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零次方

    對家庭裡這種事情,萬萬不可向小孩說偷字。因為他是家裡的一份子,他會覺得就是拿家裡的錢。反而用一些故事去佐證這件事情會更好,用道理去教育。

  • 2 # 京津冀中高考英語

    十一歲的孩子偷了家裡的錢,怎麼教育?

    三百元,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這金額不算小,其實,不管金額大小,孩子偷錢這種行為,一定要重視起來,處理不好,可能會讓孩子有心理陰影。但話又說回來,解決好了這個問題,對孩子的成長,將是非常有益的。

    我的看法如下:

    一,不能羞辱恐嚇孩子

    有的父母可能會覺得說,偷東西是犯罪,可能會嚇唬TA,有的孩子被嚇住了,可能以後不敢再偷了,那是因為孩子產生了恐懼的心理,不是真的不想偷。很有可能以後長大了,有力量了,由於叛逆心理作祟,可能重蹈覆轍,繼續偷。

    偷錢就是偷錢了,把它當做一件事情去處理,不要上升到人格攻擊的地步。

    二,找到孩子偷錢背後的原因

    孩子是出於什麼心理去偷錢的,比如想買一件東西大人不同意買,還是看到同學偷錢了覺得好玩,等等。

    告訴孩子,人的慾望是永遠無法滿足的,要學會控制自己的不合理慾望,當慾望無法滿足時,可以跟家長溝通,不可以採用錯誤的方式,去滿足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告訴孩子,父母難過的原因不是偷錢,也不是撒謊,而是為了達到目的,竟然採取不擇手段的方式。

    家長要告訴孩子,想要一件東西,要用正確的辦法得到它。

    三,孩子十一歲了,已經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零花錢了,家長每個月或每週給孩子一定數額的零花錢,讓孩子自己理財,鍛鍊孩子財商,合理規劃錢財,就不會總產生不切實際的想法了。

  • 3 # 孔老師講數學

    首先弄清孩子拿錢的原因,如果孩子拿錢的動機沒錯,教育孩子給家長要;動機錯誤,就要好好教育了。

    其次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拿300元的錯誤,並讓他保證下次不會再犯錯。

    最後家長也要反思:是哪裡教育得不對?

    你可以和孩子規定好如何才能給孩子錢,不能一點不給。

  • 4 # 花家的女人

    我兒子二年級的時候連續兩天偷偷從家裡拿了10元錢到學校買小玩具和同學一起玩,老師告知後我跟孩子溝通,說了一大堆不經家長同意偷偷拿錢是錯的道理,我以為認錯的孩子已經知道自己的錯不會再犯,沒想到過兩天老師微信告知孩子從家裡拿了50元錢在學校買很多玩具,已經影響到其他同學上課注意力。剛聽到這件事我非常生氣,後來我慢慢調整自己,保證自己再接孩子放學的時候沒有任何情緒,因為我知道這時候的孩子一定擔心老師告狀後我會比上一次更嚴厲的懲罰他。回家後我坐在孩子對面,輕輕的牽起他的手,很真誠的對孩子說:“寶貝,對不起,媽媽錯了。因為你是走讀生媽媽沒有考慮到你也需要零花錢,只給了姐姐(住校)零花錢,是媽媽疏忽了,從今天開始媽媽會合理給你安排零花錢,你看這樣好嗎,你能接受媽媽的道歉嗎?”這時候我看見兒子的眼圈紅了,委屈的淚水控制不住的往外流,他說:“媽媽,我原諒你了”接下來我們倆就一起討論需要多少零花錢的事情,我尊重孩子的意思,他說有時候放學肚子非常非常餓,需要買一點吃點,學校外面雞蛋餅一個需要4元錢。最後我們討論的結果是:每個禮拜零花錢5元,做家務可以得到有償補貼,洗碗,拖地,掃地,各1元。透過這次事件之後,孩子知道了有付出才能有收穫,他會合理規劃零花錢,不愛亂花錢了,他會合理安排自己的零花錢,有時候買一些自己特別想要的玩具,基本上都捨不得花,不知不覺間他攢了200多元零花錢。今天拿出自己的這個案例給大家共享,希望對各位寶媽寶爸有用。

  • 5 # 月半心

    你的孩子偷了錢,這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我覺得可以循序漸進來教育。首先,你需要弄清楚原因,再去想具體辦法。

    孩子偷錢原因

    題主並未說明孩子偷錢原因。當局外人看到這個問題時,會有一個先入為主的意識,認為孩子偷錢是去做壞事。

    不過我認為,任何事情都會有原因。有些善意,有些非善意。

    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我認為善意的可能性還是很大。任何事情還是要去看本質。我曾經學過這樣一篇文章,就是《麥琪的禮物》。丈夫和妻子互相失去了心愛的東西,卻只是想為對方買來更好的禮物。

    如果是善意,孩子或許只是想給你或者某個長輩買一份禮物。

    如果是非善意,孩子是拿去上網或者做其他事情,那家長肯定是要好好去教育的。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去教育呢?

    家長應如何正確教育?

    對於孩子的偷錢行為,無論是善意還是非善意,家長都要直接指明這個錯誤。

    如何指明錯誤呢?我覺得,不是直接批評指明錯誤,而是設身處地,換位思考。

    我的處理方式是這樣的:

    1、詢問孩子,如果有人偷了你心愛的東西,你會覺得怎麼樣?觀察孩子的反應,聆聽孩子的回答;

    2、孩子不一定能感同身受。題主的孩子是五年級,可以透過講故事為切入點,讓孩子明白道理。

    可以參考的故事,來自《伊索寓言》:

    有個小孩在學校裡偷了同學一塊寫字石板,拿回家交給母親。母親不但沒批評,反而還誇他能幹。第二次他偷回家一件大衣,交給母親,母親很滿意,更加誇獎他。隨著歲月的流逝,小孩長大成小夥子了,便開始去偷更大的東西。有一次,他被當場捉住,反綁著雙手,被押送到劊子手那裡。他母親跟在後面,捶胸痛哭。這時,小偷說,他想和母親貼耳說一句話。他母親馬上走了上去,兒子一下猛地用力咬住她的耳朵,並撕了下來。母親罵他不孝,犯殺頭之罪還不夠,還要使母親致殘。兒子說道:“我初次偷石板交給你時,如果你能打我一頓,今天我何至於落到這種可悲的結局,被押去處死呢?” 這故事說明,小錯起初不懲治,必將釀成大錯。

    類似這樣的故事有很多,家長們都可以去給孩子講。一定要問孩子的感受喲!

    結語

    對於小孩子來說,家長們要注意教育的方式。無論孩子性格外向,還是內向,我建議曲線引導,讓孩子自己體會錯誤為先。

    (分享教育觀點,探索教育方法。喜歡請點關注。)

  • 6 # 只要你們快樂我就快樂

    我的小孩還好,我們的錢到處放她也不會拿,現在小學三年級。以前三歲多吧,我就從老家接到身邊來,有一天,她拿了我們一個表妹的口紅,因為她雖然年紀小,但也臭美,回到家,被我發現,我就打她,後來也跟她說道理,說如果人家找不到口紅,就會報警,到時警察叔叔把你抓起來,就看不到爸爸媽媽了,從此再也不敢亂拿人家的東西!也經常教育她,無論去哪裡玩,拿東西要經過人家允許才可以拿,如果你在人家看到喜歡的玩具或者什麼東西,你記住了,回來跟媽媽說,如果價錢合適,我就給你買,不能拿回家,因為沒有經過別人同意亂拿東西,是小偷的行為。現在我小孩養成好習慣,拿我的東西也要問我,我同意了,她還不忘說謝謝!

  • 7 # 陽光語言矯正師

    我們從小都偷過大人的東西

    這個問題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很多人小時候是不是也偷偷拿過大人的錢?實話實說,我拿過,那時候農村窮,想吃個一毛五分的雪糕、冰棒,大人不給買,但自己又饞的要命,怎麼辦?於是自己就偷偷去翻大人的錢包,想一想當時小時候的心理,我知道這種行為肯定是錯的,但絕不會把問題想得太嚴重,因為錢是父母的,偷拿自己爸媽的錢,又沒有去拿別人的錢,所以從心理上不至於有太多的負罪感。當時大人發現了也就是罵幾句,打兩下就過去了。

    但是如果那個月工資幾百元的時候,偷拿父母三百元,可就是大事兒了,因為這可是全家一個月的收入,父母知道了一定會嚴懲的

    父母對“偷”的概念沒有正確認識

    上面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想說明一個問題,按道理講,孩子偷三百塊錢和偷1毛五分錢本質是一樣的,但是大人對孩子的懲戒程度是不一樣的,很多時候根據偷拿錢的多少來論,所以說很多父母在這個問題上的認識有誤區。偷拿小錢是小錯,偷拿大錢那可就是大錯特錯。

    直到今天,正確的金錢觀教育一直是家庭教育的盲點和難點,我們既想讓孩子不要亂花錢,可又隨便給孩子很多錢,在物質上不斷滿足孩子的願望,同時又擔心這種願望得到理智的回報。有時候作為父母也難以分清金錢觀的底線在哪裡?使用標準在哪裡?如果孩子從小就體會到金錢的魅力和誘惑,都是父母沒有給予正確的金錢觀教導。

    “偷”錢的孩子怎麼養成的

    1、如果孩子很小時隨便花錢,認為爸爸錢包裡就像銀行一樣取錢方便,那麼父母一定平時慣著孩子,隨便給孩子花錢,讓孩子對錢沒有一個“量”的認知。

    2、懶惰的父母經常用物質誘惑鼓勵孩子,和孩子談條件,比如“如果考試成績100分或者考第一,一定要給100元隨便花”,這種錯誤的獎勵觀念,本身就在誤導孩子對金錢的獲取渠道產生錯誤認識,凡是這樣的孩子,將來一定經常和父母談條件。

    3、當孩子大一點後,追求高消費,好面子,愛慕虛榮,享受奢華帶來的內心滿足感,那麼一定是小時候在吃穿住行方面過於嬌慣,疏於品質教育導致的。

    那麼回到問題本身,我們該如何教育呢?

    趁孩子小心理不成熟,教育孩子有正確的“金錢觀”

    讓孩子知道金錢的特殊地位和意義,絕不是媽媽碗裡的蘋果,隨便拿走那麼簡單。

    趁孩子未走入社會,偷這種行為一定要從本質上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如果犯了“偷”錢的錯誤,一定要受到懲罰。一毛錢和一百元只是數量不一樣,偷拿一分錢都不行。

    有個教育家說過“金錢教育是孩子早期的必修課,關係到孩子心理成長和人格發育,不要讓孩子只用貪婪享受的目光去看待金錢,長大後變得功利,從而失去了對金錢的剋制和誘惑”

    不要像題目說的,等到孩子十一歲才來解決這個問題,在7歲前,就讓孩子瞭解使用金錢,尤其是養成正確的“金錢觀”非常重要。

  • 8 # 冰滴冷淬不加奶蓋

    小時候不懂事,偷過家裡的錢買糖吃,好像是偷了3塊錢吧,我媽發現後暫時沒說我,因為剛好是下午上學的時候,只是把錢沒收了讓我去上課。晚上回來該吃飯吃飯,該寫作業寫作業,這一切都完成了。就在我以為沒事了的時候,我媽特別嚴肅的讓我去門外罰站,好好反省自己的錯誤,什麼時候認識到錯在哪裡了才許回家。就這一次,我媽沒打沒罵,但是從此以後我再也不敢對不屬於我的任何東西有一絲一毫的非分之想。小孩子的思想是單純的,也許只是單純的覺得我想要什麼,但是要花錢,沒錢怎麼辦,家長有,於是就去拿,並不會意識到問題有多嚴重。這個時候家長就要正確引導,讓孩子認清錯在哪裡,為什麼是錯的,而不能只是隨口問一句錯沒錯,孩子肯定順嘴說錯了,但是實際上並不清楚。有些錯誤小時候不糾正,長大了會發展的很嚴重,甚至無法挽回。

  • 9 # 越真

    我曾經就是你所說的那個偷家裡錢的孩子。

    小時候家裡的確窮,沒錢,潛意識裡懂,所以不敢跟父母要。

    上了中學,學校屬於省重點,周圍的同學不僅僅是學習好的,更多的是家庭比較富裕的,人家的文具書包自然都比我好,運動過春秋遊,人家帶的是各種零食薯片,就連吃中午飯,人家可以去飯店吃,我就只能買個饅頭鹹菜。

    但是我媽認為學習好就行了,不要在意那些。而且我父母一直都跟我說,要懂父母的辛苦。能不花就不花,所以我不敢開口要。

    殊不知,我是在同學的嘲笑和排擠中上完的初中,可想而知,我的成績並不好。

    中專裡結識了幾個畫漫畫的人,就像眼前突然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我原本就喜歡畫畫,但是我媽覺得畫畫沒出息,學藝術還費錢,當初就沒讓我上美術學校,而是上了一個我不喜歡,他們卻認為很好的學校。

    自從結識這些人,參與到畫漫畫的社團,就發現買用具什麼的,各種需要錢。我沒有,又想要,就向著父母的口袋下手了。

    後來父母發現,打了我一頓,我媽罵人是怎麼難聽怎麼罵的那種,極度崩潰心理。

    然而,對喜歡的東西得慾望,卻是有增無減。

    工作後,每月工資上交,每2天我媽給我五塊錢吃飯,她認為比上學時候已經多很多了。但其實根本不夠。

    為了一臺喜歡的數碼相機,那時候剛流行,糊里糊塗的辦了人生一張信用卡,後來還不上了,辦了第二張。。。。。

    直到全部逾期,銀行電話打到我家裡,我媽還是罵我一頓,卻一分都沒有幫我還。

    說了這麼多,其實是想用我的親身經歷告訴你,孩子偷錢,應該教育,但是教育的重點在哪裡要搞清楚。

    你跟孩子說,父母多辛苦多不容易,孩子其實不是很理解的,她只是懵懵的覺得要這樣你才不生氣,而本質,她不懂。

    搞清楚她為什麼偷錢,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卻因為知道父母不能給買而不敢說?

    如果這樣,先跟她衡量下這個東西是不是必須要買,如果她的確有理由,必須要,那做家長的辛苦點,能買就買吧。

    如果不是必須要,而家裡又實在困難,跟孩子溝通下,給她許一個實際的時機,在不遠的將來滿足她。

    單純的打罵教育真的沒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真的不能完全理解成人的世界,她的心裡只有對喜歡事物最原始的渴望,和對父母的敬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遇到的渣男都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