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愛折騰的短髮姑娘

    面試是企業和個人的雙重選擇,作為求職者,合理的先提前瞭解薪資,其實也可以幫我們省掉很多麻煩,列舉三種情況供大家參考。

    一、沒有投遞的公司打來面試邀約電話

    網上重新整理簡歷,我們常常能接到一些自己沒有投遞簡歷公司的面試電話。如果你自身不是非要投遞簡歷的公司不可,其實這也算是一個很好的瞭解其他公司的機會。因為之前沒有了解過,所以在電話過程中不妨詢問的詳細一些。比如薪資問題,不要覺得不好意思,畢竟如果職位的薪水不在範圍內,後面談的再好也沒用。

    一次遇到這類情況,對方一直想讓我去面試,後來表明了一下上家公司的薪酬以及接下來的期望薪資,實際的崗位和我的目標差了一倍多,並且自身的能力做他們的工作確實感覺太簡單了,對方也就沒有再邀約了。

    二、查到的薪資範圍和同行業相比相差較大

    如果是自己中意的職位和公司,但是發現職位標明的薪水和自己的目標薪酬差距較大,相比同行業也有很大差距,和HR溝通的時候可簡單詢問一下薪水問題。當然,自己提前也要評估一下能力是否能夠達到自己想要的薪水。

    最好是詢問一下HR職位的薪水範圍是多少,不要直接問能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值,畢竟還沒面試別人也確定不了你的能力。能力沒問題,其他都好談。

    三、對方已經在進行電話面試了

    如果對方的HR打過電話並不是簡單的約個面試,而是各方面資訊開始向你瞭解了,其實已經開始進行簡單的面試了。這時你也可以詢問HR一些你關心的問題,比如距離、公司的五險一金或薪資範圍等問題。但最好禮貌並且客氣的進行提問,畢竟大家還是喜歡懂禮貌的人。

  • 2 # 江南憶楓

    無論是考試還是找工作,我們都會遇到面試。之前我覺得面試靠的是實力,但是上課的時候老師特別著重強調了外在,當時我還覺得捨本逐末吹毛求疵,在課程中有一段時間我也有機會做考官,當了考官之後才發現人真的都是視覺動物,一個好的外在,真的可以無形中提高別人對你的好感度,所以說準備面試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和整體禮儀,這個非常重要!

    然後就是答題內容了。當時老師有帶著我們一起分析了常考的題型,其中對我來說最難的就是綜合分析題。之前完全沒有接觸過,而且它考察的深度和廣度對於一個應屆畢業生來說實在是不亞於申論。當時帶我們的老師很認真很負責,給我們用特別搞笑的追星的例子帶入綜合分析,讓這種“高大上”的題型一下子變得簡單得多,雖然說之後的練習中經常覺得很難,但真的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慢慢地養成那種思維模式,答這種題就容易多了。

    還有一點我覺得也是面試致勝中非常重要的就是保持狀態,當時在封閉班的時候因為老師督促著,周圍的同學也特別努力上進,所以每天學習也沒覺得有什麼困難,但是班結束之後回家真的有各種誘惑因素,一定要控制住自己!每天練習保持感覺,每天積累增強內涵,這樣當你走到面試考場你會發現一切都是非常熟悉上手的。

    自然,自信,大方,勇敢地向考官表述你的觀點,面試其實也很有趣。

  • 3 # 金牛座baba

    你的簡歷初步透過公司審查,被HR邀約面試的。

    這種情況下,談薪再面試建議不可用。第一,你投簡歷時,已經閱覽過這家公司的簡介和應聘職位的要求及薪酬範圍;第二,HR在審閱你的簡歷時,也看到你的期望工資在他的可接受範圍內,只是具體工資需要面談後綜合評估才決定。而這時候你再在電話中急切地追問薪水的情況,可能會出現有兩種情況:1.HR回覆你說你期望工資在我們的範圍內,工資要跟主管談才決定;2.HR心裡會想怎麼還沒來就談工資,之前的簡歷分這時會被打折扣。而你,仍然得不到滿意的答覆。

    你的簡歷被搜尋邀請面試的。

    這種情況,開始的時候一般是先了解公司做什麼的,什麼職位,公司為什麼選中你(相當於你的經驗是否應付此崗位的工作職責)?因為是被搜尋的,證明公司近期急需此崗位,所以主動在你方,儘量問詳細,最後再問及你期望的工資公司是否能滿足。這樣順其自然的提出是最合適不過了。

  • 4 # 幸德福

    初出茅廬的話不可取,已經在行業內有影響力,有工作經驗的時候必須這樣。主要還是看面對這份崗位時應聘人員是處於強勢地位弱勢地位。

  • 5 # 從小就秀

    這種情況有利有弊,對於你來說談好薪資比較重要,如果薪資不滿意,可以下一家走起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但是它的壞處就是面試人員會認為你是個唯利是圖的人,對你的印象分並不高。

  • 6 # HR李LT

    這個問題取決於,先談薪資談到什麼程度。並不是一定不可取,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如果是談薪資範圍,完全可取。

    不管是主動投遞的,還是公司搜尋到的,電話邀約的時候,針對薪資範圍都可談。沒投遞簡歷,公司自己搜尋到的,先談薪資範圍是很正常的,我對你的公司不瞭解,你提供的崗位也不瞭解,先談談薪資範圍,太正常了。

    就算是你自己主動投遞的簡歷,電話邀約時也可以談薪資範圍。別期望所有HR在邀約你面試時都已經瞭解了你的期望薪資,很多HR可能迫於招聘壓力,先讓你來面試再說,在面試時再用前景誘惑,繪一副錦繡藍圖;或者無限打擊,讓你對自己完全失去信心;最後給你一個低的工資,讓你先來鍛鍊吧,或者好好做吧,表現好了,再加薪。所以再確定一遍自己期望的薪資範圍,如果達不到就沒必要面試了。

    如果是談一個確定的薪資,不可取。

    直接在電話裡就要求薪資必須是****元,這真的讓HR很反感。就算你真的很有能力,還沒做詳細瞭解,HR或者公司怎麼知道你是不是值這個“價錢”呢?總得聊聊吧。而且如果你確實很有能力,說句不好聽的,是不用面試的,早就被挖走了。

    所以把握好尺度,找準定位,沒有什麼一定不能談的。

  • 7 # 明哥聊求職

    從求職者的角度,薪資能滿足我再去面試,可以節省時間,不浪費感情。想法可以理解,但實際求職時,比較難實現。

    為什麼?

    分兩種情況吧,一種是新手,一種是老鳥。

    如果你是新手,話不好聽但事實如此:你沒太大的議價能力,這個做法只會讓你浪費更多的面試機會。

    新手求職的著眼點,應該是先判斷職位和公司是否靠譜,不管是透過天眼查、企查查瞭解公司註冊資訊,還是透過職友網、看準網查下其他人評價,或者百度搜搜有沒有上當受騙的主。最浪費時間的是,你跋山涉水的去了,告訴你在招保險業務員……

    初入職場,第二考慮才是薪資,靠譜的公司只要你簡歷寫了薪資期望,差距太大的也不會約你面試。就算有不著調的HR,多一次面試機會,也是一種鍛鍊。

    如果你是老鳥,有談判的資本,尤其可能是騎驢找馬,請假也不太方便,先打聽下薪資能不能滿足。但說真的,誰能還沒見面呢,光憑簡歷就給你一個準確的報價?

    換做你是HR,也臣妾做不到吧……

    都得當面見一見,看一看,覺得人沒問題了,才能談錢。

    一般來說,HR能告訴你的,都是籠統的範圍,或者含糊的說只要能力OK錢都不是事兒,她不這麼講,你能來嗎?都是套路,等你去了,和電話裡說的不一樣,你又能怎麼著?

    記住,不管是HR還是獵頭(這比HR還邪乎),承諾你的薪資,未必就成事實。

    即便有人告訴你,你要月薪三萬沒問題,去了……一樣不準成,人相中了還是得討價還價。所以,先談薪資再面試這事兒,也許你能過濾掉少數企業,作用有限。

    剛出來混,不太建議這麼“囂張”,沒必要。

    老油條跳槽,你可以投簡歷的時候,期望薪資就寫一個精準的數字。

    不要寫面議,也不要寫範圍,寫範圍是很扯淡的事,你寫12000元-15000元,HR一定按12000元這個最低標準滿足你,所以,你乾脆想清楚點,就寫一個數,如15000元。如果距離這個數差距較大的公司,也就不聯絡你了,他們也擔心,你不情不願的來了,工作沒激情,還可能分分鐘叛變革命,不划算。

    但能給13000元,14000元的公司,覺得差距不大,肯定還是希望和你談一談,說說未來的成長空間,談談公司的發展期望……總之,透過畫餅等再拉攏你下,這個,很難避免,除非……

    你有一個接受的底線,如13000元,那麼簡歷上寫15000元,水分預留出來,也是一種方法。

  • 8 # 實在人王老師

    沒什麼可取不可取,主要還是看個人的價值,如果你有那個身價。掌握主動性,完全可以直接談。如果只是剛入職的菜鳥。反問你一句,你談的資本是什麼?想清楚自己幾斤幾兩,自然就知道怎麼辦了。

  • 9 # HR老槍

    老槍個人不贊成先談薪資再面試的這種情況,特別是初入職場或是職場經驗並不多的求職者,如果你是獵頭追逐的物件,那就另當別論了,不用你開口問工資,獵頭都會主動告訴你,手上有個100萬年薪的職位,覺得你符合,問你是否有調整的計劃。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這個職位不是你主動投遞的,而是招聘企業主動搜尋下載了你的簡歷之後,主動與你進行電話溝通,邀約面試,這個時候你可以直接向對方詢問一下崗位的具體工作職責以及薪資待遇,然後再做考慮。

    如果不是上面這兩種情況的話,還是先不要開口談薪資了。但是不談薪資並不意味著你放棄瞭解。找工作的時候,建議不要選用海投和自動匹配的功能,看似挺省事兒,但實際上對於找工作而言,並沒有什麼直接的益處。

    挑選平臺的時候一定要關注自己與崗位的匹配度,對於差異特別大的任職要求,沒有必要非去嘗試,如果要去嘗試,建議在簡歷層面就要做相應的包裝,以便更好地吸引招聘企業的注意,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面試機會,盲目的投遞,浪費時間還沒有效率。

    避免在接到電話就問對方薪資能給多少,就算是你最關注薪資,好歹你也問幾個跟崗位相關的問題,自己都沒有確定這個崗位是做什麼的,自己是否能夠勝任,就談薪資實在是沒有意義。

  • 10 # 春風HR

    先談薪資再面試,這種方式對於工廠大批次招工或一些基層崗位是非常好的方式,但如果是針對管理崗或者是白領等崗位,這樣的方式,很可能會導致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

    對於工廠等需要大批次招工的企業來說,公佈了薪資,方便大家知道工資水平,合適就會來投遞簡歷參加面試,然後透過就入職,這樣的崗位操作性要求並不高,入職之後培訓一段時間就能上崗,也不擔心人員的能力和素質等問題,因此這樣先公佈薪資再面試的方式,能夠極大的提高招聘效率。

    但對於管理崗位和一些白領崗位來說,先談好薪資再面試,這就完全沒有了薪酬談判空間,一旦失去薪酬談判空間,就會影響後續的招聘和人員素質等系列問題。

    我們知道,一些高素質的人才,通常公司是需要通過幾輪面試的結果來最終確定薪資標準的,這樣雙方都對彼此有了一個進一步的瞭解,最終確定的薪資就是最合理的符合雙方期待的。但倘若事先確定了工資,很有可能會出現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一些原本素質並不高的人員看到高薪資就紛紛投遞簡歷前來面試,這樣無形之中增加了面試人員,導致人員魚龍混雜,降低了招聘效率。

    第二,一些確實非常有能力的人員,隨著面試中對公司和崗位瞭解的增強,可能最開始最工資滿意的他們會增加薪資期待,但由於已經確定了的薪資不能修改,最終導致人員流失。

    第三,一些能力不夠強,但又捨不得放棄的人員,這樣的人被錄用就相當佔便宜,因為最後都是被高薪了。

    事實上,大部分公司也都是這樣做的,對於基層崗位採用先談薪資再面試,對於重要崗位都是給出薪資範圍,根據面試情況再談判薪酬,所以你才會在招聘網站上看到那麼多不能明確工資金額只有工資範圍的公司。

    如果在面試前確定了薪資,很可能面試的崗位就是公司的普通崗,如果面試前給的工資是個範圍區間,很可能面試的崗位在公司是個有點含金量的重點崗位,按此還能給我們面試提供參考意見,你們覺得這靠譜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年在國家電網這個企業中如何發揮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