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豫仁
-
2 # 冷眸m
咱們先說漢武帝吧,漢武帝前期其實他那種不算是英明,他和秦始皇,楊廣是一個型別的人物,都是那種對外擴張比較牛,但是你說很英明到不至於,漢武帝吧文景之治的底蘊消耗一空,晚年下罪己詔,要不是發生巫蠱之禍他也說不上昏庸,他是屬於強勢,如果那時候漢朝被滅的話,他的評價基本上和楊廣一樣。
再說乾隆,乾隆自封為十全老人,但是他相對於其他皇帝來說是活的時間長的,也就是崇信和珅,別的也沒啥了,禪位不讓權。在皇家比較正常。
為啥最後說唐玄宗呢,因為他確實和你問的問題一樣,晚年昏庸了,搶兒媳婦當老婆,崇信安祿山、李林甫、楊國忠,造成安史之亂,他確實是晚年昏庸的典型。他昏庸是因為唐朝那時候太強了,外敵基本上都打不過他,太過自大了。
-
3 # 歷史漫談君
先說說皇帝這個職業,這活真難啊,不是人乾的!首先是人際關係森羅棋佈:後宮里老婆們爭寵,還有老婆想奪老公的權;身邊的太監還分黨分派,關鍵他們還很厲害,在相當情況下,皇帝軟蛋的話太監就是真皇帝了。外面大臣們表面上一團和氣,其實在背後拉幫結派,還有很多大臣不是想著咋提升業績,而是多撈錢。當然還有極少數大臣看中的是皇位……
對了,還有皇帝的兄弟叔伯們,他們對皇帝頗有怨言:都是小時候一起混起來的,憑啥你當皇帝我只能當個這?當然有不少人付諸實踐,透過造反等後天努力想當上皇帝。還有皇帝的媽,皇太后,她們出於對兒子的愛心或者對權力的愛心,頻頻插手朝政,弄的皇帝很無語。當然,如果皇帝夠“幸運”,比如嘉慶爺,還有個太上皇頂著你。就一句話,你爹永遠是你爹。
還有繁忙而單調的日常工作,我們以萬曆同志的作息表為例:天不亮就得起床上朝,上午先學習,學經書書法歷史,學完之後批奏章,批完一上午就過去了。下午要複習,只學習不復習那不得忘光了嗎。晚上想溜出去玩會都不行,開個party都被太監們參一本給皇太后,這就完蛋了,罰跪兩小時起步,上不封頂。
而且皇帝是沒有假期的,這就太可憐了。一直上班不放假,這誰頂得住啊!可是皇帝就沒有,你休息了天下怎麼辦?(理論上沒有,可是皇帝畢竟是皇帝,沒假期創造假期,你懂你懂。嘉靖和萬曆不是都是長期停職帶薪休假嗎。)
那皇帝的收入如何呢?表面上挺高的,內務府就是你的小金庫。可是內務府往往經營不好,收入不多。而且,皇帝要養活的可是一大家子人,老婆們,孩子們……這樣看來多數皇帝的經濟狀況並不好。
由此看來,皇帝這職業,費力不討好啊。要幹好一段時間需要很大本事。一生都是好皇帝的,抱歉這種人不存在。是人就會犯錯誤,就會變的。
好了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的好皇帝是為何一步一步墜入深淵。
一種皇帝是一生瞎折騰老來問題爆發型。代表人物是漢武帝和隋煬帝。就好比一年輕小夥子成天胡吃海塞不鍛鍊,刷夜搞通宵,老來肯定複合型疾病找上身。漢武帝是天生愛折騰,沒錢了就搞個鹽鐵官營,均輸平準,跟商人爭利;為了統一思想,他大力推崇儒家思想,前幾十年都信黃老現在突然轉變,大家都有點接受不來;感覺生活不太刺激就出兵打匈奴,打了好幾仗打跑了匈奴,就很高興;他還推崇嚴刑峻法,法律嚴苛細密,甚於秦始皇。晚年搞死了戾太子和衛子夫,弄的皇位繼承都差點出問題……
總而言之,武帝晚年爆發的種種問題不單單在於他晚年的政策,更多是因為他年輕的時候糟的太多了。
另一種皇帝是年輕時精力旺盛老來精力不濟心腸變軟導致朝政混亂型,代表人物是唐明皇和乾隆。想二人年輕時都文武雙全,精力旺盛,日理萬機而不疲憊,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乾的比牛多。大臣不行的該撤的撤,有能力的拉上來幹活。國家經濟迅速發展,國庫豐裕,人民生活水平高的很。
老了就不行了,唐玄宗用的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總之沒一個好人。他們把持朝政,任用私人,打擊排擠異己,弄的朝廷烏煙瘴氣。關鍵玄宗還很信任他們,別人說安祿山造反玄宗都根本不信。乾隆的話,晚年自己帶頭貪汙,用和珅幫他斂錢,皇帝如此大臣該怎樣呢!幾年國家就被這些大蛀蟲們蛀空了。關鍵乾隆還無腦信和珅,根本不管大臣們貪汙,給腐敗提供了好的再也不能再好的溫床。
總而言之,皇帝很難當,且當且珍惜啊!
-
4 # 憤怒的尼采
這是人性的弱點無可厚非,人之所以為人,就是人逃不過貪嗔痴這三點。人無完人,作為俗人的皇帝又怎能不這樣呢?另一方面,皇帝身邊缺少說實話的諫臣也是一大因素。比如魏徵就是有名的諫臣,可惜他沒能活過李世民。
作為皇帝要想不昏庸就要身邊有個像鏡子一樣的人讓他反思。做這樣的人首先是不畏懼死亡的,說老實話就會得罪皇帝和權貴。比如包青天這樣的,要是把包拯放在這幾個皇帝的朝代,我估計包拯死一萬遍都不夠。所以除了鏡子的存在,君王的性格也是有因素在裡面的。
這三個皇帝的共性就是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的確年輕的時候做出了不朽功績。然而不居安思危,對後世子孫同樣沒有精挑細選導致了後期政治的紊亂。你會發現這三個皇帝后期都想長生不老,胡思亂想一氣。
他們在安穩的日子裡舒服過了頭沉迷於美色,想著自己奔波了大半輩子該享清福瞭然而卻不放手給年輕人去做。就霸佔著皇位這絕不是好的操作!另外這三個皇帝都活的挺久的!不排除有老年人晚期所固有的固執,怕人嫌棄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就越發糊塗了!
-
5 # 六福雅士
我也觀察到有這樣的歷史現象,並且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的暫時的、膚淺的一個解釋如下:
男人也有更年期。雖然男人的更年期,不像女同志那樣,有明顯的症狀。但仔細感受你身邊的老年男性,的確有這樣的一個現象:一旦歲數變大,有點多疑,有點易怒,有點遲鈍;聽不進去別人的不同意見,與其談話,必須順著說,不然就容易生氣或抬起槓來...
試想,如果這個老頭是你的親人,你可以進退有據:或嗯嗯啊啊,或保持距離。但,如果你面對的是一個皇帝,而且是一個喜怒無常的皇帝,那麼,大多數人會明哲保身,但求無過;少數人會吃透老年皇帝多疑、且“順毛驢”的毛病,利用之,要麼損公肥私,中飽私囊;要麼迫害異己,大開殺戒...這樣,就會造成奸臣當道,忠臣受害;言路堵塞,朝政混亂,使得老年皇帝的朝政,愈發顯得昏庸不堪...
譬如:江充利用漢武帝,迫害太子的“巫蠱之禍”...
譬如:安祿山利用唐玄宗,發動的“安史之亂”...
譬如:和珅利用乾隆,歷史留名的“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最後留一個思考題:朱棣,活剮三千宮女...那麼,當時的整個後宮,是一個什麼樣的場面...而,朱棣,可是被史家評為“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啊...
-
6 # 浮沉於史
這便是上海“流浪大師”沈巍說過的一句話:“善始者眾,善終者寡”。從一而終是美德,一種難以企及的境界,這不單是作為帝王,方方面面均是如此。人們追求它,卻無法實踐它。
漢武帝、唐玄宗確實是前明後昏,乾隆就算了,他的缺點是貫穿一生的,最多算是個中庸之主。
其實不止這些人,有些著名的昏君一開始也都比較賢明,比如宋徽宗。
宋徽宗即位初期特別能夠虛懷若谷,不僅下詔求賢,還破格提拔人才。
與臣子議事,一議便是一天,徽宗皇帝餓了,有些坐不住,準備去吃飯,大臣疾步上前,一把拽住皇上袖子,拉扯之下,宋徽宗的袖子被扯破了。
大臣鏗然道:“陛下不惜一件衣裳,臣何惜粉身碎骨,報答陛下。”
徽宗特別感動,於是就不走了,坐下繼續聽大臣慷慨陳詞,並囑咐左右:這件衣服不許扔,我看到這件衣服,就會想起這位忠直的大臣。
為什麼有些皇帝會先賢后昏?其一,前期理想驅動,後期失去鬥志;
即位初期,皇帝大抵都有一種建功立業的夢想,往大了說,就直接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往小了說,就是超越先君,名垂青史。
他們這種對功名的企圖心不輸臣子,甚至有時候更加強烈。
一般而言,對內是發掘人才,革除弊政,對外是發動戰爭,要麼收復失地,要麼開疆拓土。
然而,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能夠支撐這種野心的,只有少數人。
一旦努力之後發現自己做不到,便會懊喪、頹廢、性情大變,或者直接就是得過且過,貪圖安逸了。
宋理宗便是如此,其志北伐,圖復舊疆,被蒙元教做人後,也懶得再打了,開始與佞臣們聲色犬馬。其二,職業倦怠;
不管幹什麼,讓你做一年兩年,你可能都比較新鮮,起早貪黑不在話下,吃鹹菜蘿蔔也很開心。
那麼,如果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呢?
每天做著重複的事情,早上天沒亮起床,晚上點著燈批閱奏章,然後是看著一堆堆更新的資料。
這得多無聊?經歷過高中三年的朋友們感觸應該會比較深,“教室—廁所—宿舍”這種三點一線的生活,如果讓你過上十年,你絕對得瘋。什麼報答父母、理想、民生之類,都將無法束縛住這顆躁動的心。
一眼能看到頭的生活,留給人們的只有絕望。
皇帝大多不怎麼出宮的,他能看到的就是眼前這一畝三分地兒,天下富庶或者貧苦,皇上無法切身體會到。
每天這樣枯燥的活著,有什麼意義呢?為什麼要這樣過一輩子?
如果說沒有選擇權,那也只能在心裡吶喊,可皇上是有選擇的,他可以選擇不勤政,多去享受一番。
人生數十寒暑,與其讓天下人負我,還不如我來負天下人。況且,不那麼勤政,也不一定就會成為亡國之君。
比如唐玄宗,前期創造“開元盛世”,後期釀成“安史之亂”,他固然沒有亡國,自己也舒服了,不過代價卻是使大唐由盛轉衰。其三,貪慾作祟。
人皆有欲,文人好名、商人好利、軍人好功、浪人好色……而君王,好權。
年輕的皇帝可以放手用人,信人,大膽建功立業,皇帝老了就不行了,他們特別沒有安全感。
老皇上能放心依靠的只有權力,抓住了權,自己就還是宇宙中心,想幹嘛仍然能幹嘛。
漢武帝晚年發生巫蠱之禍,太子劉據自殺,衛青一族遭到清算;
乾隆晚年提前讓位,卻牢牢控制權柄,架空嘉慶。
他們的表現,出發點都是權。總的看來,皇帝們的“先明後昏”也可以歸結為人性之弱點,理性這種東西是奢侈品,它也有保質期,妄圖讓一個人一輩子維持這種狀態,確實是有點強人所難了。
-
7 # 歷史碎沫
皇帝古代的一國之君, 高高在上 掌握生殺大權 ,以上的這幾位皇帝都是歷史上有名的皇帝 ,都曾經讓當朝的經濟非常發達,老百姓安居樂業,可是到最後都麻煩事兒不斷, 甚至到處起議戰爭四起 。
乾隆皇帝就分析過這事 ,國家是一個大國,朝廷 就是一個小國, 小國裡面爛一點, 外面就是爛一片, 皇帝一生看著是非常威武, 要風得風 要雨得雨 ,可是內在卻非常苦的,要想守住江山是非常難的, 後宮爭寵 各懷鬼胎,大臣們 黨營私,皇帝在中間就是平衡權利 互相制約 ,以上這幾位皇帝一生中 ,一開始上位是非常中立的, 也非常聰明。皇帝和普通人 是一樣的 ,都是常年聽到一些阿諛奉承的話 就找不準自己的位置了 ,忠言逆耳的話就聽不進去了 ,這樣在身邊的奸臣會越來越多 ,逐漸的親小人,遠 忠臣,對一些忠臣的話越來越煩, 都在聽奸臣們說的大乾聖世, 無人能及,千古明君,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把皇帝誇上了天 ,皇帝也活在以前的功績裡邊 ,認為現在的世界跟以前一樣 ,老百姓安居樂業,一直被這些話蒙上了雙眼 。
和琛的出現就是乾隆皇帝的傑作,外面 都快戰爭四起了, 還在跟皇帝說外面一片美好, 漸漸的皇帝也離不開他了 ,什麼事兒也讓他去辦, 什麼事兒也聽他的意見 ,完全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辦什麼事兒都會習慣性的 說一句, 愛卿以為如何,如國對自己不利就會說,奴才以為不妥 ,如果對自己有利就會說,皇上聖明,奸臣當道何愁國家不敗 。
-
8 # 知史說史鑑史
皇帝前半期做許多有利於國家的事晚年昏庸並不是人性的弱點,首先皇帝這個職業是非常不好當的,人人都削尖了腦袋想要過把皇帝癮殊不知坐在九五之尊的位置上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每天殫精竭慮平衡各種勢力而且要對付各種心懷鬼胎的人。其次是生理原因,年輕的時候身體力行事必躬親能夠把各種事情治理的井井有條,到了晚年的時候抓大放小放權給信任的人這時候奸邪小人就容易利用這一弱點花言巧語矇蔽皇帝就會給國家帶來深重災難。秦始皇的皇帝政治制度有漏洞皇帝的權利很大丞相是唯一可以制衡的人但是每一位英明的君主都會大權獨攬將權利牢牢攥在自己手裡面,到晚年的時候想抓也抓不住只能放權讓別人代替他行使權力這樣就會造成動盪。漢武帝是繼秦始皇之後西漢王朝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擺出百家獨尊儒術同時重用酷吏,設立內外朝制度將丞相的權利收歸自己大權獨攬丞相形同虛設,皇權高度集中,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南征南越,東佔北韓,西通西域建立了蓋世功勳,都是年輕氣盛一展自己的抱負,到了晚年重用江充江湖術士追求長生不老,誤殺了太子劉據悲痛欲絕寫下了罪己詔書向天下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唐玄宗本來皇帝之位與他沒什麼關係因為他是相王李旦的三兒子,卻透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讓相王坐上皇帝之位透過激烈鬥爭幹掉同樣有野心的姑姑太平公主,終於坐上了皇帝寶座開啟了開元盛世萬邦來朝拜的局面,而到了晚年呢任用楊輔國,寵愛楊貴妃沉迷於酒色被安祿山的表象所矇蔽最終釀成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唐朝走上衰敗道路,唐玄宗被太子架空成為太上皇最後更是鬱鬱而終。乾隆皇帝號稱十全老人文治武功達到了巔峰最重要的是長壽活到了89歲,和隋煬帝一樣都繼承了父親留下來的國富民強的國家,減輕百姓的徭役賦稅,清朝國力達到了頂峰留下康乾盛世的美譽平定了邊疆地區的叛亂。七下江南,寫出了兩萬多首詩詞,到了晚年之時奢侈享受縱容貪官和珅,白蓮教起義不斷不得不派兵鎮壓只。當一個人的權利大到無人能夠節制的時候他就會犯下錯誤,英明的皇帝也一樣越是聰明越容易被矇騙,若是輕易相信巧言令色心思不正的人就會導致國家大亂。只要是人就會有缺點即使是聖人也會犯錯皇帝又怎麼會倖免呢?這絕對不是任性的弱點。
-
9 # 眠琴聽風雨
還不是因為太膨脹了。
當皇帝也不容易,畢竟管理的是一個國家,自古中國又是大國,地大物博,不好管理。管理不好就不但不能名垂青史,天下如果不太平,百姓生活不安穩,那就容易出現造反。那就更麻煩。所以要管理好官員,處理好政務,治理好國家,皇帝的壓力也很大。
其次,剛剛上位時,這幾位皇帝不僅都有雄心壯志,還要剷除異己,把皇權真正掌握在自己手裡。當朝廷上下無人不從的時候,皇帝也就可以放心做一番事業了。
但是當他們的雄心壯志實現了,天下太陽,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繁榮,那麼一棵緊繃的心也就放鬆了,一旦放鬆就開始變得貪圖享樂,膨脹了。也就容易變得昏庸無能了。
-
10 # 愛上啞巴兔
這些偉大的帝王之所以年輕時能夠建立豐功偉業而老了卻昏庸,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人皆有怕死之心,更何況是身居高位的帝王,年輕時自然是要銳意進取好名留青史,老了就整天擔心死亡的降臨,特別是擔心旁人奪權或謀殺他們,因此疑心病重自然會造成很多濫殺無辜,影響朝廷的安穩。
其次,人老了身體機能下降,自然無法和年輕的時候精力旺盛相比,思維方面也會嚴重根本上,再加上上了年紀體弱多病,誰還有精力去想著如何發現國家。
再就是,人老了就想安穩平安度過晚年,也就少了進取之心,人無進取之心後就會無所事是,整天東想西想,反而會做出很多不利於國家發展的事。
回覆列表
是皇帝做到老死的慣例的危害!
皇帝做到老死,危險是極其巨大的!
巨大的危害有很多的例證,看看皇帝們的史實就可以看到。