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風好夢好歌好地方

    諸葛亮是在公元234年在五丈原去世,如果他多活12年的話,也就是活到公元246年,吳國方面的君主還是孫權,而曹魏的君主是曹叡和曹芳,曹叡在世時,堪稱有作為的君主,基本上政由己出,但是曹芳即位時只有八歲,當時曹爽和司馬懿共同執掌朝政。如果諸葛亮再繼續北伐,是否能消滅魏國,然後再滅吳國,從而統一 天下,答案是不能,即使是張良、王猛、劉伯溫這些大才代替諸葛亮,結果都是一樣,蜀國避免不了被魏國吞併的命運。原因如下:

    茅廬時的意氣風發的諸葛亮

    首先,魏蜀吳三國相互制約牽制,達成戰略上的平衡,一旦其中一國被滅 ,接下來的兩個國家很快就能在短時間分出勝負,實現統一,就算諸葛亮讓魏軍元氣大傷,魏國也會想著辦法在聯合吳國,讓吳國趁著蜀國主力攻打魏國時,蜀國空虛之際,佔領蜀國地盤,這樣三國的實力又達到一個新的平衡,三方又處在膠著的狀態。

    矢志北伐的諸葛亮

    其次,諸葛亮的長時間存在,對司馬懿在曹芳時期專權幫助會更大,那就沒有曹爽專政的事了,更沒有高平陵之變了,司馬懿可以利用這麼長的時間培植親信黨羽,鞏固自己的軍政大權,只要司馬懿大權在握的一天,對諸葛亮的北伐採取守勢,那諸葛亮就不會獲得大的戰果,諸葛亮再相持下去,會消耗 蜀國的大量的糧草物資,反而可以把蜀軍拖垮。

    其三,作為蜀國的盟友吳國,在曹丕曹睿時期,也和魏國較量過,但是回回都被壽春的守軍壓制,吳國的勢力無法跨過長江以北的地區,地盤基本沒變,起不到削弱魏國的作用,無法在戰略上給與蜀國有力的配合。

    最後,從諸葛亮北伐這一時期,魏國把蜀國當做主要的敵人,而對吳國主要重點防禦就可以了,再加上當時能獨當一面的將領快速凋敝,參謀就更少了,這就使得諸葛亮在今後的北伐的難度加大,一旦出現重大的疏忽,可能一世英名就毀了,姜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他一生做著無法完成的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後人時常念他的忠心,有詩讚他“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壯志難酬的諸葛亮晚年顯得落寞

  • 2 # 狼的影子319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我好像回答過了,我的看法是別說十二年,就是一百年也不可能,諸葛亮是一個出色的行政專家,“撫百姓,布公道,示儀軌,約官制”做的非常出色,但是他在軍事上屬於業餘水平,紙上談兵之時信心滿滿,實際操作是一籌莫展,五次北伐勞師糜餉卻寸土未得,從攻打陳倉以及後來跟司馬懿的兩次對峙來看,他的軍事水平實在堪憂,對方只要斂眾據守,他就一籌莫展,進退維谷,這樣的北伐除了勞民傷財,空耗國力,什麼作用都沒有,只能加速蜀漢的消耗,導致提前滅亡。

  • 3 # 平安讀歷史

    當時魏國佔有天下十三個州的九州半,吳國佔有兩個半州,而蜀國只佔有一個益州而已。各方的實力對比來講,蜀國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最簡單的說,人口上就差得太遠了,而軍隊一般是從人口中按比例抽出來的,蜀國的實際兵力連10萬都不到,怎麼和動輒兵力幾十萬的魏國去爭奪天下呢。

    在關羽丟失荊州之前,蜀國還有與其他兩國一爭之力,但荊州丟掉後,蜀國就只能偏居一隅,龜縮在四川裡面。這地方崇山峻嶺,地勢險要,好處是易守難改,別人很難攻進來。但是這也是一把雙刃劍,自己的軍隊也很難打出去,每次諸葛亮北代都要翻山越嶺,費很大的勁才能夠打到曹魏的土地上,而糧草等物資的運輸更是老大的難題,諸葛亮多次北代就不止一次因為糧草的問題最終不得不撤兵。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諸葛亮能力再強也不可能改變蜀國虛弱的實力,他再多活十多年也蜀國也無法一統天下。

  • 4 # 古今通史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假如諸葛亮再多活12年,蜀國也不能統一江山。首先我們要知道,諸葛亮不是萬能的,而且蜀國後期,底子過於單薄,幾乎到了無牌可打的境況,諸葛亮再有本事也不可能克服這些條件上的劣勢。

    他的老對手司馬懿採用龜殼戰術,讓諸葛亮非常無奈,成本管理上分析,這對魏國的消耗最低,且這種戰術可以不斷的大量消耗蜀國戰力,勞師遠征的蜀國部隊註定經不起太多消耗,戰時需要控制,時間過長蜀國承受不起。除非有巨大的優勢,一般攻城戰中,攻城方的損失相對較大。曹魏耗得起,蜀國可是耗不起,無論是兵士還是糧草等等資源,更別提什麼戰馬了。而且司馬懿有自己的考量,老奸巨猾如斯,當然會想到,無論諸葛亮在與不在,是否存活,過早的滅蜀,將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如無意外的話,自己的軍權是鐵定保不住的,莫須有的罪狀也可以有,龜殼戰法牽制的不只是蜀國,還有魏國內部勢力。

    關羽“大意”失荊州,荊州的丟失,在國家最根本的安全上並沒有什麼太大影響,但早在諸葛亮未出山之時,給劉備謀劃天下大勢,荊州就是一塊軍事要地,退可以守四川、雲貴,進可以迅速進兵河南河北,直搗魏國中心,可是由於關羽的傲氣,荊州失去了。失去荊州後,也使得魏能夠集中力量防守西部。

    其實這些事情身為當局者的諸葛亮恐怕比局外人更加清楚,那就是以攻為守,蜀是小國經濟力量弱小,人才缺乏,戰略上只能守。諸葛亮進攻中原其實不是為了統一,而是為了防守,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所以,看起來他總打“敗仗”。這一點,他的“出師表”說得很明白。包括諸葛亮殺魏延,其實不是因為魏延謀反,而是魏延主張冒險進行統一式進攻,諸葛亮生怕因此導致蜀國過早滅亡。

    打仗就是打錢,那是要以經濟實力為後盾的,當時蜀國的國力比魏小五六倍,不是魏的對手。人口、耕種等等各項指標過低。沒有資源用什麼去打。蜀國是三國最弱小的一個國家。地處西南,人口少,經濟實力不行。打仗嘛,需要有錢有人。而蜀國只有諸葛亮肯定不行。

    缺少人才。蜀漢人才凋零,蜀漢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當年跟隨劉備的五虎上將都是老的老死的時候。年輕一輩的青年才俊不多。僅僅依靠諸葛亮一人支撐是不行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基礎教育到人才滿地,天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單靠諸葛亮或姜維可不成,獨力難撐。人才的自然損減和後續大將的青黃不接。五虎將死後,只有魏延和姜維還可以,但魏延與諸葛亮軍事路線不同。姜維以謀為主,基本沒有用作作戰的大將和能夠謀劃的人才了。還有就是諸葛亮的事必躬親,唉~應該讓各級官員們放手去做,不去做哪兒來的“實戰經驗”,內政、外攻集權於一人,絕對不是好事,哪怕培養出得力的助手也好。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 5 # UFO101

    諸葛亮多活12年,蜀國也不會比姜維領導的更好,蜀國的滅亡是國力消耗殆盡,更別說統一三國了,那樣只能使諸葛亮一世英名蒙灰。。魏國對於蜀國諸葛亮的屢次進攻,一直是司馬懿掛帥堅守不出,魏國軍力以逸待勞,而國力一直修養生息。經過多年,魏蜀此消彼長,魏國國力已經遠遠強於蜀國,所以即便姜維智勇無敵,也難以挽回蜀國滅國命運。諸葛亮六出祁山失敗,就是蜀國國力不行。

  • 6 # 九州歷史

    不能。再活12年,天下會有什麼變化?三足鼎立多年,邊境非常穩定,不會有什麼變化。諸葛亮意志是很堅定的,劉備死後一直貫徹吳蜀聯盟,但這也僅僅能自保而已。不能統一江山的主要原因有幾條:

    第一,是地理阻隔。魏蜀之間有秦嶺阻隔,只要守住秦嶺的幾個隘口,誰也奈何不了誰,這足以保證兩國邊境的穩定。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魏國在西北地區部署的防蜀兵力並不多,無論是司馬懿對諸葛亮、還是鄧艾對姜維,兵力都不多,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奪下三郡甚至可以說是偷襲。

    第二,是國家力量。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蜀漢的人口不到一百萬,魏國有四百多萬,而且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地區,經濟繁榮、人才濟濟。蜀漢想要征服北方地區,就必須在平原作戰,騎兵才是王道。蜀兵的強項是山地戰,騎兵是短板。所以,不要說跟魏軍主力作戰了,蜀兵連一個小小的街亭都守不住。

    第三,是諸葛亮的個人問題。劉備在世時,從不讓諸葛亮參與軍事;《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也認為諸葛亮不擅長將略。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與前一次隔了三年,司馬懿早就斷定諸葛亮三年後再來、而且一定會走兇險的斜谷道,將諸葛亮的一舉一動判斷很準。照這個局勢,諸葛亮永遠佔不到便宜。

    第四,是蜀漢的國內問題。蜀漢是各方力量拼湊的政治,大致有四股勢力:劉備的荊州系;劉璋帶來蜀中的“東州士”;益州土著;還有王平、姜維這樣投降過來的力量。諸葛亮堅持北伐,就有轉移國內矛盾的考慮。無論是諸葛亮北伐,還是姜維北伐,國內掣肘力量都很強大,劉禪本人就是反對北伐的。蜀漢政權在蜀中也不得人心,鄧艾偷渡陰平後,譙周等人主張投降、大量官民逃入山林也不願為政府賣命。

  • 7 # 9紫氣東來

    假如諸葛亮再多活十二年,蜀國能否統一江山?

    不能,以上友友們已回答得較全面了,諸葛本不以帶兵見長,什麼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火燒藤甲兵,草船借箭,空城計,借東風純屬虛構。諸葛一生就沒有用過火攻,沒影的事。

    另組織能力不行內部幾股勢力又不團結,領導不支援,武將有矛盾,就伐魏問題內部就不統一,三國這部書本就是歌頌劉備,抑吳,罵曹的手法寫的,由於演義神話了蜀國少數人,但事實就是事實。誰也改變不了。

    諸葛亮擅長政治,促使孫劉兩家聯盟合力抗曹的方針是正確的,三國史上大規模的戰爭諸葛都沒參加過,夷陵之戰這麼大戰爭諸葛不還是在後方嗎?應該說蜀道易守難攻,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有這樣的天然屏障,在冷兵器時代保住蜀國安還是可以做到的,還有一點諸葛在培養接班人問題上很不給力,到臨危才收了個姜維,晚了。所以講諸葛即使十二年不死也統一不了國家,能守住就不錯,他沒有做帝王的水平。再見!

  • 8 # 紅色星河

    諸葛亮北伐是極其高明的戰略,一度重創曹魏,對曹魏國力造成了重大消耗,將其逼到了民有飢色、幾欲崩潰的邊緣。

    諸葛亮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戰略家、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發明家、書法家、畫家。諸葛亮是數百年難遇、具有經天緯地能力的絕世大才,既精於內政管理,又善於謀劃方略、統兵作戰。為了“恢復漢室,還於舊都,統一天下”,人品高潔的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首先,諸葛亮內政管理非常卓越。他興修水利,勸民農桑,大力發展經濟效益非常高的蜀錦與鹽鐵業。諸葛亮治理下的蜀漢,政治清明,執法公平,經濟快速發展,民風肅然,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充分發揮了老百姓的工作能力。其中精美的蜀錦受到各地人們的喜愛,銷售到了魏吳各地及其宮廷,甚至遠銷到了西亞、中亞和古羅馬,充分發揮了蜀地婦女的勞動積極性,價格高昂,經濟效益極佳。蜀漢人均經濟效益是魏蜀吳當中最高的。這使得蜀漢戰後恢復能力遠超過曹魏。

    【亮之治蜀,田疇闢,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

    【亮所能者,日用兵而民不知兵,日調賦而國不知賦。軍農並行,若行無事。以周公之法寓以管子之令,而天下莫能窺其間,是以神也】

    【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

    其次,諸葛亮用兵謹慎,並沒有畢其功於一役的想法,而是採取長期、多次北伐的策略,其每次北伐均是量力而行,民眾感覺不到諸葛亮用兵對民生的影響。諸葛亮北伐時幾次糧盡退兵,並不是蜀地後方缺糧,而是受制於蜀道艱難、路途遙遠,後方的糧草物資難以透過崎嶇難行的蜀道運送至北伐前線。

    再其次,諸葛亮北伐戰場基本都是位於曹魏地盤,並都是以少對多,在大力消耗曹魏國力、遲滯及擾亂曹魏經濟發展的同時,自己儘量以戰養戰。 諸葛亮每次北伐都是對曹魏經濟以及國力的巨大破壞,而蜀漢自身消耗很少。

    其第一次北伐時,將曹魏隴右地區攪動的天翻地覆,並遷移天水數千戶民眾至漢中,還收服了姜維等一大批人才,彌補了蜀漢街亭之戰的損失,而曹魏是純損失,未得到任何彌補;第二次北伐是一次小規模軍事行動,是對孫吳的策應,屬於“圍魏救趙”,攜帶糧食不多,卻讓曹魏關隴軍團來回奔波折騰,最後還殲滅王雙追兵;第三次北伐佔領武都陰平兩郡;接著輕易擊破曹魏三路大軍對蜀漢的進攻,併發起陽溪之戰,先後大破郭淮、費耀關隴軍團,自此曹魏不敢在諸葛在世期間主動進攻蜀漢;第四次北伐先是大破郭淮上邽四千精兵,接著搶割隴上小麥,隨後滷城之戰重創司馬懿大軍,最後殲滅張郃及其追兵,自此曹魏畏蜀如虎;第五次北伐屯田於渭水之濱,把司馬懿二十多萬大軍堵截在城池裡白白消耗糧草。

    再其次,諸葛亮每次北伐基本都與孫吳共同行動,還策動孟達反叛曹魏,盡一切可能消耗曹魏國力。 諸葛亮最後是因病逝而北伐中止,並不是北伐失敗。

    公元234年春實施第五次北伐時,諸葛亮為了徹底解決糧食問題,在曹魏地盤採取了屯田的方式。這是最有效、也是令曹魏最害怕的方式。當時蜀漢八萬軍隊一邊屯田於渭水之濱,自己收穫糧食,一邊將司馬懿二十多萬大軍堵截在城池裡白白消耗糧草。長久對峙下去,必然拖垮曹魏。當時曹魏經蜀漢多次北伐的打擊與騷擾,國力消耗巨大,經濟異常困難,“民有飢色”,而且洛陽等地正在大範圍爆發疫病,形勢對蜀漢非常有利,但是諸葛亮當年秋季意外病逝,使得北伐中斷,司馬懿以及曹魏得以逃過一劫!

    【《魏書 明帝紀》記載:三月庚寅,山陽公薨,帝素服發哀,遣使持節典護喪事。己酉,大赦。夏四月,大疫。崇華殿災。】

    【《三國志 魏書 楊阜傳》記載:阜上疏曰:〔方今二虜合從,謀危宗廟,十萬之軍,東西奔赴,邊境無一日之娛;農夫廢業,民有飢色。陛下不以是為憂,而營作宮室,無有已時。〕】

    當魏明帝曹睿得知諸葛亮去世後,長舒了一口氣,半年後開始營造宮室,楊阜上疏阻止。可見,當時民有菜色的是曹魏。

    諸葛亮去世三年後,曹魏朝廷準備派遣司馬懿統帥四萬軍隊平定遼東公孫淵,但是卻因難以承受資費開支而朝議不止。而前期應對諸葛亮北伐時,曾經動輒十多萬、二十多萬大軍,可見,諸葛亮北伐最終對曹魏國力損耗之重,以及第五次北伐時曹魏形勢之嚴峻。

    【《魏書 明帝紀》記載:初,帝議遣宣王討淵,發卒四萬人。議臣皆以為四萬兵多,役費難供】

    歷史沒有給予諸葛亮充足的時間,北伐僅僅進行了六年就意外病逝了。時間過於短暫,使得諸葛亮不足以徹底擊潰曾經實力異常強大的曹魏,但卻把曹魏逼到了龜縮不戰、幾欲崩潰的地步。這使得曹魏急切需要休養生息的時間。 司馬懿雖比諸葛亮壽命多了十九年。但終其一生,也沒能擊敗諸葛亮,甚至沒能趁諸葛亮去世後滅掉蜀漢。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貢贄大吳,抗對北敵,至使耕戰有伍,刑法整齊,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併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無禽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來自去。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勝負之勢,亦已決矣。】

    諸葛亮去世後,蔣琬、費禕先後主持蜀漢軍政大權,十多年沒有與曹魏發生大的戰事,這給予了曹魏難得的喘息良機,使得其得以恢復國力,並在江淮地區形成了龐大的軍事集結。等姜維重新發起北伐時,已經為時太晚,已經錯失擊敗曹魏的良機!

    而費禕董允去世後,蜀漢缺乏優秀的政治人物,使得劉禪昏庸、黃皓亂政的一面因缺乏有力約束而發揮出來,姜維僅有軍事才幹,獨木難支,蜀漢不僅沒能滅掉曹魏,反因劉禪昏庸、黃皓亂政而走上覆滅之路。

    由此可知,僅僅六年時間,諸葛亮就讓兵強馬壯、富裕強大的曹魏陷入瀕臨崩潰的危局之中。如果諸葛亮再活十二年,曹魏必然無力支撐西部戰事,極有可能在第五次北伐中就被諸葛亮拖垮,則曹魏必然失去隴右及關中,其滅亡就是時間問題了。

    根據《三國志 魏書 明帝紀》記載,魏國一開始是 【世或謂魏氏不用錢久,積累鉅萬,故欲行之,利公富國】 ,然後卻【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 【歲有數千萬斛,以充兵戎之用。】 ,【每大軍徵舉,運兵過半,功費巨億】, 結果是 【初,帝議遣宣王討淵,發卒四萬人。議臣皆以為四萬兵多,役費難供】

    至於諸葛亮能否在十二年之內統一天下,還是比較困難的,因為還有孫吳。

  • 9 # 樂觀的三國迷

    我一直都認為,奇才的出現是亂世給予他的機會,而並非他多有能力多有才華!周瑜如此,郭嘉如此,諸葛亮亦如此!

    我們做一個假設,就是諸葛亮真的多活了十二年,看看蜀國會不會統一天下!

    1.經夷陵大敗後蜀漢喪失了所有主力,要不是憑藉天險,蜀吳恢復聯盟,可能在那個時候就已經滅亡了,有兵無將尚能抵抗,有將無兵直接玩完!一個人的能力太有限!(不恢復聯盟,蜀國一旦滅亡,唇亡齒寒)

    2.丟失荊州,夷陵完敗,劉關張同死,這些損失擺在眼前可不是諸葛亮一個人可以頂上的,不是還有句俗話嘛:“三個臭皮匠,定個諸葛亮”,劉關張三個人加起來怎麼也能比諸葛亮強一點點吧,所以相對局面下,僅有諸葛亮太過於勢單力薄,縱然多活二十年,無力迴天!

    3.我們要知道,諸葛亮雖然厲害,可東吳的陸遜、諸葛瑾、諸葛恪都不是吃素的,曹魏的司馬懿、鄧艾、鍾會哪個是慫包?可蜀漢已經到了沒有大將,只能廖化先鋒了,還是那句話,一個人改變不了亂世!

    4.諸葛亮活的更久當然也有很多好處,比如黃浩就沒有機會弄權,比如劉禪就不會不戰而降,比如司馬家族可能就不會那麼早滅了蜀國等等,這一切也僅是延緩時間罷了,實質上沒有任何的意義!

  • 10 # TANGTANG俠

    瀉藥 結果是肯定的 那就是不可能統一!

    蜀國統一不了江山不是諸葛亮活多久的事

    古代打仗和現代打仗最重要的是什麼

    那就是後勤補給

    而古代打仗和現代有一個不同點就是 古代打仗人多也很重要

    在三國時代 蜀國底盤最小 而且在川蜀一帶 不論是人口和農作物經濟都算是比較弱

    和曹魏集團還有孫二愣子都是沒法比

    尤其是曹老闆 當年佔據的中原相當富庶 人口也多 經濟也相對發達一些

    所以劉備的蜀國自打偏居蜀地一隅之後

    在很大程度上註定了他很難統一三國

    在加上後來關羽大意失荊州 在失去了這個重要的向東出口之後

    基本斷絕了劉備的蜀國統一三國的最後念想

    一點自己的看法

    大家可以多提意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讀過最好的小說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