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閒隨舟遠
-
2 # 大眾關注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的孤獨,懷才不遇,但更是自己信念的堅定,詩人在大自然中尋求安慰和寄託,是表現自己精神世界的抒情詩.
-
3 # 廣州會隆軒
《獨坐敬亭山》這首詩描述的是:詩人獨自一人遊覽敬亭山的情趣。這首詩的寫作目的不是讚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藉此地無言之景,抒內心無奈之情。這個也折射了當今社會空巢老人的境況。年輕人社會壓力大,生活壓力大。對老人的贍養就少了。老人家只能孤單生活。因此產生了很多騙老人家買所謂的保健品,電話詐騙老人的事件。年輕人應該在工作之餘還要多照看一下老人家,那怕一個電話對老人家來說都是好的。
-
4 # 梧桐樹下雨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獨坐敬亭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絕,是詩人表現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詩表面上看是寫獨遊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則是詩人人生歷程中曠世之孤獨感。詩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構思,賦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將敬亭山擬人化,寫的十分生動。詩人寫的是自己的孤獨和自己的懷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堅定,在大自然中尋求安慰和寄託。
-
5 # 此箋
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自由逍遙的詩仙李白,一生才華橫溢、落拓不羈,卻也因懷才不遇只能在山水之間寄予自己超脫的情懷。《獨坐敬亭山》這首詩正是寫於李白歷經坎坷、年逾花甲之時,一人在山水之間享受內心的孤獨與閒適。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描寫了一幅清幽雅緻的大自然景象,頗有清靜曠遠之感。群鳥飛絕,浮雲散盡,詩人獨坐其中,享受著喧鬧過後的寧靜。對於詩人而言,一定是坐了很久很久,才能等著鳥飛還、雲散去,真正感受到天的高遠遼闊和山的靜謐挺拔。
這種喧囂過後的寧靜,就像李白一生絢爛之極歸於平淡之後的悠閒雅緻,帶著淡淡的哀傷與深深的孤獨。詩人經歷過盛唐的氣象萬千,遭受過安史之亂的顛簸流離,甚至有過牢獄之災和流放之罪的悲慘經歷。
一個“盡”與“孤”,不僅寫出了鳥盡雲散之後大自然呈現出的清靜之境,而且以動襯靜烘托出詩人內心的孤獨之感。群鳥相飛,孤雲無伴,看著這一切的離去,詩人回顧著自己風雲變幻的一生,幾多惆悵,幾多寥落。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詩人由景轉情,由靜入定,遠用浪漫主義的擬人手法,將自己的曠世孤獨寄予在這片敬亭山之中。喧囂過後,萬籟俱靜之中,詩人彷彿與這座歷經滄桑卻不減蒼翠的敬亭山談起了戀愛。詩人靜坐其中,深思良久,回顧著半生的寥落與世態的炎涼,在七次遊歷宣城的時候,與這座敬亭山,產生了惺惺相惜之情。雖沒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纏綿悱惻,卻不乏“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和諧默契。
詩人在這座敬亭山中尋求到了慰藉,歷經悲歡離合與歷史滄桑之後的孤獨寥落之感,也在這裡得到超脫。於詩人來說,是“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於敬亭山而言,則是“幸有你來山未孤”。如此默契,才會顯得李白的孤獨沒有那麼哀傷,反而多了幾分孤傲與曠遠。全詩哀而不傷,孤而不悲,晚年之作也難掩青蓮居士的浪漫與飄逸情懷。惟願繁華落盡,浮雲散去,後世的我們也能擁有自己生命裡的“相看兩不厭”。
回覆列表
詩人透過對敬山亭景物的描寫,抒發了因懷才不遇而孤獨寂寞的情感。鳥兒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一片白雲也慢悠悠的飄向遠方,越來越遠,四周一片寂靜。
李白看敬山亭不厭其煩的表面原因是敬山亭的景緻很美,而實際上,李白把敬山亭看成了是自己的老朋友, 所以才“相看兩不厭。”
這時正是李白橫遭冷遇,寂寞淒涼的時候。李白曾經七次來到敬亭山所在的宣城遊玩,這首詩是李白被迫離開長安10年以後再次來到敬亭山所作的。李白的滿腹才情只被唐玄宗視為點綴昇平的御用文人,他空有投身政治報效祖國的雄心,卻被一些權臣小人算計被迫離開長安,長期的漂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炎涼,從而增添了孤獨與寂寞之感。
詩人透過對敬山亭景物的描寫,抒發了因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獨寂寞之感。也正是詩人投入到大自然懷抱,以山為伴,尋找安慰的真實寫照。
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