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青愛歷史

    英法代表與清朝談判時,提出無理要求。據資料記載扣押英法談判39人,具體情況是英法找藉口,其內幕不得而知了。後來英法以人質被殺為由,於1860年10月6日佔領圓明園, 第二天英法暴虐軍人對清朝這座舉世聞名的“萬園之園”進行劫掠並大火燒燬,很多珍貴文物,被英法軍隊搶走。

    對英法聯軍的暴行,就連法國大文豪雨果都說:“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一個進行搶劫,另一個放火焚燒。他們高高興興地回到了歐洲,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他們共同分享了圓明園這座東方寶庫,還認為自己取得了一場偉大的勝利!”

    曾國藩的反應

    英法聯軍縱火燒燬圓明園時,清軍和太平軍打得正火熱,而且清朝逐漸佔領優勢,此時湘軍將領曾國藩也是春風得意,因為他在太湖與太平軍作戰中,打敗太平軍將領陳玉成。而兩江總督何桂春因為打不過太平軍跑了,此時曾國藩因為戰勝太平軍有功,於是就接任兩江總督,而且還成為江南軍務的欽差大臣,成為令人羨慕的封疆大吏,曾國藩終於實現了人生目標。

    也正是在1860年,曾國藩還指揮曾國荃的部隊,攻佔了南京屏障安徽安慶,此城一失攻下天京已經是指日可待的事了。

    英法聯軍火燒圓晚園,曾國藩是否知道?當然知道,但曾國藩當時並沒有對此事作評論,以曾國藩的性格,他不可能有什麼看法。但據資料記載,1862年,曾國藩在主推洋務運動時,曾寫過一則筆記,提到了火燒圓明園的事。餘以為欲制夷人,不宜在關稅之多寡,禮節之恭鋸上著眼,即內地民人處處媚夷,豔夷而鄙華,借夷而壓華,雖極可恨可惡,而遠識者尚不宜在此等處著眼。吾輩著眼之地,前乎此者。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傷毀我宗廟社稷,目下在上海、寧波等處助我攻剿髮匪,二者皆有德於我。我中國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

    我們仔細看一眼這段曾國藩親手寫的筆記裡,居然說“英法有德於我”一句話。曾國藩認為剿匪是大事,火燒圓明園是小事,而且英法聯軍並沒有佔領紫禁城,沒有侮辱清朝列祖列宗,英法聯軍還幫助清軍剿滅太平軍,算起來是有德於清朝的。這種混賬邏輯也能講理學?

  • 2 # 熊二的每一天

    歷史似一幕絢爛的煙火,稍縱即逝,卻始終縈繞在我們心中,像是音樂,或婉轉,或悲慼;像是影像,或宏偉,或俾小。它慢慢匯聚成一條大河,看不見,卻流淌在每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的骨髓裡,於是,我們有了同一種語言,用一種經歷,同一種信仰。

    歷史的過程看似宏偉,卻也是由一個個故事組成的,而故事的中心永遠是人。是什麼造就了“一代聖相”?而又是什麼造就了以及如何造就我們自己?

    一、成長經歷

    說起曾國藩沒有人應該感到陌生,那個被罵“滿清走狗”,被章炳麟說成是“譽之則為聖相,獻之則為元兇”的人,就是曾國藩。這樣一個充滿爭議的人是怎樣成長起來的我很關心,而一個人的成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庭環境,那曾國藩是怎樣成長起來的呢?

    曾國藩是湖南湘鄉人,出生於世代務農的家庭,祖父是農民,爸爸卻當了教書先生,曾國藩從小也就勤勤奮奮地讀書了。曾國藩20歲考的秀才,比他爸爸早23年考得,不愧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天資在此可以瞥見一二。他喜歡讀史,曾經用一年時間讀完《二十三史》,之後進京在翰林院做事。

    對於曾國藩的成長經歷,老師必定比我有更多瞭解,故在此只是簡略敘述一下。我在看了他的成長經歷後有所感悟的是:人成功確實需要天賦。而天賦從何而來?一是打孃胎以來的智商、情商,二是生活環境、家庭環境的影響。第一個自不必多說,從仲永、桑弘羊身上就可以看出什麼叫“生而知之者”,那東西貌 似有點飄忽,卻是實在的天賦,普通人學不來,曾國藩卻可算是一個,悟性極高。第二個是可以創造的,像“孟母三遷”似的例子可以略有理解,而曾國藩的農村家庭背景本身造就了他中國農人特有的謙遜、樸實等內在特質。我認為這即是他性格里所謂“虛懷若谷”的最基礎部分,再加上他後來所學的儒家思想,造就了一個真正的曾國藩。就天賦這一點來講,我在此處如此重視,並不是想表達“聽天由命”的思想,而是想說,我們要認清我們需要什麼,是什麼造就了別人,什麼造就了自己,這些都是因人而異。當然,如此行動後的結果不一定是我們最初的夢想,但是這就是人生,歷史教會了我們如何去奮鬥,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去放棄,我想這才是研究歷史的本意。

    二、真正的曾國藩

    當名譽裝滿了衣缽,盜賊就隨之而來了。

    真正的曾國藩是怎樣一個人,我們也只有從其事蹟出發,尋找突破口,別人評價都是“二手貨”,我們應當從自己的感受出發。

    曾國藩在入仕之後在翰林院幹得不錯,連連升官,在漢人常被排擠的滿清朝廷裡當了個侍郎的職位。到後來太平天國起義,才回鄉籌辦湘軍,此後湘軍逐步壯大,曾國藩也被推到了權利的巔峰,權傾朝野。不過,後來他辭去了自己的所有職務,一是因為身體欠佳,二是由於他深諳官場之道。這就是曾國藩的為官做人之道:中庸。

    他知道“月盈則虧”,所以急流勇退。在官場上,他提拔左宗棠、李鴻章,即使後來二人對他都有批評,卻始終公私分明。在家裡,他嚴加管教自己的家人,關照、愛護他們,卻讓自己的親生弟弟為國捐軀。用一句話可以形容在中庸原則下的曾國藩:“為善堅持,虛懷若谷”。在剿滅太平天國起義的這15年裡,他屢遭挫折,也曾經因為兵敗無顏而兩次自殺未遂,但是結局是美好的,他贏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一場漂亮的勝利。也許沒有老師會那樣包容學生對自己近乎嚴厲的批評,但是曾國藩可以。他以自己的包容之心容納著萬物,天下蒼生,金陵一役後,大局已定,看著自己手下的將士死傷多半,他解散了湘軍,雖然也帶有政治考量,但不得不說他是一個真正博愛的人。

    三、大時代

    時勢造英雄,漢末出了個奸雄曹操,清末出了個忠臣曾國藩。

    太平天國起義是清朝由勝及衰的必然結果,只是不早不晚,發生在了曾國藩所在的年代,於是一介書生開始了自己的戎馬生涯,走上了自己人生的巔峰。治國、平天下,無數英雄人物的未完之夢,曾國藩做到了,是時代選擇了他,而也是他,選擇了這個時代,偶然中的必然,這就是命運,這就是歷史。

    當曾國藩回鄉辦團時,他也許沒想過以後會有如此大的成就,對於他來說,忠君愛國是第一責任。這個時代的主題詞是:動盪,於是誰能給他穩定就會成為英雄。

    結語

    一個真正的曾國藩需要自己體會,這樣才會有最深的感受。而評價一個人應該從多個方面去評價,好的抑或是壞的,我在此僅僅提出了曾國藩的好的地方,人品確實是沒的說,但也並不是說他什麼都好,就作為一個漢人而幫助當時極度腐敗的清政府這一點來說,我就覺得就不夠“革命”,但是客觀上來講,“居其位而謀其政”,忠君還是舉義,這是個人選擇,無需作出太尖刻的批評,這也是時 代使然,是樹欲靜而風不止的無奈。

    在此,我有一個很久以來所關心的問題:研究歷史有時會不會讓人產生一種無奈?讀史使人明志,但有時卻也是反向的。有時,也許什麼也不知道,有一種 出生牛犢不怕虎的衝勁才會更進一步吧。

  • 3 # 紫媽育兒

    我是【說古論今齊歡欣】,我很樂意回答這個問題。

    1.曾國藩出身不高

    曾國藩本是一個鄉下地主家的少爺,受“學而優則仕”的思想影響,他和父親一起去多次參加科考未果,深受鄉鄰嘲笑。其中倒數第二次科考的時候,他的卷子被考官公示,考官認為他的卷子最差,公開給大家是為了避免考生再次犯這些錯誤。這樣一個巨大的恥辱,恍如給了曾國藩一個大大的耳光,他痛定思痛、閉門讀書、查擺不足、補齊短板弱項,狠下功夫的他終於在又一次的科考中成功過關、脫穎而出了。

    2.曾國藩非常努力

    他的科考過關之後,第一份工作是去翰林院做翰林,做翰林過一段時間需要考試,為了考試過關,他每日努力讀書、習字、作詩,準備應試,由於準備充分,讓他在翰林考試中獲得極好的名詞,被高興的皇帝大力提拔。

    3.曾國藩一直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

    初入京城的曾國藩,意氣風發、躊躇滿志,可是在與更多的人交往之後,他清醒地發覺了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比如懶惰、讀書少、好色、拖延症嚴重等等。

    為了改正自己的缺點,他定下了多條規矩,比如早起,每日強制自己讀書、寫作、節慾、寫日記等等。

    他這樣要求自己,並且也嚴格按照規定去做了,每天每夜都這樣嚴格的要求自己,使得他逐漸修煉得更加接近完美,以至被後人尊為聖人。

    4.曾國藩對家人友愛

    曾國藩對父母十分孝順,每次家書都要問候父母;

    他對兄弟姐妹們也都十分關心,常常寫信關心弟弟妹妹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

    曾國藩對侄子們也十分關懷,信中也常常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技巧等等;

    曾國藩夫妻和睦,相敬如賓,對子女也是敦敦教導,希望他們能夠成長為懂事、知情趣的雅人,而非只追求高官厚祿的俗人。

    5.曾國藩對部下十分提攜

    曾國藩一手建成的湘軍,他殫精竭慮地為士兵們籌集兵餉,為他們爭取待遇;

    他看中了李鴻章的才能之後,決心讓李鴻章成為自己的接班人,他悉心培養,每次談事見人的時候,都帶著李鴻章,幾乎是手把手教李鴻章為人處世做事等的學問。

    除了看重的李鴻章之外,他對自己的門客和其它部下,都非常關心和維護,常常教導他們做人處事等道理方法。

    6.曾國藩有大智慧大毅力大追求

    曾國藩的一生,多次起伏,在遇到非常難的困境時,他甚至想過自殺,但最後都咬牙堅持了下去,終於有了轉機,讓他轉危為安,這是大毅力;

    他在自覺時日無多的時候,曾經寫信給子侄們,勸告他們以後要不忮不求,意思是說不要嫉妒別人,也不要貪心妄求不該獲得的東西,只有不忮不求才能讓孩子們擺脫痛苦,脫離低階趣味,成就更好的人生,這是大智慧;

    總之,曾國藩是一位自律、自強、自修的狠人,他的做人、做官曆程,對我們很多人都大有啟發哦~

  • 4 # 至凡微影

    曾國藩一生堅持寫日記,甚至晚年瞎了一隻眼後仍然堅持用顫抖的雙手來寫日記,直至去世的前一天還在寫日記,先不說別的,這份堅持就很值得我們學習。

    《曾國藩家訓》也就是曾國藩的日記可概括為兩個字,自省。他很愛挑自己的毛病,而且大膽的寫出來,並且還能做到努力的去改正它。吾日三省吾身,這句話是曾國藩的老祖宗曾子提出來的,而曾國藩是切切實實的把這句話踐行了一生。這句話我們都熟悉,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卻是鳳毛麟角,曾國藩真正是其中的一個。

    對吸菸的人來說,戒菸著實是件難事,曾國藩也曾面臨戒菸的苦惱,甚至難到要讓他用幾十年才能做到。曾國藩戒菸可謂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再戰又敗,如此反覆,終於在晚年的某個夜晚,下定決心,撅折了煙具從此戒了煙。並且在戒菸這晚給自己定了個規矩叫“日克十二條”,具體為,一,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懼。二,靜坐,每日靜坐半時。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粘戀。四,讀書不二,一本不讀完絕不讀第二本。五,讀史,每日十頁,雖有事但不可間斷。六,寫日記,日間凡事,必口過、耳過、心過,閒時寫日記必自省。七,謹言慎行,刻刻留心。八,養氣,修身之法。九,讀書。十,作詩。十一,寫字。十二,夜不出門。

    堅持半生戒菸屢敗屢戰,戒下煙後又給自己立下十二條軍規,並且終生堅持不曾間斷,這份毅力!這樣的自省!如此自律!克己!真不是一般凡人能做到的,真可謂晚清第一大儒。晚輩實為敬佩,給跪了。箇中精神,如有用者,大夥兒可自行摘取,學習。

  • 5 # 遊逛歷史村

    讀曾國藩家書和書信已經有多年。我深知其人不是野蠻好殺之徒,而是心懷仁義之人。不是狂妄自大之人,而是謙虛謹慎之士。他的立身持家,精忠報國,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世人不知曾國藩是這個時代的損失。

    想必和曾國藩同時代的人在少年時肯定看不出曾國藩會有這麼大的成就。從這方面挖掘,我們可以得到曾國藩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的地方。

    第一,就是他堅韌不拔。其實曾國藩資質很普通。但他特別注重於自我修養,自我剋制。他的專字訣,敬字訣,讓他受益終生。每次讀他的家書,我都能從中得到極大的啟發和激勵。

    據說曾國藩考秀才考了大概有六七次。也同時代的歷史人物,比如張之洞,梁啟超不是一次而中就能名揚鄉里甚至天下。雖然不能說曾國藩的智力偏下,但他和張之洞這些人相比,明顯有非常大的差距。但為什麼最終,他們和曾國藩的成就相比,又差了好大一截呢?

    除了他有意識的給自己勵志加壓之外,他還有一個對我們普通人來說非常少見的品質。那就是堅韌。堅韌到骨子裡,堅韌到血肉裡。正是他的這一性格核心,才使得他和我們這些平常人區別開來了。

    第二,曾國藩是個狠人,我在以前的悟空問答上說過這句話。但那不是對別人狠,而是對自己狠。他對自己的嚴苛,甚至有點變態。白天,他看見了同僚的媳婦長得漂亮,多看了一眼,夜裡就在日記上大罵自己無恥。多吸了一口水煙,多下了一盤棋,他也要大罵自己,深刻的檢討自己。如果這樣的曾國藩,是在我們身邊的人,那一定很讓我們很看不起,是我們諷刺嘲弄的物件。可是偏偏這樣的人就能成功,就能幹出一番事業來。

    第三,曾國藩是一個尋到了大本大源的人。什麼是大本大源?就是不畏艱難,解救眾生,置生死於度外。尋得大本大源之人的能量胸懷智慧非常人可比。此種人遠的如王陽明和范仲淹,近的如孫中山和曾國藩。此種人兼有辦事和傳教之能。即立德立言立功是也。這就是他和晚清其他中興名臣不同的地方。像同時代的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只是辦事人——立功而已。當他立志掃蕩太平天國的時候,他的人生境界已經不同於其他人。他的思想和信念已經提升到了無與倫比的境界,遠非同時代人可比。

    曾國藩對我們最大的啟發不是簡單的學其治家之道治軍之道治學之道,而是怎麼樣以平常之資做聖人之事。他所經手過的事情讓平常人認真去做,都能實現。他身上所閃現的道德光澤淺易平凡。可是為什麼我們就做不到呢?他曾經說過,天下事毀於惰字。這是最淺顯的道理,可惜的是我們每天都在犯這樣的錯誤。而他呢,每天都在警醒自己,剋制自己的懶惰和過多的慾望。

    總結一下:他是在我們身邊的可親可近的聖人。

    他告訴我們,只要勤勉和堅持,就能實現夢想。

  • 6 # 歷史名將錄

    現在的城市節奏非常的快,往往讓人感到力不從心。衣食住行,一切都需要花費一定的費用。甚至連吃住都不是剛畢業走上社會的人能夠負擔得起的。為了能夠在大城市擁有一份立足之地。他們各個方面都需要節約,再節約。地下室小單間兒就是他們的住所,飯不敢吃,貴的衣服也是一樣。他打車對於他們而言是非常奢侈的。每個月掙的錢一分錢掰成兩半花。這樣的生活聽起來著實讓人感到非常難過。還有一個問題,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越節約越不捨得花的人往往就過得越不好,節約並沒有給他們帶上更好的生活條件。原因何在呢?

    這種情況不只是現在的年輕人有。在清朝時期,就出現過這種問題的存在。國力衰弱的清朝末年,沒有足夠的錢給官員發放高薪。對於那些作風不正派,或者家底豐厚的官員來說,這些並不算得上什麼。不過對於廉潔奉公的官員來說,這些就相當於雪上加霜了。曾國藩就屬於後者。因為清朝的困境,曾國藩使自己也變得十分窘迫。最困難的時候竟然用來吃飯的錢都沒有,僱不起傭人,沒有錢住好房子。雖然困難,但是他依然,堅持了許久,直到她41歲的時候才有所好轉。雖然那些年,手頭並沒有足夠的資金,但是曾國藩認為在三方面並不能節約。

    中國方才道光20年的時候,成為了清朝的一名官員。不過在當官一年之後,曾國藩就覺得自己堅持不下去了。認為自己現在並不想在繼續做官了,買寄回家長的信中提到了這些。並希望自己可以回去伺候長輩, 同時在這封信中還出現了另外一個事件。他鄉遇故知,本身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情。可是曾國藩有一個老鄉在京城獨自一人匆匆離世。這邊老鄉的喪事是總國凡和另外兩個朋友幫忙,辦的。曾國藩在書信中提到,自己目前僅有的錢,除了幫助這位老鄉,剩下的只有路費了。在曾國藩的心目當中,像這些喪葬生子這種人生大事是不可以因為,沒有錢而省掉的。這邊沒有錢,人情也不能淡。這是其一。

    其二,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曾國藩家中有一個下人,因為自己家到了一定的困境,沒有辦法之下,私自拿了曾國藩的一些錢財。曾國藩覺得並不可以責怪他,因為丹閣叔的困境是因為自己造成了。並且,丹閣叔曾有恩於曾國藩。現在,丹閣叔生逢絕境,自己是一定的幫助他的。這樣,自己在困窘的時候也才有資格獲得別人的幫助。

    其三,友愛家人,對家人捨得花錢,這樣會讓你更努力的掙錢。曾國藩給自己的父母寫的信中,體現了這一點。曾國藩遠在京城,並不能在父母跟前侍奉。為了讓父母生得好一些。便託友人送錢給他們,說自己會還給好友,讓他們不用操心金錢的問題。曾國藩自己尚十分艱辛,可卻處處記掛父母,為了家人努力奮發向上,職位也越來越高了。

    這三點,是曾國藩心中不能夠節省的方面。如果你做到了這些,應該就可以賺比付出更多的錢了。

  • 7 # 趣史痞說

    對於滿蒙軍事貴族的大清朝來說,曾國藩是忠君報國的典範,他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他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可人無完人,曾國藩有優秀的一面,自然也有被看不慣的一面,有說他是滿清走狗,華夏的罪人,種種罵名背上了身,不管如何,曾國藩在人格修煉、修身堪稱為事業上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他的《家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他一生的豐功偉績也給中國帶來了不容小覷的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有個粗線條老婆生活會不會有很多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