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拋卻品牌效應、崇洋、從眾等因素,從“技術”層面來講, 戲劇看不懂沒意思, 為什麼看不懂? 拿腔拿調聽不懂,即使是京劇,也常聽不明白唱的啥, 偶有能聽清字詞的也會有太高深的文學語言,需較高的文學修養才能理解,不看字幕不易聽明白, 再比如一些舊時風俗習慣,現在已經消失,常人不易看明白 (如舉鞭指代牽馬,現在已少見馬,生活中已沒有牽馬見聞,看到此舞臺表現不容易準確理解, 再如許多的約定俗成,現在人已經不知其約定,注意到那些動作也都無法理解) 戲中的一些表達含義已脫離現實社會,觀眾沒有帶入感。 為什麼拿腔拿調? 藝術表現形式,表達各種身份、性格、情緒、心理活動等 “拿腔拿調”可不可調整,可不可以讓大眾看明白聽明白? 應該可以,老曲目劇本應存檔,環境再次搭建好後再體現價值。 現在應設計貼合現代風俗的新劇本,重新設計藝術表現形式,被理解才是表達的目的,表達設計的再好不被理解等於0。 其實戲劇是很有意思很有味道的。 戲劇怎麼才能發展起來?
3
回覆列表
  • 1 # 魯源

    回答為什麼有人說歌劇是高大上,戲劇只是懷舊,戲劇怎麼才能發展起來的問題,我想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回答。

    首先,這個問題是屬於文化領域的範疇,那我就先說說,為什麼歌劇高大上。歌劇是從西方傳入的中國的,很多人覺得外國來的東西自然是好的,再加上覺得京劇是老年人聽的,年輕人聽就會很落伍,其實個人感覺歌劇也就那麼回事,京劇作為國粹真的很好聽,我比較喜歡京劇。歌劇和戲劇是兩種不同的文化載體和演唱形式。歌劇更多的是以演唱為主,我看過歌劇《紅色娘子軍》《紅洪湖赤衛隊》等歌劇,其舞臺設計、演唱風格、故事的表現形式等等,都非常喜歡,比較高雅、清新,是以歌舞等形式展現主題的獨特的文藝品種,自然顯得就高大上一些了。

    其次,說戲劇是懷舊,是老年人的節目,我不贊同這個觀點,因為我在上中學的時候就是特別喜愛聽京劇,文革時期的八大樣板戲,我不但喜歡聽、看,我們還會演唱和模仿。京劇、越劇、呂劇等戲劇儘管有的唱詞聽不懂,這說明對戲劇特點還是不瞭解的。我喜歡的戲劇較多,不但是京劇,呂劇、豫劇等等都願意聽,關鍵是我在聽的同時能夠根據劇情投入的去欣賞,有時候還會情不自禁的進入戲中。伴隨著伴奏的抑揚頓挫,情緒得到昇華。我認為,戲劇並不是懷舊,也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許多年輕人也是對戲劇情有獨鍾的。

    再是,關於戲劇的發展問題。勿容置疑,中國的戲劇面臨著繼承發展的困境,改革開放後,國家的一些戲劇團體相繼轉型和改行,一些戲劇品種面臨絕繼的傳承瓶頸,中國的戲曲面臨著自己的困境期,主要表現:一是受環境因素的影響。我記得過去的時候,沒一個縣都有自己的京劇團,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至九十年代前後,面臨改革的大潮,許多縣級劇團全部解體了,一些有固定的演出場所也沒有了,直到現在,留給戲曲的平臺越來越小,受眾面也越來越窄,這不是戲劇本身的問題,而是這個時代發展造成的必然結果。二是人文因素的影響。隨著白話文的普及讓越來越多的人遠離戲劇中所運用的語言,戲曲表達與現代文化在某種程度上發生了衝突。三是戲劇自身因素的問題。我們常說的戲曲種類崑曲,京劇,越劇,豫劇,河北梆子等等,還有諸多地方戲種,似乎人們聽不懂成了阻礙戲曲受眾面的現實因素。

    面對戲劇發展的困境,我認為,要想讓中國戲劇健康發展起來,應該實行綜合治理,全民動手。首先,國家要在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入手,在政策、資金和編制投入上加大力度,鞏固大戲種,扶持地方小戲種,形成以戲劇院校為龍頭的戲劇發展規劃,擴大學校的戲劇學生招收,讓熱愛戲劇的學生從小就有好的學習和鍛鍊的環境。二是各個地方要根據各地小戲曲的品種,給予積極地扶持力度,制定優惠政策,確保地方特色的戲曲品種要傳承下去。總之,要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把戲劇做強做大,使其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 2 # 閆秀樂

    歌劇的確有高大上的意思,因為歌劇的歷史悠久。

    現在舞臺上的歌劇,是從西方傳來的舞臺表演藝術,以歌唱和音樂為主要方式來表達劇情的戲劇。

    西方歌劇源自古希臘的戲劇音樂。16世紀末,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有一群人文主義學者,組成了“卡梅拉塔好社”的團體,他們為復興古希臘的舞臺表演藝術,創造了歌劇這種表演藝術。

    現知歷史上第一臺歌劇,是由雅各·佩裡作曲,取材自古希臘神話的《達芙尼》,於1597年首演。

    歌劇是1800年傳入中國的。中國的第一部舞臺歌劇,是閆述詩的《高山流水》,新中國的第一部歌劇是《白毛女》。

    在中國歷史上,類似於西方歌劇表演形式的藝術,早就存在。如周朝宮廷雅樂的代表作“六代樂舞”《雲門》歌頌黃帝的,《咸池》亦稱《大咸》表現祭祖的,《大韶》舜時的宗教性樂舞,《大夏》歌頌大禹治水的,《大濩》表現商王成湯伐桀的,《大武》頌揚周武王討伐商紂的。都是歌舞樂三位一體表演形式,這些也可以稱為中國的古代歌劇。

    從這些方面來看,歌劇的高大上,的確能壓住戲曲。

    中國的戲劇誕生於漢唐,以“漢百戲”、“唐參軍戲”最為著名。而且戲劇起源於民間藝術,在歷史上被稱為“散樂”,與宮廷的“雅樂”相對稱。

    “散樂”作為民間藝術,誕生出了多種文藝表現形式。如由民間歌舞發展而成的“大麴”(大型歌舞),由民歌發展而成的講唱文學,由表演發展而成的滑稽藝術,由角抵戲發展而成的武打博鬥戲等等。到宋元明清,“散樂”又派生出了中國雜劇。

    戲劇本來就是民間藝術,要想繁榮也只有回到民間。

  • 3 # 明樂佛

    因為歌劇是把戲劇、詩歌、舞蹈、美術還有音樂都結合起來的綜合藝術。由詠歎調、宣敘調、重唱、合唱、序曲、間奏曲、舞蹈、說白和朗誦場面組成,以最豐富的形式將其要表達的內容展現給觀眾。所以說“歌劇是人類智慧所能發明的最壯觀、最奢華的娛樂之一。”

    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臺表演藝術的總稱。是源於民間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不同的文化所產生的戲劇形式往生擁有獨特的傳統和程式,比如中國戲曲、西方戲劇、印度梵劇、日本能樂等。因為是傳統古典藝術,所以有人說戲劇是懷舊的。

  • 4 # 空谷山人野夫

    一是歌劇劇情比較豐富,場面大觀眾多。加之歌劇人物比較鮮活,富有真情。

    二是戲舊大多再現歷史人物的喜怒哀樂,演唱手法比較單一,觀看時間較長,很適合老同志觀看。

  • 5 # 草創君說勵志

    戲劇包括歌劇。歌劇只是戲劇的一個亞種。

    戲劇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臺上當眾表演故事情節的一種藝術。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她藉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舞臺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現實生活。是文學體裁的一種。戲劇離不開戲劇衝突,它表現在人物性格的衝突上,具體表現為一系列的動作。戲劇的基本要素是矛盾衝突,透過具體的舞臺形象再現社會的鬥爭生活,能激起觀眾強烈的情感反映,達到社會教育的目的。

    歌劇是一種聲樂和器樂綜合而成的戲劇形式,所以也稱歌劇為樂劇。有的歌劇只有歌唱,沒有獨白和對話,有的則是三者兼而有之。歌劇的唱詞和音樂十分重要,歌詞的語言應是詩的語言。

    歐洲歌劇與中國戲劇的異同

    每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文化,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是與生俱來的。無論是歌劇還是戲劇,實際上都是一種文化的縮影,可直接和綜合地反映文化精神和民族特色。歐洲歌劇與中國戲劇都是存在於本土的文化背景和古典文學的基礎之上的,因而形成了兩者獨具風格的完整體系,並以其各自的特點矗立於世界劇壇上,在文化研究的基礎上對兩者進行比較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歐洲歌劇與中國戲劇的差異

    (一)歐洲歌劇與中國戲劇的文化差異

    1.歐洲歌劇的文化背景歐洲歌劇有400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已逐步從地區性擴充套件為國際性。從文藝復興起,音樂藝術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人們開始力求擺脫神學的束縛,歌頌真實生動的人物形象,義大利成為歌劇的誕生地,歐洲歌劇的哲學基礎是唯物主義,受這種意識的指導,歐洲歌劇藝術以寫實為主。歐洲歌劇繼承了再現性,以寫實傳統不斷髮展,如今其歌唱藝術被世界各國的歌唱家們所學習和採用,達到了輝煌的頂峰。

    2.中國戲劇的文化背景中國戲劇具有獨具特色的藝術體系,它以美妙絕倫、博大精深而享譽世界,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是中國民族傳統聲樂的典範。東方以“天人合一”的自然主義為精神核心,於是中國戲劇這一藝術創作和藝術論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的文化精神。中國長期處於漫長的封建社會,思維方式趨於求同、排異。經過漢、唐到宋、金之後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由此,中國戲劇藝術不斷髮展,京劇、崑曲、越劇、豫劇、粵劇、川劇、秦腔、評劇、晉劇、漢劇、河北梆子、湘劇、黃梅戲、湖南花鼓戲成為中國戲劇的代表,最終形成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個性的藝術體系,繼承了寫意傳統、詩歌傳統和哲學上的多元辯證傳統。

    (二)歐洲歌劇與中國戲曲音樂體系的差異

    1.歐洲歌劇的音樂體系歐洲歌劇採用的是“詠唱”體系。即唱者的歌調、旋律和歌詞是相互適應的統一體,歐洲歌劇一般分為男低音、女中音、男高音、女高音四個聲部,其旋律有著縱向與橫向的發展關係。歐洲歌劇的元素組成中以歌唱為主體,單一性特徵較為明顯,在時間和空間處理上受到三一律制約,堅持定譜定腔、專曲專用的原則,歌曲的旋律基本上是不能變化的,最多隻能是鬆緊、速度、語氣、力度、分句等方面的變化,在話語模式和音樂模式上具有虛擬性和誇張性。

    2.中國戲劇的音樂體系中國戲劇採用的是“吟唱”體系,即唱者可以根據旋律的主要特色進行適當的更改潤色,使之更加美化、豐滿,唱腔的旋律側重於橫向發展,沒有中、低聲部,聲音的分類不突出。與歐洲歌劇不同的是,中國戲劇的旋律具有靈活性的特點,其旋律音調都是浮動變化的,當情景、地點、時間、歌者、歌詞等因素髮生變化的時候,歌者就能根據不同的情況對歌劇的旋律進行即興的裝飾、變化、發展。中國戲曲在時空表現上具有極大的自由度和靈活性,虛少實多。其以唱、念、做、打為綜合一體的表演形式,具有虛擬性、程式性、節奏化、歌舞化等多元性的特點。

    (三)歐洲歌劇與中國戲劇表演程式的差異

    1.歐洲歌劇的表演程式西方歌劇是一門綜合的藝術,表演程式是標準格式,也是藝術表現手段。歐洲歌劇集中了戲劇、交響樂、舞蹈、芭蕾等藝術形式,以歌唱為主,表演動作比較簡單,幅度不大,同時歐洲歌劇受到歐洲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特別是現實主義戲劇的影響,其表演形式向真實的方向發展,舞臺使用大量的寫實性裝置道具和佈景,舞臺設計、戲劇動作及服裝道具上都具有鮮明的寫實性、再現性。

    2.中國戲劇的表演程式中國戲劇中不同的角色各有不同的程式動作,包括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每個動作都有不同的絕活,呈現不同的特色。唱唸做打併舉,載歌載舞同行,中國戲劇的唱腔曲調也表現為多樣化。中國戲劇舞臺設定以虛擬為核心,使用的道具數量很少,如果遇到像車、馬、船等的時候都是運用虛擬的手段,小道具則多用實物,如手帕、扇子等,舞臺上道白都會音樂化,表演中動作都舞蹈化,形成了中國特色的表演程式。

    二、歐洲歌劇與中國戲劇的相同之處在

    中國戲劇中最為著名的當屬京劇。筆者以京劇中各種角色的演唱探討與歐洲歌劇的相同點。其實京劇各行當同屬於西方歌劇中的高聲部範疇。兩者在演唱方式上存在相同點。

    第一,淨角是京劇中最為接近西方歌劇的行當。

    第二,京劇青衣、花旦用聲方法與西方歌劇中的抒情女高音、花腔女高音相近。

    第三,歐洲歌劇中抒情男高音與京劇老生用聲方法相近,歐洲歌劇中的男高音聲部和京劇中的老生相當。京劇裡高聲區的“嘎調高腔”聲音明亮,其和西方歌劇中男高音的“關閉”唱法類似;京劇老生演唱充分發揮了頭腔共鳴,就如西方歌劇中的“輕機能”進行演唱。

    第四,輕歌劇中的喜劇人物也類似於京劇中丑角以唸白為主、唱為輔的特點。

    歐洲歌劇和中國戲劇都是世界文化傳統中留下的瑰寶,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差異的地方,我們要珍惜這份共同的財富,傳承中華傳統戲劇特色,借鑑西方歌劇之精華,建立既有中國特色又有時代氣息的樂曲文化體系。

  • 6 # 張海軍書法

    為什麼說歌劇是高大上的表現形式,因為歌劇是將音樂,戲劇、詩歌文學,民間舞與芭蕾,舞臺藝術等融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展現,是視聽享受的高雅藝術。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它是對但凡發生過的事情故事的重演,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以說戲劇懷舊恰到好處;

  • 7 # 迷糊老妖怪

    歌劇源自於西方,而歌劇的表現手法和音樂所帶來的視聽感受,符合現代人的一個審美!同時,作為歌劇他是融合了很多藝術相結合的部分!包括最近出現的聲入人心這樣的節目,也使得歌劇有了更深入的發展。但是不是說歌劇就一定是傳統的表現說法,像音樂劇它也是歌劇的一種延伸,吉屋出租等這樣的百老匯經典作品也是時尚的一種表現。

    再說到戲劇,戲劇不單指傳統的中國戲劇,戲劇只有很多品!

    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臺表演藝術的總稱。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指令碼,即劇本。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戲劇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臺上當眾表演故事的一種綜合藝術。戲劇的起源實不可考,目前有多種假說。比較主流的看法有二:一為原始宗教的巫術儀式,比如上古中文,“巫”、“舞”、“武”三字同源,可能是對一種乞求戰鬥勝利的巫術活動的合稱,即戲劇的原始形態。另一為勞動或慶祝豐收時的即興歌舞表演,這種說法主要依據是古希臘戲劇,它被認為是起源於酒神祭祀。戲劇是由演員將某個故事或情境,

    以對話、歌唱或動作等方式表演出來的...

    所以如果說戲劇是懷舊,這種說法是不對的,請準確說明是中國戲曲懷舊,但是對於戲曲懷舊的說法,是因為現在當代戲曲的發展的原因,但是王佩瑜老師在戲曲與現代文化發展中做出了很多時尚的做法!就如同傳統的東西,如何去革新是一個道理,如果將傳統的藝術結合現代的一些表現手法,相信一樣的,可以是做到高大上並且結合時尚!

  • 8 # 飛哥70240

    一種個人偏見的認識,歌劇是國外的藝術形式和國內的戲劇有著即相同又不同表現方法,相同都是透過舞臺表演呈現其所表達的藝術效果,不同的是舞臺具體表現手法不同。

    歌劇以音樂聲腔旋轉為主,展現人物和劇情的曲折與發展。

    而戲劇是除音樂聲腔旋律外,還有道白,臉譜、道具、音響效果、鑼鼓、等有民族特點表現手法同時呈現劇情的發展。

    歌劇的發展優於戲劇,十七世紀已流行於歐洲,而戲劇是十九世紀後期才漸出國門,我認為這就是有這種觀點的原因,其實藝術無高低貴賤之分。

  • 9 # 布衣之徐

    歌劇和中國的戲劇都是人類文化的瑰寶

    歌劇是西方藝術,去欣賞歌劇的受眾,需要到設施一流的歌劇院,而且一般需要正裝出席。

    歌劇有著華彩、輝煌的唱腔,豐富多彩的音樂表現形式,欣賞歌劇的聽眾一般集中於接受過良好教育,家庭條件比較優越的階層,如果從這些方面來講,和流行音樂的受眾相比,可以說是陽春白雪,高大上的。

    中國戲劇,屬於中國傳統藝術形式,而且劇種繁多,百花齊放,但沒有很好的加以教育傳播。

    中國因為地域廣泛,各地文化風俗不同,形成了很多劇種,目前比較有代表意義的是京劇、黃梅戲、崑曲等。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要求和欣賞水平,都在不斷提高。

    歌劇,美聲這些之前只能在大劇院中欣賞到的西方藝術,透過馬桶臺某綜藝節目,也逐漸走進了普通大眾的視野,人們可以像田藝苗老師說的,可以穿著T恤聽古典。

    歌劇等所謂高大上的藝術,也許只有走進普通大眾,透過更加通俗易懂的形式像普通受眾傳播,才會更加有活力,有生命力。

    中國戲劇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基礎教育不夠普及,與時俱進的改進發展缺乏方向,本來接地氣的藝術形式,卻表面看起來變得陽春白雪,所以,年輕人大多受到流行音樂的薰陶,年紀大些的人,在公園裡吹啦彈唱,戲劇變成了票友藝術,劇目沒有創新,感覺只剩下懷舊了。

    歌劇,在中國的大舞臺上,已經走在與時俱進的大道上,放下身段,走進大眾,更多的年輕聽眾開始對歌劇美聲感興趣,去學習,去欣賞。

    而中國的戲劇,拿中國國劇京劇來說,透過怎樣的方式,能讓更多的年輕人願意去聽,去唱京劇,去主動的學習京劇方面的知識,把京劇藝術,在大眾的舞臺上傳承下去,而不是最後變成文化遺產,只能懷舊,需要這個行業的人和媒體去思考。

  • 10 # 顧盼雙寧

    外國的歌劇似乎更配得上“高大上”這個時尚概念,一些達官貴婦甚至一度以出入歌劇院作為其身份標誌的象徵。那華麗的佈景、大段的詠歎調、完整而宏大的情節,都詮釋了這一藝術形式的高貴大氣。

    中國的歌劇卻不盡然。她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閃耀著中華民族文化光芒的創新之作。《江姐》、《洪湖赤衛隊》、《白毛女》、《小二黑結婚》等無不體現著中國氣派、中國韻味。這批劇目也“高大上”,堅定的革命信念,美好的愛情追求,濃郁的民族風情,動聽的音樂唱腔,都讓人為之神往。

    我聽外國歌劇只欣賞其中的著名唱段。我也喜歡一些外國歌劇的劇名:《卡門》,《波希米亞人》,《茶花女》,《弄臣》。

    但,我更喜歡我們中國自己獨創的歌劇。喜歡韓英的豪邁,喜歡江姐的深情,喜歡喜兒的決絕。這種“高大上”的藝術形象激勵著我,感染著我,使我體會百味人生,不向困難低頭。

    多少人被精彩的戲劇作品所感動,又有多少人沉浸在懷舊的瑰麗的夢中。與劇中人同呼吸共命運,一句臺詞,一段旋律,一個眼神都能使你找回昔日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那個溫柔多情的少女,那個勇於進取的弄潮兒,那段一去不復返的不平凡的歲月。

    其實,懷舊是汲取教訓,積聚力量;懷舊是人生旅途的一次體整。當藝術的力量使你又一次揚帆起航,風正一帆懸,迎新之曲高唱,創新之路昂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款森林人與一汽豐田的榮放,綜合哪個效能更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