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的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這是就全國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在經濟發展不同階段上,其佈局要相應調整.公有資產佔優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沒有一定的量就沒有一定的質,但單純量的優勢並不一定具有質的優勢.質的方面主要體現在產業的屬性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技術構成、科技含量、經濟的整體素質、規模經濟、資本的增值能力和市場的競爭力等方面.
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一是靜態數量優勢 .這個數量優勢是就全國而言的,並不要求在國民經濟中每個地方、每個部門、每個產業甚至每個企業都是公有制佔優勢.有的產業有的地方可以是非公有制經濟佔優勢,如浙江的溫州,福建的石獅,廣東的東莞,非公有制經濟已經佔了優勢,但這些都是區域性,從整體上看目前公有資產佔全國總資產的比重在 50%以上.因此,有些地方、有些部門、有些產業非公有資產佔優勢,不影響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因而也不會動搖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二是動態數量優勢.十五大沒有給出公有制經濟佔主體地位具體的數量界線,而只是要求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這個優勢實際上涵蓋了大於50%、小於100%的一個區間範圍.只要在這樣一個區間範圍內,都體現公有制經濟的優勢地位,而不能認為公有制經濟百分比越大越好,只有達到80%、90%才是優勢.十五大給出的有彈性的數量標準,不僅為黨和政府依據國民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和客觀可能適時調整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提供了依據,也為進一步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提供了科學理論支援.
公有制主體地位,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以往人們只是簡單地用公有制數量的多少來判斷公有制是否佔主體地位,沒有公有制的質量概念.黨的十五大不僅把公有制質量標準引入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的範疇,而且強調指出,公有制佔主體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什麼是公有制經濟的質?這就是說,公有制經濟有很強的規模擴張能力,有很強的技術進步的能力,有靈活高效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有比較高的全員要素生產率.一句話,和其它經濟形式相比,有很強的競爭力.因此,對於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來說,提高公有制的質量比增加公有制的數量更重要.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公有制數量很多,但質量不高,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可能不會是穩固的;相反公有制的數量減少一些,但質量提高了,在這種情況下,公有制主體地位不僅不會受到影響,而且會更加穩固.
2.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集中體現在其對國民經濟的控制力上.
所謂控制力,一是對起決定作用的稀缺資源和生產要素的控制力;二是對經濟執行態勢的控制力;三是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趨勢的控制力.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控制力,既要透過國有獨資企業來實現,更要大力發展股份制,探索透過控股和參股企業來實現.
針對中國國有經濟分佈面廣、散而小的問題,為了更好地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要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佈局.對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佔支配地位.這些重要行業和領域主要包括: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自然壟斷的行業,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以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幹企業.其他行業領域,可以透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以加強重點,提高國有經濟的整體質量.
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佈局,要同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和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完善結合起來,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只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國家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競爭力得到增強,在這個前提下,國有經濟比重減少一些,不會影響中國的社會主義性質.
1.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的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這是就全國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在經濟發展不同階段上,其佈局要相應調整.公有資產佔優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沒有一定的量就沒有一定的質,但單純量的優勢並不一定具有質的優勢.質的方面主要體現在產業的屬性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技術構成、科技含量、經濟的整體素質、規模經濟、資本的增值能力和市場的競爭力等方面.
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一是靜態數量優勢 .這個數量優勢是就全國而言的,並不要求在國民經濟中每個地方、每個部門、每個產業甚至每個企業都是公有制佔優勢.有的產業有的地方可以是非公有制經濟佔優勢,如浙江的溫州,福建的石獅,廣東的東莞,非公有制經濟已經佔了優勢,但這些都是區域性,從整體上看目前公有資產佔全國總資產的比重在 50%以上.因此,有些地方、有些部門、有些產業非公有資產佔優勢,不影響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因而也不會動搖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二是動態數量優勢.十五大沒有給出公有制經濟佔主體地位具體的數量界線,而只是要求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佔優勢.這個優勢實際上涵蓋了大於50%、小於100%的一個區間範圍.只要在這樣一個區間範圍內,都體現公有制經濟的優勢地位,而不能認為公有制經濟百分比越大越好,只有達到80%、90%才是優勢.十五大給出的有彈性的數量標準,不僅為黨和政府依據國民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和客觀可能適時調整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提供了依據,也為進一步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提供了科學理論支援.
公有制主體地位,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以往人們只是簡單地用公有制數量的多少來判斷公有制是否佔主體地位,沒有公有制的質量概念.黨的十五大不僅把公有制質量標準引入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的範疇,而且強調指出,公有制佔主體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什麼是公有制經濟的質?這就是說,公有制經濟有很強的規模擴張能力,有很強的技術進步的能力,有靈活高效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有比較高的全員要素生產率.一句話,和其它經濟形式相比,有很強的競爭力.因此,對於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來說,提高公有制的質量比增加公有制的數量更重要.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公有制數量很多,但質量不高,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可能不會是穩固的;相反公有制的數量減少一些,但質量提高了,在這種情況下,公有制主體地位不僅不會受到影響,而且會更加穩固.
2.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集中體現在其對國民經濟的控制力上.
所謂控制力,一是對起決定作用的稀缺資源和生產要素的控制力;二是對經濟執行態勢的控制力;三是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趨勢的控制力.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控制力,既要透過國有獨資企業來實現,更要大力發展股份制,探索透過控股和參股企業來實現.
針對中國國有經濟分佈面廣、散而小的問題,為了更好地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要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佈局.對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佔支配地位.這些重要行業和領域主要包括: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自然壟斷的行業,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以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幹企業.其他行業領域,可以透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以加強重點,提高國有經濟的整體質量.
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佈局,要同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和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完善結合起來,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只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國家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競爭力得到增強,在這個前提下,國有經濟比重減少一些,不會影響中國的社會主義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