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依然0088

    體罰孩子會讓孩子產生反抗心裡,會對家長有抗拒,應該要多和孩子溝通,多瞭解孩子心裡所想 做到朋友式相處模式。

  • 2 # 小小思維家

    打罵孩子時,雖然孩子表面上誠惶誠恐,內心深處對自己的錯誤行為根本沒有反省,更不會去思考該如何修正自己的錯誤行為,甚至有些極端的孩子會想辦法趕快逃離家庭,逃離父母的管束。

    雖然體罰孩子有許多負面的影響,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也有不得不打的時候,有時候,一時氣不過打了不聽話的孩子,也是許多父母經常會出現的情形。那麼,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如何讓"打"孩子發揮更有效的作用呢?

    儘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當孩子犯錯誤時,你可以向孩子說出自己此刻的感受,比如告訴孩子"你這樣做我很不滿意!""我不喜歡你這樣沒禮貌!"等。有助於平靜自己的情緒,也有助於讓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來想問題,從而促進孩子的反思。

    用自然後果懲罰孩子

    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時,孩子還需要自己來清理桌子上的牛奶。這樣不但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錯誤可能導致什麼結果,也能夠讓孩子在承擔後果的過程當中產生悔改的想法,有利於避免孩子再犯同類錯誤。

    用間接的方式懲罰孩子

    如果孩子的過錯不大,家長可以透過給孩子使個眼色、對他的行動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歡的東西、限制他娛樂的時間等間接懲罰的手段與方式,讓孩子記住這次教訓。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動畫片的時間。

    讓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時候,父母要把打孩子當成一種教育的儀式,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他為什麼會捱打,這次要打幾下,下次再犯錯誤要如何處理等。

  • 3 # 媛姐愛生活

    為什麼不能體罰孩子?因為在1到3歲時經常遭受體罰的孩子,易變的虛偽,冷酷,多事擅長說謊,有暴力傾向。孩子在這個時期很容易有一些在大人看來是破壞意識的行為,因為兩歲左右的孩子的認識能力有限,聯想力和理解力不高,他並不能認識到他這樣或那樣的行為會給別人或者自己造成影響。並在孩子心靈留下不可彌補的創傷,體罰造成的孩子逆反行為通常有六種情況:孩子會偶爾或經常偷盜或撒謊,對他人態度粗暴或缺乏同情心,做了錯事後缺乏自信心;經常有破壞性或暴力性行為;不遵守學校的規定;與老師和同學不能相處融洽等。所以家長儘量減少對孩子的體罰行為,改為平和交談的語言溝通方式,或者是哪件事做錯了要有相應的懲罰方式來代替體罰,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家庭的延續。真心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快快樂樂,身體健康,身心健康的好孩子。

    為了我們的下一代,我們也不要做糊塗的父母

  • 4 # 蕙宸雙寶媽媽

    直接了當的來說,打孩子就是白作功的。孩子小的時候把拳頭當王道的話,那孩子大了,不也就打不了、管不著了?更何況,父母應該都不想傷害孩子的!

    孩子小時,很多時後會淘氣、不守規矩或是並不知道自己行為的嚴重性。家長的教養從小做起,直到孩子將你給的教養內化為他的行為規範,一般來說在6、7歲之間就會完成,這就是為什麼老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了!

    打罵孩子通常會模糊焦點,重點不是處罰而是什麼是正確的做法或事情。我分享我自己親測有效,來自蒙特梭利的管教方法:兩個選擇!

    在孩子做錯事情時,先跟孩子說她做錯了什麼事以及為什麼是錯的,然後給予選擇,選擇正確的一方就有好的後果;選擇錯誤的一方就會有不好的結果。例如:孩子在沙發上蹦蹦跳跳,家長先請孩子停止,若是說了兩次孩子不理就給孩子兩個選擇。問孩子是好好的坐在沙發上就能夠繼續玩或是持續蹦跳就離開沙發去角落坐乖乖椅。如果孩子選擇好的一方就表揚他願意首規矩,如果繼續蹦跳就必需去罰坐絕對不給賴皮!多次徹底的執行兩個選擇,孩子就知道你是有規矩的,而且讓孩子自主選擇他們會更願意尊守自己的選擇!

    如果能做到不打不罵那才是教養的最高境界

  • 5 # 清江

    孩子,是春天的幼苗,嫩不可傷!

    要以理,護體,護心,開智,開腦,

    要按毛澤東的,團結,緊張,嚴肅,活潑!這八個大字育人

    讓孩子知道,對與錯,是與非,怕與不怕,好與壞!正義與邪惡!

  • 6 # 穎兒媽媽

    【為什麼不能體罰孩子】當孩子做錯事情時會受到懲罰,懲罰是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的一種教育方法。

    任何一個人做了錯事內心都做好接受懲罰的準備,這是一種心理需求,一個人只有為自己的愧疚承擔了責任,才能得到心理的平衡。

    對孩子的懲罰,目的應是把孩子的錯誤行為和不高興心理感受聯絡在一起,阻止她重犯錯誤,絕對不是其進行語言侮辱,軀體傷害,對孩子懲罰教育應建立在尊重之上,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培養敢於負責,高度自律的品質,從而引導孩子人格健康的成長。

    用打罵孩子作為懲罰方式是不可取的,這樣的方式無法讓孩子在根本上的認識錯誤,而是因害怕做一時的妥協而已,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心理上會產生障礙,也會影響親子關係,長大後這樣的孩子對待事物的處理會傾向於使用暴力的方法。

    掌握好懲罰的原則,犯錯後及時懲罰,這樣才會取得最好的效果,懲罰要說明原因,家長在懲罰前後要讓孩子明確的知道為什麼被懲罰,懲罰的強度要適當,家長要根據孩子犯錯的情況考慮懲罰的強度,針對孩子所犯的錯給予相應的懲罰,這樣才能讓孩子有觸動,從而減少孩子犯錯行為的發生。

    懲罰也需要一種智慧,懲罰應建立在尊重之上,在過程中著力於引導而不是用暴力去約束,用愛包容但絕不縱容。

  • 7 # 希望今天遇見的育兒記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這是我們很多父母都深信的“至理名言”。 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揍一頓; 孩子頂嘴,給一巴掌;孩子丟了東西,罰孩子在夜晚的廣場站一夜......

    體罰成了父母管教孩子的唯一手段。但是卻很少有人去思考究竟體罰有沒有用?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兒童行為心理學研究發現,小時候經常遭受過體罰的孩子,長大後易變得虛偽、冷酷、多事、擅長說謊、有暴力傾向。

    體罰會抵消教育的效果,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說說我的親身經歷。

    我小學四年級時,那時候家裡沒有可以響的鬧鈴,只有一個手錶可以看時間。有一次冬天的早上我上學遲到了。 我們的數學老師,就罰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舉著一個很沉的長條凳蹲馬步20分鐘,而且讓班長專門盯著我,防止我偷懶。

    我知道遲到是我不對,可當老師罰我蹲馬步,我堅持不住摔倒時,全班同學像看動物園的動物一樣鬨堂大笑時,我內心充滿了羞恥感,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那一刻,我不再覺得遲到是多麼大的一件事,不再進行自我反思,以及思考以後該怎麼辦,而是對老師產生了厭惡感和恨意。

    靠體罰達到的效果都是短期的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足以說明體罰的效果是短期的。

    體罰後孩子會有一種心理,我雖然犯錯了,但我已經受到懲罰,付出代價了,那就扯平了。孩子並不會從自己的內心認識到錯誤,並主動改正。

    記得我上小學時,班上有一個調皮搗蛋的男生,每隔幾天就會鼻青臉腫、一瘸一拐的來上學。聽同學說,每次那個男孩犯了錯,都會遭受他父親的體罰和打罵,可每一次那個同學就只能乖一兩天,過後又原型畢露。

    體罰會對孩子的身體和心靈產生傷害

    體罰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極大的傷害。

    身體方面,體罰有可能導致孩子受傷、嚴重的可能致殘、致死。

    心理方面,體罰會使孩子變得恐懼,缺乏安全感,叛逆沒有尊嚴的。

    用正面管教代替體罰

    養過小烏龜的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剛買回來的烏龜總是會把頭和腳縮排龜殼,這時如果你用手或棍子捅,它只會縮的更緊,但如果換種方式,把它放到溫暖舒適的地方,給它一些食物,離它稍遠一點,很快就會發現烏龜開始慢慢探出頭來,並漸漸爬向你。

    孩子也和小烏龜一樣,我們越是對他採取強硬的手段打擊、逼迫、體罰,往往越是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相反,若是真誠和善的給孩子溫暖、肯定、和欣賞去正面引導孩子,鼓勵孩子,孩子就會表現得更加合作,主動地按照我們的要求去做我們希望他做的事情,並且越做越好。

    總之,建議父母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多學習育兒知識,是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而不是單純的體罰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墓麗影4遊戲勞拉拿到電臺怎麼過雷場好?有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