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277327820

    24節氣是根據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規律制訂的,與月亮沒有關係,也就是說只和陽曆有關而與陰曆無關。由於地球繞日公轉時,地球赤道與公轉軌道面有23.5度的夾角,使得Sunny直射地球的區域隨著地球在公轉軌道上位置的不同而改變,因此才有季節更替。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節氣時間的推算,古代的方法是將該年冬至到次一年冬至整個迴歸年的時間,平分為十二等分,每個分點稱為中氣,再將兩個中氣按長度等分,其分點為節氣,十二個中氣加十二個節氣,俗名統稱為二十四節氣。

    此種將一年平分二十四等分所得的節氣稱為平節氣,但由於地球繞日公轉軌道是橢圓形,地球在軌道上執行的速率並不是等速,以二十四等分迴歸年時間所得平節氣的日期,並不能反映地球在軌道上真正的位置。

    因此從清初的時憲曆〈西元一六四五年〉起,節氣時刻的推算由平節氣改為定節氣。所謂定節氣是由春分開始,將地球公轉的軌道每十五度定一節氣,一週三百六十度共有二十四節氣,以此方法推算出來的節氣日期,更能表示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反映當時的氣候狀況。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滬媒:徐根寶透露,恆大的集訓隊模式本要給上港的,目標是世界盃,上港為什麼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