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468036301304

    不亦樂乎——不是很高興的嗎?《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犯上作亂——犯:干犯。封建統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義。《論語·學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語;令色:討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語,虛偽討好。《論語·學而》:“巧言令色,鮮矣仁!”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三省吾身——省:檢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從三個方面檢查自己,後指多次自覺地檢查自己。《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行有餘力——做了事情以後,還有剩餘的精力和時間。《論語·學而》(1·6):“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賢賢易色——多指尊重賢德的人,不看重女色。《論語·學而》(1·7):“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見賢思齊——看見品德好的人就想和他一樣,形容有好學向上之心。源於《 < 論語 > 十則》:“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擇善而從——選擇好的向他學習,也指採納並實行正確意見。源於《 < 論語 > 十則》:“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任重道遠——擔子沉重,路程遙遠;比喻責任重大,需要長期奮鬥。源於《 < 論語 > 十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需要或不願意接受的,不要施加給別人。源於《 < 論語 > 十則》:“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言而有信——說話靠得住,有信用。《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慎終追遠——終:人死;遠:指祖先。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後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敏於事慎於言——敏:奮勉,慎:小心。辦事勤勉,說話謹慎。《論語·學而》:“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還求更好。《論語·學而》:“《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告往知來——告訴了這一點,就可以知道另一點。比喻能明瞭事物的因果同異的關係,據此知彼。《論語·學而》:“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歲前後有所成就。《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而立之年——人到三十歲可以自立的年齡。後為三十歲的代稱。《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指50歲。《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耳順之年——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指60歲的代稱。《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從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樣便怎樣。《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犬馬之養——供養父母的謙辭。《論語·為政》:“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因材施教——因:根據;材:資質;施:施加;教:教育。指標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論語·為政》“子游問孝” “子夏問孝”。朱熹集註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而或失於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溫故知新——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君子不器——君子不應該成為像器皿一般只具有單一用途的人。《論語·為政》:“君子不器。”周而不比——周:親和、調合;比:勾結。關係密切,但不勾結。指與眾相合,但不做壞事。《論語·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異端邪說——指和正統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學說。《論語·為政》:“攻乎異端,斯害也已。”多聞闕疑——聞:聽;闕疑:有疑問的地方要保留。雖然見多識廣,有不懂之處,還應存有疑問。指謙虛謹慎的治學態度。《論語·為政》:“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言寡尤,行寡悔——指說話做事很少犯錯誤。《論語·為政》:“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舉直措枉——舉:選拔,任用;枉:彎曲,比喻邪惡的人;錯:廢置,罷黜;直:筆直,比喻正直的人。選用賢者,罷黜奸邪。《論語·為政》:“舉枉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個人不講信用,真不知道怎麼能行。指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見義勇為——看到正義的事,就勇敢地去做。《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眾星拱北——拱:環繞,拱衛;北:指北極星。天上眾星拱衛北辰。舊指有德的國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擁戴。《論語·為政》:“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北辰星拱——北辰:北極星;拱:環繞。北極星高懸不動,群星四面環繞。舊時比喻治理國家施行德政,天下便會歸附。後也比喻受眾人擁戴的人。《論語·為政》:“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為概括。用一句話來概括。《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以上僅為部分,未完待續《出師表》 諸葛亮三顧茅廬——出自諸葛亮《出師表》;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妄自菲薄——出自諸葛亮《出師表》;指過分看輕自己,形容自卑。作奸犯科——出自諸葛亮《出師表》;指為非作歹,觸犯法令。危急存亡——出自諸葛亮《出師表》;指關係到生存滅亡的緊急關頭。臨危授命——出自諸葛亮《出師表》;指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計日可待——出自諸葛亮《出師表》;可以數著日子等待,形容為時不遠。《醉翁亭記》 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歐陽修《醉翁亭記》;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水落石出——出自歐陽修《醉翁亭記》;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暴露出來。山餚野蔌——出自歐陽修《醉翁亭記》;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峰迴路轉——出自歐陽修《醉翁亭記》;形容山水名勝路徑曲折複雜。觥籌交錯——出自歐陽修《醉翁亭記》;形容許多人聚會喝酒時的熱鬧場景。《桃花源記》 晉·陶淵明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干擾的理想處所或與世隔絕的幻想世界。源於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豁然開朗:形容由狹小幽暗頓時變得寬敞明亮,也形容(經過別人的指點或自己的思考)突然明白和領悟。源於《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怡然自樂:安適、愉快而又得意。《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無人問津:無人過問,受到冷落。源於《桃花源記》:“(劉子驥)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啥桶裝泡麵比袋裝泡麵貴?只是因為多了一個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