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家趣談
-
2 # 串說歷史
女子出嫁必備嫁妝,嫁妝嫁妝,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妝”字。古代最初的嫁妝是指女孩嫁人帶走的如“金簪子”、“玉手鐲”等值錢的化妝品。簡稱“嫁妝” 後來女孩的父母為了讓女兒在夫家地位高一點,也會給一些錢、物品(被褥、衣服等)這是中國自古以來形成的習俗。
70年代女子的嫁妝是腳踏車、縫紉機;80年代是彩電、冰箱、洗衣機;90年代有了空調;到了21世紀越來越簡單,那就是房子、車子和票子。但是在古代,除了金銀瓷器,被褥綢緞之外,還有帶上一個神秘的大箱子,這就引起了大家的猜疑,大箱子裡裝的到底是什麼呢?此處我們需要了解一點歷史小知識。
古人都講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方家請媒人上門說媒,帶女方父母點頭之後,就下聘禮開始籌備婚事,男女主角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會見面的,大多數都是結婚當天才一見鍾情的,結婚這項大事當中有很多講究的習俗,那我們就從女子的嫁妝箱子開始說起。
古代女子的孃家雖然是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陪嫁嫁妝,但是被稱之為“七寶”的嫁妝是必須要有的。
第一寶就是算盤
算盤在古代是重要的算賬工具,以算盤做嫁妝,是希望女兒嫁過去之後能和丈夫一起管理好家中財產,好好理財,經營好彼此的家。
第二寶是喜梳
梳子重要也是唯一的作用就是用來梳頭髮,婚禮之時、由長輩中的婦女將新郎新娘的頭髮梳在一起,意即有了結髮夫妻之實,一邊梳還一邊說:一梳到尾,二梳白髮齊眉,三梳兒孫滿堂。可見這陪嫁梳子也是一種美好的祝福和祝願。
第三寶是如意稱
如意稱是傳統婚俗中新郎用來挑開新娘紅蓋頭的工具。在這裡取其“稱心如意”之意,有趣聞稱,新郎官在掀開新娘蓋頭時,女子可以讓自己稱心如意,不嫌棄。
第四寶就是龍鳳剪
龍鳳喜剪,大家都知道剪子兩頭更是不離不棄,缺一不可。以龍鳳喜剪作為陪嫁的七寶之一,是希望新人婚後能恩愛有佳,不分不離。也希望自己的女兒能恪守本分,為丈夫子女製衣縫補,剪刀雖然是剪刀,但是它的學問寓意最深遠,值得每個人思考。
第五寶是都鬥
都鬥是古代較為常見的糧食盛量工具。用它作為嫁妝是希望女兒嫁過去以後能夠不愁吃喝、豐衣足食。
第六寶是.繡花鞋
繡花鞋是古代女子純手工製作的,在鞋子上繡滿各式各樣漂亮的圖案,若是孃家準備的繡花鞋,上面會繡滿春宮圖,畢竟都是新手上道,兩人都沒有經驗,這邊是臨時的教科書了,新娘子脫了鞋之後,大家都懂得了。而鞋取“諧”這一諧音,用來祝福新人婚後生活和諧美滿,白頭到老。
第七寶是喜鏡鏡子能照人面容,陪嫁喜鏡是希望女兒能夠青春永駐,容姿不老。人們大都選用的是圓形鏡子,取其圓滿之意。同時還有一個講究:作為陪嫁的鏡子在新婚後三個月不能照到其他人,因為鏡子中出現了外人是一種不好的徵兆哦。
再次為大家插入一個小花絮 。
古時的男子最看重女子貞潔,而判斷女子是否貞潔的方式就是看大婚之夜是否落紅。不過大婚的時候的被子床單都是紅色的,落不落紅根本看不見。
女方的家長都會為女子準備一條白綾,在洞房的時候鋪在身下。如果落紅了,就會在白綾上很明顯。但若是第二天發現白綾上沒有落紅的痕跡,那麼這白綾就另有用處了。既然女子已是不白之冤,那麼也只能以死來謝罪,所以這白綾也是給不貞潔的新婦上吊用的,說來也真是可怕,看來還是生活在現代的女人更幸福!
今天就先為大家介紹這七寶,七寶所象徵之意想必大家都有所領會,接下來會為大家解開剩餘女子嫁妝神秘面紗,還有洞房時的一些有趣嫁妝哦,敬請期待
-
3 # 史海閒聊
嫁妝這種東西真的就是從我們中國古代漸漸的流行下來,起初的時候是從宋朝開始流行。到了最奢侈的時候,我們就不得不講一講清朝的時期,在清朝乾隆時期才是最奢侈的一年,嫁妝甚至瘋長到了翻倍。那麼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講那些所謂的嫁妝裡帶的都是什麼東西啊?
1、一些適用的生活用品比如說銅鏡梳妝品,還有手飾品之類的。因為嫁過去以後,她們就沒有辦法再靠自己的孃家了,於是有錢的家人都想為了自己的孩子鋪好路,把家裡值錢的東西給女兒帶走。也想為了自己這一點面子,畢竟嫁妝太少的話真的是非常丟臉。而且嫁妝基本上都是和彩禮同等的,不會多到哪裡去,也不會少到哪裡去。
如果太少的話會被別人說家裡窮,如果太多的話會被別人說看不起男方的家庭。古代人早早的就想到了這些問題,因此他們在給嫁妝方面比我們現代人要準確的很多。
2、各種各樣的銀票房契因為銀票是非常方便的,無論到哪裡都可以取出來。就像是我們現代的銀行一樣,只要你有銀票就可以取出和你一票相等的金錢。而且房契也是固定的資產。你可以把這些房子拿出來租出去,或者說給他賣了折換成金錢,這都是可以的。
3、陪嫁丫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陪嫁丫鬟竟然也成了陪葬品的一種,她們會跟著這些小姐們一直到死。也有一些小姐她們比較有良心,在自己的陪嫁丫鬟到了可以嫁人的年紀,都會幫她們尋找一個可以嫁的婆家。
4、情趣用品除了這些物品還有一種東西是壓箱底的,也是比較私密性的東西,讓人看了臉紅心跳。而這種東西就是大家嘴巴里說的情趣用品。
古代的女子他們在沒有出閨閣之前,都是沒有接觸到這些東西的,因此她們的母親在嫁女兒的時候,都會把這些用品壓在箱子底下,才有了壓箱底這個詞語。真正的壓箱底的東西才是乾貨。 -
4 # 布十二
古代女子陪嫁的洞房“八件套”:
1、小腳瓷鞋。
古人對小腳女人歷來情有獨鍾。這個小鞋就是三寸金蓮造型。小瓷鞋燒製的繁縟奢華,包銀又匠心獨到。作為洞房花燭夜的擺件,據說可以刺激推動新郎新娘的愛之初體驗。
2、白手帕或者白綾。
古代及其重視女性的貞潔。在新婚之夜,除了和新郎共赴巫山雲雨之外,新娘還額外有一項必須完成的重要任務:拿到自己種出的紅桃花,以證明自己婚前是完璧之身。
3、放置性藥物的器具銅盒。
這個盒子就是個藥盒,專門放置男女雙方在房事中使用的性藥物。根據古典書籍和現代小說中的描述,裡面的藥物很有可能是用來給男方壯陽的春藥、金槍不倒大力丸之類。另外也有可能是一種催 情藥粉,方便新姑爺和新娘更快進入狀態,促進雙方“交流”。
4、銀托子。
這是孃家人送給新姑爺的“大禮”,說的通俗點就是女方送的男性##器。女人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不能房事,女人懷胎後更要休戰十月,他那血氣方剛的男人該咋辦呢。
銀托子據說還是整部金瓶梅中戲份最重的工具,也是西門慶最長使用的工具。在小說中它的使用方法是銀托子目前沒有什麼好爭議的,因為現在還存有實物。可見銀托子作為一種性工具流傳既為廣泛而且長遠。
5、開襠褲 。
不是給學齡前小孩子用的,其實就是一件情趣內衣,是古代新娘的洞房之夜穿在下身的。由於古代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新郎新娘在洞房前根本不認識對方,沒說過話,所以第一次見面時就要脫光衣服實在有些尷尬。
6、“春宮”瓷器。
俗稱“壓箱底”,這是孃親在女子出嫁時放在陪嫁箱子最深處的,這是用來讓女子學會夫妻之間的床第之事。這些瓷器外表看都是些盒子,但開啟後,裡面都是一對男女小人偶造型,赤裸裸的在做羞羞的事情,還有好幾種經典的姿勢,動作露骨,表情銷魂。
7、藏有春宮畫的新鞋。
隨嫁物品當中總會有幾雙新鞋,看似是普通常見,孃家人親手縫製的。這個鞋子其實在鞋底裡暗藏玄機。只要摳開鞋面,就能看到鞋底上畫著的春宮圖。
古人性觀念保守,所以需要這東西來。。。
8、神秘盒子。
其實是古代女子的梳妝首飾盒,裡面的珠寶都是孃家的陪嫁;陪嫁少了,女子在婆家會沒有地位。神秘暗盒內部通常分為兩層。上層是化妝品,撲面用的白色鉛粉、畫眉用的黛黑眉筆、相當於口紅的紅色咬紙,還有腮紅香粉等。下層是首飾盒,耳環、項鍊、步搖、髮簪子、手鐲等。
-
5 # 鏽住的腦殼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這讓我感到十分榮幸,接下來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古代嫁妝清單
房產
十二塊瓦(莊院十二間房),貼紅雙喜字
田產
十塊土坯,包彩紙
木器傢俱
1.地面上擺的木器傢俱:
黃花梨攢海棠花圍拔步床一張、酸枝三屏風羅漢床一張、酸枝美人榻一張、琴桌、書桌各式几案,八仙桌、黃花梨頂箱櫃(內放銅錢或銀子)、黃花梨立櫃(內塞滿棉花)、楠木書櫃(內放儒家《論語》一冊;佛教《金剛經》一冊;道教《道德經》一冊;皇曆一冊)楠木多寶格一對(內放金、銀元寶各一對) 豇豆紅瓶一對,上貼新婚多吉的紅條、黃花梨連三橫櫃、樟木箱子四對(內裝皮、棉、夾、單、紗等四季衣) 楠木匣子若干對、梳妝檯一座 衣架、銅盒架(上掛布撣子、銅鞋拔子、鞋刷子、蠅甩子等物)立地大穿衣鏡一架、太師椅、圈椅(均帶坐墊)各四張,兀凳、繡墩各四隻。
2.炕上的木器傢俱: 嵌螺鈿黃花梨炕桌一張 嵌螺鈿黃花梨金錢櫃一對(內裝銅錢或金錠、銀錠)
其他
1、針線盒,自古針線便是女紅的必須品,會不會女紅便是判斷女子是否可以成為賢妻良母的標準。陪嫁備針線盒有個美好的寓意,即祝福新娘家庭溫馨、幸福,做為人尊敬的巧手能幹新娘。因此,針線盒也成了女子陪嫁的必須品,古時候無論是貧民老百姓還是大家的千金小姐嫁妝都要備它,婚後更是用它作為生活和消遣的一個工具。
2、壓錢箱 ,九寶中的第九寶是壓錢箱,是古代女子嫁妝清單之一,藉以表示女方家境富裕,同時也是女子婚後用於收藏心愛珍品之物。3、鴛鴦枕 ,鴛鴦從古至今都是愛情的永恆象徵,是一夫一妻、相親相愛、白頭偕老的表率,甚至認為鴛鴦一旦結為配偶,便陪伴終生,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尋覓新的配偶,而是孤獨淒涼地度過餘生。因此也多用來形容相互扶持的,相親相愛的夫妻。“鴛鴦枕”陪嫁則更是表達了對夫妻恩愛,白頭偕老,永不分離的美好祝願。
4、龍鳳毛巾 ,龍鳳毛巾,顧名思義一條龍巾,一條鳳巾,一般是要準備兩條的,新娘新郎各一條。其實,毛巾自古就是喜慶的象徵。在新娘的嫁妝上備上毛巾,不僅是為了烘托結婚的喜慶,更是為了表達家人對新人的祝福和希冀:希望新人們的婚後生活溫馨貼意、長長久久、幸福甜蜜。
5、喜盆,喜盆,又叫聚喜寶盆,有送喜招吉之意。做嫁妝的喜盆要用紅布包好,由孃家的未婚女子端到婆家,然後親手遞給婆婆。婆婆接過喜盆,則證明婆婆正式接納了媳婦。喜盆中還要放置一些有著美好寓意的物品,例如花生、紅棗、蓮子、桂圓,以寓意早生貴子;大蔥和明子,以祝福將來生孩子聰明等等。
6、喜梳,喜梳也是中國古代傳統嫁妝的必備物品。在婚禮前夜,新娘由長輩梳頭,一面梳,一面說: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髮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堂。婚禮後,還要將新郎和新娘的頭髮梳在一起,秤之為“結髮”,有“結髮夫妻”“白頭偕老”之意。
7、鏡子,代表圓滿、完滿,以及寓意新娘的姿容秀麗,是對新娘婚姻生活甜蜜美滿的祝願;縱使時光流逝依然永葆青春、花容月貌的美好寄託。
8、都鬥,原是量糧食的器具,在婚嫁禮儀中用於彰顯男方的財富雄厚、家境富裕,女兒嫁過去之後也能過上豐衣足食、輕鬆無憂的富裕生活。
9、剪刀,是古代婚禮中的“六證”之一,生活中主要作服裝剪裁之用,婚嫁禮儀中寓意新娘婚後生活的綾羅綢緞、前程錦繡,共享人生的榮華富貴。
10、算盤,生活中用於算籌收入和開支的計算工具,婚慶禮儀中的千足黃金算盤,寓意新人對未來安寧富裕生活的理想與規劃,能夠合理的投資理財,贏得廣茂財源。
11、繡花鞋,鞋與“偕”同音,寓意夫妻相親相愛,長相廝守,在花繁錦繡的美好歲月中白頭偕老,共沐生活的瑰麗與芬芳。
12、尺子,量具,婚姻生活中引申為衡量幸福的標準,指百子千孫,幸福源遠流長,同時也是對新人今後生活事業步步高昇的祝福。
-
6 # 松茲藍
古代女子出嫁,需要的嫁妝,一般根據女方家庭狀況決定,大致分為
一、生活日用品:衣被行囊、金銀首飾、櫃孑箱包、桌椅板凳、甚至棺材(寓意:官、財)如意桶(馬桶,漆紅色,放在一個立方體的櫃子裡)……
二、陪妝丫頭,隨主人一齊嫁到夫家,供主人使喚
三、情趣用品:如其中就有夫妻各一雙鞋,這兩雙鞋不穿,由女方孃家帶去陪妝,女方的鞋放在男方鞋子裡面,叫“筒鞋”諧音“同偕”有“白頭偕老”“同偕到老”的寓意。
古代的富家女出嫁,嫁妝比較齊全,除了有陪嫁的丫頭的以外,還有牛馬牲畜,叫“全副的嫁妝”,是姑娘們羨慕的物件。
-
7 # 紅寶夢
古代女子的婚嫁習俗很特別,除了富家女有丫鬟陪嫁,母親會把令人害羞與私密用品壓在箱子底下當嫁妝。如銀托子、器具銅盒、瓷器等。
嫁妝顧名思義,就是孃家嫁女兒時陪送的財物,也稱為“嫁資”。嫁妝當時在古代,它的所有權是歸於新娘子。
嫁妝從中國古代漸漸的流行下來,那古代女子出嫁,孃家都要送什麼嫁妝呢?一、適用的生活用品為了不讓女兒在婆家受委屈,古代一般家庭都會有,不定量嫁妝一起陪嫁過去。比如說銅鏡、梳妝品,還有手飾品之類。孃家把家裡值錢的東西給女兒帶走,也是想為自己面子,因為女兒嫁過去以後,她們就沒有辦法再靠自己的孃家了。
古代富裕家庭,在給女兒準備的嫁禮中,有時還會有一些牲畜,如豬、牛、羊等。這就相當於現在的陪嫁冰箱彩電等,是件很風光的事情。
二、各類的銀票房契古代人的嫁妝也有銀票,就像是我們現代的銀行存摺一樣。新娘子有銀票,就可以取出相等的金錢來使用,帶著非常方便的,無論到哪裡都可以取出來。陪妝中也有房契,這也是固定的資產,新娘子在需要時,可以把這些房子拿出來出租換成金銀物品。
三、陪嫁丫鬟為自己姑娘壯膽氣,古代富人家除了豐厚的嫁妝之外,有另一個習俗就是捎上一個或幾個陪嫁丫鬟。從春秋時期開端,凡貴族女子出嫁,孃家就會讓女兒帶走一些丫鬟,到男方家裡繼續侍候。
古代富人家陪嫁丫鬟,她們會跟著小姐們到夫家,繼續侍候新娘一直到老。陪嫁丫鬟到夫家後比在孃家要自由些,如果不願意繼續呆在主家,有一些小姐比較有善心,自己的陪嫁丫鬟到了成年,可以嫁人的年紀,都會幫她們尋找一個可以嫁的好婆家。
四、壓箱底古代的女子在沒有出嫁之前,她們的母親在嫁女兒的時候,都會把這些比較私密用品壓在箱子底下當嫁妝。如有銀托子、器具銅盒、瓷器等八件套,現介紹四種壓箱底物品如下:
1、 小腳瓷鞋
古人對小腳女人情有獨鍾,很看中。這個小鞋就是三寸金蓮造型。小瓷鞋燒製的繁縟奢華,包銀又匠心獨到,它是作為洞房花燭夜的擺件。
2 、 白手帕或者白綾
在古代,人們非常重視女性的貞潔。新娘出嫁時,孃家的陪嫁品中就有一件白手帕或白綾。它是新娘子在新婚之夜,為要證明自己婚前是完璧之身使用的。過後有落紅點點的白綾要給婆家看,新娘如果拿不出,婆家有權休了她,否則以後都會被婆家看不起!
3、 藏有畫的新鞋
隨嫁物品當中總會有幾雙新鞋,看似是普通常見,孃家人親手縫製的。這個鞋子其實在鞋底裡暗藏玄機,只要摳開鞋面,就能看到鞋底上畫著的春宮圖。
4、 神秘盒子
古代女子的梳妝首飾盒,裡面的珠寶都是孃家的陪嫁。神秘暗盒內部通常分為兩層,上層是化妝品,撲面用的白色鉛粉、畫眉用的黛黑眉筆、相當於口紅的紅色咬紙,還有腮紅香粉等。下層是首飾盒,耳環、項鍊、步搖、髮簪子、手鐲等。
從古至今,婚姻是大事,男女雙方家庭都很重視。男方迎娶女子要有聘禮,那麼女子出嫁要有嫁妝。從古代的嫁妝中看出,古人是很重視這些禮儀習俗的!
回覆列表
在中國古代,女方的嫁妝是很隆重的,不管家庭是貧是富,孃家人總會想辦法給女兒籌嫁妝,當然,嫁妝越豐厚越好。
就拿宋朝來說,宋人嫁女,那可不是一般的難。
范仲淹在其初訂的《義莊規矩》中規定:“嫁女支錢三十貫,再嫁二十貫,娶婦支錢二十貫,再娶不支。”這意思也就是說,貧苦人家嫁女兒,出嫁前可以得到義莊贊助的三十貫錢,嫁娶後可得到二十貫錢。而男子娶妻得二十貫錢,再娶則不得。
這是什麼概念呢?在當時,三十貫錢可以在中原地區買下幾十畝地!可是,孃家人帶著幾十畝嫁女兒,才算剛剛合格!
可以想象,如果是有錢人家的話……
據記載,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轍(蘇東坡老爸),為了給女兒籌辦嫁妝,蘇轍特地賣了他在河南新鄉購置的一塊好地,從中拿出“九千四百緡”來,讓女兒帶進了婆家。
“九千四百緡”是個什麼在當時是什麼概念?這相當於現代的282萬元!其他朝代也差不多。
在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嫁妝都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錢多!
並且,嫁妝越豐厚,嫁過去的女兒在家裡的地位就越高;反之,就會受到婆家人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