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守望著天空4

    我不這麼認為,八王之亂恰恰是皇權旁落才導致的,司馬氏本來想讓自己的兄弟叔侄們各守一方,拱衛中央。結果這八個親戚你方唱罷我登場的,都來中央捅一刀。要是皇權統一,掌握軍政大權,何來五胡亂華

  • 2 # bindong1

    "關公戰秦瓊"

    不是有人說,而是大家都在說⋯

    根據規則,你一個人說,也是️人說⋯

  • 3 # 劉懿壬

    我的觀點:

    一、晉武帝司馬炎選錯了接班人,不該讓一個不懂國事政事軍事的白痴做皇帝。

    二、悍婦干政。惠帝老婆賈南風自不量才,欲效法母雞司晨。但這隻母雞集拙醜悍兇於一體,沒有個母雞的樣子,結果把朝政攪成了一鍋粥。

    三、禍起蕭牆。八王內鬥,爭權奪利,相互撕咬,極大地削弱了王權勢力,倒致國家分裂,民心離散,可悲可嘆!

    四、引狼入室。八王先後借力於北方少數民族來壯大勢力,當自己內鬥力竭,最後反被狼所害,可明可鑑。

    五、專制窒息。司馬政權實施專制政權,先進的思想文化被窒息,開明的人才被疏遠,極端的皇家思想文化濫行於世,這也是倒致自取滅亡的內因。

  • 4 # 神話靚靚

    1.八王之亂是皇權垂死掙扎的結果,統治了中華大地的大漢王朝(兩漢一起算),居然會崩塌?當時的人民是不可能接受的,

    魏晉的禪讓無法讓人接受,畢竟大漢王朝400年的合法性擺在那裡,曹魏政權和司馬家(晉)的暫時勝利只是門閥之間的勝利,然而對於皇帝的合法性就變得相當脆弱,所以無論是曹魏還是西晉,他們都把權利分給他們的宗室。指望宗室來保“江山”。曹魏的做法是,只信近親,不信遠親,司馬炎覺得那遠遠不夠,把權利分封給自己的叔叔,兄弟。換句話說,就是給地方放權,該封王的封王,該怎麼樣的就怎麼樣。

    本來也相安無事,但是出現了一個人,司馬衷,一個弱智皇帝。這時大家都高興了,手裡有兵又有錢,而且我也是正統皇室成員,一個弱智做皇帝?我們絕對不答應。好吧,大家摩拳擦掌,逐鹿天下吧。 “八王之亂”就是怎麼來的最終大家打了十六年,西晉王朝也衰弱了。

    這時北方民族的崛起,以匈奴、鮮卑、羯、羌、氐,這五個最強部族為首,入主中原。

    西晉王朝衣冠南渡,在南方建立了東晉王朝,至此。華北地區,進入了16國的混戰跟東晉王朝,南北對峙。

    總結:出現這樣的結局,說到底都是皇權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那時的人民也接受不了,直到隋朝之前,天下正統都是“漢”或者說只承認漢人的王朝。

  • 5 # 史海尋蹤

    王亂之事常有之,如西漢景帝時七王之亂,這是由於施行分封制造成權力分散導致。至於西晉八王之亂的根子也在於此,但是引子卻是從司馬炎這裡種下的。

    西晉開朝皇帝司馬炎是由大士族官僚擁立,國家政策也是圍繞這些大士族的利益而設立。但是當他看到士族勢力一天天壯大起來,有所憂慮,擔心士族們總有一天會奪了司馬家的江山。這是有由頭的,西晉正是奪了曹魏產業立國的。

    在古時皇帝們最喜愛的手段莫過於“制衡”,最好是手下兩幫人互相消耗,無暇無力考慮威脅皇權。於是司馬炎便重用宗族力量,以對抗愈發強大計程車族力量。他將司馬宗親分封各地,賜予很大權力,相當於軍政一把抓。這樣做,在正常人當政時,也確能起到壓制士族,相互制約的作用。

    可是到了下一代晉惠帝時,出問題了。晉惠帝是個白痴,曾有臣奏饑荒百姓無糧可食,惠帝問“沒有糧吃,何不食肉糜?”,恰巧他的皇后賈南風又是個著名的潑婦,把惠帝治的妥妥的。後賈南風擅權,引發司馬家各王的不滿,紛紛起來作亂,由此而“八王之亂”。其時居於中原的胡人力量趁亂而起,史稱“五胡亂華”,釀成一場浩劫。

    究其源頭,是以司馬炎欲提防士族,牢固皇權而起,因有題說。

  • 6 # 竒飛

    漢朝的建立是草根逆襲了世襲貴族的勝利,劉邦振臂一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流傳了兩千多年,更給了後世“皇帝輪流做,明日到我家”“愛拼才會贏”的挑戰勇氣。

    稱帝稱王可以不再靠分封世襲,皇權王權靠武力靠鬥爭就能獲得,不論種族,不論出身,只要你能積聚勢力把握時機就能獲得,大一統是皇權,小割據也是皇權。

    皇權至上,生殺予奪,富貴榮華,指點江山,人人都向往之。君權神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尤其是漢朝建立的高度集權的封建王朝統治更是皇帝金口玉言唯我獨尊。

    皇帝個人的修為素養、喜怒哀樂和興趣愛好就能左右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走向,皇帝賢能勤政有作為國家就能進入盛世,皇帝荒淫無道國家就會進入亂世,就會給爭奪皇權帶來機會。這是封建集權國家的歷史必然。

    所以有漢以來,王莽篡漢,三國群雄爭天下,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南北朝,五代十國,不勝列舉。

  • 7 # 識俊傑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經過二百多年的耳濡目染,皇帝在士人、百姓心中的地位被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頂點;東漢末年,與其說是皇權旁落,不如說是皇帝丟失了捍衛權力的兵權,這些兵權分佈在各個州郡守、刺史、州牧的手裡。

    魏武帝曹操的父親曹嵩是曹氏族人從夏侯氏抱過來的養子,所以曹操起兵、發家乃至於他臨終之前,都很依賴於曹氏和夏侯氏宗族血親,因為漢獻帝的情形給了他很大的觸動,所以曹氏和夏侯氏族人分佈在曹魏政權的各個角落,又外任,也有在中央任大將軍、大司馬的;曹操的兒子也都封王封侯,且在封地有兵、有錢、有權。曹丕繼位後,很不放心這些宗室,就不斷的削去這些諸侯王的軍政大權,到曹丕臨終時這些諸侯王形同被圈養;曹真、曹休名為大將軍、大司馬,實責兵權幾乎都在外姓將領手中。

    高陵政變後,司馬懿父子孫都認為,如果當時有外地的曹氏諸侯王可以起兵勤王,那他們就必敗無疑,所以他們對司馬氏宗室封王、給兵、給封地、給權力,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司馬炎在位,中央穩定還好,到了他兒子司馬衷繼位之後,就是說饑民“何不食肉糜”的那個晉惠帝,皇權旁落,皇后賈南風操縱皇權,一手遮天。司馬氏諸侯王不服中央王朝,幾乎都加入了叛亂當中,一時間天下大亂,而北方遊牧民族也乘機南下入侵,史稱“五胡亂華”。所以“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受漢朝影響也有點勉強吧!

  • 8 # 手機使用者山丁子

    晉武帝司馬炎雖然知道士族勢力過強會造成尾大不掉,甚至威脅到中央政權,但他也認為曹魏政權垮塌是宗族勢力過弱的結果,而且自己能坐上皇位是依靠士族力量,不能虧待這幫士族,因此給了他們很多特權,包括封了27個司馬姓的王,這些王自養軍隊,自行收稅,自立為國。為了平衡這種皇族勢力,又大封了異姓士族。

    當然,司馬炎如果活著是能夠駕馭得了這局面的。引發八王亂國的導火索還是選的繼位人和立太子妃有重大問題,以至晉惠帝司馬衷愚魯,不是治國的料,皇后賈南風殘暴弄權,直接引發了後來持續十六年的八王之亂。

    至於五胡亂華,也是匈奴、鮮卑、羯、羌、氏等五大胡人部落趁這十六年南方政權國亂期間弄出來的北方外族政權,直到隋揚帝南北統一建立隋朝,這種動亂分治局面持續近三百年。

  • 9 # 醉臥紅塵已是癲

    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不過是某些人為了自己一己私利而已,其它都是扯蛋。

    經過東漢末年內鬥,讓漢民族很受傷,但也暴露了人的劣根性——對權力的遊戲崇拜。司馬懿何等的威風,可是他的子孫卻真特馬的窩囊,所以我覺得靠陰謀奪得天下是不會長久的,因為德不配位。

    在中國歷史中,基本上都是出現路線錯誤造成了內部紛爭,然後才是外敵入侵,而在我們和平的時候,是任何外敵都不足為懼的。如果內部政策有偏差,即使一根稻草都可能成為星星之火,所以不得不防,時刻警醒,防患於未然。這就是八王之亂及五胡亂華的根本所在,也為後續叛亂提供了藍本。

    所以歷代統治者都應該懂得攘外必先安內,怎麼安內卻是一個藝術策略。有時松,有時緊,有時張,有時緩,有時要與眾合諧,有時要堅決鎮壓,掌握了這個度,國家才能長治久安。防外敵,必先除內鬼,鐵板一塊,何來八王之亂,何來五胡亂華。

  • 10 # 雨後新晴原創

    說“八王之亂”、“五胡亂華”,是漢代以來皇權高漲的必然結局,這是一個悖論。

    漢末,外戚專權,宦官作亂,軍閥割據,皇權弱化,導致漢朝滅亡。魏晉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典型的軍閥政治。帝王無好壞,臣子無忠奸,魚大吃蝦,蝦大吃魚,臣子權力一大,便威脅皇權,改朝換代。所謂忠臣,各為自身稻粱謀,不過是個江湖故事而已。

    情隨世遷,治世可為忠臣,亂世為權奸。曹氏父子以權奸篡國,稱王稱帝,司馬氏以詭詐起家,複製曹氏父子所為。西晉時期,曹操創造的“九品中正制”發生蛻變,演化為門閥培植私家勢力的工具,所選之材,多為近親繁殖的庸才,西晉政權迅速走向腐朽沒落。

    生性多疑的司馬炎篡魏後,以己推人,認為外姓官僚靠不住,形成實力後會起異志,曹魏之所以滅亡,就是因沒有分封宗室子弟為王,使曹魏政權沒有枝輔,受外力威脅後即轟然倒下。於是他建立西晉後,忽略了西漢初期的“七王之亂”,模仿西周的分封制,分封27個司馬氏子弟為王,以拱衛朝廷,以圖樹大根深,枝繁葉茂,二姓旁人搖不倒。

    晉武帝司馬炎以郡建國,並擴大諸王權利,王國擁有各自的軍隊和文武官員,自行徵稅,分權制的封王,嚴重削弱了中央政權,逆歷史潮流而行,埋下西晉宗室爭權奪利的種子。司馬氏治國,綱紀複雜而紊亂潮,政治黑暗腐朽。

    晉惠帝司馬衷智商低下,無德皇后賈南風貪權,惠帝實為傀儡,諸王各存異志,宗室子弟相互鬥富,暴珍天物。權貴蠅營狗苟,寡廉鮮恥,虛偽至死,相互傾軋,窩裡鬥。兒孫敗家,外敵趁火打劫,使西晉成為一個短命王朝。

    291年(晉惠帝永平元年),司馬氏政權內部的惡鬥,終於導致“八王之亂”爆發。司馬氏的子孫,都認為自己才是真命天子,驅使轄區軍民,為自己爭奪權利,戰火燃遍黃河南北。爭權奪利,使國家成為一盤散沙,私慾吸乾了元氣。

    戰火不休,軍人是社會主體,讀書人出仕,也只能是軍政權的附庸。王侯作亂,百姓遭殃。自相殘殺,歷時16年的內戰,死傷無數軍民,饑荒蔓延,瘟疫流行,北方漢族人口銳減。統治者為了補充人力,持續招引北方少數民族匈奴、鮮卑、羯、氐、羌族(史稱五胡)到黃河流域,墾荒服役。

    外患乘虛而入,善於騎馬射箭的北方少數民族,加入混戰,戰火中從奴隸到將軍,勢力逐漸膨脹,打破了中原社會的生態平衡。請神容易送神難,尾巴大了要吃頭,結局必然。青壯年大多戰死,留下的只是老幼婦孺,北方漢族歷經磨難丟了魂,再也無力作戰了!

    西晉滅亡,漢族失去了北方的統治權,來自草原的遊牧民族,屠殺漢族人,相互攻伐,爭奪黃河流域的統治權。人性之惡,如同放出籠子的餓獸,燒殺,姦淫,擄掠!虎去狼來,三百多年動亂的五胡十六國時期,中原原住民漢族任人宰割,陷入地獄般的絕境,人口由2400萬減至400萬!

    中原大地陷入最殘酷、最黑暗、最混亂的歷史時期,北方漢族陷入民族自信心的最低點,面臨亡族滅種的危機!物極必反,久弱復強,千古大才楊堅誕生,中原大地曙光乍現,隋朝續寫大漢帝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比喻好學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