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學夾Louis

    三個派系,依地位高低分為荊州集團、東州集團、益州集團。

    荊州集團處於統治地位,主要包括從荊州隨劉備入川的文臣、武將,或者後來投降劉備、諸葛亮的人。主要人物有:諸葛亮、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魏延、馬岱、馬良、馬謖、楊儀、董允、廖化、劉封、高翔等,以及後來歸降的姜維、夏侯霸。

    東州集團處於第二位,屬於中間階層,主要包括當年隨劉焉入川的文臣武將以及劉璋在位時的舊臣屬。主要人物有:黃權、李嚴、法正、許靖、劉巴、吳懿、吳班、來敏、張嶷等等。

    益州集團是底層,主要是益州的本土人士及其弟子,主要包括:譙周、杜瓊、彭漾、李密(寫《陳情表》的那個)等。

  • 2 # 大飛熊騎士

    蜀漢的派系從廣義上,籠統的劃分,大概有四個派系,或者說山頭。第一個就是,劉焉最初入蜀時,帶來的隨從人員,可以稱之為“元老派”吧。第二個就是,蜀漢的中堅力量之一,益州本土的豪族士人,也就是蜀漢的“本土集團”。第三個是,劉璋時期,因為戰亂,從南陽和三輔之地遷入益州萬餘戶人口中計程車人,稱之為“東州集團”,而且還有一定數量的“東州兵”,從劉璋起,就已經形成了一個大派系。第四個,入蜀前就已經跟隨劉備的人才,而且大多是荊州人士,再加上之前的人馬,統稱荊州集團。另外,蜀漢還有一個群體,就是投降蜀漢的曹魏將領,比如姜維,王平,夏侯霸等,由於人數比較少,所以稱為群體,不算派系吧。

    當年劉焉入主益州,儀郎龐羲,趙韙,吳懿等人,都是早期或跟隨或者投奔劉焉的人物。劉焉去世後,因為劉璋溫仁,被趙韙等人支援接替劉焉主政益州。因此,劉璋也重用劉焉時代的“元老派”,趙韙為徵東中郎將,對付東邊的劉表,龐羲鎮守巴中,對付關係破解的張魯。後來,因為鎮壓“東州兵”事件,趙韙背叛了,結果被劉璋和東州集團反殺。龐羲面對張魯,多次吃了敗戰,此後也受到劉璋猜忌,後來投降劉備。劉備一度讓龐羲作為元老集團的代表人物,用“左將軍府長史”的身份拉攏他。在群臣上表劉備為漢中王時,名列第三位,僅在馬超,許靖之後。劉備進入益州後,娶了吳懿的妹妹,吳懿於是成了“國舅爺”,這也算是劉備對元老派的拉攏吧。

    (費詩的字挺萌的)

    益州本土集團,其實早在劉焉時代受到了一波波打擊。劉焉先是殺了曾經支援他的本土豪強賈龍,後來為了立威,又找了些藉口殺了王鹹,李權等十餘位州中的豪強《三國志.劉焉傳》。到了劉璋時期,又重用元老派和東州集團,本土集團成了弱勢的一方,甚至被東州兵欺負(《三國志.劉璋傳》引《英雄記》)。不過,到了劉備蜀漢時代,益州本土集團還是中堅力量,比如黃楊洪,費詩,秦宓,呂凱等,武將中有黃權,馬忠,張裔等。不過,益州本土集團從活躍度和職務上,還是不如東州集團和荊州集團的。

    東州集團是南陽和三輔地區,豪族名士百姓因為戰亂,飢餓流入西邊益州,所以稱為東州集團。由於流入的人口太多,一度欺負益州本土人,才有趙韙討伐東州兵而背叛的事件。在蜀漢的東州集團的代表人物是許靖和射援,這兩個人都曾經是東漢朝廷的名士,年紀也大,其實是為蜀漢站臺的存在,所以上表漢中王時,許靖位列第二,射援位列第四。而排名靠後的法正,李嚴,孟達等人,實際上才是劉備真正親近的東州士人。其中李嚴還被劉備任命為顧命大臣,輔佐諸葛亮。值得一提的是,費禕,董允去世後,掌握著蜀漢大權的陳祗,是許靖的外孫,也屬於東州集團。

    在陳祗前,蜀漢的軍政大權基本上控制在荊州集團的手中,雖然李嚴曾經是顧命大臣,都督內外軍事,但是指揮不了諸葛亮,趙雲,魏延等人。關於蜀漢的荊州集團,幾乎都是耳熟能詳的人物,四方將軍加上趙雲有四個是荊州集團人物,還有魏延,劉封,廖化等等。政治上諸葛亮,蔣琬,楊儀,陳震,費禕等等,再加上早期的糜竺,簡雍,孫乾等,都是荊州集團的人物。荊州集團可以說是蜀漢,特別是早期的絕對力量。

    要說明的是,蜀漢四相之一的董允,雖然是荊州南郡人,不過因為父親董和早期受劉璋的邀請,就已經進入益州任職,所以不算荊州集團的人物。不過,董和董允父子十分有才幹,劉備進入益州後,讓董和任掌軍中郎將與諸葛亮並暑左將軍大司馬府事,可見信任,而諸葛亮和董和共事中也是相交甚歡。

  • 3 # 四川達州人

    蜀漢最大的三個派別是,荊襄士,東州士,本地世家。其中,蜀漢政權是以諸葛亮為首的荊襄士為骨幹,聯合東州士集團,吸收部分本地世家組成的。

    從人口經濟實力來說,則是本地世家佔據過半優勢,東州士三成,荊襄士最弱。所以鄧艾佔領江油,劉禪就不敢反抗,原因就在於失去諸葛瞻最後力量的劉禪,知道本地世家不會為自己賣命,索性投降了事。

    如果再仔細劃分,則可以分為以下小派別:

    1、劉焉系,就是最初跟隨入蜀的。

    2、劉備系,比如趙雲糜竺。

    3、返回系。比如王平。

    4、關隴系,比如法正。

    5、東州士,比如吳懿。

    6、荊襄士,比如馬謖,蔣琬。

    7、本土派,比如張秦兩大家族。

    8、尷尬派,比如魏延。雖是荊州人卻是後期投靠的劉備,又是荊州下層土豪地主出身,不屬於荊襄士派系,更不是益州本地派,真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

  • 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準確的說:4個派系。

    1、北方元老派:

    劉備在河北起兵時就一路跟隨,主要人員有關羽、張飛、趙雲、簡雍等河北人仕。劉備主政徐州時,陸續有人加入劉備陣營,有糜竺、糜芳、孫乾等徐州人仕,這兩撥人加入劉備集團的時間最久,資歷最老,且構成劉備集團的核心力量,統稱為北方元老派。

    2、荊州骨幹派:

    劉備在荊州時,大肆收買人心,並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與赤壁之戰聯合孫權擊敗曹操,並收下許多原荊州的人才,構成劉備集團的骨幹,俗稱荊州骨幹派,以諸葛亮為首,人員有諸葛亮、龐統、黃忠、魏延、馬良、馬謖、蔣琬、費禕、楊儀、向朗、伊籍等。荊州骨幹派人才濟濟,自北方元老派調零後,成為蜀漢中後期執政的主要力量,是維護蜀漢政權的最重要力量。

    3、東州輔助派:

    劉備入川前後,原劉璋手下的南陽及三輔流民進入益州後,組成的政治勢力,在劉璋投降前後,先後投降劉備,這批人是以流民身份進入益州的,非益州本地人,這批人有李嚴、法正、張松、黃權、孟達、吳懿、許靖、董允。劉備以東州輔助派來壓制荊州骨幹派,避免一派獨大,在政治上提攜東州輔助派參政,在蜀漢政權中處於輔助地位。

    4、益州本土派:

    此派系均為土生土長的益州本地人。在劉璋主政時,益州本土派受到打壓。劉備主政時,仍受到打壓,此派系均為益州本土計程車族豪強人仕,有錢有地有人有資源,但在蜀漢屬於邊緣勢力,受到統治階層的打壓,政治資源明顯不足,代表人有譙周、周舒、杜瓊等人。

  • 5 # 大福讀史

    劉備入蜀前,四川之地的統治者為劉焉、劉璋父子。當時劉焉入川時,正值軍閥戰亂,所以有很多南陽、關中之地的百姓以及士族跟隨其入川,劉焉便將他們收編,號為“東州兵”。所以,當他們進入四川后,必然與四川本土的益州集團發生利益衝突。隨後二者爆發戰爭,犍為太守任岐和賈龍叛亂,劉焉依靠東州兵將其平定。

    從此,益州與東州集團矛盾便越發尖銳。劉焉死後,少子劉璋繼任。史載“璋性寬柔,無威略,東州人侵暴舊民,璋不能禁,政令多闕,益州頗怨。”眼見內外受制,劉璋便開始交好益州大族趙韙。但是趙韙心懷叵測,趁機聯合劉表與益州大族,欲合力趕走劉璋和東州集團。於是,劉璋與東州士族便合力破解了危局,擊殺了趙韙。此後,劉璋為消除臥榻威脅,便開始大肆封賞東州士族,欲藉此鞏固其位。後來,二者的漏洞被劉備利用,劉備遂入川成功。於是,四川便又出現了一個新的派系——荊楚集團。

    “豫州入蜀,荊楚人貴”,這算是當時劉備入川后大量任命荊州集團人士的情況。當然,劉備是來此立國的,所以他對東州集團和益州集團都採取了聯合的態度。為此,劉備還不惜娶東州兵領袖吳懿的二婚妹妹為妻。同時,對益州人士,劉備集團也儘量去聯合,不僅為其提供仕途官位,還將其中優秀者提拔進中樞參贊軍國大事。

    但是,隨著荊楚集團以及東州集團人才的漸漸的凋零以及戰事的頻繁,益州集團便開始對蜀漢政權牴觸起來。如在諸葛亮死後,益州將領張翼便開始牴觸北伐。其原因根本就是常年北伐,不僅摧毀了蜀中經濟,亦使社會動盪,民不聊生,這從根本上觸犯了益州人的利益。於是,益州集團便對蜀漢政權改變了態度。這也是為何魏軍圍攻成都時,四川西充人譙周有勸降之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推薦幾個適合高中生學習的學習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