一口氣,畢竟這是壓上了身家性命的豪賭,曹爽兄弟的做法想必也大大出乎司馬懿的預料。勝利來得如此之快,而且有太后詔一切又都名正言順。狼顧鷹視、非人臣之相也的司馬懿此時發現自己似乎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把漢帝迎接到許都的曹操似乎給自己立了一個好榜樣,隨後司馬懿迅速擴大戰果斬草除根屠殺數千人,但此時朝中之人或是投入他的門下,或是無力阻止,或是被他屠殺抑或逃奔敵國,至少在中樞已經無人可以鉗制司馬懿了,不過邊疆後來淮南三叛,到是給司馬氏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 9 # 密探零零發

    公元249年,司馬懿在隱忍了許久之後,帶領著自己的死士,發動了著名的高平陵之變,清除了以曹爽為首的曹魏宗室在朝中的勢力,掌控了朝局,進入了司馬家的時代。那麼,為何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時,滿朝的文武大臣都坐視不理,任由司馬懿完虐曹爽呢?今天,我們就一起通過歷史的蛛絲馬跡來探究一二。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他的兒子曹丕繼承大位,並且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皇位,曹丕順利當上了皇帝。但曹丕和他的兒子魏明帝曹叡都是短命鬼,早早去世。在魏明帝曹叡臨終之時,讓曹爽和司馬懿輔佐於曹芳。公元249年,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掃魏明帝的墳墓高平陵,曹爽兄弟及其親信均跟從。隱忍了許久的司馬懿上奏郭太后廢除曹爽的職位,率領自己的死士封鎖城門,派兵佔領武器庫,向曹芳上奏曹爽等人的“罪行”,並勸說曹爽投降認罪。

    此時,曹爽手中有皇帝曹芳在手,完全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命各地領兵勤王,剿滅司馬懿的叛亂。但是駑馬戀棧的曹爽擔心家中的老小,聽信了司馬懿的鬼話,投降認罪。司馬懿趁機清除了以曹爽為首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勢力,所牽連者達五千餘人。隨後,司馬懿任用親信,掌控朝局,獨攬大權,至此真正進入他司馬家的時代。那麼,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時,滿朝文武為何都坐視不理,派兵討伐司馬懿呢?

    究其原因很簡單,就是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並非是他一個人戰鬥,他背後站著的是滿朝文武。魏明帝曹叡去世後,年僅8歲的曹芳繼位,曹爽和司馬懿共同輔政。因為皇帝曹芳年幼,大權落到了曹爽和司馬懿兩位輔政大臣手中。曹爽為了大權獨攬,採用明升暗降的手段,晉升司馬懿為太傅,有大肆任用自己的親信和心腹,控制了朝廷的運作,權傾朝野,而同為輔政大臣的司馬懿則被架空。

    曹爽當權後,用了幾年的時間讓老臣們紛紛靠邊站。這些老臣們大部分都是三朝元老,其背後更是代表這一個個的世家大族。曹爽的重新洗牌,嚴重地損害了以司馬懿為代表計程車族的利益,將滿朝文武對立起來了,他們伺機而動,企圖重新奪回權力。高平陵事變,就是司馬懿這個帶頭大哥帶著滿朝文武對以曹爽為代表的曹魏宗室的一次清算,目的很簡單就是重新洗牌,取回原本屬於自己的權力。因此,在司馬懿發動政變之時,滿朝文武不僅沒有出頭反對,而且還去對曹爽進行勸降。

    綜上所述,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並非是他司馬懿一家的事情,而是滿朝文武的事情。可以說,高平陵事變是以司馬懿為首計程車族與以曹爽為代表的曹魏宗室的一場權力的鬥爭,最後以司馬懿的勝利而告終,曹魏宗室被清洗,司馬懿獨攬大權,正式進入司馬家的時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易,繫辭下傳>>第十一章,怎麼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