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閒隨舟遠

    登鸛雀樓 

    唐 ·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首詩描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出了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寫的是所見。“白日依山盡”寫的是遠處的景緻,寫山,寫落日,是登上鸛雀樓所看見的景色。“黃河入海流”是寫近處的景色,水的景象氣勢磅礴。詩人使用簡樸、淺顯的語言,概括了萬里河山的壯麗景色,使人讀後如臨其境,如見其景,胸襟為之一開。

    詩第一句寫到:遠遠的看見一輪夕陽沿著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向西沉落下去,在視野的盡頭漸漸消失。第二句寫到:黃河水奔騰咆哮、滾滾南來,歸入大海。這兩句詩合在一起,展現出一幅寬廣、遼闊、流光溢彩、金碧交輝的壯麗畫面。這幅圖畫還處於瞬息多變的動態之中。“白日依山盡”,僅是一個短暫的過程;“黃河入海流”,卻是一種永恆的運動。如果說這種景色很美,那它便是一種動態的美,充滿了無限生機的美。

    “欲窮千里目”,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願望,想要看得更遠,就是要站得更高,“更上一層樓”。“千里”和“一層”,都是虛數,是詩人想象縱橫的空間。“欲窮”和“更上”這兩個詞語中包含了詩人的希望和憧憬。

    詩句平鋪直敘地寫出了這一登樓的過程,然而確含意深遠,耐人探索。這裡有詩人的向上進取的精神、高瞻遠矚的胸襟,也道出了想要看的更遠,就要站的更高的哲理。

  • 2 # 老夢Meng

    中華詩詞浩瀚博深,讀起來令人心境開闊的還是有很多的,下面我就選幾首讓大家欣賞。

    《念奴嬌·過洞庭 》宋 · 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永珍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張孝祥的詞上承蘇軾,下啟辛棄疾,是南宋詞壇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這首詞,上闋主要是寫景,景中寓情;下闋著重抒情,意轉激昂。通篇景中見情,筆勢雄奇,境界空闊,表現了作者胸襟灑落、氣宇軒昂,顯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質。

    定風波.宋.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這首《定風波》讀起來真是讓人心境大開。一切都不要執著,不要被外物所繫縛,成功也好,失敗也好,都不要太在乎,所謂“寵辱不驚”,蘇軾在這裡表達的正是這樣一種哲理。

    《臨江仙.詠桃花魚》民國.張充和

    記取武陵溪畔路,春風何限根芽,人間裝點自由他,願為波底蝶,隨意到天涯。描就春痕無著處,最憐泡影身家。試將飛蓋約殘花,輕綃都是淚,和霧落平沙。

    (波底蝶是指水母)張充和藉助微不足道的水中生物,表現其狂放坦蕩,為了真愛“隨意到天涯”的性格。

    芙蓉樓送辛漸 唐 ·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一片冰心在玉壺。只此一句就讓人心境開闊。

    像這樣的詩詞很多很多,我就挑幾句經典吧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寧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鄭思肖……

    有些富有禪意的詩讀起來也會讓人心境開闊。

    終南別業.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慧開禪師《頌平常心是道》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飲酒·其五》

    人生如夢,回首往事難免有所遺憾,拿得起放得下才是正道,正如智深和尚圓寂時所念偈語“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我們何須等那錢塘江上潮信來呢?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 3 # 阿拙哥

    牢騷太盛防斷腸,風物長宜放眼量。不但是偉人的教誨,更是做人應有的氣量。都說人生不得意者十常八九,神仙也有鬱悶的時候,通達者看得開想得開放得開,很快便能恢復平靜,氣短量窄者卻越想憤激,越想越煩惱,甚至把所有的意氣都發洩在別人身上,而從不查詢自身的原因。更有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者,終日鬱鬱寡歡,好象全世界都欠他一個人似的。人生苦短,來日方長,凡事想開點,看淡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心愛人,以誠待人,坦坦蕩蕩,則悶氣自消,瑞氣常聚矣!

  • 4 # 白溪釣客

    有,肯定有,太多了,只能選之: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渡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江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擕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戸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一一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毛主席於一九二五年作於橘子洲

    望乾坤浩蕩,曾際會,好風雲。想漢鼎初成,唐基始建,生物如春。東風吹遍原野,但無言、紅綠自紛紛 。花月流連醉客,江山憔悴醒人。

    龍蛇一屈還一伸,未信喪斯文。覆上古淳風,先王大典,不費經綸。天君幾時揮手,倒銀河,直下洗囂塵。鼓舞五花鸑族。謳歌一角麒麟

    一一[元]劉秉忠《木蘭花慢•混一後賦》

    劉秉忠(1216一1274),字仲晦,邢州(今河北邢臺)人。識元世祖忽必烈,略定宋地,奏定國號“元”。雖位極人臣,卻“齋居蔬食,終日澹然”。

    這是歌頌元朝統一之作,但不能以純粹歌功頌德目之,因為它更多地展現詩人在政治上的抱負以及重視禮樂教化的期望。

    一一摘自《元明詞三百首》

    一笑無秦帝,飄然向海東。

    誰能排大難,不屑計奇功。

    古戍三秋雁,高臺萬木風。

    從來天下士,只在布衣中。

    一一[明]今鍾《魯連臺》

    朝作輕雲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

    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

    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消沉。

    龍蛇四海無歸所,寒食年年愴客心。

    一一[淸]屈大均《壬戍淸明作》

  • 5 # 有書共讀

    中華詩詞源遠流長,詩有詩心詞有詞眼,每首詩詞皆有其獨特主題意境,或輕快婉約或悲愴豪放至純至美情融其中,總有一首詩詞會觸動你內心,使你體驗到不同心境。

    那有哪些詩詞當你讀起來,心境就變得開闊了呢?有書君覺得還是首推南宋著名詞人張孝祥的那首《念奴嬌.過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永珍為賓客。扣舷獨笑,不知今夕何夕。”

    張孝祥出生於1132年,當時正逢靖康之難局勢動盪,北宋朝廷南遷,北方大片土地輪陷金國之手,金兵燒殺搶掠致使漢族百姓苦不堪言,紛紛攜妻帶子逃離故土。

    張父亦為避戰亂舉家遷至浙江寧波,他雖為小官,可其家在寧波並無土地田產,由此張孝祥自幼在貧困中孕育,也見慣了兵亂帶來的民生凋敝苦況,遂將王師北定中原恢復大宋江山美如畫,當成了一生執念。

    張孝祥天性聰慧讀書過目不忘,其才情在第一次參加禮部考試時盡情綻放。當年那屆科考有些特殊,考生中有時任丞相秦檜之孫秦壎。

    可想而知孫子參加考試,秦檜怎能不上竄下跳為孫子鋪路呢?

    秦檜費盡心機剝奪了狀元呼聲最高的陸游考試資格,自恃孫子狀元之名已十拿九穩。誰料宋高宗在殿試複查試卷時,嫌棄頭名秦壎的文章陳詞濫調簡直是秦檜翻版,而被第七名張孝祥的策論驚豔,遂將張孝祥取代秦壎成了狀元。

    由此秦檜臆想孫子狀元及第夢滅,更令其著惱的是張孝祥奪冠後行為。

    當日殿唱完進士名次,秦檜妻兄曹詠為拉攏張孝祥,主動上前獻媚要將女兒嫁其為妻,竟被當場拒絕大失顏面。其實並非張孝祥家中有妻,而是他誓不與奸人同流合汙。

    張孝祥不但當場給秦檜難堪,甚至第二天竟上疏為岳飛鳴冤,懇請高宗為其平凡恢復爵位以慰抗金志士之心。

    我們盡知岳飛因莫須有罪名,被十二道金牌從抗金前線召回含冤而死,此事幕後操控者則是秦檜與宋高宗。朝臣盡知此事底細,可無人敢逆龍鱗為岳飛喊冤。

    可想而知張孝祥此舉不但得罪了秦檜,更令高宗不悅,只因高宗深愛其才未追究其罪。張孝祥奪冠後接二連三的驚人之舉,其“弧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的執念初見端倪,其性耿直心地無私固守抗金執念的胸懷可見一斑。

    秦檜本是睚眥必報之人,他故技重施竟誣陷張父謀反,由此牽連張孝祥連坐。所幸秦檜很快病逝,才使張父謀反一事不了了之,可是張孝祥的仕途因其是堅決抗金主戰派,起起落落幾多坎坷。

    當時南宋最想偏安一隅的主和之人是宋高宗趙構。雖說他禪位於孝宗後,孝宗摩拳擦掌有意與金國決一雌雄,頗有恢復大宋之勢,可是主戰將領張浚率兵北伐慘遭符離大敗,又使孝宗抗金決心煙消雲散,朝堂之上唱衰主和之聲一片。

    主和派勢頭日盛,而主戰的陸游、張孝祥等人則遭排擠被罷官,可張孝祥身在鄉野卻心在廟堂,其抗金之志不滅。

    張孝祥本非湖南人,他那次路過洞庭湖,正是他又被啟用到桂林任職後,再次被讒言構陷貶官返鄉途中。一年前他歡欣雀躍夢想到桂林大展宏圖,卻又折戟而返,其壯志難酬的鬱悶心結怎解?

    當他乘一葉扁舟駐泊洞庭湖金沙灘時,正逢八月中秋。

    皎月當空,金沙灘四面臨水,張孝祥孤身一人臨水觀月。湖光月色,一碧萬頃的洞庭湖煙波浩渺,頓使張孝祥心境清明只覺已與天地融為一體,那種天、地、人之間靈魂溝通,一切盡在不言中,無需他人懂得,一切都是那麼澄清透明妙不可言。

    此情此景怎能不激發張孝祥豪情灑脫詩興?他隨口吟哦出千古名詞《念奴嬌.過洞庭》。

    張孝祥在月色山水間渾然忘我,其心中鬱結頓消唯留清澈執念。

    其品質高潔全身心亦如冰雪般潔白清明,既使世上無人理解,只有孤獨一人自賞抗爭,亦要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不懼風雨於滄浪間穩穩前行。

    我們從張孝祥筆下的秋月秋水間,體悟天人合一之心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表裡俱澄澈”與“孤光獨照,肝肺皆冰雪”是此詞表達主旨。

    張孝祥頗多坎坷,可終其一生皆堅持自我,恪守著抗金復國執念,心底無私天地寬,其無愧於心無愧於天地,又何懼風雨襲來呢?

    此心元自不驚鷗,臥看駭浪與天浮。你讀罷《念奴嬌.過洞庭》難道未覺得心境頓時澄明開闊嗎?

    世事險惡人生多挫折,只要我們心地磊落又何懼他人目光與流言?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惟願世人於風雨中堅守自我終會迎來雨過天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和英特爾會“離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