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662297337979

    1、簡要概括選文的主要內容。

    答:選文記錄了“我”在母親的幫助下,改變了“叛逆傾向”,最後回到了溫暖的家的經歷。

    2、“母親那時對我懷了種複雜的感情,她認為我有叛逆傾向”,請你在文中找出三個“我有叛逆傾向”的例子,簡要地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答:(1) 要在大房間中隔出一方天地。

    (2) 嚮往毛姓女生的單身生活。或嚮往自己做主的豪氣

    (3) 受母親責怪後,靜坐示威,餓了一頓。

    3、選文是以什麼為線索組織材料的?

    答:“我”對“我們是一家人”這句話認識的變化。

    4、選文用“我”的經歷,告訴人們一個什麼道理?

    答:人長大後都是要獨立的,可家和家人卻是永遠的大後方,永遠的愛和永遠的歸宿。

    5. 叛逆侵向”“無論如何得捱過這一個月”表現了“我當時怎麼樣的內心感受”?

    答:為自己的做法感到後悔,由於自己的倔強但又怕給家人留下笑柄而硬撐著。

    6.第5段畫線句“我的淚水掉了下來”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答:因為“我”已感受到與親人的隔膜所帶來的悽楚

    7.第8段中一家人共進晚餐時的快樂與第3段中“我”感受到的“快樂”有什麼不同?

    答:“分夥”之初的快樂是初次品嚐自由帶來的快樂,“分夥”結束時的快樂是重新感受家庭溫暖、親情和關心帶來的快樂或是與家人消除隔膜、同心同德之後帶來的快樂。

    8.母親開始堅決不同意“分夥”,可後來為什麼又改變初衷答應了呢?

    答:母親決定讓女兒經受一次鍛鍊,在生活中碰壁,然後自己回心轉意.

    9.)“這個月的最後一天”母親沒有強拉我一起吃飯,而是“悄悄”地遞給“我”一個麵包,表現了母親怎樣的性格特徵?

    答:既表現了母親的慈愛,又表現母親善解人意或照顧女兒的自尊

    10.請從“分夥”過程中找出一處家人一直在關注著“我”的細節,並分析其作用。

    答:細節一:“家人在桌上吃飯,不時地看我”。表明家人對我的關心。細節二:“把書豎起來擋住家人的視線”。表明家人仍然在看著我,不放心我。細節三:“母親在我以往坐的位子上放一副筷子”。“以往坐的”表明女兒在母親心中的位置一直沒變。

    11.“飯菜雖樸素但心中充滿溫情,就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是一家人”,這句話對錶現全文的主旨有何作用?

    答:透過反覆的手法,進一步點明全文的主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動擋倒著車下坡怎麼操作的,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