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莊德生

    不完全對,

    治病,食補不如藥補,有病需要看醫生,在醫生指導下治療!

    養生,藥補不如食補

    二、藥物有特異性,針對某種疾病或症狀;食物具有全面性,更廣泛,更均衡。

    三、藥物特定階段使用,食物伴隨終生

    四、藥物有副作用,是藥三分毒,食物則不然

    五、藥物帶來痛苦,美食是種享受

    如何食補:均衡飲食,多樣化飲食,定量定時飲食,八分飽、啥都吃、不挑食。

  • 2 # 慧澤惠

    藥補和食補是兩個概念,既然是“藥”就不是補,是干擾和糾正身體裡的邪和不適。

    身體的不適,是需要辯症來確定用藥還是食物補充,我們目前看病吃藥,很少對食物這個方面引起重視。有些藥是“藥食同源”,這個可以說藥補或者食補,國家對藥食同源的藥材已有明確目錄。

    需要吃藥時候,食補其實也是需要,是輔助身體康復。可吃可不吃的時候,可以簡單說“藥補不如食補”,不是一概而論!

  • 3 # 愛大山的阿清

    這個是肯定的。因為藥有四氣,五味有性味歸經。長期用藥補容易把人給補偏了。而食物則沒有這些隱患,因為食物大多都是中性食材。已涉及營養物質與能量為主。

  • 4 # 崔醫生科普風溼痛風

      藥補不如食補對嗎?

      藥補不如食補對嗎?藥補與食補同屬中醫進補範疇,但有所不同。食補也稱食養,指應用食物的營養來預防疾病,推遲衰老,延年益壽。藥補乃中醫治療虛證的方法之一,主要運用補益藥物來調養機體,扶助正氣,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使其發揮正常功能,扶正祛邪,促使康復。

      食補既方便又實惠,人們樂於接受,一般沒有副作用,而且可引起藥物起不到的作用,但必須根據體質情況適當進補,如人老腎虛可多吃些補腎抗老的食品,如胡桃肉、栗子、豬腎、甲魚、狗肉等;防止神經衰弱,推遲大腦老化,可多吃些補腦利眠之食品,如豬腦、百合、大棗等;高血壓、冠心病應多吃些芹菜、菠菜、黑木耳、山楂、海帶等;防止視力退化應多吃蔬菜、胡蘿蔔、豬肝、甜瓜等。透過食補能使臟腑功能旺盛,氣血充實,使機體適應自然界的應變能力增強,抵禦和防止病邪侵襲,即中醫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藥補即運用補益的中藥來治療人體的虛弱不足。虛證,歸納起來主要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大類。因此,運用補養藥物也可相應地分為補氣,如人參;補血,如當歸;補陰,如枸杞子;補陽,如鹿茸。但藥補必須掌握分寸,適可而止,並根據病情之不同缺啥補啥,切忌補之過偏,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綜上所述,食補與藥補各有千秋,食補以養身、防病為主;藥補以扶正、治病為主,所以食補是不能代替藥補的。

  • 5 # 90後二胎寶媽閃閃

    按照傳統中醫的觀點,是藥三分毒,用藥來補養身體明顯不是最好的進補方式,所以有人提出了“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覺補,覺補不如氣補”的說法。事實上,大部分生活中常見的疾病和病態體質,都是可以透過食物有效改善的。氧氣是身體生產出更多能量的最大短板,只有吸收更多氧氣,健康的運動,才能生產出更多能量。看到這裡,食補不如動補,也就很好懂了

  • 6 # 養生小廚vlog

    我以養生的角度說,這句話說的不能算完全對,但也沒有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具體問題則去具體對待。比如你的身體真是得了病,那麼你該吃藥時還是要吃藥的。雖然藥食同源,但歸根結底藥還是藥,食還是食,兩者是有區別的。用食補是治不好你的身體病的。但是藥是治病用的,病好了就不需要吃藥了。而食補調理是在病好後用的。當然也有在生病之中配合吃藥調理的。對身體有調養的作用。但是無論藥補還是食補都要對症。比如三高的朋友,食補就要注意飲食低油低鹽,可勿要亂食補。總之藥補也好還是食補也好,兩者誰也離不開誰。各有長處和短處,可以互相配合著補。

  • 7 # 燕子琳熙

    這個要辯證對待,食補只是針對亞健康的人群,平時有養生需要的,可以食補。但是真正身體虛弱,手術過後的人,該藥補還得吃藥。不能以偏概全。

  • 8 # 寶桐媽咪

    我認為是藥補不如食補,當然食補需要的時間長,但是沒有副作用,是藥三分毒,怎麼說也是藥。之前我就是熬稀飯就放菊花,桂圓,枸杞,大棗,這樣一個月下來,朋友見了都說我的氣色特別好

  • 9 # 避風時刻

    這要看如何定義藥,現在西藥的概念通常是治療用的,基本沒有補的藥。

    而中藥的藥食同源,所謂的補藥基本又是食物,所以兩者並不矛盾。

  • 10 # 平安一家的幸福生活

    這個問題,我覺得答案是一定的,藥補不如食補

    食補,顧名思義,就是透過食物來補益強壯身體,調整體質。俗話說,藥食同源,大部分食物象中藥一樣,也有其性味歸經,也有一定的特殊功效,食補可以讓人們消除“良藥苦口”的恐懼,而且方便持久,畢竟人人都要一日三餐。

    補虛有多種方法,藥補和食補是最常用的兩種方法,中醫也分別稱為“藥養”和“食養”,兩者各有不同。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就體現了飲食是維護健康的根本。透過食補補養虛衰之體,補充人體缺乏的某些營養成分,達到祛病延年、養生益壽的目的,是古今中外人們普遍的願望。

      食補在民間也有許多講究,如按地域特點,中國南、北方有各自的風俗習慣。各民族也有各自的食補方法。一年四季也各有不同,如冬季氣候寒冷,陽氣內藏,陰氣內守,北方注重補腎養精以助陽,多用溫補以預防寒症,多食用動物性補品,中醫也叫作“血肉有情”之品。

      不同的體質和疾病,如手術後、孕產婦、大病初癒等,也有不同的補法。食補經常利用當地的特產發揮作用,如延邊的狗肉,寧夏的枸杞,山東的大棗,吉林的山蛙等。

      食補貴在持久,一次進補量不可過大,妙在少量,中醫稱之謂:少火生氣,不應急於求成,造成“生痰助熱”的後果。不要以為是食補就可以隨心所欲了,不考慮個體體質差異過量食補照樣可以補出問題來,到了那種程度,可真是花錢找罪受。

    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在平時飲食上補充能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干地支紀年法的月份和日期怎麼推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