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艾樂芙
-
2 # 凌宇大哥哥
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是喜歡周星馳和看了影片的觀眾評的分,既然不高,那就有不高的理由。
首先說劇本,毫無新意炒冷飯,真還不如賈玲在東方衛視《歡樂喜劇人》舞臺上的小品《喜劇啊,喜劇》好看,短短一個十分鐘左右的舞臺小品就把故事講完,而且也打動了不少觀眾,而《新喜劇之王》用一百分鐘的電影也沒能打動觀眾,只能說藉著大熒幕來騙觀眾口袋的錢。
再來說說
演員,演技好壞不說,起碼都是在盡力表演著,根據劇情需要演員需要怎麼表演、表演到哪種程度符合人物性格,你導演心裡沒數嗎?總體感覺有些許尷尬。
最後說說道具服裝、拍攝場地,包括構圖和拍攝手法,真是不太走心啊。
這樣一部低成本小製作的電影,被無良娛樂媒體吵到要賣多少億票房,是因為周星馳三個字值錢,不是這部電影值。
-
3 # 正義的噴噴龍
因為製作太過於粗糙,一看就是趕時間拍出來的東西,主演的顏值又不高,演技也很尬,沒有任何笑點。劇情老套,刻意讓主角受盡凌辱,來博得同情,唯一的亮點是片頭的音樂不錯,如果不是周星馳導演,只能給3分。
-
4 # 大好河山最美西海岸
我對於星爺的喜劇之王持讚賞態度。我們不要老是拿這個作品跟以前作品做比較,周星馳是個人,他不是神。回到90年代,那個年代對無厘頭很不就不瞭解,周氏幽默當時也收到一時冷漠。起初拍的幾部都不被大家認可。後來觀眾的審美觀改變了。隨著周星馳的偷學威龍系列,中國產凌凌漆七,大話西遊系列,唐伯虎點秋香,等多步電影的上映。觀眾慢慢的喜歡星爺了。第一部喜劇之王就是寫的星爺自己,寫社會最底層的人跟事。可以說是本色出演。當時寫的是個跑龍套的小演員的遭遇。而對於新喜劇之王來說,也是星爺經歷的,他就把他寫進電影裡面。有人說裡面的女主角不行,沒有演技。說星爺是打感情牌,照方抓藥。沒有新意。我就感覺他寫的很真實,他想表達的就是這樣。普通人為了自己的理想,不就是每天那樣打拼的嘛。他就是拿這部電影紀念一下年輕的自己吧。我相信星爺對待這部電影,他明白票房可能不能超越第一部。我們也不要整天沒事就拿第一部比較。我們只要看過這部電影笑過了,心裡有感觸了。星爺就達到他的目的了。
純屬個人觀點,不同意的別噴。
-
5 # 汐月電影
《新喜劇之王》講述了低層人奮鬥努力生活的故事。其中有淚有感動,也有搞笑。這部電影的搞笑方式建立在荒誕與種種亂象的基礎上。也許喜劇並不是這部電影的重點,重點在於煽情。
總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就我個人感覺,這部電影笑點,淚點都有。還是值得看看的。
-
6 # 未來的娛樂
《新喜劇之王》的評分高低與否,可能是跟曾經的《喜劇之王》相比較的。但這裡面我們要分三個方面來看。
一是演員。20年的喜劇之王是由周星馳和張柏芝,莫文蔚主演,周星馳的表演功力自然不必說,更何況還有吳孟達這個金牌綠葉。另外這部電影很大程度地講述的就是星爺本身,他把自己成長的經歷穿插到整個電影之中。再加上張柏芝和莫文蔚的感情線,很容易把觀眾帶進情緒裡面去。而看《新喜劇之王》的演員,王寶強和張全蛋,不是說這兩個演員不好,但是但論表演功力還是差了很多,很多情節處理地不夠自然,完全是為了搞笑而搞笑,沒有那種讓人會心一笑的感覺。
二是觀眾。20年看星爺電影的我們已經長大了,我們也經歷過了底層人的奮鬥和無奈了,知道了社會和生活的不易了。有的人已經奮鬥成功,有的人還在繼續奮鬥著。說真的,中年人覺得悲傷是奢侈品,消費不起。個人的奮鬥歷程不同,很難在引起觀眾的共鳴了。做橫店影飄的很多,但是這些群裡並不能代表整個奮鬥的人群。再者女主奮鬥到成功之間的轉折太快了,跑龍套,跑龍套的人多了去了。至今還有很多很多人都在做著群演,期待自己有天能夠被發現,這些真的很正常了。
三是這個評分系統。一直搞不懂為什麼老喜歡以豆瓣作為評分標準。就因為豆瓣文藝青年多嗎?電影表述地是導演的思想,如果觀眾看不懂就打低分,那麼就說明這部電影不好嗎?科學家講課你聽不懂,就說明科學家的水平差,不見得吧!
很多東西還是要自己去設身處地地去體驗的,只有自己看了,才知道好不好的,依靠豆瓣,萬一豆瓣哪天倒閉了咋辦?
回覆列表
電影講什麼題材不重要
但是起碼要講的好吧
故事劇本 畫面特效 演員演技 配樂 剪輯
美術調色 服裝道具 選景構圖 燈光 特技
電影這10個基本構成算10分的話 新喜劇之王頂多1分 也就勉強講了個故事
星爺早已跌下神壇 拍這麼個鬼 糊弄誰呢
新喜劇之王 投資5000萬 我覺得去掉幾個貴一點的演員 50萬都拍的了
隨意的劇本和場景 重複的配樂 一群群演 磕磣到連片子色彩都懶得調 滿滿的手機拍攝既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