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
回覆列表
  • 1 # 愛看書的蝸牛

    董仲舒的真正的核心思想是儒學為體,法家為用,這也是符合當時漢朝的實際情況。漢朝剛剛建立的時候,民生上採取休養生息,經濟上輕徭賦稅,法制上減輕重刑,廢除肉刑。就像一個重病之人,剛開始需要調養身體,增加營養,待身子養好以後再施以猛藥,才能將病治好。

    而此時的國家度過了諸呂之亂,又經過文帝景帝的治理,政局已經趨於穩定,經濟上也有了極大的恢復。正是需要董仲舒這樣的人來對國家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從而完善國家體制,增強國家治理能力,這樣國家的綜合實力才能真正的強大起來。

    所以不能說董仲舒的政策措施對後世產生了不利影響,只能說這是他做出的在當時所處環境下最為有利於國家,符合國傢俱體情況的政策措施。至於對後世產生的影響,只能說: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評。

  • 2 # 閒談史料

    漢武帝選擇儒術作為中心思想,是歷史的必然。眾觀諸子百家,儒墨道法均為治世顯學,墨家適合小國,要求百姓有奉獻精神,是精英主義,道家講究無為自然,是休養生息之道,法家講究以法制國,嚴苛無情,惟獨儒家,強調克己復禮,忠君孝父,有一套嚴密的運轉體制,可以使帝國穩定且利於中央集權。

    漢武帝即位後,力圖要征討匈奴,開疆拓土,那麼首先他要加強皇權,使自己的意志可以實行,其次又要維持秩序,二者相合,儒家便大放異彩。

    至於功過,我以為是功遠大於過,漢武帝的功績自不必多說,今人非議的重點可能在於他消滅了華夏文化的多元性,使中國思想愈發保守,但我以為,中國如此之大,非比希臘城邦,若沒有國家人人認可的思想為準則,那麼中國可能也會像歐洲那樣,四分五裂。

  • 3 # 湯之銘

    漢武帝尊儒術的原因,他的奶奶竇太后最清楚。

    漢武劉徹公元前141年繼位,才16歲。大權握在奶奶竇太皇太后手中,竇太后經歷過文帝和景帝多個時代,政治鬥爭經驗叫哪個豐富。你只要翅翅屁股,她立馬知道你想拉什麼屎。

    公元前140年,開始建年號的建元元年,漢武帝以竇嬰為丞相,田蚡為太尉(田蚡為王太后弟弟),趙綰為御史大夫,即三公。以王臧為郎中令。他接受儒生趙綰的建議,建明堂、巡狩改歷、服色事,以朝諸侯。穿什麼衣服樣式什麼樣的什麼顏色,這個屬於制定禮儀。說白了核心是尊皇帝,讓諸侯這些叔叔輩給他下跪磕頭。這個事實上為建立君主個人權威,以君主個人專制代替三公中央集權制製造輿論。注意核心的儒術,尊大儒只是表面現象,核心是儒家支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術,而不是尊重儒家有教無類教育朮,也不是想提高教育經費提高人民文化素質的教育思想。本身尊儒術,是皇帝一把手奪權的需求。

    果然趙綰就是劉徹養的一條狗,叫他咬誰就咬誰。

    公元前139年,趙綰請毋奏事東宮。竇太后大怒曰:“此欲復新垣平邪?!”這個人是術士新垣平再世啊!

    竇太后大怒曰:"此欲復為新垣平邪!"陰求得趙綰、王臧奸利事,以讓上。上因廢明堂事,諸所興為皆廢。下綰、臧吏,皆自殺。丞相嬰、太尉蚡免,申公亦以疾免歸。

    看一看漢武大帝如何尊重儒生的:

    上自初即位,招選天下文學材智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書言得失,自眩鬻者以千數。上簡拔其俊異者寵用之。莊助最先進,後又得吳人朱買臣、趙人吾丘壽王、蜀人司馬相如、平原東方朔、吳要枚皋、濟南終軍等,並在左右,每令與大臣辨論,中外相應以義理之文,大臣數屈焉。然相如特以辭賦得幸;朔、皋不根持論,好詼諧,上以俳優畜之,雖數賞賜,終不任以事也。

    劃重點:以俳優畜之。俳優,古代演員,滑稽戲雜耍藝人。韓非子:俳優侏儒,固人主之所與燕也。

    竇太后始終是劉徹奪權障礙,直到竇太后去世,壓在頭上的大山終於搬掉了。

    建元六年丙午,公元前一三五年

    五月,丁亥,太皇太后崩。

    六月,武安侯田蚡為丞相。蚡驕侈,治宅甲諸第,田園極膏腴;市買郡縣物,相屬於道;多受四方賂遺;其家金玉、婦女,狗馬、聲樂、玩好,不可勝數。每入奏事,坐語移日,所言皆聽。薦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權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已盡未?吾亦欲除吏。"

    現在鬥爭的焦點變成三公了。丞相以皇帝的名義進賢退不肖,劉徹不滿足了,還有下達聖旨需要丞相核審太礙事了。於是以後的史書記錄,我們可以看到:

    漢武帝成立二大臨時權力機構,中書黃門侍郎以太監直接傳遞他的決策,與三公斗爭後被劃為朝庭官員擔任。接著再接再厲繼續與三公六部鬥爭,成立門下傳達他的旨意。最後向全國各地下派他的個人代表幹部:刺史,直接向他個人彙報以達到架空三公和六部的目的。他的做法是亂政,遠遠不如明代,以國家安全的名義成立東廠和錦衣衛,蒐集情報。

    一把手奪權,成立改革小組辦公室這樣的臨時權力機構(如宋神宗和清光緒帝),是封建的中央集權制解決不了的死穴。漢武帝尊儒術為政治學提供了一個典型樣本。

  • 4 # 羅天宇新

    董仲舒為了迎合武帝的獨裁統治,編織了儒家虛偽的外表,忠君孝父的外表穿透了多少骯髒的靈魂!獨裁者的敗筆,歷歷在目,如何還可以繼續為獨裁的思想搖旗吶喊?如今看孝,與舊時那些神話傳說猶如邪教一樣的故事,說明了,獨裁者也需要神為之助力!醒醒吧!儒家思想根本也不是董先生總結別人的思想!

  • 5 # 希望星晨58298869

    公元前134年(元光元年),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觀點,在漢武帝時代得以採納並開始推行。

    董仲舒原提議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董仲舒傳》),而在《武帝紀贊》中,劉徹的做法是“罷黜百家,表章六經”。其實,這個思想觀點已經模糊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思想的本來面目,而是相容和摻雜了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的一些觀點,體現了儒家思想的生命力在於辯證與發展的觀點,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新思想。

    一.功績在於:

    1.它在現實的基礎上,穩定和維護了封建統治秩序,把專制王權推向了至高無上的境界,使中國古代歷朝封建統治者無一例外地進行推崇與強力實施,日新月異,逐步完善與發展,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傳統文化的主流意識和正統思想,至今我們還在吸取精髓。

    2.增強了華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進古代中國的政治統一和民族融合,使得華人在歷經任何雨雪風霜後都能保持祖宗開墾的疆域的基本原形,並在任何艱難困苦下都念念不忘並極力行動去實現國家的統一與民族的團結。

    二.敗筆在於:

    1.自儒學佔據正統思想地位後,中華大地上出現了意識形態一枝獨秀的奇葩現象,其它學術流派哲學思維空間得以大大壓縮,有可能是萬馬齊喑現象的根源。

    2.儒學衍生出的束縛因素繁多,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與行為也越來越多,體現了極度保守的一面.

  • 6 # 關關8188

    漢武帝時,國家經濟軍事實力大增,但邊境總是被匈奴騷擾,漢武帝劉徹想實現大統。但當時百姓的思想還停留在安於現狀上,這就迫切需要一種新的思想,來束縛百姓和讀書人的頭腦!當時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正好適合漢武帝的需求!

    漢武帝“獨尊儒術”就是要禁錮讀書人的思想,束縛百姓的頭腦,克己復禮,忠君孝父,使統治階級皇權穩定,且利於中央集權,實際上就是誅心!

    漢武帝“獨尊儒術”就只得大力打擊法家等其他學術,推崇王道,以仁義治天下,無論文官,武將都要忠於皇帝一人,有利於維護皇權,也避免了國家的一盤散沙。漢武帝當時“獨尊儒術”起了很大的作用,擊敗了匈奴,國家也空前的繁榮起來!

    後面二千多年的封建史,都是以儒家思想為本,儒家學說在當時封建社會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如果把封建餘毒,和其他小的影響歸罪於漢武帝的“獨尊儒術”,就十分幼稚可笑了!

  • 7 # 青史文集

    漢武帝沒有獨尊儒術,他打了一輩子的匈奴,儒家哪一點是教漢武帝去打架的?董仲舒提出的尊孔尚儒在漢武帝時代只是嶄露頭角,漢武帝本人絕對是以法家治國,不過對儒家思想表示了肯定,因為儒家對統治者非常有利。

    西漢多數皇帝並不尊儒術,他們以法家為主,道家為輔,直到漢宣帝時期依然如此,連漢宣帝本人都明確反對專任儒術。可是漢宣帝沒有找好繼承人,更要命的是給太子的老師全是儒生,導致太子劉奭反對法家推崇儒術。漢宣帝曾說:亂我家者,太子也!但念及已故的許皇后,還是沒有廢掉太子。

    漢元帝繼位後,漢朝這才開始獨尊儒術,以蕭望之為首的儒臣推行仁政,儒家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影響了中國兩千年。最後西漢也是亡於儒術,王莽依靠外戚起家,用大量儒生“請願”,取代了西漢,只不過儒家的仁政、治世,王莽也沒有實現。

    至於百家爭鳴,為什麼只有儒家脫穎而出呢,作為統治者,你想看到君君臣臣的儒生順民,還是想要看到法家治下“一群嗷嗷叫的野狼”?儒家不止是統治者的選擇,也是歷史的選擇,功績還是大於敗筆的,儒家早已進入華人的方方面面,一言一行都有儒家的影子,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不是儒家的產物嗎?

  • 8 # 趙日金141

    《史記,孝武帝本紀》沒有任何文字記載漢武帝獨尊儒術。《史記,儒林列傳》董仲舒因作《災異之記》,天子召諸生示其書,有刺譏,董仲舒弟子呂步舒不知其師書,以為下愚,於是下董仲舒吏,當死,詔赦之。

  • 9 # 在下古麒

    平心而論,獨尊儒術也具有兩面性。但從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程序來看,個人認為,獨尊儒術還是功大於過的。

    我們先來看看當時漢武帝為什麼要獨尊儒,獨尊儒術有什麼好處。

    在漢武帝時期,國家經過文景之治而逐漸變得富庶起來,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漢高祖劉邦在開國就定下的國策,無為而治。讓老百姓們去從事生產,以建設為主。另外,在漢文帝全免田稅之後,老百姓的生產積極性就更高了,國家一片欣欣向榮之景。

    至武帝,國家在經濟方面已經很強大了,而漢武帝的目光就放在了匈奴問題上。那個時候,匈奴人一直把漢朝當做自己的後花園,沒錢了就過來搶,儘管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時期一直實行的和親政策,可是劉徹知道,這群匈奴和親的時候老實,過了一會就本性暴露了,漢武帝對此深惡痛絕。

    可是,想要對外戰爭,自己的阻力也很大。因為竇太后等人的反對,而且就算解決了竇太后勢力的問題。國家還有那個心思去對付匈奴嗎?要知道,前期的漢朝人對於匈奴是很害怕,因為大家都發展生產而不怎麼重視軍事力量,原本的鬥志就這樣被時間給消磨下來了。

    而這個時候,董仲舒就建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因為無為而治只能帶來生產上的積極性,而這個時候國家已經富足,該是提升華人血性的時候了,而儒學就是一種帶有積極性的學說。

    另外。儒學經過多年的發展。它吸收了法家、道家、陰陽家等學說思想,已經有了完善的體系,甚至,這個時候的儒學,已經算的上是外儒內法了,還有君權神授、天人合一的思想,能夠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特別符合漢武帝要求全國大一統的思想要求。

    於是,漢武帝便重用儒生,在全國地區開辦學堂,專門傳播已經完善後的儒學思想。於是,儒學便在中國奠定了自己思想上的統治地位。

    一方面,對於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來說,獨尊儒術是一種積極的做法,因為它能夠促進全國思想文化上的大統一,使得國家不至於很容易就四分五裂。也特別的符合歷代封建君主專制統治制度下的統治者的要求。

    可是,另一方面,它把戰國以來學術自由、思想開放的文化氛圍徹底破壞了,這就嚴重禁錮了人們的思想,使得思想固化,如同一潭死水,很難有生機活力。

  • 10 # 種地的秀才

    為了適應當時的經濟發展,統治制度的完全確立,特別是階級矛盾的發展,地主階級要求有一套統治農民的精神武器,因此便產生了董仲舒哲學。它基本上是孔孟以來儒家學的一貫精神,是以“三綱五常”作為中心的,這也成為中國封建統治階級代代相承的根本東西。

    只是為了適應封建專制主義和皇帝的現實地位以及專制政府政權分配的現實情況,他確認這個世界有一個神在主宰著一切,一切現實客觀的東西,不只都要受神的支配,而且那都是神身各部分的顯現:皇帝就是神的親子,是神派來統治世界的,其他三公九卿……就是神的耳、目、口……各部分的顯現,是派來幫助皇帝的。把孔孟的儒學宣傳成最露骨的神學。

    另一方面又創出所謂的“性三品”論,認為人類本性分三品:第一品是性善的,即不勞而獲的統治階級;第二品是可善可惡的,即中間階層;第三品是從娘肚子裡生出來就是惡的,即農民、工人等被統治階級。

    這種反動哲學不止受到了當時統治階級的喝彩,而且這種反動思想精神支配了整個專制主義封建時期的地主哲學思想,影響了中華2000多年的發展,所以我認為有過無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戰史上最猛烈的鉅艦大炮對轟的戰役中,參戰艦船的下場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