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半壺老酒半支菸

    李世民是一位英察之主,他把皇位傳給李治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正史中的李治,甚至有點隋煬帝的意思,不但是眾皇子中最為出色的,而且也很善於偽裝自己,以至於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李世民也被他忽悠瘸了,以為他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孝順孩子。

    在很多人眼裡,唐高宗李治是個阿斗式的人物,前半生生活在唐太宗李世民的陰影裡,後半生又被武則天搶了風頭,似乎就是靠著謙恭懦弱、與世無爭才得到了皇位繼承權。 但是細翻史書,卻發現唐高宗李治絕對是個“蔫蘿蔔辣心”,不但心狠手辣地除去了“諸葛亮式的託孤重臣”長孫無忌,斬首了妹夫房遺愛、柴令武和姑父薛萬徹,賜死了一干叔叔兄弟,流放了一大批跟李世民打天下的功臣宿將。

    唐高宗李治一向被認為是兄弟之中“最老實”的一個,李世民傳位給他,是以為這個字“為善”、小名“雉奴(聽著像個養雞的)”的傢伙能夠善待宗室,不像自己一樣弒兄屠弟。 但事實上,李治不但弒兄屠弟,連叔叔侄子也沒放過,李家子孫被他幹掉了一半,剩下的又被老婆武則天差點殺光。

    要是李世民知道李治還送給了自己一頂綠帽子,打死也不會傳位給他的——要知道,在唐代,只有跟皇帝發生了某種親密關係之後,才會被封為“才人”的。李治在唐太宗李世民還活著的時候,就已經對“武才人”做了只有是李世民才能做的事情。

    隋煬帝有一宗“大罪”,就是“欺母”,也就是調戲過隋文帝楊堅宣華夫人陳氏,後來還把她收入房中,為此成了十惡不赦的罪人,但是唐高宗李治做得更大膽、更出格,他不但在李世民活著的時候就把才人武媚娘拉上了床,即位後還光明正大地把她封為了皇后。

    但李治就是敢做了,而且做成了,做得滴水不漏,把“英察之主”李世民瞞了個嚴嚴實實,這可不是膽小怕事的人能做得出來的——能夠犯了殺頭之罪還若無其事的人,不但膽子大,演技當然也是一流的……

  • 2 # 葉子寫實

    1,唐太宗有十四個兒子:皇后長孫氏生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楊妃生吳王李恪、蜀王李愔;陰妃生庶人李祐;燕妃生越王李貞、江王李囂;韋妃生紀王李慎;楊妃生趙王李福;楊氏生曹王李明;王氏生蔣王李惲;後宮宮女生楚王李寬、代王李簡。

    其中李簡和李寬生母不詳,在那個講究門第出身子憑母貴的時代,這樣的只是不能繼承大位的。況且李簡和燕德妃所生的李簡都很早就死了,李寬過繼給了李源第五個兒子李智雲繼承香火,李福過繼給前太子李建成。

    李佑的母親是陰妃,公元643年(貞觀17年)李佑謀反,被貶為庶人,賜死於長安太極宮內省。

    楊妃所生的李愔生性玩略,時常無故毆打官員,打獵不知收斂。李惲生母為王氏,身份低微,還因為經常造車,要所在州縣不堪其勞,經常被彈劾。李明的生母原來是李元吉的妃子楊氏,況且年紀小不在候選人之列。

    這就剩下了長孫皇后生的長子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楊妃生的三子李恪, 燕德妃生的八子李貞,韋貴妃生的十子李慎 。

    在古代君王的繼承製度上,除了“立長部立幼”外,更要遵循另一個原則“立嫡不立庶”。歷史上,唐太宗和長孫皇后也是感情十分要好的,從這條線索看,第一個繼承人應該是李承乾,第二個應該是李泰,第三個應該就是李治了。

    事實上也是這樣唐太宗對李承乾寄予了很高的希望,還能讓他多次監國,為了把李承乾培養成才,唐太宗費勁了心血。但是年長後,由於有腿疾,稍微不良於行,對父親陽奉陰違、對師長勸勉不耐,甚至曾派遣殺手刺殺自己的老師,還養男寵。貞觀十六年(642年),李承乾卻因為忌憚同樣深得父親寵愛且懷有謀嫡之心的胞弟李泰,在暗殺失敗後,與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結,打算先下手為強起兵逼宮,結事情敗露。被判充軍到黔州,參與政變的趙節、杜荷、侯君集皆處死。

    李泰,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第四子,生母文德皇后長孫氏。是唐太宗最寵愛的兒子。 李泰才華橫溢,聰敏絕倫,唐太宗曾允許李泰在府邸設定文學館,任他自行引召學士。貞觀十二年(638年),李泰開始主編名著《括地誌》,於貞觀十五年(641年)完成。

    由於李泰寵祿過盛,屢次遭到眾臣的進諫。因父親唐太宗種種溺愛,正因為這樣無盡的溺愛讓李泰產生了一種錯覺,以為只要把親哥哥承乾拉下了馬自己就能登上儲君之位了。李承乾被廢后, 李承乾被廢,李泰藉機向自己的父親表明心跡聲稱,自己百年之後定會殺了自己的兒子把皇位傳給弟弟李治。唐太宗立馬心就軟了,再一聽這樣的保證,當即便許諾要立他為太子。不過謊言卻被褚遂良毫不留情地揭穿了,唐太宗冷靜下來,為了保證自己的這三個愛子能夠同時活下來,果斷地立了李治為太子。

    李恪其實也曾是唐太宗心儀的候選人之一,在李治被封為太子不久太宗覺得李治仁弱,便對長孫無忌說:“你勸我立稚奴為太子,稚奴懦弱,恐怕不能守的住國家,怎麼辦吳王李恪英武果敢很像我,我想立他為太子怎麼樣?”長孫無忌堅持抗爭,認為不可以,說:“太子仁慈厚道,是可以守成的君主;太子的位置這麼重要,怎麼能隨便改變?希望陛下深思熟慮。”太宗這才打消了念頭。

    李治不是唐太宗心目中繼承人的最佳人,是無奈之舉。也想長孫無忌說的一樣是一個守成之君,也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永徽之治”。

  • 3 # 中孚鑑

    唐太宗兒子雖多,但太子卻只能同時立一個,李世民的第一位太子是李承乾,後來被廢,最終李世民立李治為太子,李世民駕崩後,李治登基為帝,是為唐高宗。

    李世民有那麼多兒子,為什麼會選李治為繼承人呢?

    首先,李世民的皇后是長孫皇后,李承乾作為長孫皇后和李世民的嫡長子,就理所當然的被立為太子。後來李承乾被廢,長孫皇后的次子李泰和楊妃之子李恪,以及李世民其他的兒子開始爭奪太子之位。

    這些皇子為了取得太子之位,就開始拉幫結派,這是李世民所不能忍受的,如果他們以後有人做上皇帝,肯定不會放過他曾經的敵人,不會讓以前的威脅存在的。

    李世民不想他的兒子們在出現他和李建成、李元吉那樣兄弟相殘的事。

    而李治性格仁厚,李世民認為只有李治以後做了皇帝,才能保住他其他的兒子,以李治的仁厚是不會殺了他們的。

    所以李世民會立李治為太子。

    其次,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生了三個兒子,因為她是皇后,所以長孫皇后的兒子都是嫡子,李承乾是嫡長子,已經被廢去太子之位,之後是嫡次子李泰和李治。

    而李泰因為爭奪太子之位,如果做上皇帝,是很難善待他的兄弟們的,所以只剩下李治。

    李治雖然不是嫡長子,但始終是嫡子。在立子以嫡的情況下,李治就被立為太子了。

    最後,在李世民眼裡,李治當時雖然年齡沒有他的哥哥們大,但他覺得只要好好的輔導,將來會是一個皇帝的。

    所以,李世民雖然兒子很多,但還是立了李治為繼承人。李世民駕崩後,李治登基為帝是為唐高宗。

  • 4 # 源稚生

    在中國,唐太宗文治武功,堪稱千古一帝,但是能力非凡的帝王,卻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煩惱。史載:唐太宗有14個兒子。皇后長孫氏生廢太子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楊妃生吳王李恪、蜀王李愔;陰妃生庶人李祐;燕妃生越王李貞、江王李囂;韋妃生紀王李慎;楊妃生趙王李福;楊氏生曹王李明;王氏生蔣王李惲;後宮宮女生楚王李寬、代王李簡。

    這麼多兒子,為何李治能成為接班人呢?

    首先,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長達多年的爭鬥,使得兩人最後並沒有佔有什麼便宜,太子李承乾被廢,魏王被降為濮王,而封建王朝最重視嫡子繼承,長孫皇后有嫡子三人,既然李承乾和李泰出事,那麼繼承者只能是李治。李治其實也是佔了兩人的便宜,屬於漁人得利。

    其次,太宗心病,不得不為;

    唐太宗雖然文治武功厲害,但是他也是透過流血政變取得的皇位,一直有很大的爭議,於是他就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安穩的度過一生。事實上,無論李承乾和李泰誰繼位,李治和另外一人肯定不會有好下場,但是李治繼位了,李承乾和李泰能活下來的可能性大點,李治的仁孝是出了名的,唐太宗晚年選擇李治也是不得不為。

    最後,肱骨之臣,推波助瀾;

    太子承乾被廢以後,立誰為太子,大臣們意見就很不一致,岑文字、劉洎勸唐太宗立魏王泰,長孫無忌堅決要求立晉王李治,這個時候發生的兩件事,恰恰使魏王泰的兇險的本性暴露無遺,魏王泰和承乾關係緊張,和晉王李治關係也不協調,魏王泰和李治相比較,李治當然佔了優勢和先機。而李泰自己不注意,惹得唐太宗不高興,最終失去了機會,長孫無忌於是和褚遂良等支援李治為太子,李治因此就有了機會。最終成為太子。

    貞觀十七年(643)四月初七,李治被正式立為太子,後來繼承皇位,史稱唐高宗。

  • 5 # 屁屁的追劇日常

    做個假設,你有這麼多兒子的話,你是不是挑一個深得你心的兒子來繼承你的財產。孩子多雖然都想分一點,但總會有一絲私心的。

    14個兒子分家產,怎麼分能讓少的不搶多的,怎麼能讓少的心服口服。還是李治人前忠厚老實,人後有一套。才能把李世民的財產套住。

    李世民是經過玄武門之變的人,甭管殺沒殺自己的兄弟和父親,總之給你擺到那個位置上了,如果李世民擺明了選了有野心跟他差不多的,這不就等著被兒子搞死。所以選李治上上策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這輩子什麼最好?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