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2701580234

    其實不光是你這個社會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好像我們課本上學到的東西一樣都是假的。不要被這個困擾你,做到無慾望就行了。無慾無望不貪不痴就可以了。

  • 2 # 榕樹資訊

    不知道您現在貴庚?陽明先生也才三十多歲才開始講“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不是天生的,是透過各種事實踐鍛鍊領悟形成的。現在做不到很正常,如果做到了,就不是一般人了。所以別想太多,練就是了。

  • 3 # 中國紅139

    做不到知行合一的人很多,你不必為此而糾結的,能做到知行合一的人都大家。芸芸眾生普通人很多,何況現在是多元化社會生活,做一個普通的自律的人很好。

  • 4 # 思軒

    知行合一,能做到得難,幹什麼也不可能一步登天。一個字一個字的做。有時一個字是二三年。但堅持下去,就會積少成多。

  • 5 # 思維石罅

    知行合一。這個觀點來源就伴隨著一個知和行的先後順序問題,陽明先生把知和行定位為一體,這就是讓我們的行動和認知也就是知和行能夠在生活中相互影響,相互反饋,達到一個一體的狀態。我們的認知影響我們的行為大家都瞭解,我們的行為對我們的認知的影響,大家能意識到嗎,我簡單舉個例子,我經常睡懶覺,可是由於工作我身體不太好,所以我強迫自己一定要晨練,起初確實很痛苦,但只有以後我感覺每天早晨我在睡懶覺很痛苦,很難受,我也發現晨練的好處,這就是我對行為影響認知的我的事情。

    我們是人,都有人性,我們是人,都有良知,良知是方向,人性會讓我們的行為出現扭曲,當然我是指人性醜陋的一面,但我們別忘了一個過程,從知行合一到致良知的過程中,就是我們要事上煉,這才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近期任正非在對中國一位知名管理專家談及我們現在企業管理方面流行一股稻盛和夫熱,任正非談了他的理解,他認為這是本末倒置,“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任何的成就都要有事情做依託,我們要時刻警醒自己,隨時對自己的行為,心理保持一個旁觀者的定位,我們就能隨時發現自己的真實的情況,然後我們才面對做的事情。

    我們說我們無法做到知行合一,其實是我們痛苦於我們的改變,這本身就是違揹人性的事,當然會有痛苦,不適應,但此時我們要學會轉移自己的關注焦點,我們要從自己的一點點進步中找到成就感,找到好奇心,這樣所謂的事上煉就變成了一個你主動喜歡的事情。你就會更好的上手。

    我們不要單純的說知行合一,因為任何的改變都是一個系統的事情,我們不僅要對心學有個整體的認知,還要真正的在自身應用中找到可實操性。

    曾國藩,大名鼎鼎,他作為繼王陽明之後的儒學文化薰陶下的“半個完人”而名垂青史,但從其童年時那個曾國藩背書把小偷惹急的故事可以看到他是確實不是個聰明人,讀了他的自傳,他讀書時的專注,不讀懂這本,就不讀下一本,打仗時的心法,結硬寨,打呆仗,還有在初期官場時的處處碰壁到後來的外圓內方,這都是在踐行著自己的內心的原則,這和當今在投資界叱吒風雲的橋水基金創始人雷.達里奧行事風格何曾相似,尤其他的代表作《原則》一書,更是直觀的詮釋了一個事上煉的模板。

    不好意思,一下說這麼多,我也只是和大家交流一下,因為不懂,所以才需要交流,願我們共同進步。

  • 6 # 楊劍虹

    這位朋友所提的問題很好。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苦悶:那就是我們的理智良知和罪性罪欲相爭。對於許多事,理性告訴我們不應當去作,但人的罪欲卻驅使我們明知故犯,不由自主去犯罪犯錯。事後,又受良心責備懊悔不已。從這位朋友所提的問題,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懂得自律、誠心向善的人,只是他的意志力不足夠。以我個人的經驗體會,我以為,人若要作完全人,完美人、聖人永遠不犯錯,定要信靠上帝耶穌神。因為以人的力量,我們永遠無法戰勝自身的罪性罪欲。罪非常強大,深深紮根於我們心裡,牢牢控制著人。但若依靠上帝神,使聖靈即上帝的靈住在我們心裡,充滿我們。創造宇宙的聖靈就會大大的幫助我們。他會牢牢掌控我們的心思意念,除去我們舊心,賜於我們美好的新心,完全除滅我們內心一切的罪性並透過《聖經》指示我們當作的事,指引我們的人生道路,使我們從舊人變成新生的人。上帝聖靈充滿宇宙,也住在我們心裡,他無所不在,無所不知,能參透宇宙萬事。世上每人的行為、言語、心思意念,無論隱藏多深,神都能清清楚楚的知道。我們修道的過程就是接受上帝神教育、培養、管教、鞭撻、熬煉、監察、改造的過程。在本人信仰上帝神九年半里,每逢我心思行為或言語犯錯時,聖靈就會以各樣的方式來批評警戒我:或者與我夢中說話,或者使我聽見其微小的聲音,或者行事受攔阻,或者借人的嘴向我說話,或者使我恰好讀到有關文章。年深日久,如今我已被上帝神完全煉淨,我的言行舉止思想都極其規矩謹慎,完全誠實無私,聖潔無暇,成為上帝所喜悅的人,由此蒙了恩典大福。以上是我的意見。註解完畢。

  • 7 # 朱八戒CC

    致良知,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心學理論的核心。良知是高尚的道德意識,良知人人具有,致良知就是將良知應用在工作與生活之中,依照良知去做就是知行合一。

    在路上看到倒在地上的老人去扶他起來,給予關照。那些見義勇為的英雄壯舉,那些助人為樂的道德模範,那些愛崗敬業忠於職守的工作者,等等這些,他們都是在踐行著知行合一。

    因做不到知行合一而痛苦,那就多學習一些王陽明心學理論,多讀一點儒家經典,以對知行合一有著正確的理解。王陽明是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的聖人,後世稱之為完人。他是完人嗎?不可能,聖人也有三分錯,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完人。

    因做不到知行合一而痛苦,說明你有著很好的品質,也說明你很優秀。其實只要做到盡力而為,律於律己,自我制約就己經夠可以了。普通人也只能做到這樣,沒有必要痛苦。真正完全做到知行合一的人少之又少,那種崇高的境界非常人所能做到。

    為人處世,問心無愧,不過於強求自己,儘量地有益於人民,有益於社會,這就是最好的知心合一。

  • 8 # 炎園主人

    知行合一是知和行的和諧,基礎是先確定自己的人生志向。陽明先生最先悟到的是吾性自足,因為自覺有點粗疏,所以用知行合一補充理論的疏漏,然後又發現知行合一容易出歪路子,又用致良知來規範心學的範圍,最後晚年才用了天泉四句教的教法讓每個學生有個抓手可以入心學之門。聖人的理論是依託自己的生平創造出來的適合他自己,同時也是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漸修而成的,所以短時間內做不到那才是是正常的。不要灰心,加油!有這志向你會成功的。

  • 9 # 某在雲那端

    要想解決做不到的痛苦,必須要了解什麼叫知行合一,當你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你一定是覺得你知道,但是你做不到。

    王陽明說知行合一,就是想否定你理解的那種,最先由程朱理學提出的知行之論。朱熹說,論先後,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意思就是先有知,後有做,知道是容易的,做到就難了。人們應該努力去道德踐履,不要像列寧說的,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程朱理學把知和行描述成了兩件事,有先後難易之分。陽明先生反對這種觀點,他認為,知行本是一體,怎麼能分開而有先後難易呢?

    因為當你有了良知你就一定會產生行動,當你有了行動那是因為你有了良知,這兩樣東西本就是一體的啊,怎麼能夠分開呢?

    如果你聽了我剛才的話還是沒能理解,那麼我再送你四句話: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為善去惡吧,孩子。說完,數學不太好的陽明先生化煙而去。。。

  • 10 # 醒威

    知行合一是一種目標,是一個循序漸進過程。也可以當成個習慣培養一天或一週。分段堅持終究成習慣慣性會支配你。還有你首先對知行合一要有正確認識,要建立強大信心,這個觀點一定就正確的,這樣做下去一定會改變自己。認清你為什麼要這樣做,達到什麼目標,同時還可找相同愛好者互相鼓勵共同前行。

    任何一件事當你發心做時,相對應困難也就產生了,做到防範於未然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會遇到什麼困難怎麼克服…

    做到知行合一的人不多,相信你一定是其中一個,當你體驗到其中滋味後就不退步了。

    前方有聖人在和你招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推薦些英文原著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