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又名山裡果、山裡紅,薔薇科落葉小喬木,樹皮暗灰色,有淺黃色皮孔,小枝紫褐色,單葉互生或於短枝上簇生,葉片寬卵形,傘房花序,花白色,後期變粉紅色,果實球形,熟後深紅色,表面具淡色小斑點。花期5-6月,果期7-10月。果實酸甜可口,含豐富的維生素、山楂酸、檸檬酸、黃酮類等,能生津止渴,亦可入藥,入藥歸脾、胃、肝經,有消食化積、活血散瘀的功效。主要分佈於山西、河北、山東、遼寧、河南等地,盛產于山東泰沂山區。山楂中維生素C的含量是橙的三倍,而其所含的微量元素中鈣、鎂含量更是居各種水果之首。
基本資訊
中文學名:山楂
中文別名:山裡紅、紅果、朹子
英文名:haw、may tree、maybush
二名法:Crataegus pinnatifida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亞綱:薔薇亞綱(Rosidae)
目:薔薇目(Rosales)
亞目:薔薇亞目(Rosineae)
科:薔薇科(Rosaceae)
亞科:蘋果亞科(Pomoideae或Maloideae)
屬:山楂屬(Crataegus)
種:山楂
分佈:山西、河北、山東、遼寧、河南
拉丁學名: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
山楂和山裡紅的對比
1、山裡紅
屬於落葉喬木,高達6m。枝刺長1-2cm,或無刺。單葉互生;葉柄長2-6cm;葉片闊卵形或三角卵形稀菱狀卵形,長6-12cm,寬5-8cm,有2-4對羽狀裂片,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上面有光澤,下面沿葉脈被短柔毛,邊緣有不規則重鋸齒。傘房花序,直徑約4-6cm;萼筒鍾狀,5齒裂;花冠白色,直徑約1.5cm,花瓣5,倒卵形或近圓形;雄蕊約20,花葯粉紅色;雌蕊1,子房下位,5室,花柱5。梨果近球形,直徑可達2.5cm,深紅色,有黃白色小斑點,萼片脫落很遲,先端留下一圓形深窪;小核3-5,向外的一面稍具稜,向內面側面平滑。花期5-6月。果期8-10月。
2、山楂
本種與山裡紅極為相似,僅果形較小,直徑1.5cm;葉片亦較小,且分裂較深 。
形態特徵
葉片三角狀卵形至稜狀卵形,長2~6cm,寬0.8~2.5cm,基部截形或寬楔形,兩側各有3~5羽狀深裂片,基部1對裂片分裂較深,邊緣有不規則銳鋸齒。復傘房花序,花序梗、花柄都有長柔毛;花白色,直徑約1.5cm;萼筒外有長柔毛,萼片內外兩面無毛或內面頂端有毛。梨果深紅色,近球形。花期5~6月,果期9~10月。
植物形狀
果實較小,類球形,直徑0.8~1.4cm,有的壓成餅狀。表面棕色至棕紅色,並有細密皺紋,頂端凹陷,有花萼殘跡,基部有果梗或已脫落。
生態習性
生於山谷或山地灌木叢中,山楂樹適應能力強,抗洪澇能力超強,容易栽培,樹冠整齊,枝葉繁茂,病蟲害少,花果鮮美可愛,因而也是田旁、宅園綠化的良好觀賞樹種,野生山楂嵩山最多。
地理分佈
產中國北部、中部至南部各省;北韓、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也有。
適應地區:江蘇、浙江、雲南、四川、遼寧、湖北、甘肅。
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又名山裡果、山裡紅,薔薇科落葉小喬木,樹皮暗灰色,有淺黃色皮孔,小枝紫褐色,單葉互生或於短枝上簇生,葉片寬卵形,傘房花序,花白色,後期變粉紅色,果實球形,熟後深紅色,表面具淡色小斑點。花期5-6月,果期7-10月。果實酸甜可口,含豐富的維生素、山楂酸、檸檬酸、黃酮類等,能生津止渴,亦可入藥,入藥歸脾、胃、肝經,有消食化積、活血散瘀的功效。主要分佈於山西、河北、山東、遼寧、河南等地,盛產于山東泰沂山區。山楂中維生素C的含量是橙的三倍,而其所含的微量元素中鈣、鎂含量更是居各種水果之首。
基本資訊
中文學名:山楂
中文別名:山裡紅、紅果、朹子
英文名:haw、may tree、maybush
二名法:Crataegus pinnatifida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亞綱:薔薇亞綱(Rosidae)
目:薔薇目(Rosales)
亞目:薔薇亞目(Rosineae)
科:薔薇科(Rosaceae)
亞科:蘋果亞科(Pomoideae或Maloideae)
屬:山楂屬(Crataegus)
種:山楂
分佈:山西、河北、山東、遼寧、河南
拉丁學名: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
山楂和山裡紅的對比
1、山裡紅
屬於落葉喬木,高達6m。枝刺長1-2cm,或無刺。單葉互生;葉柄長2-6cm;葉片闊卵形或三角卵形稀菱狀卵形,長6-12cm,寬5-8cm,有2-4對羽狀裂片,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上面有光澤,下面沿葉脈被短柔毛,邊緣有不規則重鋸齒。傘房花序,直徑約4-6cm;萼筒鍾狀,5齒裂;花冠白色,直徑約1.5cm,花瓣5,倒卵形或近圓形;雄蕊約20,花葯粉紅色;雌蕊1,子房下位,5室,花柱5。梨果近球形,直徑可達2.5cm,深紅色,有黃白色小斑點,萼片脫落很遲,先端留下一圓形深窪;小核3-5,向外的一面稍具稜,向內面側面平滑。花期5-6月。果期8-10月。
2、山楂
本種與山裡紅極為相似,僅果形較小,直徑1.5cm;葉片亦較小,且分裂較深 。
形態特徵
葉片三角狀卵形至稜狀卵形,長2~6cm,寬0.8~2.5cm,基部截形或寬楔形,兩側各有3~5羽狀深裂片,基部1對裂片分裂較深,邊緣有不規則銳鋸齒。復傘房花序,花序梗、花柄都有長柔毛;花白色,直徑約1.5cm;萼筒外有長柔毛,萼片內外兩面無毛或內面頂端有毛。梨果深紅色,近球形。花期5~6月,果期9~10月。
植物形狀
果實較小,類球形,直徑0.8~1.4cm,有的壓成餅狀。表面棕色至棕紅色,並有細密皺紋,頂端凹陷,有花萼殘跡,基部有果梗或已脫落。
生態習性
生於山谷或山地灌木叢中,山楂樹適應能力強,抗洪澇能力超強,容易栽培,樹冠整齊,枝葉繁茂,病蟲害少,花果鮮美可愛,因而也是田旁、宅園綠化的良好觀賞樹種,野生山楂嵩山最多。
地理分佈
產中國北部、中部至南部各省;北韓、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也有。
適應地區:江蘇、浙江、雲南、四川、遼寧、湖北、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