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人說隋唐是鮮卑王朝,是因為隋唐皇族是鮮卑族嗎?
17
回覆列表
  • 1 # 伏魔金剛杵

    隋唐皇族有確定的鮮卑血統 隋唐王朝當然也就是鮮卑王朝咯 沒什麼好爭論的 管他什麼血統 他都是中國的

    隋朝中的文獻皇后即隋文帝楊堅的皇后就是鮮卑人的後裔,元貞太后是鮮卑貴族的第四個女兒,而她就是唐高祖李淵的生母。而唐高祖還有一位紇豆陵氏的皇后,這個皇后也是鮮卑人,唐太宗的皇后長孫氏也是鮮卑人。

    隋唐的母系血統中,其大多都是鮮卑,那麼,他們的子孫肯定也會有鮮卑的血統。

    其實,不僅隋唐皇室血統裡面有鮮卑的基因,唐皇室的姓氏 “李”的本源也有很多說法。在唐皇室自己內部,自稱作自己是隴西的李氏,甚至,更稱自己是漢代抗擊匈奴的李廣的後代。可是,在關於唐室血統的一本著作裡,一個叫做法琳的僧人就指出:李唐皇室所稱的自己是隴西的李氏的說法有一定的異議,甚至,他宣稱李唐的李氏是拓跋達闍。

    “ 琳聞拓跋達闍,唐言李氏,陛下之李,斯即其苗,非柱下隴西之流也。”

    故而 隋唐乃鮮卑王朝確定無疑。

  • 2 # 蜀北一

    對於這個問題,怎麼說呢,之所以有人會說隋唐兩朝是鮮卑王朝,是因為隋唐兩朝的統治者,都具有鮮卑血統。

    獨孤信的長女是北周明敬皇后;第四女是唐朝元貞皇后(李淵生母);第七女是隋朝文獻皇后獨孤伽羅(隋煬帝楊廣生母)。獨孤信的女兒在周、隋、唐三朝都進入皇室,獨孤家三代都為外戚,自古以來,從未有過。

    獨孤信是鮮卑人,所以他的外甥們身上具有鮮卑血統是肯定的,李淵和楊廣是表兄弟啊。這後來就是表兄弟搶了表兄弟的天下嘛。

    再來看,楊堅家族,厲害了,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族,弘農楊氏,歷朝歷代人才輩出。而李淵的六世祖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長生,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自稱西漢將領李廣十六世孫,是十六國時期西涼政權建立者。可見,楊堅家族和李淵家族都是實實在在的漢人,至少楊堅家族是這樣的,而李淵的六世祖自稱是李廣後代,這其中多多少少或許還存在著一些不確定性。

    按照華人的傳統觀念來看,世人更看重的是父系一脈的血統,因此,這樣來看的話,隋唐兩朝的父系一脈應該都是漢族血統。因此,按照中國傳統的觀點來看,隋唐兩朝還應該是漢人王朝才對,這才符合華人的傳統觀念,畢竟父系社會後,以父系為貴。

    大家覺得呢?

  • 3 # 陶短房

    這種論調是清末日本京都學派為方便配合軍方侵華而炮製的一系列矮化中國、為日軍攻清塗抹正義色彩行動的一部分,並得到部分急於事功、希望凸顯“華夷之辨”以激發民間對滿清憤怒感的旅日革命黨人的響應和推波助瀾,又被清末民初一些通俗演義小說家如蔡東藩之流為“流量”大肆翻炒,結果居然成了一說。

    隋朝的創始人是楊堅,楊堅父親楊忠是弘農楊氏,典型的漢族大姓世家,因為仕西魏,在東西魏分家時西魏權臣宇文泰為恢復凝聚力,於西魏恭帝元年(554年)下令將軍隊各級將帥按官爵高低分賜鮮卑傳統的三十六國、九十九姓姓氏,皇帝本人也從元氏恢復為鮮卑的拓跋氏,身為八柱國之一的楊忠因此得到普六茹氏的賜姓。但這種出於政治需要的“復古”即便鮮卑族自己也吃不消,北周宣帝宣政元年(578年)北周皇族宇文氏(也即“鮮卑化”倡導家族)恢復漢魏衣冠,三年後隋文帝楊堅就篡周自立了。

    楊堅的父母都是漢族人,他本人稱帝后為迅速消除鮮卑影響不僅屠殺宇文皇族,而且衣冠制度刻意仿效北周滅掉的敵國北齊,因為北齊皇族高氏是漢人(雖然其實是鮮卑化的漢人,但北齊前身東魏繼續了孝文帝以來的漢化趨勢,以漢化為正統),而此後隋陳之爭,隋朝已儼然以漢魏正統自居了。很顯然,不僅族裔,隋朝皇室也認同自己是漢人。

    楊堅的妻子獨孤氏的確是鮮卑人,因此隋煬帝有鮮卑血統,但這種母系有外族血統的現象古今中外王室極多——我們能因此認定英國女王其實是一個德華人麼?

    唐朝皇室的情況大同小異: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在西魏賜姓中因為官居八柱國之一得到大野的鮮卑賜姓,但他本身屬於隴西李氏(法琳說李氏是拓跋後裔意在和傅奕抬槓,不足為訓,陳寅恪說李淵可能是趙郡李氏的論據不足,且趙郡李氏仍然是漢族,朱希祖認為李虎屬於隴西李氏的論據較為充分),且認同也一直是繫於隴西李氏-十六國西涼王族這一脈,同樣以漢人自居。李淵生母獨孤氏是隋文帝獨孤皇后獨孤氏的親姐姐,因此他也確實擁有一些鮮卑血統(獨孤氏母親很可能是漢人),但如前所述,皇室血統以父系為準,母系有外國血統古今中外司空見慣,歐洲王室因王族間通婚,差不多個個都是本國血統最不純正的家族,而中國和古代東方王室因為多妻,幾代之後,嗣君和王族子弟的血統更是熱鬧非凡,如果因此就認定他們“非我族類”,大約中國真的是“山頂洞後無華夏”了——這不是豈有此理麼?

  • 4 # 蕭欽鈞

    因為按照漢人三觀,隋唐皇室們太髒亂,唐朝的鮮卑公主們,更是讓漢人世家大族吃不消,一反常態敬而遠之,不敢與之結親。而且史學家們也都認為包括李世民在內的隋唐皇室們這麼做只是三觀與漢人不同,而不是腦子有病。

  • 5 # 五行山潑猴的剋星

    只不過一群低賤的蠻夷意淫而已,根本不需要理會,就好比現實生活中,幾個窮困潦倒的垃圾意淫,某某首富年輕時候強姦過他家某個女人,所以和他家有親戚關係,只不過是無能自卑的人刷一點存在感罷了

  • 6 # 張律明

    隋唐本是鮮卑族,而是人為的將他們的鮮卑母系突出,而認為他們父系是漢族。實際上,中國的歷史是由儒家士大夫所寫,為了表示一脈相承的“炎黃子孫"沒有被打斷,所以一直否定隋唐是“鮮卑王朝"。

    西晉惠帝時期,發生了八王之亂,接下來是“五胡亂華",就是“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大部落進入中原,開始大量屠殺漢族,本來在三國以後漢族就不多,在中原幾乎被殺淨,留下來少數漢族渡過長江避難到江南,歷史上稱為第一次“衣冠南渡"。羯和慕容鮮卑,不但殺戮漢族,而且將漢族的少女先奸後吃,變成了食人獸。

    南北朝時,前秦(拓跋鮮卑)苻堅統一了北方,帶領80萬大軍向東晉進發,準備統一南方的漢人政權東晉。東晉謝安用8萬軍隊透過“淝水之戰"一舉擊潰了苻堅的80萬大軍,苻堅回去就被殺,由於當時謝安只有8萬漢軍,無力統一中原(北方)。苻堅被殺第二年,385年,鮮卑拓跋珪建立了北魏。

    (鮮卑北魏拓跋珪)

    東漢時,索頭部鮮卑融入了部分北匈奴,構成了“鮮卑父、匈奴母"之說,這就是拓跋鮮卑的祖先。魏晉時期,由於三國時的殺戮,漢人在中原已不多了,所以將許多胡人引進,其中就有拓跋鮮卑。司馬炎時對胡人進行了優扶政策,拓跋鮮卑開始穿漢服、接受了部分的漢人文化,溫柔的似乎是草原上的綿羊。

    439年,拓跋鮮卑的北魏統一了北方。439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舉漢化,將鮮卑110個鮮卑姓改為漢姓,其中就有:穆、陸、賀、劉、樓、婁、於、稽、尉、溫、李、陳、胡、周、伊、丘、查等等,就是後來的宋朝的百家姓。534年,北魏分裂成東魏和西魏,東魏變北齊;西魏變北周。眾所周知,北齊被稱為“禽獸王朝",在高歡時又一次胡化;北周文帝宇文泰也開始胡化。

    胡化的北周宇文泰因楊忠有功,賜姓普六茹氏,官之柱國、大司空。李虎是西魏的八大柱國之一,官之太尉,宇文泰賜姓“大野氏"。楊忠的兒子楊堅承襲父爵,改名為普六茹堅,鮮卑小字:那羅延。581年,普六茹堅統一了中國,建立了隋朝,上臺廢除了鮮卑化和胡化的政策,自稱是“望族弘農楊氏",自己改名為“楊堅",使用漢字、漢文化、漢姓。否則,漢文化將被打斷!

    (隋文帝楊堅)

    儘管李虎在北周文帝宇文泰賜姓為“大野氏",但是,他的兄弟還保留著鮮卑小名,其兄叫“起頭",其弟叫“乞豆"。大野虎的兒子大野昞,承襲父爵,成為了“唐國公";大野昞的兒子大野淵,也承襲父爵,也成為了“唐國公"。隋文帝登基稱帝后,關隴貴族紛紛改胡姓為漢姓,大野淵在這種背景下成為了“李淵"。

    618年唐朝建立,李淵、李世民堅稱自己是漢族,是“五姓七望隴西李氏後裔",就是十六國中李暠的子孫,李暠自稱是西漢李廣的子孫。眾所周知,飛將軍李廣的孫子李陵因為投降匈奴,漢武帝分兩次將李陵在隴西的家族全部殺光,還有什麼李廣的子孫呢?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以後,將自己的弟媳納入自己的後宮,併為了向他父親李淵請罪殺死了二個兄弟,竟然吸吮他父親李淵的乳頭,據說李淵有三個乳頭。但是,這些行為與漢族的風俗格格不入。唐朝的“性"開放是歷史上比較罕見的,與漢族的儒家思想束縛有的天淵之別。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兒高陽公主嫁給了房遺愛,與辯機和尚長期通姦,將自己兩個伺女送給房遺愛作為交換;唐中宗之女安樂公主,與兩個丈夫都是苟且在前,成婚在後。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先後嫁了兩個男人,又大肆包養男寵,與朝臣通姦,張昌宗是與她先苟合,再送給她母親武則天。明眼人就知道李家父子是什麼族了,在當時就有人指出:李家父子與北魏皇室是同姓,“隴西琳聞拓跋達闍"。只不過從304年五胡亂華到618年唐朝建立,300多年來他們在中原地區漢化了的結果。

    再則,隋唐是府兵制,漢族是募兵制。府兵制是兵民不分家,平時種田或放牧,戰時騎馬打仗。漢族的募兵制是兵民分開,軍隊集中訓練,有敵情軍隊出動。總的說來,隋唐就是“鮮卑王朝",只不過是漢化的鮮卑族,他們的祖先就是遊牧民族!

  • 7 # 外語那點事

    其實在讀高中歷史的時候,就覺得,從五胡亂華開始,到唐朝這一段的歷史,是非常模糊的。

    首先在五胡亂華時期,非常強大的鮮卑族在我們的歷史上寫著,逐漸消失了,這讓人感覺匪夷所思。

    因此當時我就帶著疑問去閱讀了相關的資料,結果發現在五胡亂華時期,北方的各國中是漢族的只有一個王朝,而剩下的王朝基本上都是五胡的民族。

    並且發展到後期,當北方被統一下來的時候,最後一個王朝就是由鮮卑人統治的王朝。比較有趣的就是,從北方的這一支鮮卑王朝,特地去拜訪了孔府,將自己列為儒家正統,讓自己改為漢姓學習漢字,學習儒道,走上了漢化的道路,並且利用漢族在統治上面的優勢,統一了北方各部。

    可以說在文化上面它繼承並且昇華了唐之前的漢族文化。但是在血統上還是屬於鮮卑族的。

    當時鮮卑族只是統一了北方,而南方還是由漢族統治,看到這裡,我當時不由得心裡一驚。是很想知道是到底是南方的漢族獲得了最後統一戰爭的勝利,還是有北方的鮮卑族獲得了勝利。

    很遺憾的是,最後戰爭的結果是由北方的鮮卑族取得了勝利,建立了隋朝,並且,後來發展成為了唐朝。

    漢族在那個時期損失了將近90%的人口,幾乎滅族。可以說,之後的中原漢族基本上都是由鮮卑族和當時的漢人混血而成的。當然了,那個時候的中原,漢族和元朝之後的,中原漢族又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元朝又屠殺了將近90%以上的北方漢人。

    在唐朝以後,就沒有鮮卑人自稱自己為鮮卑人了,都稱自己為正統的漢族,甚至將稱作鮮卑人為丟臉的事情。曾經就有官員罵,李世民是鮮卑小兒而被斬首。

    雖然唐朝以後仍然沿用著漢族以前的漢字。但是在文字語意,語言的語法以及文學的形式上面,都和以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我們用現代的漢語去讀唐朝的文字,和讀唐朝以前的文字,在理解上面會有很大的不同。是需要經過翻譯的。這也從側面上反映了,鮮卑在滅族漢族以後,雖然使用了漢字,但是,是對漢族的文化進行了比較大的改造。

    不過鮮卑並沒有殺盡漢族,在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的沿海地區的,漢族還是能夠被保留下來。

    歷朝歷代的外族侵略中華的時候,都是在北方進行大肆屠殺,但是在山區和沿海由於屠殺的難度增大,為了能夠合理的統治,通常來說都採用綏靖的政策,因此在山區和沿海的民族能夠得以保留。

    所以在古代,最艱苦的就是中原地帶的華人民,既要經歷歷朝歷代的屠殺,還要經歷黃河和長江的水患,還有隔三差五要來的乾旱饑荒。雖然歷朝歷代人口增長最快的是這些區域的人民,但是一旦發生災難,人口損失最大的也是這個區域的人民。

  • 8 # 靈石蘊

    說隋唐是鮮卑王朝,確實有出處

    隋唐都源於南北朝時的北周,而北周皇族宇文家是鮮卑族。隋朝開國帝王楊堅其父楊忠,又名普六茹忠,是北周的十二將軍府主事十二大將之一,授封隨國公,是宇文泰的親信將領。後來楊堅和宇文家結姻親,成為北周外戚

    581年,楊堅以隋代周,朝中消除的也僅僅是宇文家的勢力,對於其他鮮卑家族,並未打壓,朝堂中有一大批鮮卑官員

    至於唐朝,和隋朝類似

    唐朝開國皇帝叫李淵,同樣出自北周王朝,在北周,李家又叫大野家。李淵的爺爺李虎,又名大野虎,是北周立國八柱國之一,授封唐國公,他們家和其他鮮卑家族一直多有聯姻。李淵媽媽是獨孤信閨女,兒子李世民的老婆叫觀音婢,姓長孫,也是鮮卑族人。在大唐中,異族官員尤其是軍中將領,不在少數

    總得來說,隋唐兩朝和鮮卑王朝脫不了關係,說是鮮卑算不得什麼錯

    但是史書中有這麼兩條記載

    一個是楊堅掌權北周時,曾經下令,說宇文泰讓天下人都改成鮮卑姓,屬於歷史倒退,不僅白瞎了北魏多年功夫還容易造成混亂,大家改成鮮卑姓的還是改回來吧,從今天起就叫我楊堅

    另一個是李世民的,貞觀年間,有個和尚說大唐是胡人王朝,李世民一家子都是胡人。這天李世民把這個大和尚找到身邊,笑嘻嘻的問他:聽說大和尚說我李家是胡人,大唐是胡人王朝,這是真的麼?那個和尚當即搖頭,不是,真不是,聖上天命所歸,是漢人。李世民呵呵一笑,放那和尚走了,從此街頭巷尾再也沒人說老李家是鮮卑人

    隋唐是鮮卑王朝麼?誰敢去問問那倆帝王

  • 9 # 西府趙王爺

    這個主要是因為隋唐兩朝皇室的血統有問題!

    因為無論是隋朝楊家,還是大唐李家,他們都是漢化的鮮卑人,按照當時的民族觀念,他們的骨子裡都有一定的胡人異族的血統!

    說到這個問題,就不得不提一提五胡亂華了。話說當年司馬炎開國之後,放著二十幾個正常兒子不傳位,居然傳位給了傻兒子司馬衷。司馬衷是個智障啊,只會說“何不食肉糜”,於是登基之後,大權旁落,皇后賈南風成了實際掌權者。然後賈南風弄權,導致西晉各諸侯王自相殘殺,史稱八王之亂。

    西晉國力因此衰弱,當時的胡人乘機入侵了中原,並建立起了大量的非漢人政權! 這些胡人以匈奴、鮮卑、羌、羯、氐五個大的遊牧民族為主,所以史稱五胡亂華。

    那個時候的漢人,可以說是遇到了滅頂之災!西晉王朝也因此而滅亡,倖存的王室與士族,跨越了長江,建立起了東晉王朝,史稱“永嘉南渡”,中國開始陷入到數百年的大分裂時期。當時的中國北方政權,大都是由胡人建立,特別是北朝時期,北方位鮮卑人所統治!

    隋文帝楊堅的父親,在北朝的西魏、北周時期是軍事貴族。北周時期,被封為隨國公。後來楊堅逼迫北周靜帝禪位,自己當上了皇帝,建立起了隋朝!

    而楊家是有一定的鮮卑族血統的,因為楊家原本使用的姓氏是鮮卑族姓普六茹,是在楊堅掌權了之後,才恢復使用漢姓楊姓的!而他的皇后獨孤伽羅,更是一位漢化後的鮮卑人,所以說,隋朝是一個漢胡混血的王朝!

    唐朝的李家,本就與楊家有一定的血親關係。楊廣的母親和李淵的母親,是同父異母的姐妹。

    後來的李淵,也找了一個漢化了的鮮卑人做老婆,也就是竇氏!這個竇氏,也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等人的親生母親。所以說,唐太宗李世民,也是有著胡人血統的。 這還不算完!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也是鮮卑人。在後來的這幾位漢人皇帝中,都或多或少的混有鮮卑族的血脈!

    當然了,民族融合這件事兒不可避免,以血統論是非實在不客觀,隋唐時期開創了中國歷史的一個巔峰時期,這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驕傲。隋文帝,唐太宗這些人也理所應當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功臣,值得我們敬仰。

    拿破崙還不是科嘉西島上一個“外族人”,法華人有把他當外人嗎?

  • 10 # 鳥言夷面

    “有人說”?一般是指現代活躍網路上的一群嶺南百越人後裔說的。

    嶺南百越人常常扛著鍵盤自詡是“純純的漢人”,哪怕一副個矮膚黑魚泡眼高顴骨塌鼻樑的樣貌,也絲毫不動搖百越人的鍵盤執著。

    可惜被隋、唐、宋、明的史料打臉了,該怎麼辦呢?百越佬又攜洋自重,扛著鍵盤自封聯合國語,國際語。自封的時候也不打個草稿,聯合國六大官方語言,非要把百越音塞進去,也不懂的把“六”改“七”。

  • 11 # 啃泥弟

    一、李唐皇室母系是鮮卑族 隋唐皇室,母系是鮮卑族,這是確定無疑的!也是無可否認的,唐高祖李淵的生母元貞太后、隋文帝楊堅的妻子文獻皇后分別是鮮卑貴族獨孤信的第四個女兒和第七個女兒,李淵和楊廣是姨表兄弟。李淵和隋煬帝的外祖父是鮮卑人獨孤信。 如果李淵的父親李昞和楊廣的父親楊堅都算是純種的漢人的話,那麼唐高祖李淵和隋煬帝楊廣至少也是半個鮮卑人。況且唐高祖還娶了一位鮮卑族的皇后紇豆陵氏,唐太宗也娶了一位鮮卑族皇后長孫氏,這樣大家可以簡單的琢磨一下,到了唐高宗李治時期,唐朝皇室還有多少漢人血統? 更重要的是李淵的父親李昞和楊廣的父親楊堅是不是純種的漢人,也是一個疑問,也就是說隋唐皇室父系極有可能是鮮卑族。 獨孤信的七女兒獨孤伽羅,李淵的母親即是獨孤信的四女兒,所以隋文帝是李淵的姨夫,唐高祖李淵和隋煬帝楊廣是姨表兄弟。 二、李唐皇室父系是鮮卑族也有文獻證據。 李唐皇室自稱自己是隴西李氏,漢代名將李廣的後人。然而《唐護法沙門法琳別傳》記載,僧人法琳對李唐自修族譜,自認為自己是隴西李氏,提出了反對意見,“琳聞拓跋達闍,唐言李氏,陛下之李,斯即其苗,非柱下隴西之流也。” 李唐氏族的“李”是拓跋達闍,並非隴西李氏。 唐太宗如此魁梧、彪悍,就是因為有鮮卑人的血統。 有人說,和尚法琳吃了雄心豹子膽了嗎,敢當面指責李世民?說他是鮮卑人?因為此時李唐自稱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後人,推崇道教,壓抑佛教,認為佛教是外來宗教,是夷狄文化,所以法琳當面反駁唐太宗,你李家也不是正宗的華夏衣冠。 但此是孤證,史學家有孤證不立的說法,單單一份證據並不能證明一個歷史事實,還需要相應的文獻來佐證。可惜找不到另外的文獻證據。 所以李唐皇室的氏族問題歷來爭論不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購物網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