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305050034042

    咳嗽偏方,你試試吧

    1蘿蔔蜂蜜飲(治療咳嗽)

    用料:白蘿蔔5片、生薑3片、大棗3枚、蜂蜜30克。

    製法服法:將蘿蔔、生薑、大棗加水適量煮沸約30分鐘,去渣,加蜂蜜,再煮沸即可。

    溫熱服下。每日1~2次。

    功效主治:蘿蔔味辛、甘,性涼,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化痰止咳等作用。其醇提取物對革蘭氏陽性細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生薑是散風寒、止嘔下氣的常用藥,大棗多作和胃養血及調和藥物使用。蜂蜜潤燥止咳,本飲可起到敬寒宣肺,祛風止咳的作用。

    治療傷風咳嗽,以風寒感冒咳嗽為宜。

    注意事項:體弱屢易感冒咳嗽,久治不愈或反覆遷延的嬰兒,可試用。但風熱咳嗽,見發熱痰黃者,則不宜選用。

    2百合蜜(專治:咳嗽)

    用料:百合60克、蜂蜜30克。

    製法服法:將百合洗淨晾乾,與蜂蜜拌勻,入鍋隔水蒸熟。

    此蜜制百合可作點心讓嬰兒吃。

    功效主治: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作用。含澱粉、蛋白質、脂肪、多種生物鹼、鈣、磷、鐵等成分。藥理試驗其煎劑對氨水引起的小孩咳嗽有止咳作用,並能對抗組織胺引起的蟾蛛哮喘。與蜂蜜同用,加強其潤肺止咳作用。

    治療嬰兒慢性支氣管炎,咽乾燥咳,特別是入秋之後的乾咳,伴大便秘結更宜。

    注意事項:脾虛便溏嬰兒不宜選用。本法服食方便,以秋、冬季選用為宜。

    3百合款冬花飲(專治:咳嗽)

    用料:百合30~60克、款冬花10~15克、冰糖適量。

    製法服法:將上料同置砂鍋中煮成糖水。

    飲水食百合,宜晚飯後睡前食用。

    功效主治:百合潤肺止咳。款冬花辛溫,有潤肺下氣,止咳化痰作用。本品提取液可使支氣管略擴張,對組織胺引起的痙攣,有解痙作用。因此具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兩藥合用有潤肺止咳、下氣化痰之功效。

    治療嬰兒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緩解期),秋冬咳嗽、咽喉幹痛,久咳不愈。

    注意事項:本飲以秋冬咳嗽,略見有痰者適宜,對支氣管哮喘或痙攣性支氣管炎,則藥力不及,但可作輔助治療用。

    4荸薺百合羹(專治:咳嗽)

    用料:荸薺(馬蹄)30克、百合1克、雪梨l個,冰糖適量。

    製法服法:將荸薺洗淨去皮搗爛,雪梨洗淨連皮切碎去核,百合洗淨後,三者

    混合加水煎煮,後加適量冰糖煮至熟爛湯稠。

    溫熱食用。

    功效主治:荸薺味甘,性微寒,能清熱生津,涼血解毒,化痰消積等作用,含澱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C和荸薺素等成分,荸薺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綠膿桿菌有抑制作用;梨能清熱生津,潤燥化痰;百合潤肺止咳。三者合用則起滋陰潤燥,化痰止咳的作用。

    治療痰熱咳嗽,痰黃稠,咽喉不利。用於嬰兒慢性氣管炎見痰熱症者。

    注意事項:脾虛便溏、咳痰清稀者不宜選用。血虛體弱的嬰兒忌用。

    5川貝母蒸梨(專治:咳嗽)

    用料:雪梨或鴨梨一個,川貝母6克,冰糖20克。

    製法服法:將梨於柄部切開,挖空去核,將川貝母研成粉未後。裝入雪梨內,用牙籤將柄部復原固定。放大碗中加入冰糖,加少量水,隔水蒸半小時。

    將蒸透的梨和其中的川貝母一起食入。

    功效主治:貝母為化痰止咳良藥,與雪梨、冰糖並用,則起化痰止咳,潤肺養陰功效。

    治療久咳不愈,痰多,咽乾,氣短乏力。

    注意事項:民間常用驗方。嬰兒久咳,多為慢性支氣管炎,本方性味平和,對久咳體弱兒適用。復有外感者不宜用。本方以選用地道藥材川貝母其效佳。

    6醋飲(專治:咳嗽)

    用料:白醋適量。

    製法服法:將醋燒沸,放涼後備用。

    每次服一小匙,慢慢嚥之,日咽數次。

    功效主治:醋味酸、甘,性平,有散瘀、解毒、消腫的功用。用治咽炎咳嗽,取其消除咽癢的功效。見患兒因癢而咳,遇風則甚。所謂“癢則咳,不能已矣”。

    注意事項:此法有時可收到意想不到的功效。但對脾虛溼盛,有骨關節病痛者不宜。病癒即止,多食會損齒傷胃。

    7核桃鴨子(專治:咳嗽)

    用料:核桃仁200克,荸薺150克,老鴨子1只、雞肉泥100克、雞蛋清(1只)。

    製法服法:將鴨子宰殺,去內臟,洗淨,用開水浸一遍,置盆內。加蔥、姜、味精少許,上籠蒸熟,取出晾涼後,去骨,切成塊。將核桃仁、荸薺研切成碎末狀,與雞肉泥、雞蛋清,加少許溼粉共調成糊狀。將糊淋在鴨膛上,下油鍋炸酥,撈出、控油即成。

    佐餐食用。

    功效主治:核桃仁味甘性溫,能補腎助陽,補肺健肺,潤腸通便,含豐富的脂肪油,多量蛋白質、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糖類等成分。荸薺味甘性寒,能清熱生津、化痰消積。鴨肉味甘、性微涼,能補陰益血、清虛熱,《醫林纂要》曰:“去勞熱,故治咳嗽。”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和維生素B1、B2、B5等。本膳可補腎溫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治療嬰兒腎虛久咳,見咳痰清稀,喘促不寧,體弱多病,秋、冬咳喘加重。用於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緩解期)。

    注意事項:本膳以補見長,適用於虛性咳嗽,若嬰兒在患外感或咳嗽痰稠,或在發熱期時均不宜選用。

    8劍花豬肺湯(專治:咳嗽)

    用料:劍花25~30克、豬肺1具。

    製法服法:將豬肺洗淨,擠除泡沫,切塊,起油鍋,加生薑爆炒後入砂鍋。加入南杏,桑白皮,同煲成湯,調味後飲湯,豬肺可作佐餐用。劍花先用水浸至柔軟,除去泥沙,與豬肺同煮1~2小時。

    調味後飲湯,餘者可佐餐食用。

    功效主治:劍花又稱霸王花,性味甘微寒,有清熱潤肺,止咳作用,常用治肺結核,支氣管炎、頸淋巴結核、腮腺炎。配合豬肺起到清熱潤肺,化痰止咳功效。

    用治秋冬肺燥於咳,口氣臭穢。

    注意事項:此方為民間常用食譜。主要以肺燥偏有痰火者更宜,咳痰清稀,大便溏爛嬰兒不宜食用。

    9南杏桑白豬肺湯(專治:咳嗽)

    用料:南杏15~20克、桑白皮15克、豬肺1具(約250克)。

    製法服法:將豬肺洗淨,擠除泡沫,切塊,起油鍋,加生薑爆炒後人砂鍋。加入南杏,桑白皮,同煲成湯,調味後飲湯,豬肺可作佐餐用。

    功效主治:豬肺味甘、性平,有補肺潤燥作用。南杏味甘、性平,為宣肺潤燥,止咳平喘的常用藥。桑白皮性味甘寒,瀉肺平喘。藥理研究,其排出的多量氯化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本湯潤肺止咳。

    治療肺燥乾咳,口乾鼻燥,少痰或無痰。

    注意事項:本膳為民間常用食譜,一般入秋後服食。不但可治療,且有預防肺燥的效果,無病嬰兒也可常食

    10沙參玉竹蓮子百合湯(專治:咳嗽)

    用料:沙參50克,玉竹、蓮子、百合各25克,雞蛋1個。

    製法服法:將沙參、玉竹、蓮子、百合洗淨,同雞蛋連殼一起下鍋,同燉半小時,取出雞蛋除殼,再同燉至藥物軟爛。

    食雞蛋飲湯,可加糖調味。

    功效主治:本湯所取中藥均是潤肺養陰,健脾和胃之品,特別是雞蛋,不但食療價值高,且能補陰除煩,益血安神,可治肺胃陰傷,失音咽痛之症,所以本膳能滋陰清熱,潤肺止咳。

    用於治氣虛久咳,肺燥乾咳,見咳嗽聲低,痰少不利,體弱少食,口乾口渴等。

    注意事項:脾虛溼盛或實熱痰多,身熱口臭者不宜選用。

    11沙參玉竹蓮子百合湯(專治:咳嗽)

    用料:沙參50克,玉竹、蓮子、百合各25克,雞蛋1個。

    製法服法:將沙參、玉竹、蓮子、百合洗淨,同雞蛋連殼一起下鍋,同燉半小時,取出雞蛋除殼,再同燉至藥物軟爛。

    食雞蛋飲湯,可加糖調味。

    功效主治:本湯所取中藥均是潤肺養陰,健脾和胃之品,特別是雞蛋,不但食療價值高,且能補陰除煩,益血安神,可治肺胃陰傷,失音咽痛之症,所以本膳能滋陰清熱,潤肺止咳。

    用於治氣虛久咳,肺燥乾咳,見咳嗽聲低,痰少不利,體弱少食,口乾口渴等。

    注意事項:脾虛溼盛或實熱痰多,身熱口臭者不宜選用。

    12絲瓜粥(專治:咳嗽)

    用料:絲瓜500克、粳米100克、蝦米15克、姜蔥適量。

    製法服法:絲瓜連皮洗淨切塊備用。粳米煮粥,將熟時加入絲瓜、蝦米及其他配料。

    供早、晚餐食用。

    功效主治:絲瓜味甘性涼,能清熱此痰、涼血、解毒,含皂甙、絲瓜苦味素瓜氨酸、木聚糖、脂肪、蛋白質、維生素e等成分。

    與粳米、蝦米等同用,有清熱和胃,化痰止咳作用。

    “用治慢性支氣管炎,咳喘並作,或有發熱煩渴,痰色黃稠,“咽喉腫痛。亦可治癰疽初起或病後熱毒末清。

    注意事項:因絲瓜寒滑,體弱嬰兒或脾胃陽虛,常便溏腹瀉者慎用。咽喉疼痛或用治癰疽諸症,則宜減去蝦米。

    13雪梨燉冰糖

    用料:雪梨1~2個,冰糖30~60克。

    製法服法:將雪梨去皮、核,與冰糖置瓷杯內,隔水燉至冰糖溶化。

    食梨飲汁,晚飯後食用。

    功效主治:梨子潤肺清熱、生津止渴,與冰糖同用,增強潤肺止咳作用。

    治療肺燥咳嗽,乾咳無痰,唇乾咽乾。

    注意事項:咳嗽有痰者不宜。脾虛痰溼者慎用

    問題:嘔吐

    嘔吐是胃內容物反入食管,經口吐出的一種反射動作。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噁心、乾嘔和嘔吐,但有些嘔吐可無噁心或乾嘔的先兆。嘔吐可將咽入胃內的有害物質吐出,是機體的一種防禦反射,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大多數並非由此引起,且頻繁而劇烈地嘔吐可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等併發症。

    中醫認為,嘔吐是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引起嘔吐的原因是實邪所致或因虛致吐,並分為飲食內停、情志失調、痰飲留滯、脾胃虛寒、外邪犯胃等多種證候,中醫根據不同病機給予噁心嘔吐的辨證治療,其中和胃降逆是基本治則。

    辨證論治:

    1、脾胃虛弱

    症狀:飲食稍有不慎,或稍有勞倦,即易嘔吐,時作時止,胃納不佳,脘腹痞悶,口淡不渴,面白少華,倦怠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弱。

    治法:益氣健脾,和胃降逆。

    方藥:香砂六君子湯。

    方中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健脾益氣,砂仁、木香理氣和中,陳皮、半夏和胃降逆。尚可加丁香、吳茱萸以和胃降逆;若脾陽不振,畏寒肢冷,可加乾薑、附子,或用附子理中丸溫中健脾;若胃虛氣逆,心下痞硬,幹噫絲,可用旋覆代赭湯降逆止嘔;若中氣大虧,少氣乏力,可用補中益氣湯補中益氣;若病久及腎,腎陽不足,腰膝痠軟,肢冷汗出,可用附子理中東加肉桂、吳茱萸等溫補脾腎。

    2、胃陰不足

    症狀:嘔吐反覆發作,但嘔吐量不多,或僅吐唾涎沫,時作乾嘔,口燥咽乾,胃中嘈雜,似飢而不欲食,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滋養胃陰,和胃降逆。

    方藥:麥門冬湯。

    方中人參、麥冬、粳米、甘草滋養胃陰,半夏降逆止嘔,大棗補脾和胃生津。若陰虛甚,五心煩熱者,可加石斛、花粉、知母養陰清熱;若嘔吐較甚,可加橘皮、竹茹、枇杷葉以降逆止嘔;若陰虛便秘,可加火麻仁、瓜蔞仁、白蜜潤腸通便。

    3、外邪犯胃

    症狀:嘔吐食物,吐出有力,突然發生,起病較急,常伴有惡寒發熱,胸脘滿悶,不思飲食,舌苔白,脈濡緩。

    治法:疏邪解表,和胃降逆。

    方藥:藿香正氣散。

    方中藿香、紫蘇、白芷芳香化濁,疏邪解表;厚朴、大腹皮理氣除滿;白朮、茯苓、甘草健脾化溼;陳皮、半夏和胃降逆,共奏疏邪解表,和胃降逆止嘔之功。若風邪偏重,寒熱無汗,可加荊芥、防風以疏風散寒;若見胸悶腹脹噯腐。為兼食滯,可加雞內金、神曲、萊菔子以消積化滯;若身痛,腰痛,頭身困重,苔厚膩者,為兼外溼,可加羌活、獨活、蒼朮以除溼健脾;若暑邪犯胃,身熱汗出,可用新加香薷飲以解暑化溼;若穢濁犯胃,嘔吐甚劇,可吞服玉樞丹以闢穢止嘔;若風熱犯胃、頭痛身熱可用銀翹散去桔梗之升提,加陳皮、竹茹疏風清熱,和胃降逆。

    4、飲食停滯

    症狀:嘔吐物酸腐,脘腹脹滿拒按,噯氣厭食,得食更甚,吐後反快,大便或溏或結,氣味臭穢,苔厚膩,脈滑實。

    治法:消食化滯,和胃降逆。

    方藥:保和丸。

    方中神曲、山楂、萊菔子消食化滯,陳皮、半夏、茯苓和胃降逆,連翹清散積熱。尚可加谷芽、麥芽、雞內金等消食健胃;若積滯化熱,腹脹便秘,可用小承氣湯以通腑洩熱,使濁氣下行,嘔吐自止;若食已即吐,口臭乾渴,胃中積熱上衝,可用竹茹湯清胃降逆;若誤食不潔、酸腐食物,而見腹中疼痛,脹滿欲吐而不得者,可因勢利導,用壓舌板探吐祛邪。

    5、痰飲內停

    症狀:嘔吐物多為清水痰涎,胸脘滿悶,不思飲食,頭眩心悸,或嘔而腸鳴,苔白膩,脈滑。

    治法:溫化痰飲,和胃降逆。

    方藥:小半夏湯合苓桂術甘湯。

    方中生薑、半夏和胃降逆,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溫脾化飲。尚可加吳茱萸、陳皮溫脾燥溼以化飲。若氣滯腹痛,可加厚朴、枳殼行氣除滿;若脾氣受困,脘悶不食,可加砂仁、白豆蔻、蒼朮開胃醒脾;若痰濁矇蔽清陽,頭暈目眩,可用半夏白朮天麻湯以健脾燥溼,化痰熄風;若痰鬱化熱,煩悶口苦,可用黃連溫膽湯以清熱化痰,和胃止嘔:若胃脘脹滿,胃中有振水聲,可暫加甘遂細末0.5g,裝入膠囊,早晨空腹溫開水沖服,每日1次,連2—3日。

    6、肝氣犯胃

    症狀:嘔吐吞酸,噯氣頻作,胸脅脹滿,煩悶不舒,每因情志不遂而嘔吐吞酸更甚,舌邊紅,苔薄白,脈弦。

    治法:疏肝理氣,和胃止嘔。

    方藥: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湯。

    方中柴胡、枳殼、白芍疏肝理氣,厚朴、紫蘇行氣開鬱,半夏、茯苓、生薑、甘草和胃降逆止嘔。尚可加橘皮、旋覆花、竹茹、炙枇杷葉等以增強和胃降逆之力;若氣鬱化火,心煩咽乾,口苦吞酸者,可合左金丸以清熱止嘔;若兼腑氣不通,大便秘結者,可用大柴胡湯清熱通腑;若氣滯血瘀,脅肋刺痛,可加丹參、鬱金、當歸、延胡索等活血化瘀止痛。

    偏方治療:

    1、飲羊奶治反胃乾嘔

    [方劑] 鮮羊奶適量。

    [制用法] 將羊奶煮沸。每次飲1杯,每日2次。

    [功效] 滋陰養胃。治陰虛所引起的反胃、乾嘔等症。

    2、醋礬糊外敷止嘔

    [方劑] 陳醋、明礬、麵粉各適量。

    [制用法] 上三味共調成糊狀。用時敷於兩足心湧泉穴,用紗布包紮固定,一般半小時後可發生止嘔作用。

    [功效] 消積解毒、清熱散癖。用治嘔吐不止、洩瀉。

    3、蘿蔔蜂蜜止噁心嘔吐

    [方劑] 蘿蔔1個,蜂蜜50克。

    [制用法] 將蘿蔔洗淨切絲搗爛成泥,拌上蜂蜜。分2次吃完。

    [功效] 健脾,和中,養胃。用治噁心嘔吐。

    4、白胡椒半夏治嘔吐

    [方劑] 白胡椒、制半夏、鮮姜等份。

    [制用法] 前兩味共研細末。鮮姜煎湯。以薑湯和麵同白胡椒末、半夏末調勻並捏成大丸粒。每服30-40丸,用薑湯送下,每日2次。

    [功效] 暖腸胃。用治嘔吐(包括胃炎,幽門肥厚、狹窄,胃癌初期等的嘔吐)。

    5、甘蔗薑汁治吐食乾嘔

    [方劑] 甘蔗汁半杯,鮮薑汁1湯匙。

    [制用法] 甘蔗汁是將甘蔗剝去皮,搗爛取的汁液。薑汁製法與此同。將兩汁和勻稍溫服飲,每日2次。

    [功效] 清熱解毒、和胃止嘔。

    推拿療法

    推揉脾經100~300次(約3分鐘),健脾和胃。推板門穴10 0~300次(約3分鐘),降逆止吐。按揉外勞宮穴100~300次(約3分鐘),溫陽散寒止吐。直推天柱穴 100~500次(約5分鐘),降逆止嘔。摩腹100~300次(約3分鐘),消食和胃,降逆止嘔。

    針灸治療

    外邪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內關、合谷、公孫,用瀉法,祛邪解表,和胃降逆。

    飲食停滯型:常用內關、公孫、足三里、天樞、下脘,用瀉法,消食化滯,和胃降逆。

    肝氣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內關、陽陵泉、太沖,用瀉法,疏肝和胃降逆。

    脾胃虛寒型:常用脾俞、胃俞、中脘、內關、足三里,補法加灸,溫中健脾,和胃降逆。

    脾胃陰虛型:常用中脘、內關、陰陵泉、胃俞,用補法,滋陰養胃,降逆止嘔。

    脾胃實熱型:常用內關、中脘、公孫、天樞、支溝、下脘,用瀉法,清熱導滯,和胃止嘔。

    驚恐氣逆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內關、太沖、神門、陽陵泉,用瀉法,清肝安神,降逆止嘔。

    食療:

    1、大麥100克,泡半日,煮粥,加少量蘇打、糖及鹽,以喝米湯為主。加蘇打是為了防治因嘔吐發生的代謝性酸中毒。

    2、豬肚(胃)或羊肚半隻,去脂膜,開水焯過後切絲,慢火煨湯,快熟時加鮮薑片50克,再煮10分鐘即可。

    3、橘皮、佛手各50克,文火燉約30分鐘,藕粉50克冷水衝開後加入,煮開,加白糖調味即可。

    4、豬或羊腔骨約500克,慢火煨爛,白蘿蔔200克切塊,乾薑、橘皮各50克加入,再煮約20分鐘,加鹽及調料,頻頻喝湯。

    5、谷芽及麥芽各100克(自備或中藥店有售),洗淨,文火煮約30分鐘,加入枇杷果100克(去皮核),山楂50克(去核),再煮約20分鐘,加冰糖適量,可食果肉、喝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帶反的四字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